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星云大师:“人”学的重要


   日期:2015/11/16 9: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在佛光山台北道场举行海峡两岸学术会议,我应邀和学者们座谈,席中一位教授说:目前中国大陆有一批学者专门研究「人学」,他就是其中之一。我闻言愣然,后来方知唯物主义已不足为共产社会所需,民众们逐渐觉醒「物」以外还有「人」的存在,「人」才是世间最重要的学问。我告诉与会人士,光是在表面上研究「人」还是不够的,必须还要研究「心」,因为人是色与心和合所成,必须将物质与精神调和,才能彻底将「人」做好。人学的重要,诚然不虚。

  记得小时候,外婆送我到私塾上课,第一天老师只教我一个「人」字,此后把「人」做好成为我一生的目标。所以我先从孝顺长上做起,为了孤苦的母亲,我将平日的零用钱、过年的压岁钱节省下来,给母亲买点心回家,让儿女们的欢笑声冲淡母亲内心之恸。年过六十,我与分离四十载的母亲晤面之后,便设法迎养孝敬,晨昏定省,并效法老莱子彩衣娱亲的精神,承欢膝下。甚至我爱屋及乌,尽量为舅父、兄弟姊妹解决问题,使得大家和谐安乐,好让母亲安心。

  十二岁出家时,师父志开上人送我到佛学院念书,我进一步了解心是万法之源,学做「人」必定先要调心。由于体会到心中有「人」,为「人」着想是做「人」的先决条件。所以,为了让师父欢喜、放心,我精进奋发,力争上游;为了让担任住持的师兄在寺里专心管理寺务,我经常下山走上百里路程作经忏佛事,来往于土匪出没的村落之间,并且自愿在春节前夕挨家挨户募化道粮。国共相争时,内战频起,我与同学一面弘法,一面逃难,物资的困乏使我想到别人的需要,因此在隆冬之际,我将仅有的一件棉袄送给同窗宏度,又把难得的一件长衫让给好友煮云,我深深感受到「人」与「人」之间若能相亲相爱,宇宙何其宽广。

  来到台湾,信徒日增,为了他人的需要,我可以说是日日为人辛苦,日日为人忙碌。朋友一通来访的电话,我倚门遥望,扫榻以待;信徒们有丧葬佛事,我在忙碌之中,超速开车,及时与会,拈香说法;承诺的结婚喜事,即使在偏远的乡下,在淋漓的雨天,我也穿梭于雷电交加的羊肠小径,设法到达,为其祝福盟证,甚至日后还要关心他们生儿育女问题。像蔡固议居士一家三代,都是我为他们取的名字;郭本云的五个儿女,李一平的三个童稚,我代为养育多年,后来干脆扩改为育幼院,专门收养一些龙的传人。在人群大众中为别人奔波辛劳,我一点也不觉得苦,因为我从「人」的身上,学习到谦和忍耐,慈悲包容的美德。

  一个年轻的弟子曾经和我说:「一般人到年老的时候像一个排球,儿女们都推来推去,不愿照顾,但师父却像一个橄榄球,天下的儿女都喜欢过来拥抱你。」我想这是因为我很注重「人」际之间的尊重和谐的缘故吧。平常我们都知道晴天时要准备雨伞,春夏时要积穀防冬,「人」,也不能短视近利,而必须在平日培养善缘,为永恒的未来着想。我一生秉持「你大我小,你好我坏,你有我无,你乐我苦」的原则处世待「人」,再怎么吃亏,也不轻易破坏「人情」,结果我给别人欢喜,别人也张开双臂,对我表示欢迎。

  有时候信徒以为我会看地理风水,就问我这块福地好不好?我一向提倡「处处是好地」,因此都说:「好。」并且不断祝福他吉祥如意,一直等到他平安顺利,才把心上的石头放下。有时候信徒有婚嫁喜庆,问我这个日子好不好,我一向主张「日日是好日」,所以都说:「好。」心中祝福他良辰吉日诸事顺遂,但仍然等到获悉他们感情和睦,家庭幸福,自己也才安心。「人」是重要的,「人」之性,在有所得。虽说多付出一些关心,但能保持深厚的情谊,自觉还是收获良多。

  对于千余名出家弟子,从实质上的给予到精神上的启发,从硬件的建设到制度的拟定,从生活的教育到思想的开拓,从个别的开导到大众的普参……,我都竭尽所能,苦口婆心。雨是普润大地,唯树有大小之分,滋润的程度就有不同;同样的,法是一味平等,因「人」的智愚有优劣之别,接受的多寡也就有所差别。像有些弟子并不要我关怀,一心只想奉献常住,服务「人」群,他们假以时日,将成为佛门的龙象,教界的栋梁;但有些弟子既要别人关怀,而自己一点也不帮助「别人」,只想自了,平静安度一生;有些弟子只希望「别人」对他好,自己却不愿付出;更有些弟子只会嫌弃「别人」,即使对他再好,他也不知足满意,他们尽管才能优越,但由于个性使然,无法做到「人」和,想其前途也就大受限制。

  十多年前,为开创西来寺作为欧美弘法的基础,一批年轻力壮,具有潜力的徒众陆续来到美国从事开山工作,没想到一些弟子却在背后说:「师父把自己最喜欢的徒弟都送去美国了。」后来西来寺落成,常住又派一批老成持重,修养深厚的弟子前往度众,不料这些人又说:「师父现在把最不喜欢的弟子派去美国了。」乍闻斯语,实感无奈,手心手背都是肉,到底谁是我最喜欢的?谁是我最不喜欢的?随著时间的推移,直到现在,不平之声消失无踪,原来喜欢与不喜欢都是人的问题罢了。因为心有高下,所以人就有不同的层次。只要所行所作是公正公平,时日一久,自然令人服气,何必计较人的一时短见呢?

  记得数年前的一个清晨,我陪母亲散步,来到西来寺左下坡时,我掏出钥匙打开铁门,和母亲解释:「这个侧门是通往西来寺的近路。」母亲却说:「正门?侧门?『上等人』是迎上门,『中等人』是『人』待『人』,『下等人』是求不成。哪有什么近路?」的确,具足慈悲智能,肯主动为「人」服务,自然会被众人拥戴为「人上之人」;心怀分别,急功近利,既无慈悲,又无智能,当然就只有沦为「人下之人」了。

  还有一次,我宣讲《金刚经》,下台之后,我问母亲讲得好不好?母亲回答:「你说的『无我相』,我能够理解,但做人如果『无人相』,我不明白,一个人心中没有『别人』,如何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呢?」不识字的母亲总是语出惊人,让我的弟子都叹服不已,我想这是因为她平日喜欢为左邻右舍排难解纷,所以能如此通达人情世故吧。而我从小在耳濡目染的薰陶下,也习以为常地为人设想,直至今日,为了不扰人清净,入夜之后,就是再好看的电视节目,我也不看;为了不让信徒失望,我一定信守承诺,即使病痛重创,也未曾毁约;平时,我进出关门开门,必定轻手轻脚,不令出声,以免惊扰别人;我在用水的时候,不敢让自来水发出声响,唯恐惊吵别人;说话,总想让对方听了欢喜;做事,也尽量让大家知道后同意。

  为了让老有所养,幼有所安,我办理养老育幼等慈善事业;为了协助海外华人安住各地,我成立中华学校、松鹤学苑;为了方便信徒世界参访,我嘱令各别分院增加接机、送机服务;甚至为了提升信众层次,我在全球各地成立佛光会,让大众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佛陀示教利喜,一切都是为了众生,所以,我们不是为了「人」,还有什么佛事可做呢?

  一九九二年,我到美国主持丹佛佛光协会成立大会时,任职会长的谢典丰先生致辞时说道:「过去我是一个工程师,每天与钢筋、水泥、机器、马达为伍,不仅生活枯燥无味,而且日复一日为『事』忙碌,在思想上得不到共鸣,使我经常感到孤单寂寞,自从筹组丹佛佛光协会之后,我天天在为『人』而忙碌,虽然在过程中有喜怒哀乐,有顺逆毁誉,但是在生活中有声音,有回响,在修行上有反省,有进步,让我变得有慈悲,有智能,做事更稳健,更成熟,我现在感到人生充满了无限的意义。」这一番话可说道尽了「人学的重要」。

  二十多年前,我担任佛光山佛教学院院长时,目睹少数学生初来乍到,一时俗情未泯,想要下山看看白雪溜冰团,却又碍于院规不准,心中七上八下,我为了成全他,就找个借口,派他到市区购买文具,放他半天假,这个学生去过以后,就能够安住在学业上,精进奋发,再也不想下山去了。沙弥学园的小孩年幼爱玩,纠察老师常常依照大陆丛林的方法,罚他们跪香拜佛,我连忙阻止,教老师罚捣蛋的沙弥睡觉,不准他们随众参加早晚课诵。这个办法实施半年之后,捣蛋的沙弥们看到别的同学们可以上殿课诵,自己却不能参加,了解睡觉是一种处罚,拜佛是一种光荣的事,渐渐生起惭愧之心,一个个都变得自动自发,认真勤奋。后来,老师们都佩服我的教育方法,其实我没有上过师范学校,也不曾修过教育学分,只是懂得一点「人性」罢了。

  我觉得不论是教人或是处人,都必须先维持对方的尊严,所谓「知性者同居」,「人」,活在尊重里,对于贪欲深的人,我们要给他多一点物质;对于瞋心重的人,我们要给他多一点赞美;对于愚痴的人,我们要原谅他的不明事理;对于忤慢的人,我们要更加谦虚相待;对于疑心多的人,我们要讲清楚,说明白,让他增加信心。

  我的弟子之中,不但包括士、农、工、商各种行业,也涵盖黑、白、黄、棕各色「人种」。有一天,一群来自刚果的黑人弟子和我说:「我们很担忧黑人的心比较不柔软,不容易接受佛法,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样的心呢?」我回答他们:「改变肤色比较困难,改变内心比较容易,再说改变颜色也没有必要,只要改心就好。其实不只黑人要改心,人人都应该要改心。黑人的心其实很善良,有时连白种人、黄种人都不如,希望你们今天出家,要发愿弘扬佛法中的慈悲,解决非洲种族不平等的问题,将人民从战争的苦难中解脱出来,过佛法幸福和平的生活。」他们听了,欢喜合十。如今南非又有多位黑人在慧礼、慧机等法师的人性佛法感召下,发心出家,我相信人性中光明的一面必定能照破黑暗的阴霾。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佛教则认为「人人皆有佛性,只因妄想执著,所以在五趣中轮回流转。」又说:「一心开二门:心真如门、心生灭门。」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反观自照,归本逐源,将会发现:「人」的善恶是从本性中发生,「人」的喜怒是从分别心而来,「人」的哀乐是从感官中接受,「人」的真假是从境界中引发。

  十多年前,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来山学佛。那时大专青年学佛的风气还不是很盛,所以大家对他十分礼遇,但由于他的主观太强,人缘日渐淡薄。有一天,他来找我,满口都是:「我认为……,我觉得……,我的意思是……,我的看法认为……。」我告诉他:「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唯有放下成见,去除我执,想想别人,才能拥有全部的世界。」

  回想自己过去年少时,也曾高傲自负,但随著年龄的增长,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西哲说:「宇宙只有五尺高,六尺之躯的人要低头才能生存。」所以慢慢学会谦虚忍让,同体共生。我不时想到,我的父母是人,我的兄弟是人,我的老师是人,我的朋友是人,和我来往的都是人,念及还有许多「人」需要我,我也需要许多人。我深深感到:「人」,必须经过「人事」的励炼,才能成长;「人」,必须想到「别人」的存在,才能扩大。佛陀所主张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人」与「人」之间最高的境界。

  佛光山自开山以来,大小事务都是经过开会决议,弟子们经常说:「师父!您来决定吧!您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我还是坚持开会协调,因为佛光山是大家所共有的。三十年来,佛光山在稳定中茁壮成长,「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

  大陆知名的特异功能人士陈竹先生有一次和我谈到「人」的问题时,说道:「『河殇』这部影片的策画人起初为了开场白而伤透脑筋,有一天在无意间看到墙上地图里的长江和黄河两河岔开,活像一个『人』字,让他福至心灵,以此作为片头,许多人看了,都对他慧心的设计大为赞许。」俗语说:「有水的地方就有人住。」长江和黄河孕育出伟大的中华「人文」,只可惜后代的中国人眼里只有名利、权位,见不得「人」好,因此战事频仍,生灵涂炭,说起来真是悲哀的事情。其实不仅国人如此,多年来,我走访世界各地,发觉凡是讲究「人我尊重」的国家必定迈向康庄幸福之道,反之则祸乱不断。

  中国人苦难连连,但中国字却饶富哲理,例如:「人」「也」为「他」,意即他也是「人」;「人」「尔」为你,意即你也是「人」;「人」「二」为「仁」,意即顾念到彼此二「人」,才是仁慈的表现;「人」「一」为「大」,意即再加一「人」,能够与「人」共事,团结合作,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人」「二」为「天」,意即再加两个「人」,能够和平相处,才是天下为公,趋于真理之道。其它如:「人」「言」为「信」,「人」「立」为「位」,「人」「建」为「健」,「人」「桀」为「杰」。凡此无非告诉我们: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自我健全,坚守岗位,克尽厥责,造福人群。

  有人说:「人究竟为谁辛苦,为谁忙?」我说:「人是为人辛苦,为人忙。」因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与人之间是一体的,为别人付出,其实最大的收获还是自己。也有人说:「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我认为:「做人难,人难做」,都是由于自己不会「做人」,而正因为「难做人」,所以我们更要学习「做人」。童年的时候,觉得「人」有好人、坏人、智人、愚人……,出家学佛以后,心中只有「需要帮助的人」;年轻的时候,觉得「人」有穷人、富人、伟人、凡人……,几十年后的今天,心中只有「需要报答的人」。古德说:「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却觉得:年届七十,犹感不足,我依然继续不断地在学习如何「做人」。

  太虚大师云:「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佛经则说:「十方诸佛都是在人道中证悟佛果。」世间上一切的道理都是以「人学」为本,「人」做不好,什么都不懂。学习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成佛」,佛之一字,乃「人」要先「弗」自私执著,「弗」无明烦恼,袪除人不可有的东西,那就是佛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觉醒       承诺)(五明学佛网:觉醒       承诺)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四讲:觉知与觉醒 

 黄国达居士:人类觉醒的新契机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关於「四相」之04:独立自主,许下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独立自主,许下承诺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0章 自我的扩展与消融 

 杰克·康菲尔德:狂喜之后 第五部分:觉醒之门 

 蔡礼旭老师:父母给孩子的承诺要有原则 

 慧光法师:真正的觉醒都有一点点刺激性 

 传喜法师:志在觉醒与奋发——传喜法师法堂看《功夫熊猫》开 

 传喜法师:生命要觉醒 

 传喜法师:志在觉醒与奋发——法堂看《功夫熊猫》开示 

 传喜法师:生命要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