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如何才是为子孙后代计


   日期:2015/10/5 16: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富不过三代”,实际上讲的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

  第一代创业的人,往往都是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双手打下了一片天地,创下了基业;

  第二代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他们能够耳闻目睹父辈创业的艰难,所以还能够在父辈创下的基业基础上克勤克俭,励精图治,使事业不断地发展壮大;

  第三代,因为他们一出生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更没有体会到祖辈和父辈创业的艰难,所以不仅不知道励精图治,克勤克俭,反而还学会了铺张浪费,骄奢YIN逸,久而久之,就把祖辈和父辈所创下的基业给败坏光了。

  对于这种变换的人世,那些有智慧的人都能够留心观察得出来,明白这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有着必然的联系。据统计,美国只有 30% 的家族企业到了第二代还能够延续,等到了第三代就只有12%了,继续往下发展,四代以后仍然能够存在的家族企业,则只有3%。“酒店老板,儿子富人,孙子讨饭”,这是西班牙的说法,“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的说法来自葡萄牙,而德国人则用“创造、继承、毁灭”来形容家族企业在三代里的发展情况。

  也许有人会说,在我们的历史上也有很多有学问、有道德的读书人,他们的家业不仅仅承传了两代、三代,而且承传了百年,甚至千年。那么这些人又是怎么做的呢?这些人恰恰因为能够洞察“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所以,他们教导子孙要谦卑退让、舍财不贪、克己利人。

  例如北宋时期著名的宰相范仲淹,他曾经写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范仲淹小的时候,家境非常贫寒,读不起私塾,于是他就到一所寺院读书。在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他只能煮一锅稀饭,而这稀饭也结成了冰,他将其划成四个格子,每一顿饭只吃其中两格子的稀饭,就过着这样“断齑划粥”的艰难生活。古人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就是凭着这样刻苦努力的学习,他后来考取了功名,并且做了大官,甚至做到了宰相,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范仲淹并没有因此就过上骄奢YIN逸的生活。他生活充裕了,又想到还有很多贫穷的人上不了学,吃不饱饭,于是就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兴办义学、兴办义田,照顾了 300 多家的人口。一个人的俸禄养活300多家的人口,可想而知,他自己和家人过着怎样清寒的生活。如果他自己过得很富裕、很奢华,就不可能拿出这么多的钱来供养300多家贫寒的人口了。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儿子们劝他说,你现在年纪大了,不如在京城里选一个好的地方,建造一所花园宅地,这样年老时也可以在那里享用啊。但是范仲淹却说,京中各大官家的园林已经很多了,而园主人又不能自己经常去游园,那么谁还会不准我去游呢?为什么非得有自己的花园才能享乐呢?所以,范仲淹一生出将入相几十年,生活都非常节俭。很多人就觉得他这样做不是太傻了吗?太不替子孙后代着想了!其实这才是替子孙后代着想的最好办法。他的四个儿子都做了宰相、公卿或侍郎,而且个个道德崇高,并且能够守住父亲的遗志,舍财救济众人。所以我们看到范家的曾孙辈也都非常发达,到清朝的时候这个家族出了 70 多位部长以上的官员。900 多年来,范仲淹的后代子孙,衍传已经成千上万,分布在世界各国,可是,无论何时何地,他们对于那位杰出祖先的教训,都是谨记恪守,不敢稍有逾越。像1970年出版的台湾《范氏大族谱》,开宗明义第一页便刊载着由范朝灯先生以正楷恭书的《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做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由此可见,范家能传承家业近千年,并非偶然。(摘自《心态即命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子孙后代       传承)(五明学佛网:子孙后代       传承)  

 净界法师:圆修和专修--净土宗两大传承 

 净界法师:你必须要对你的上师对你的祖师的传承有信心 

 徐文明教授:天台宗玉泉一派的传承 

 徐文明教授:富那夜奢与付法传承 

 徐文明教授:津大师与唐代南岳律学传承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二、禅的传承 

 蔡惠明居士:觉贤的禅学思想及其传承 

 吴立民居士:唐密法脉传承 

 吴立民居士:藏密大圆满无上秘密图座心要传承记 

 其它:佛教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印顺导师九秩华诞祝寿文集( 

 王志远教授:佛教在中国的4个传承 

 刘先和居士:以心传心 唯传见性——略说禅的传承和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