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善导根本教理:凡夫入报


   日期:2015/11/5 8: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这个问答是善导大师凡夫入报的重要思想。凡夫念佛可以进入阿弥陀佛报土,这令一般人很难相信。

  在《观经四帖疏·玄义分》的疏文当中,这段文非常的重要,因此我们要好好的来探讨凡夫众生念南无阿弥陀佛,契入阿弥陀佛的报土,成就“光明、身相、威神、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的果报。

  因为我们是在因地的凡夫众生,对我们凡夫众生要往生极乐成就菩提而言,我们要如何修因感果?修什么因会感召什么样的果位、果报?我们一定要清楚明了。清楚明了,在因地修行当然就不糊涂、不杂修错修。因果明白,修学佛法就叫做明信;因果不明白,迷迷糊糊,修学就叫做迷信。

  阿弥陀佛是报身佛,阿弥陀佛的国土是报土。既然说报身报土,那报身报土之法非常高超奥妙,小圣二乘人声闻、缘觉,都很难进入阿弥陀佛的报土,那么充满了烦恼的凡夫众生,如何能入阿弥陀佛的报土呢?这一问的意思就是这样。

  “彼佛”就是指阿弥陀佛的报身佛。“土”就是指阿弥陀佛的报土。“既言”就是前面第一个问答、第二个问答已经了解阿弥陀佛确实是报佛,其义已经决定了,善导大师才会用“既言”这二字。如果报身、报土的道理还没决定,就会用“若言”这二字。“既言报者”,既然说阿弥陀佛是报佛,弥陀净土是报土。

  “报法”就是报身、报土,都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愿心所成就、所庄严的,所以叫做报法。“高妙”,“高”就是高超,“妙”就是奥妙。阿弥陀佛的愿心所成就的报身报土、法性身土是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当然就高妙了,非是凡夫意识心、生灭心、分别心所能明了。如来的智慧,连声闻、缘觉、菩萨都无法究知了,何况是凡夫众生呢?所以《无量寿经》世尊说:

  如来智慧海 深广无涯底

  二乘非所测 唯佛独明了

  如来智慧深广无涯、无边无际,就像大海那样广大。“二乘非所测”,二乘人声闻缘觉、菩萨都无法测量了知,唯有佛与佛乃能究竟了知。

  “小圣”,二乘人,以自利为先,所以是小圣。二乘人声闻、缘觉,已经超凡入圣,解脱生死,所以称为“小圣”。“难阶”,这个“阶”就是“到”的意思。二乘人声闻、缘觉,阿罗汉是断尽三界见思二惑,辟支佛是断尽见思二惑又断尽尘沙惑,但还没分断无明,所以声闻、缘觉还有无明未断,还没见性,所以无法以自己功德力断烦恼、证菩提,契入阿弥陀佛的报土。报土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愿行功德所成就的,因此是诸佛的境界,小圣还有无明烦恼未断,当然不能契入。

  “垢障”,“垢”就是烦恼的意思,“障”就是障碍。凡夫心性,虽然在性体具有如来智慧德能,但是被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障住了真如智慧德能,不能起用,所以叫做业障、垢障。垢障的凡夫云何得入呢?二乘人声闻、缘觉都不能进入到阿弥陀佛的报土,烦恼的凡夫众生要如何进入阿弥陀佛的报土?

  这一问确实问得很好。我们凡夫众生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断烦恼能证菩提,确实令一般的人很难相信。这是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所开示。不断烦恼证菩提,我们一品见思烦恼都没断,甚至连伏的功夫也没有,竟然可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若看印光大师的《文钞》,印光大师都会说: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特别法门就是不同于通途法门修学的心态、修学的方法,当然就不能用通途法门的方式修学。在《文钞》当中,印光祖师也常常开示说:念南无阿弥陀佛可以带业往生。因为我们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还没伏断,还有罪业,所以我们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是不断烦恼证菩提,岂不是就是印光大师所讲的“带业往生”。因为还有烦恼、还有罪业,但凡夫往生极乐世界是事实。我们看《观经》下品辈的行者,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确实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是事实,所以岂不是带业往生?站在众生这一方面来说,还没净尽三惑烦恼,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所以叫做带业往生。

  那么凡夫众生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的道理,在答当中,善导大师的回答,我们必须好好来了解善导大师所要开示的道理。因为凡夫能够不断烦恼证菩提,带业往生极乐世界,转凡成圣,离苦得乐,不论是世尊在净土经教,或者是祖师大德在祖论当中,都有这样的开示。我们每天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必须要将凡夫可以往生极乐的道理彻底的明了。理路清楚明白了,念佛就能安心、欢喜,就不会怀疑、顾虑。

  若论众生垢障 实难欣趣

  善导大师疏文说,“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若论凡夫众生的烦恼、无明、业障,实在是很难欣求极乐,很难趣入阿弥陀佛的报土。

  确实,善导大师的开示是真实不虚,因为凡夫众生,若论修学佛法,懈懈怠怠、悠悠散散;若说念佛,也是懈怠较多,精进较少。或许对精进用功的四众佛弟子,听到信愿这样开示,内心无法信服,但是你若看所有你周遭的佛弟子,无论修学圣道门或净土门,精进较多还是懈怠较多?只要你一一细细观察,便可以相信,信愿所言不虚。十多年来,在教界,信愿所看确实也是这种现象。学佛修行,精进用功不退的行者较少,懈怠退失的较多。

  所以凡夫众生充满着烦恼,要欣求极乐净土,确实很不容易。不说要往生极乐世界真实报土,有念佛的人,念佛三五年,不念佛了;有念佛的人,要往生极乐世界,三五年之后,不去极乐世界了,这种人在佛弟子当中,处处可见。凡夫在无始劫的生死轮回当中,已经很习惯于污秽不净痛苦的五欲。五欲,看起来是快乐,追求之后才知道,快乐是短暂的,痛苦是长久的,因此这个世间叫娑婆。娑婆是梵语,翻译成汉语叫“堪忍”。因为在娑婆人世生活,我们所受的种种大大小小的苦恼,我们不得不忍受。念南无阿弥陀佛,正是要跳脱这个苦海,往生安乐佛国。所以在《阿弥陀经》,世尊一而再再而三劝勉我们发愿求生极乐净土:“若有信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世尊的心,悲愍我们凡夫众生在这个生死苦海沉沦不休,所以希望我们念佛往生极乐世界。

  以台湾宝岛而言,现在两千三百多万人口,学佛修行的人多吗?佛弟子在两千三百多万人口当中是少数啊!若入佛门三皈依的就算是佛弟子,在佛弟子当中,真正老实念佛要求生极乐世界的,多吗?未必然!很多学佛的人求人天福报。念佛,这辈子能过得好一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这样就可以了;往生极乐世界,那是未来的事情,那是看不到的。没有那种真心去追求。

  确实,善导大师在疏文开示得很好,“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凡夫众生念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很多人的态度、知见是错误的。错就错在念佛求这辈子吃的比较好、用的比较好、比较有钱、比较有权势、比较有名位。阿弥陀佛要用名号利益众生,不只是如此,究竟的目的是要我们众生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看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便可明证。佛用名号要利益众生,是希望我们称念往生成佛,结果我们不求究竟圆满的往生成佛,要求人天的小利。实在讲,凡夫众生,个个都是短视短见。

  所以诸佛如来非常悲愍。祖师大德传承佛法,也无非都在宣扬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教导我们念佛回归极乐佛国。有人念佛甚至是为了将来在阴司地府有钱可用,有人念佛是要求下辈子在人间出生成为有钱人的儿子,这都是态度、知见、观念不对了,对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没有正知见。

  知见、态度很重要。英国过去有一个女王叫做维多利亚。一国的国王,权倾天下。有一天,维多利亚公事忙完了,回家已经是三更半夜了,她的先生已经休息了,维多利亚就敲她先生的门,“叩!叩!”她先生休息了,听到外面有敲门的声音,就问:“是谁?”维多利亚就回答说:“我是女王!”里面没声音。维多利亚心想:怎么没声音呢?过了一会儿又敲门,“叩!叩!”里面又回应:“是谁?”维多利亚就说:“我是维多利亚。”里面又没声音。维多利亚心想:我回答我是女王也没声音,我回答我是维多利亚也没声音。她这次想:那可能是我态度不对,身份要放下。“我是你的太太。”这时候就有声,门打开了,让女王进了房间。虽然维多利亚是英国的女王,但是在家庭、在丈夫面前,她是一位太太。

  所以观念、知见、态度很重要。在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的愿心之前,你对这句佛号是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知见、什么样的观念?每天佛珠拿着,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对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了解多少?你有想过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的由来吗?你有想过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发愿的愿心吗?你有想过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修行的功德吗?你有想过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的佛智吗?你有想过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要救你的神通威神功德力有多大吗?如果没有,当然你在念佛就会充满求救的心态——“阿弥陀佛!救我啊!”“阿弥陀佛!将来我在临命终之时,你一定要带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来接引我。”当你在求阿弥陀佛要在你临命终现前接引你时,你怎么不去读四十八愿的第十九愿?法藏菩萨发愿说: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你将第十九愿临终接引愿读十遍,再想一想,你在求阿弥陀佛在你临命终时现前接引你,你这样求的心,跟佛发愿要救度你的心、佛发愿要接引你的心,有什么样的矛盾?

  念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能够救你往生极乐世界的道理,你若不清楚不明白——佛的威神本愿在六字洪名之中,佛的佛心、慈悲心在六字洪名之中,佛的智慧心、清净心在六字洪名之中,佛的接引在六字洪名之中,彻底了解明白了,你的心态就会从求救的念佛成为感恩的念佛、成为欢喜的念佛。所以在第十八愿的成就文,世尊解释法藏菩萨所发的第十八愿,世尊开示说,“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听闻这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生起始末,听闻这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使我往生极乐世界的道理,内心是信心欢喜。

  可是,念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要往生极乐世界,你内心决定了吗?内心会欢喜吗?若不会,那么问问自己:我对这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的观念、知见、态度是不是正确?

  善导大师就是在教我们,“依佛愿力,定得往生”的本愿道理。信愿至诚祝福四众佛弟子,当生成就,念佛成佛,南无阿弥陀佛。

  善导大师这一“凡夫入报”的问答,非常的重要。凡夫念佛能够往生阿弥陀佛的报土,是善导大师的主张。这个主张与诸师不同,诸师虽然承认极乐世界是报土的事实,但总是认为垢障的凡夫众生,充满烦恼、无明,要如何契入阿弥陀佛的真实报土呢?

  为了去除众生对于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真实报土的疑惑,所以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设这个问答,用意无非是要使众生破疑生信。

  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前面我们探讨了凡夫众生的烦恼无明很重,要欣求趣入极乐世界真实报土,确实非常的困难。

  托佛愿作强缘 五乘齐入

  疏文,善导大师说:“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这段开示,就将凡夫念佛是怎样契入阿弥陀佛真实报土的原因说出,因为依靠阿弥陀佛的佛愿,作往生极乐世界真实报土的强缘。

  “正由”就是正因。要往生极乐世界,当然要有因有缘才有果报。“因”是念佛之因,那缘呢?“缘”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的佛愿,是念佛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强缘。

  因缘果报是佛法所说的真理。我们今天要往生极乐世界,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修因,要感果要有助缘。在念佛的当下,阿弥陀佛以光明摄取念佛众生,使众生身心柔软,业障消除,往生极乐,圆成菩提。所以到了极乐世界,成就阿鞞跋致,乃至成就佛道,就是果报。所以佛愿是我们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强缘。

  极乐世界的众生,除了有人天凡夫去往生,也有二乘人去往生,也有菩萨去往生。从四十八愿当中我们能够看出,凡夫人天所依托的愿,有第十一愿必至灭度愿,有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有第十九愿临终接引愿,有第二十愿修诸功德愿,所以凡夫众生在因地要求果地,依靠佛的愿,能够满足往生成佛的宿愿。那么二乘人所依托的愿,是第十四愿声闻无数愿。菩萨所依托的愿,有第二十二愿还相回向愿。所以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无论是人天或二乘人或菩萨,都是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到了极乐世界,成就阿鞞跋致,乃至到他方世界示现八相成道,行普贤十大愿行。

  1、明信佛智 依佛本愿

  对凡夫而言,我们要如何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呢?想要往生极乐世界真实报土的人,就要明信佛智,依佛本愿。明信佛智的因,将来往生极乐世界才会莲花化生,得到“身相、光明、威神、功德,如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具足成就”,这是我们从《无量寿经》“信疑得失”之经文得到印证。那么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阿弥陀佛的愿力就在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之中。譬如我们坐车就是依靠车力,坐船就是依靠船力,婴儿吃、穿、住、用依靠父母的爱心,就是依靠父母之力。所以我们要依靠佛的愿力,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心信口称,内心相信南无阿弥陀佛的佛智,因为名号是阿弥陀佛的智慧选取要救众生的方法。

  所以心若疑,自然就与佛愿不相契不相应。犹如要坐车的人怀疑:这车会有办法载运我到目的地吗?心中一疑,也许就不想上车,就没办法依靠车的力量了。所以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内心明信阿弥陀佛的智慧,也就是依靠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心倒靠在阿弥陀佛的本愿名号之中,自然安安心心称念六字果号。

  如何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在心叫做“信”,在口叫做“称”,就是这么容易。易行之道就是起行非常的简单。净土法门大家都知道是难信易行之道。既然是难信,当然我们在解门,对于净土三经或是祖师的祖论就要深入研究,才会破疑生信;既然是易行,很容易修行,念南无阿弥陀佛什么人不会?我们才应更加珍惜这句名号——佛选取要救我们众生的方法。因为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之心,如果要救度十方众生,用很困难的方式,十方众生之中就有很多人不堪。“不堪”就是没有能力修持,修不成就,无法解脱生死,佛的愿力岂不是落空!所以阿弥陀佛非常慈悲,选取名号让十方众生信受称念。因为对十方众生而言,念佛是很简单的修行,大人小孩都会,男女老幼都会,只要有心便能念,因此法藏菩萨慈悲的心怀彻底流露在第十八愿以名号对众生绝对的救度。

  第十八愿就是阿弥陀佛的真实愿。前面疏文善导大师引用《无量寿经》说,法藏比丘在世饶王佛所行菩萨道时发了四十八愿,一一愿都是第十八愿。既然四十八愿的一一愿都是第十八愿,第十八愿岂不就是根本愿?岂不就是真实愿?树有树根,这颗树才有树干、树枝、树叶,才会生长枝繁叶茂,所以根是最根本、最要紧的。第十八愿对我们凡夫众生是最根本、最要紧的,因为是我们能够依靠的愿力,是我们众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修因之愿,叫做生因愿。那么第十八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十方众生修“乃至十念”的因,法藏菩萨誓言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法藏菩萨已经成正觉了成佛了,佛号六字果号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十方众生乃至十念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会被这六字果号愿力救度,往生到极乐佛国。往生极乐世界,道理就是这样。

  “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因若遇到缘,果报就会现行,依缘的不同,果也不同。譬如碳素,若以常温常压就会成为碳;如果加以摄氏二千度的温度,五万五千的气压,这碳素就会成为钻石,所以这个高温高压就是碳素成为钻石的强缘。又譬如水,若遇到摄氏零度,这水就会变成冰块;若遇到摄氏一百度,水就会变成水蒸气,所以摄氏一百度就是水变成水蒸气的强缘。因缘果报,会因为缘的不同而果报不同。又譬如种子,种子若遇到火之缘,就会被火烧化,永远死亡;种子若遇到水、土之缘,而善加播种,就生生不息,所以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水、土就是它最强的因缘。

  在三界六道之中,充满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的凡夫,我们若遇普通之缘、遇五欲之缘,就会依然在三涂六道;如果遇到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的本愿之缘,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超越生死。《观经》的九品,从上品上生一直到下品下生,善导大师在疏文说,都是凡夫。遇缘不同,遇大乘、遇小乘以及遇恶这三种不同的缘,因而显现外在善恶辈品的差异,然而内在实际还依然是一味的凡夫,常没于生死的苦海,所以善导大师判定九品皆是凡夫往生。

  大乘佛法、小乘佛法,对圣道根机来说,固然“渐顿各称所宜,随缘皆蒙解脱”,而成为出离之缘;但是对凡夫众生来说,遇如同不遇,还成普通之缘,不成出离之因,因为凡夫不堪修学故,虽修而不成就,那么对凡夫而言,就没有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就无法解脱生死,所以善导大师说:

  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在前面的疏文,我们也有说过善导大师所开示的,一切善恶凡夫得以解脱,往生极乐世界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为增上缘。增上菩提之缘,在佛的愿力,这是最强的缘,因此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也开示:

  弥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 当知本愿最为强

  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摄取念佛的众生,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救度众生的妙用,众生能往生极乐世界,原来是被佛的威神光明摄取故,所以佛的光明本愿,就是众生往生最强的因缘。

  善导大师又说“随缘杂善恐难生”,这就是说,不依靠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救度,想要往生极乐世界,恐怕很困难。如此罪业的凡夫,若没有阿弥陀佛超发的别意之弘愿作为出离的强缘,这一切解脱之道断绝,永沉在生死的深渊,所以善导大师在《法事赞》说:

  正由不遇好强缘,致使轮回难得度。

  凡夫众生若不遇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本愿强缘,想要往生极乐世界,是非常的困难;想要跳脱三界六道轮回,是非常困难。印光大师在《文钞》也说:

  若不念南无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凡夫众生想要当生解脱,绝无希望。

  无论善导大师或印光大师,以同样的道理,对我们众生的开示,也无非希望我们凡夫众生,念佛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极乐世界真实报土。

  对永难解脱的善恶凡夫,若能够遇到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为增上缘,即有万不漏一往生成佛。“万修万人去”,这是永明延寿大师在“禅净四料简”所开示的一句话。既然净土教法是万修万人去,那这样往生极乐世界就很容易啊!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当然就很容易。天亲菩萨在《往生论》开示说: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

  依靠阿弥陀佛的本愿力,称念六字果号,绝对不会空念、不会白念的。有的老菩萨虽然很虔诚念佛,佛珠拿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但是对往生极乐世界不敢肯定、不敢决定,心里想:“我那么认真念南无阿弥陀佛,将来临命终,阿弥陀佛若没有现前来接引我到极乐世界,我一生虔诚念佛,不就白念了?”会起这种疑心,就是对南无阿弥陀佛的信心不够。我们众生念佛绝对不会白念,阿弥陀佛的愿力救度不虚故、真实故。

  所以凡夫出离之缘,唯在阿弥陀佛的佛愿。所以在这段凡夫入报的问答,善导大师才会说:“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2、信受本愿 专称佛名

  善恶凡夫要如何乘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增上缘呢?就是信、称。信心是意业接受阿弥陀佛的愿力,口业称名就是接受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以心口如一,信受本愿,称念名号,才是如实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契相应。善导大师也在后面的〈定善义〉三缘之文说:

  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

  善导大师说:我们众生若称念,就消除多生多劫的生死大罪,临命终时,“佛与圣众”,就是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主动来迎接。“自来”显示出,在凡夫众生临终,佛菩萨是主动现前而来,这就是阿弥陀佛第十九愿临终接引愿。所以十八愿也好、十九愿也好,四十八愿的其他任何一愿,都是佛的愿力。临命终这个凡夫众生的邪业不能障碍这个行者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只要内心信受阿弥陀佛的本愿,口业称念六字洪名,就是乘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就是乘阿弥陀佛救度的强缘,这样必得往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确实就是如此。

  《观经》也说到五逆十恶、具诸不善的恶人往生的事实。下品辈的众生都是造业造罪,依因果定律来说,他要堕落三涂地狱,却因为临终念南无阿弥陀佛,使必堕地狱的众生不堕地狱,使不能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往生,岂不是这句佛号是逆恶的凡夫众生解脱生死、往生成佛的强缘吗?

  既然如此,我们在因地的人,想要求往生极乐果地,依靠南无阿弥陀佛,当然往生极乐解脱生死。知道了这个道理之后,念佛实行,这就是真正的净业行者。祝福诸位四众佛弟子,念佛成佛,当生成就,南无阿弥陀佛。

  凡夫入报土,是善导大师的根本思想。

  净土法门无非称念六字果号南无阿弥陀佛。虽然所称念的佛号同样六字,但是众生能念之心千差万别;念南无阿弥陀佛,虽然简单易行,但很多人对六字果号能够使他往生的道理,却是不闻不知,或是闻而不信,或是一知半解;对往生一事,多少心中带有疑惑与顾虑。所以善导大师凡夫入报土的问答,若好好用功研究探讨明白之后,就能够安心念佛。所以对这一问答深入探讨,实在是很有必要。疏文:

  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凡夫众生能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真实报土,原来是依靠阿弥陀佛的佛愿。佛愿就在六字南无阿弥陀佛之中。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叫做五乘,五乘共同进入阿弥陀佛的真实报土,因同果同,这道理确实是令圣道门的行者很难接受、很难相信,所以净土法门,《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到了经文的最后,世尊都悲悯殷切,举难劝信。世尊在大小二经说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举出难信,目的就是在劝勉鼓励众生,放下自己意识心的测量计度,完全依靠南无阿弥陀佛的六字洪名本愿嘉号。所以善导大师的凡夫入报论,我们确实要好好深入体会。

  弥陀净土是高妙的报土,而一切善恶凡夫都能够往生,其所以得生之因,是完全依托佛愿他力,并非是凡夫自力。诸佛的报土,虽然也是胜妙的净土,不要说是凡夫、二乘人,就是大菩萨也无法进入啊!如《仁王经•教化品》世尊开示:“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三贤”就是三贤位的菩萨,“十圣”就是十地位的菩萨。这三贤十圣的菩萨,还安住在自己的果报之土,唯有佛一人居住在清净的常寂光净土。因此从圣道门的教典来理解净土门的特别教法,确实往往会以难行之道来解释易行之道,这就会产生对净土法门修学的盲点。

  所以善导大师就是要将凡夫的疑心,透过疏文的开示,一一为我们破除。破除了疑心,当然就信心流露,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会信心欢喜。没有信心,怎么会有欢喜可言?心中在忆佛,口中在念佛,如果对往生极乐一事不敢肯定、不敢决定,怎么会起欢喜之心?念南无阿弥陀佛,知道这句佛号,是佛发愿要救我的愿力,我乃至十念的称念,就能够契入阿弥陀佛的愿海,当下往生决定,这件事在心中清楚明白了解了,怎么会不欢喜呢?所以善导大师的教法,也无非是要帮助我们众生破疑生信。

  阿弥陀佛的报土,是酬报第十八愿“十方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所成就之故。既然是高妙的报土,同时也是十方众生,上自等觉菩萨,下至逆谤阐提、逆恶凡夫,都能够往生的,是超胜诸佛报土的报土,这也是显明阿弥陀佛本愿力的特别殊胜之处。

  3、凡夫凭自行 无力生报土

  在这个凡夫入报论的问答之中,“报法高妙”等的疏文,也就是在问弥陀本愿力所成就的报土是法性身土,是弥陀本身的境界,大乘的圣人、小乘的圣人,以自己之力尚且不能进入,烦恼炽盛、业障深重的凡夫怎能往生呢?对此大师的回答:垢障凡夫,以自力信、自力行不能往生。众生自己的信行力量,是非常的薄弱,无法往生到极乐世界。

  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的慈悲愿力,正是大过我们的业力。虽然凡夫众生业力不可思议,所以使我们在六道里面一直生死轮转,但是这句佛号的愿力大过一切凡夫的业力,因为佛号功德,是法藏菩萨以古佛的真心所成就的,是无为、是无漏、是无上、是真实的。无为、无漏、无上、真实的功德,才会大过我们凡夫众生的业力。愿力大于业力,当然我们凡夫众生将我们的身心交给阿弥陀佛,就千稳万当了。将身心交给阿弥陀佛,就是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

  善导大师的他力本愿学说,也无非是在鼓励众生,念南无阿弥陀佛,将身心依托在六字洪名本愿之上,就是将凡夫的业力安住在阿弥陀佛愿力,业力自然就不会使凡夫众生继续在六道里面生死受苦。

  五乘都是一样乘托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因此当生报土。在此善导大师说明,阿弥陀佛的救度之机很低,是生死的凡夫;往生之土很高,是高妙的报土。如此殊胜的利益,都是因为依托阿弥陀佛的愿力,显示阿弥陀佛的本愿,是五乘齐入,万机普门之教,万修万人去的道理就在这里。

  4、五乘齐入 一因一果

  五乘齐入的“齐”是同一的意思,在此显示一因一果之义。若论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凡夫善与恶各不相同,根性千差万别,修因也千差万别,当然得果就千差万别了,这是多因多果。

  但是现在五乘完全放下自力心的执着,当舍自力,当托佛力,这就是一因;当生报土,当证法身,这就是一果。十方众生之中,有上善之人如等觉菩萨,有逆恶之人如五逆谤法之者,若依自力,则各人的果报就千差万别,若依阿弥陀佛的愿力,就上下无有差别,上善之人或极下之人,通通一样往生高妙的报土,一同证悟光寿无量的极果,因此往生极乐不是靠自力,乃是完全靠他力。

  他力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如同靠自力,爬楼梯要一阶一阶的上、一楼一楼的爬。脚若是比较有力量的人,爬得就很快,脚若是比较没力量的人,爬得就很慢;年轻的少年有力气,爬得就很快,老人家身体衰老虚弱,爬得就比较慢,所以靠自力,果报就千差万别。但是若靠他力就一样,譬如坐电梯上楼,年轻、年老的同时进电梯,要到第十楼,同样时间,同时到达第十楼。所以要往生极乐世界,靠他力——阿弥陀佛的本愿力,五乘同时齐入报土,因同果同,这就是净土教法难信之处。

  所以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真实报土,是不论众生的身份资格,不论男女老幼,也不论出家在家,不论聪明愚痴,也不论凡夫罪业的轻重,也不论凡夫念佛心清净不清净,也不论凡夫念佛是多或少,一切不论,为什么一切不论?因为法藏菩萨发第十八愿的因愿文是说“乃至十念”,既言“乃至”,就是一多包括的话,包括多、包括少;就是不弃嫌众生的修行,不论男女老幼、不论出家在家、不论上智下愚、不论念多念少、不论行多行少,这就是法藏菩萨慈悲的地方。

  所以我们凡夫众生,若但凭本愿,专称名号,必得往生西方报土。也就是但凭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本愿力,连十恶、五逆、谤法、阐提之人,皆得往生。所以往生之道在六字果号南无阿弥陀佛本愿的救度,因此欲生净土之人,应该先了解阿弥陀佛的本愿。

  阿弥陀佛已经为十方每一个众生成就极乐世界了,也预先为十方每一个众生成就往生报土的功德资粮,只是十方众生不闻不知,所以不能领受到六字洪名真实无上的功德,因而继续在三界六道轮回受苦。

  我们现在有这个福报,能够遇到《观经四帖疏》善导大师一生伟大的著作。从善导大师疏文的开示,使我们了知阿弥陀佛的愿力,是我们凡夫往生报土的强缘,当然我们一心信受,称念六字洪名,往生极乐,毕竟成佛。这就是我们凡夫众生当生成就的法门。

  我们念佛的人,当然目的就是为了要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不是要往生极乐世界,确实也不需要听闻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的教法。正因为我们就是为了要往生极乐世界,了办生死,圆成菩提,所以我们才用心来研究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一心称念六字果号南无阿弥陀佛。

  凡夫若没有乘阿弥陀佛的愿力,要如何往生极乐世界真实报土呢?因为阿弥陀佛的真实报土,连大菩萨尚且很难往生,何况是凡夫呢?若论凡夫,尚且无力脱离六道轮回,何况往生高妙的报土呢?

  五乘自力非是入报土之因,唯有依靠阿弥陀佛的本愿才是正因。亲鸾大师在《三帖和赞》也开示一首偈语:

  愿力成就之报土 自力心行不能到

  大小圣人皆共同 唯托弥陀本愿力

  这就是说,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就的极乐报土,凡夫自力之心、自力之行,没有办法往生;无论大乘或小乘的圣人,共同靠佛的愿力,才能够往生极乐报土。所以不论根机不论善恶,往生报土,唯依阿弥陀佛本愿之力,不依行者自身之力。

  众生皆是杂毒之心、虚假之行,唯有弥陀是清净之心、真实之行,因此不论众生修行之力,只论弥陀本愿之力;不可依众生的资格论生不生,应该就弥陀之本愿问信不信。信者得生报土,疑者不生报土。虽然同样口称六字洪名,但在众生的心中,确实有信疑的差别,要不然世尊不需要在《无量寿经》信疑得失之文开示那么多话。

  5、凡夫正机 乘佛愿力生报土

  本愿法门是凡夫正机,他力信行,往生报土,成就菩提,也就是极恶最下之人,依极善最上之法,往生极高最妙之土,这就是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的开示,也是不同于诸师的主张。善导大师将阿弥陀佛的慈悲心愿彻底显露,令我们众生闻知信受,安心欢喜念佛。

  阿弥陀佛的净土教法,若能真正了解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深义,必然一生欢欢喜喜、安安心心称念名号。有因缘听闻《观经四帖疏》的教法,信愿祝福你,信受本愿,念佛成佛,南无阿弥陀佛。(选自《观经疏玄义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迷信)(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迷信)  

 徐文明教授:单靠科学能够战胜迷信吗 

 仁焕法师:学佛不是迷信 

 仁焕法师:学佛要破除迷信 

 仁焕法师:佛教不是迷信 

 仁焕法师:科学与迷信 

 越尘居士:迷信·正信与实信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后记:敬请深思 本愿名号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结语:闻佛誓愿 深思起行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十、恶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九、悲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八、念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七、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