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十大佛教偈语你能参透有多少?


   日期:2015/10/14 8: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理解:(可以这样解释,原子可再分,夸克还可以分……或者世界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生因缘而生亦因缘而灭。缘不是别的,是事物出现。存在所依靠的条件,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没有原因而生的。而当这种原因或者说条件失去时,一切又为空了。

  )

  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理解:(当道悟到一定程度,用语言表达出来,是十分困难的。一落言诠便为桎梏。)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理解:(色就是事物存在变化的形容,是我们能感觉到的实体。然而色最后会消失,万物皆是如此。所以是空。然而世界上的一种东西灭掉了,仍然会有其他事物生起,也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空并非无,空与色就是生生灭灭,有生有灭的关系。)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理解:(禅语:由爱生恨,由爱生嗔,世间一切善恶美丑,都是因为我们的念头一动。就成为善恶美丑了。要是我们念头不动,这善恶美丑在哪呢?这是禅!)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理解:( 佛说:大千世界如恒河之沙,一花一人又是一个世界,如来即如去,不要老是想着寺庙上的泥陀陀是佛,要是你认为是,你错了,佛是悟出世间真理的觉者,不是那些泥陀陀,它影响不了我们的因果。)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理解:(夫妻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理解:( 物极必反)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理解:(所谓苦海,就是我们的迷惑。不迷就是回头了。迷是什么?迷就是,看一眼美女,就生出万般欲望和烦恼。没有看到,其实她也是一堆血肉,肉嘛,大家都有是不?一堆分子,分子嘛,世界上什么东西不是分子?大惊小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光是把手中的刀放下,心中的也放下,光放下手中的,刀还是会再拿起的。)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理解:(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

  经典十: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理解:(地狱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有你的心和由心生出的欲望和痛苦。欲望越强烈,痛苦就越强烈。当内心宁静如一尘不染。地狱者,非地狱,是名地狱。)

  缘起偈: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无常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七佛通戒偈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香偈  :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云台遍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见闻普熏证寂灭。

  三力偈  :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与法界力,周遍众生界。

  三谛偈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涅盘经  :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亚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消除宿业障,同登无上觉。

  布施偈  :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今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

  诞生偈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

  黄昏偈  :是日已过,命即衰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初夜偈  :白众等听说,初夜无常偈;烦恼深无底,生死海无边;度苦船未立,云何乐睡眠?勇猛能精进,摄心常在禅。

  四第一偈  :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盘第一乐。

  施舍得道偈  :虽得积珍宝,嵩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不善像如善,爱而似无爱。以苦为乐像,狂夫之听厌。

  菩萨行偈  :常当摄身行,而不杀盗YIN,不两舌恶口,不妄言绮语,心不贪邪欲,无恚不毒想,舍离诸邪见,是为菩萨行。

  慈悲心偈 : 常行于慈心,去除怨恨想;大悲感众生,悲惜化泪雨。修行大喜心,同已所得法;拥护以道意,乃应菩萨行。

  目连说方便偈  :当速求方便,于此佛法众,当除生死患,如象食竹叶,若于此佛法,修诸无欲业,已除诸尘劳,亦尽若源本。

  法身舍利偈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佛祖开示婆罗门偈 : 所行非常,谓法兴衰;夫生辄死,此灭为乐。

  药师佛谈粥偈  :持戒清净人所奉,恭敬随时以施粥。十利饶益于行者,色力寿乐辞清辩。宿食风除饥渴消,是名为药佛所说。

  妙色王求法偈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善宿王感化魔王偈  :作福不作恶,皆由宿行法,终不畏死经,如船截流渡。

  世亲止欲偈  :趣求诸欲人,常起于希望。诸欲若不遂,恼坏如箭中。

  莫贪YIN欲偈  :勇者入定观,身心所与尘,见已生秽恶,如彼彩画瓶。

  水中捞月偈 : 此诸痴猕猴,为彼愚导师。悉堕于井中,救月而溺死!

  神秀悟禅偈 :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悟禅偈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论禅不在坐偈 : 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庭前柏树子偈 : 出入云闲满太虚,元来真相一尘无。重重请问西来意,唯指庭前一柏树。

  释迦牟尼说倒惑偈 : 未香以涂身,并熏衣缨络。倒惑心亦尔,谓从已身出。如彼丑陋婢,见影谓已有。

  庞蕴举家修行偈  :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王安石论戏场偈 : 诸优戏场中,一贵复一*。心知本相同,所以无欣怨。

  苏轼地狱变相偈 : 我闻吴道子,初作丰都变;都人惧罪业,两月罢屠宰。此画实无相,笔墨假和成;譬如说食饱,何处生怖汗?乃知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若人了此言,地狱自破碎。

  苏辙呈顺禅师偈 : 中年悟道觉前非,邂逅相逢老顺师。搐鼻经参真面目,掉头不受别钳锥。枯藤破衲师何事,白酒青盐我是谁。惭愧东轩残月上,一杯甘露滑如饴。

  黄庭坚自赞偈 : 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

  宋濂赞永明延寿偈 : 我与导师有宿因,般若光中无去来。今观遗像重作礼,忽悟三世了如幻。灵山一会犹俨然,愿证如如大圆智。

  张拙随顺世缘偈 :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爱欲缠绵偈 : 如火盖干薪,增长火炽然;如是受乐者,爱火转增长。薪火虽炽然,人皆能舍弃;爱火烧世间,缠绵不可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教       参透)(五明学佛网:佛教       参透)  

 普献法师:佛教与人生哲学 

 普献法师:佛教徒的财富观 

 圣轮法师:有机农业保健康 有机佛法清心丹─ 佛教的「有机 

 洪启嵩居士:佛教的神通 

 其它:佛教中镜花水月的喻像(董良)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其它:论佛教的财富观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附:佛教三字经(全文)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余韵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叙述古德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劝学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器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