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往生的条件非常简单


   日期:2015/11/7 18: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2014大经科注274集恭录

  我们无量劫来,在六道轮回过日子,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太殊胜了,这个法门能够帮助我们永远脱离六道轮回。

  往生的条件非常简单,蕅益大师说“信、愿、持名”四个字,这四个字我们做到了,必定得生。第一个条件,“信”,决定相信,相信佛的话是真话,决定不会欺骗我们,西方有极乐世界,要相信真有;第二个,要相信真正有阿弥陀佛。有这两个条件就能往生了。蕅益大师说得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我们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我们愿意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个是“愿”,真正相信,有恳切的愿望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条件具足了。

  念佛,念佛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品位。念佛功夫深,品位高;念佛功夫浅,品位低。没有念佛功夫,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往生,这是下下品,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下下品也好,为什么?不退转了,这个不退转可不得了。三种不退,第一种刚才说了,不堕凡地。

  【解】“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

  这个品位高了,不会退到阿罗汉,这叫“行不退”。他发菩提心,他行菩萨道,修六度万行,他不会退到声闻。四圣法界里头“声闻”、“缘觉”是二乘地,他住在菩萨,再提升是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他在这个地方修行,地位就高了。

  【解】“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

  念念都流入。“萨婆若海”就是“一切种智”,就是如来所证得的智慧,所以也叫“如来果海”。没有证得“如来果海”之前,都是因地。菩萨也在因地,很贴近了,阿罗汉比较疏远一点,念念都向“无上正等菩提”,向“无上道”,这个叫做“阿鞞跋致菩萨”。

  “阿鞞跋致”是三种不退,我们一般讲他是什么身份?法身菩萨。他住在什么地方?实报庄严土。在娑婆世界就是华藏世界,阿鞞跋致他住在华藏世界。密宗里面所说的“密严”世界,也就是华藏世界,也就是极乐世界,同处不同名号,异名一处,一般称为“一真法界”,就是指的“阿鞞跋致”。法身菩萨所住的实报庄严土,他在这个地方等待成佛。

  我用“等待”两个字,为什么?这个地方没有办法用功,为什么?法身菩萨无明断了,无明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他怎么修?我们要破身见,你看,有身见好修,要破边见,确实有二边的概念、对立的概念,法身菩萨没有了,他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修什么?没的修了,为什么还不能称“无上正等正觉”?烦恼是断掉了,习气没断,习气可不好断。“习气”是什么?佛在讲经的时候有个比喻,让我们有个概念,佛用酒瓶做比喻,盛酒的瓶子,酒倒干净了,确实没有了,闻闻还有味道,这个味道叫习气,这个味道没有办法断掉的,只有一个方法,把它摆在那里,瓶盖打开,半年一年之后再去闻,没有了,就成佛了。所以他到那个地方去等,等到习气完全断干净了。佛告诉我们要多长时间?不是一年、两年,不是一劫、二劫,三个阿僧祗劫。所以通常大乘教里头,讲成佛要“修三大阿僧祗劫”,不是说我们,我们是无量劫,三个阿僧祗劫是说实报土里面的法身菩萨。

  菩萨有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有四十一个位次。四十一个位次从哪里来的?习气厚薄不一样,愈往高的地方去习气淡薄,愈往下面习气很浓厚,是这么样分的。所以这个法界一切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没有差别,智慧、神通、道力,几乎都是平等的,只有证得“妙觉果位”,时间早晚不一样,习气薄的很快就证得,习气浓厚的时间就比较长一点,是这个意思。所以“第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

  【解】萨婆若海,此云一切种智海,即如来果海。

  阿罗汉证得的“一切智”,菩萨证得的叫“道种智”,佛所证得的叫“一切种智”。这三种智慧,实际上都是自性本自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我们有障碍把它障住了,障碍去掉它就出现了,执着障碍“一切智”。

  “一切智”是什么?“知法总相”,一切法的总相就是空,知道一切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不再执着它了,这个是“一切智”。

  第二种,“道种智”,“道”是道理;“智”是智慧;“种”是种种,就是万法。知道一切万法是怎么来的,所以“一切智”知“空”,“道种智”知“有”,知道惠能大师最后说的一句话,“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道种智”知道万法从哪来的,“一切种智”就全知道了,“一切”就是“一切智”,“种”就是“道种智”,“一切”跟“道种智”就是说“理、事”全知道,“空、有”完全知道了,通达明了,没有障碍了,这种智慧才能教化众生、普度众生,为什么?你一切没障碍了。

  下面说证得“一切种智”的人。

  【解】别教须登初地,圆教至初住。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方能双舍二边,

  “二边”就是“空、有”两边。“空、有”两边都放下了,这叫“中道”。

  【解】全归中道,念念流入萨婆若海。足见念不退之难证。

  “念不退”,《华严》是圆教初住菩萨证得了,叫“法身菩萨”,别教要初地。别教初地等于圆教初住,都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所以称“法身菩萨”。法身菩萨的等级有四十一个,四十一个等级都叫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在理上讲是平等的,在事上讲,刚才说过,“无明”厚薄不一样。“无明”浓厚的地位就低,“无明”薄一点就往上升,到等觉还有一品,一点点,那一点点断掉了,实报庄严土没有了。换一句话,实报庄严土也不是真的。没有了到哪去了?回归常寂光了。

  常寂光是法身,所以在实报土里头是报身。到常寂光这才证得法身。真正证得法身,法身没有相,法身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常”就是不生不灭。“寂”,清净寂灭,就是它没有染污,它没有动摇。“光”是光明遍照,或者是普照,都是一个意思。它是一切法的理体,一切法的本体,一切法从它而生,它本身不生不灭,所生的一切法都有生灭,这个诸位要知道。

  实报庄严土,你看它有生有灭,它不是刹那生灭,有缘它就现相,所以通常我们不叫“生灭”(“生灭”对阿赖耶讲的,对自性不讲“生灭”,自性不生不灭),讲“隐现”,有缘它现相,没有缘相就不见了。“隐”,“隐”不能说灭,“现”,不能说生,所以叫一真法界,这个是有形相最高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极乐世界。一切诸佛报土,诸佛如来的报土,跟西方极乐世界,实在说无二无别。极乐世界的殊胜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这桩事情一切诸佛报土里头没有,只有极乐世界有,所以显得它特别殊胜。

  下面说的,“足见念不退之难证”,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通常讲修行,真的是修无量劫才能到这个地位。底下这个话非常重要!

  【解】但净土妙法,“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也。”

  这个话蕅益大师说的,这是经上讲的,祖师给我们说的。我们为什么要修净土法门?用这个答复就对了,很圆满,答得很巧妙。“五逆十恶”是地狱众生,是堕地狱的,其他法门没有他份,可是念佛行。

  不但念佛行,一生造“五逆十恶”,临命终时,他要真正能够忏悔能够悔改,“信愿持名”,一声佛号、十声佛号都能往生。这个例子,谢总的父亲给我们做出榜样,现身说法,不过他不是五逆十恶,他是个大善人。给我们证明什么?第十八愿讲的“十念必生”,因为他一生没念佛,儿子学佛劝他,他听不下去,儿子着急。一直到他临终的时候,断气前一个多小时,不到两个小时,儿子最后看他,跟爸爸讲:西方真有极乐世界,你能不能相信?爸爸点头。这个很难得,一生都没点头,这个时候点头。又告诉他说:真有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接引众生,你相信吗?点头,儿子就给他说,我念阿弥陀佛你跟着我念。念了一个多钟点走了,全身柔软,瑞相稀有,当时在场一千多人,有人看到佛光,有人看到莲花,有人闻到异香,瑞相稀有。一生没念过佛,就是临终的时候,儿子带着他,他跟着儿子一起念。我们亲眼看到这个例子、听到这个例子,我们要有信心,这是我们的榜样。

  “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品位不高,是下下品。我们相信,谢总的父亲在下下品,我们可以肯定,但不是下品,下品里面有上品,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下下品是下品下生。我们至少能判断他,他是下品上生,为什么?他是善人,他累积的功德多;尤其儿子做大善事,这个功德回向给他爸爸,把他爸爸的品位就提升了,肯定的。着重在什么?“皆得三不退”,就是阿惟越致菩萨。生到极乐世界,下下品也是阿惟越致菩萨。

  【解】是以灵峰大师赞曰:“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

  这个名是什么?五逆十恶,十念成就,没有这个说法的,居下下品,皆得三不退,也没有这个说法,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说十方佛土没有这个名相,没有这个阶位,没有这个法门,只有西方极乐世界。

  【解】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

  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会有?!在理上讲,第一个条件,“心性极致”,心性之究竟,心性的圆满,不是几分,是真的圆满,这头个条件。

  自性心性圆满,弥陀心性极致,我们的心性跟弥陀的心性是一不是二,如何跟弥陀起感应道交的作用?那就是念佛。

  “持名之奇勋”,“勋”是功德;“奇”不是普通的,非常稀有,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所以弥陀之大愿,四十八愿,愿愿加持念佛的众生,才有这样的瑞相,才有这个殊胜的功勋,帮助这个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了。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科】己三、法喜自在。

  【经】各自念道、说道、行道,莫不欢喜。

  念老注解里头说:

  【解】末后诸往生者,因随意修行,受用种种大乘法乐,并自在得果,故莫不欢喜。

  没有一个不欢喜,人人欢喜,真的是法喜充满。佛菩萨、祖师大德在此地引导我们,我们遇到这个法门,真的是稀有,“开经偈”上所说的“百千万劫难遭遇”不是假话。彭际清说:“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天”,这一天我们遇到了。遇到怎样?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心一意专求净土,一生就这么一个愿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念头一动,阿弥陀佛就收到信息了,佛一定加持,我们这一生决定得生。我们每天盼望着,等待着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其他的念头全放下了,彻底放下了,不必去理会了,一切随其自然。好,也好;不好,也好;都好,一丝毫牵挂都没有。连分别、执着都没有,天天想着极乐世界,天天想着阿弥陀佛。

  下面这一品还是给我们介绍极乐世界的环境。

  【科】丁四、泉池功德。分二:

  极乐世界没有江、没有海、没有海洋,但是它有池塘,池塘里面都是莲花。这莲花从哪里来的?十方世界一切念佛众生感应而显现的,我们念佛有“感”,阿弥陀佛有“应”。“应”的明显表示在哪里?表示在七宝池里面所生的莲花,无论哪个地方世界只要有众生“信、愿、持名”,极乐世界莲花就出现了,奇怪的是那个莲花上有这个人的名字。所以我们就晓得,莲花上有名字,阿弥陀佛讲堂座位上一定也有名字,不会有差错。

  “泉池功德第十七”,你看我们这边有泉池,泉池没有功德;极乐世界泉池有功德。

  我们先看念老的简介:

  【解】本品明极乐泉池不可思议功德。

  经文分三段。

  【解】一、首明池德之总相,并列标池量、水德、岸树、池花等别相;二、池扬妙法,成熟善根;三、十方生者,莲池化生。

  这就功德。它有什么功德?池里面的流水,流水有声音,声音在说法。说什么法?你想听什么法它就说什么法,妙极了!“妙法成熟善根”,这个善根是什么?明心见性,这是善根。自性里面“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全帮助你成熟了,我们人人都有,失掉了,找不回来。池水里面出的音声,为我们说法,让我们闻法不间断,让我们诵经不间断。前面讲讲诵,讲经、诵经,这样就能成熟。

  所以在我们这个世界,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教我们诵经(“诵经”跟“读经”是一回事),读经,拿着经本对照着读,念得很熟了,可以背得下来了,不需要看经本也能诵,那个叫“诵”。“诵”是不看经本,“读”是看经本。诵经自在,不需要经本,一遍一遍的诵。所以古人教我们,要念多少遍?一千遍。如果一千遍开悟了,那就太好了,一千遍没悟,这一千遍做一个检讨,好像做一个考试,再第二个一千遍。第二个一千遍开悟,好,这个悟是什么?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还没有开悟,第三个一千遍、第四个一千遍、第五个一千遍,一定念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我们一定要记住,海贤老和尚给我们表的法,他老人家不认识字,所以没有诵过经、没有念过经,也没有听人讲过经。他一生怎么修的?就是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就传他这句佛号,叫他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不分昼夜。这个人很老实,很听话,真干,他就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念得怎么样?念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什么时候“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我们仔细观察那个光碟,听他老人家说话,话里有话,要会听。我们依一般的常识来判断,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认真,这就是很了不起,他真干,真听话。

  他是二十岁出家,师父教他这句佛号。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里面看到,很多很多人念佛三年就往生了,是不是他寿命只有三年?那讲不通,没有那么巧,有可能有几个,不可能那么多的人都是三年,这讲不通。那是怎么往生的?念到“功夫成片”。三年念到“功夫成片”这可能的。“功夫成片”是什么?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心里头干干净净,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叫“成片”。

  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别的,念到这样的功夫,三年可以念到,阿弥陀佛就给你送信息来了,可能你在梦中见佛,也可能你在定中见佛,佛会告诉你,送消息给你,你的寿命还有多久,好好用功下去,到临终的时候佛来接引你。送这个信息给你。可是有一等人,他见到阿弥陀佛,他跟阿弥陀佛请求,我还有的那些寿命不要了,我现在跟你走。阿弥陀佛很慈悲,跟他约定时间,三天、五天、七天、半个月、一个月,来接引你,这个太多了!所以“功夫成片”三年可以成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往生       信愿持名)(五明学佛网:往生       信愿持名)  

 郑振煌居士:净土安心法门——弥陀大愿摄众往生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六、“往生”的修习与实践——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四、临终的解脱与往生——说“ 

 杨云唐居士:无我与往生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朝向西方路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妙莲长老主持佛七弘法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特稿选粹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北部数位法师来访(81、9、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某法师率徒众来山请法(81、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戒期开示节录(81、4、3–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对台北佛教净友参学会开示(8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月是故乡明––上妙下莲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