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有一类聪明人,见到阿弥陀佛要求跟佛去,阿弥陀佛慈悲真的答应了


   日期:2015/10/21 7: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大经科注》第265集 2015年10月18日

  “净宗学会”,最早在美国加拿大成立。我跟黄念祖老居士见面的时候,美国加拿大一共有七个净宗学会;我离开美国的时候,美国加拿大有三十多个净宗学会。我跟大家约定修学的纲领,我们的戒学,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学是“净业三福”,这第一个。

  “净业三福”是我们总的最高指导原则,一共三条,不多,很好记。

  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条。我们把第一条“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修十善业”落实在《十善业道经》。这个要做到,这是戒律。那一句佛号念熟了,功夫得力了,那叫“定共戒”,你念到“念佛三昧”了,自自然然会孝亲尊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你统统都会做到。所以有“定共戒”,有“道共戒”。“定共戒”是小乘,“道共戒”是大乘。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你们做到了没有?

  出家,道场是家庭,在一起共住的,有师徒,师兄弟,还有寺庙里头有在家居士,四众在一起共修,一家人,统统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修净土求往生,统统都是阿弥陀佛的弟子,都是一个老师的学生。这一个寺庙的主持、和尚,他是大家的模范,他是大家修行的样子,他带头,他能够做到,大众自自然然都会做到。所以主持、方丈不好当,我们自己要晓得自己的身份,也要做好榜样。

  这“三福”头一条,我们把它落实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把它变成自己的生活,起心动念想到它、言语造作想到它,可不能违背。你要是违犯了,那正是俗话所说,“人在造,天在看”。天是什么?护法神。佛菩萨看到了,护法神看到了。我们每天要累积往生的资粮,不能累积六道轮回的资粮,别搞错了。那就是这“五科”是必修的课程。

  “净业三福”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我们有没有做到?众戒,“三皈”、“五戒”、“沙弥律仪”,至少“沙弥律仪”是在家、出家都可以学,应该学。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深信因果特别重要),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你看就是“劝进行者”这一句是帮助别人,前面十句统统是属于自己,自己这十句做好了。

  “读诵大乘”是教你读一部经。你学哪个宗派,学哪个法门,主修的这个经典,一定要天天念,“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刘素云居士,专修《无量寿经》,她《无量寿经》一天念十遍。念到现在二十年了,她能不开悟吗?我常讲一千遍小悟;二千遍大悟;三千遍、四千遍、五千遍,大彻大悟。

  念经是干什么?是修定。不是叫你背诵,你要背诵就错了。那个背诵是附带的,遍数多了,自然会背了。不是为了背书去读经的,不是,为了得三昧。用《无量寿经》修定,得到定,叫“念佛三昧”。

  海贤老和尚是用一句佛号,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经,他就会念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从这一句佛号得“三昧”,得“念佛三昧”,大彻大悟。一悟一切悟,所有障碍都没有了,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从自性流出。你只要见了性,自性流出的一切法,没有一法不知道,通了,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一法通,一切法通”,他没有障碍了。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净业三福”这个指导纲领,每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要遵守。

  再讲“戒律”,“戒律”首先的“六和”,我们有没有做到“六和”?不要求别人跟我和,要求我跟他和。我跟他和,他跟我不和,怎么办?我随和他,只要他做得如法。他不如法,我赶快走路,为什么?这不是和合僧团,那是斗争道场。斗争道场住在那个地方要是受干扰、那是有罪过的,离开为好,不受干扰。

  世尊当年在世的弟子,他们的生活是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晚上睡觉在哪里?在树底下。一心在行道,树下就一个人,没有两个人。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我们要求往生,我们要求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其它的不求,找不到这样的道场,同参道友找一个小地方,可以避风雨就能修行。要找小庙,最好是有人住过的,已经受严重破坏了,我们慢慢把它修复,有个两间、三间房子就可以了,真能修行。天台谛闲老和尚的徒弟,你看锅漏匠就一个人,老和尚给他找一个破庙,没人住的,这个庙连大门都没有,让他住在这个里头,你看他在那念佛念了三年,三年站着往生,一句佛号。他也是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四十多岁才出家,学什么也学不会。老和尚这一招高明,这个人老实、听话、真干,这就是他的本事,他就教他一句“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睡觉休息,休息好了起来就接着念,不分昼夜,三年成功了。烦恼习气很重的一个俗人,遇到这个高明的老和尚,教他这个妙法,三年自在往生。

  他是不是三年刚好寿命到了,这个话讲不通,不合乎逻辑。那这三年怎么往生的?在我想他是莹珂法师一类的人物,功夫念到成片,佛就来递信息给你,告诉你,你的寿命还有多久,到时候我来接引你。有一类聪明人,见到阿弥陀佛机会太难得了,就抓住这个机会,求阿弥陀佛,我寿命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去,阿弥陀佛慈悲真的答应。

  我们想锅漏匠是这种人。他预知时至,怎么预知时至?你看他的行为就知道了,从来不出门,三年没出门,往生前一天他出门,他到城里面去看看老朋友,那是去辞行,他不告诉人,只是来看看大家,第二天他就走了。所以他预知时至,他还有寿命不要了,不在受人间这些苦难了,到极乐世界去了。这是我们一定要能看到的。我们看念佛往生的人看不到这一招,那你就错了,你什么都没看到。这是给我们坚定信心、坚定愿心,我们能这样干,也能见到佛,也能见到菩萨。

  我们在这个世间,做不出什么大的贡献,还是早一点往生好,抓住机会绝不放过,这就对了。所以和合僧团,没有人,你看,锅漏匠一个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聪明人       慈悲)(五明学佛网:聪明人       慈悲)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净因法师:尊重生命 慈悲不杀 

 济群法师:造就慈悲品质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董群教授: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