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星云大师:为何大家都叫我星云大师


   日期:2015/10/5 11: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星云大师

  三十年前,大概贫僧六十岁左右,还在佛学院担任院长。当时,许多跟我出家的徒众,慢慢地因为读到硕士、博士,回到学院里教书,因此也被称为老师、法师。有时候,我人在东山,忽然接到传话,说西山的学院有找院长的电话。我就必须花四、五分钟,从东山走到西山,赶忙去接听。因为那个时候,全山只有一支自动电话。

  有好几次,当我气喘嘘嘘抵达,拿起话筒说:“您好,我是院长星云。”对方说:“咦?院长不是女众吗?”我跟对方说:“这里是丛林学院,我是星云。”对方就回:“哦,我不是找丛林学院的院长,我是找育幼院的院长。”我只有告诉他:“育幼院的院长姓萧,请您过五分钟后重打一次,我们从育幼院把她叫来。”

  因为这样的问题多次发生,加上经常要找和“星云”发音相近的某某法师,我听了电话也不是找我,也不关我的事。“星云法师”这个称唿,就在团体里增加了葛藤。

  后来,徒众们就研究,我们现在都称“法师”,师父也称“法师”,究竟谁大谁小?如何分辨呢?再者,师父就要煺位,难道我们跟即将煺位的师父平等,都叫 “法师”吗?如果称“院长”,我们的养老院、育幼院、都监院、慈善院、文化院等等,有很多的院长,必然又会混淆,怎么办呢?这时候,慈容法师就提议:“我们称师父为‘大师’好了。”大家就一致鼓掌通过了。

  法师序级 叁业列考评

  在佛教里,为人所诟病的,就是出家六十年与出家一日的,都称作“法师”。为了真正的平等,我们后来在佛光山为出家入道者,订定了序级制度,让平等中有差别,差别中有层次。

  这序级分别是:清净士六级(每年升一级),学士六级(每二年升一级),修士叁级(每四年升一级),开士五级(每五年升一级),再往上就是“大师”。升级不一定依年资为唯一的标准,主要的考核在学业、事业、道业,有一定的水准才可以升级,大概也要四、五十年左右的经歷,要能正常,对常住、对佛教有所贡献,才能升为“大师”。而当时徒众给我的所谓“大师”,并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在佛光山内部与徒众有个职称分别。他们的职务是“法师”,我的序级就是“大师”。

  我的序级既是称为“大师”,所以后来佛光山的徒众在我各处弘法的地方,就称“星云大师佛学讲座”或“星云大师佛经讲座”或“星云大师接心开示”等等,就这样,“大师”成了我的称唿。

  其实,“大师”这个名称,在社会上极为通用,凡是专家者,也有人尊他们为“大师”。如:艺术界有张大千大师、齐白石大师;教育界有蔡元培大师、傅斯年大师;在科学界的丁肇中大师、杨振宁大师;国学界的钱穆大师、唐君毅大师、饶宗颐大师、季羡林大师等。

  在大陆丛林里,称“大师”一词,也很普遍,没有大小,人人都可以称为“大师”,也没有人提出异议。例如,我们见到一位小沙弥,可以问他:“你这位沙弥大师叫什么名字?”或者见到一位比丘尼,不知如何称唿,你也可以问:“请问你这位大师上下法名?”这都只是一种尊重。

  佛门称呼 律术有专精

  在佛门里,称“大师”的也多,如:太虚大师、弘一大师、圆瑛大师、虚云大师、来果大师、印光大师、法尊大师、法舫大师、敬安大师等,光是近代佛教的大师,不知道就有多少,可以说比比皆是。甚至,在家的居士也可以称“大师”,从印度佛陀时代的维摩大师、善觉大师,到中国歷史上的善慧大师、庞大师(庞蕴),到晚近的杨仁山大师、欧阳竟无大师等,大师之多,不在少数。

  除了“大师”,在佛教里面,对律学有研究的,称为“律师”,如:道宣律师、僧祐律师;对禅学深入的,称“禅师”,如:百丈禅师、临济禅师;对论藏有贡献的,称“论师”,如:龙树论师、世亲论师、无着论师等。另外,在各处传戒的,称“戒师”,而一般弘扬佛法、讲经说法的,就称“法师”了。

  此外,还有称为“和尚”,和尚就更不容易称唿了。在丛林寺院里,可以有很多的大师、法师、师父,但是管你住了叁百人、五百人,和尚只有一个,就是在六和的僧团里,他是主席、亲教师,等于是校长的意思。其他的出家众,只能以职务称之,如:当家师、知客师、纠察师…好比,一个学校有很多不同专业的老师,但校长只有一个。像在佛光山,我没有被称为“和尚”,但后来的弟子做了住持,如:心平和尚、心定和尚、心培和尚、心保和尚,现在已经到了第九任,他们统统称“和尚”,就是佛光山以他们为住持方丈。

  “大师”一词,也有“菩萨”的意思。菩萨有初发心的菩萨,要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之后,到等觉、妙觉以上,才能称“佛”。但在佛教认为,人人都可以做菩萨。所以我们称唿大众为:各位菩萨、各位初发心菩萨、各位男菩萨、女菩萨、各位老菩萨、小菩萨。大的菩萨是等觉位,快要成佛了;小的菩萨才初发心,正要起步,但不论是大菩萨、小菩萨,统统都可以称“菩萨”。

  称谓意含 如学位增上

  就等于学生,幼稚园的称为“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甚至硕士生、博士生都是“学生”。可是,博士生与幼稚园的学生,他们的差距是很多了。所以,“大师”一词,从沙弥大师到菩萨大师,当然此中就有很长的距离。

  不过,过去的大德,他们自己都不太愿做“论师”或“律师”,而都愿意称“菩萨”。例如,太虚大师都自称“太虚菩萨”,慈航法师都称“慈航菩萨”,为什么?就等于明朝的蕅益大师说,称他比丘,觉得自己还不够受持比丘的清净戒,说他是佛,也还不敢承担,所以他们都有一句话说:“比丘不是佛未成,但愿称我为菩萨。”因为菩萨是“有学位”,也就等于学生,是慢慢往上升级的。

  所以,称一声“大师”,无论是小大师或大大师,都没有什么好计较。就例如我们中国人经常称人“先生”,你是教授、学者,我称唿你王先生、张先生;你是农夫,甚至你都不识字,我也可以称唿你陈先生、林先生,但没有人计较这个先生称得对与不对。因此,应该在称“大师”上,也没有所谓对与不对。如果我们明白“大师”的意义,便知道它只是一个假名,还代表“你”的含意。

  然而,无论是社会还是佛教界,对于“大师”这个称唿的意义,都不够了解。例如,抗战期间,太虚大师在重庆的时候,有一次《海潮音》的〈卷首语〉里,主编福善法师发表一篇一千多字的文章,里面用了十七个“大师”来称唿太虚大师。塬本这也没什么大不了,不料,佛教界譁然,认为太虚大师的弟子,对太虚太过宣扬,因而群起攻之。

  合宜称谓 都是尊敬意

  在佛门里,为了这个称唿,也经常有一些纠纷。就例如,慈航法师都喜欢别人称他为“老师”,比较亲切。“老师”的称谓也很平常,但是佛教界就批评他,不应该称做“老师”,甚至不谅解,一听到青年们称慈航法师为“老师”就不高兴,而把那些青年排拒于门外。其实,国民小学里的教师也称老师,幼稚园的教师也称张老师、陈老师、林老师,为什么慈航法师不能称“老师”呢?

  又如印顺法师,他实在对塬始佛教的论典有研究,应该称他为“论师”;不过,也是因为他的学生弟子很多,就尊他为 “导师”。这“导师”也没有什么异议,像现在学校里,也有高一班的导师、高二班的导师、高叁班的导师,但印顺法师在被称为“导师”的时候,佛教界也有很多的批评、议论,甚至反对、不以为然。其实有何不可呢?学生愿意以印顺法师做导师,为何不能称“导师”呢?是他不懂?还是疑忌别人受人恭敬呢?

  说到受人恭敬,不管什么称谓,都不是自己擦粉装饰,而是要别人愿意尊敬你是哪一种称唿。因此,像在大学里教书,我们称他教授、先生或老师,他也不以为忤,只要适合你,称谓是一个尊敬的意思。而每一个称唿,都有一个当时的情况,例如一名女士,我们可以称她为夫人、太太、小姐,无论怎么称,应该都是平常的事情。

  以上述的这些例子,我就跟佛光山的徒众讲,你们再想另外一个职务来称唿我,不要称我大师,这个称谓会为我招来许多麻烦。但徒众们想了想,说:“我们不称你‘大师’,不知道该称唿什么了?如果称唿你师父,我们煮饭的有饭头师父,煮菜的有典座师父,做香灯的有香灯师父,做园艺的有园艺师父…通通都是师父,又如何分别呢?还是请你慈悲,让我们称你‘大师’吧。”我就这样继续被称作“大师”了。

  以法为师 比大师重要

  其实,你不要称我大师,你要称我小师,也没有什么不好,表示年轻,我可能还更高兴。像年轻的出家人不是都被称为“小师父”吗?小也没有什么不好,佛教里有所谓“四小不可轻”,小如一滴水,可以滋润大地;小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塬;小如一个小女孩,她将来可以成为皇后、国母;小如一个小男孩,他将来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国家的领导人物。小,有什么不好呢?实在说,大小圆融、大小无差啊。

  有时候,我们也会称佛陀是我们的大师;但是,佛陀有另外的十种尊号。所谓“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要具足以上这十种能量的人,才能称为“世尊”。意思是在世间、出世间都是最为尊贵的人,所以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释迦世尊”。

  这多少年来,有人称我大师,也有人称我法师,我没有议异;甚至也有人称我星云、星云师,我也没有排斥。也有人认为我为什么要称“大师”,而不跟别人一样称“法师”呢?但这许多称唿,在我心中,并没有感到“大师”为大,或“法师”为小;其实,法师者,“以法为师,以法师人”,应该比“大师”更为重要。

  然而后来,社会开始有人称我为“政治和尚”,实在很意外。那个时候,贫僧心中稍有芥蒂,因为我一生不好政治,始终与政治保持距离,我也不要做官,也不向政府要求补助,应该和政治扯不上关系。你不能因为政治人物来对我访问、谈话,或者交个朋友,或者因为我关心社会、关心民众,因此就称唿我“政治和尚”,这也太讽刺了吧,在我心中,我不是政治和尚啊。佛门本来就是“普门大开”,纳受一切众生,关心、往来、给予佛法,哪里会分男女、身分、职业、大小,只要想来了解的,我们都欢迎他们来佛光山。

  心佛众生 不计名得失

  后来,有一位电影界的导演刘维斌先生,他对我说:“你不要介意,政治和尚,这是人家对你的尊敬;有的人已经做了民意代表,别人还不肯称他‘政治和尚’,称唿‘政治和尚’,表示你很有力量,能为群众讲话,你很能为社会尊重。”从此以后,我对“政治和尚”这四个字也就释怀了。

  不过,这许多人士为什么只称唿贫僧“政治和尚”呢?其实,我也讲经说法,有一些书籍出版,为什么不称我“作家和尚”?我喜好文学,诗歌、小说也有发表,但也没有人称我“文学和尚”;我也像信徒一样发心救济,为什么没有人称我为“慈悲和尚”?我热爱教育,办了许多大学、中学,甚至得到世界各个大学给我几十个荣誉博士、名誉教授,为什么不称我“教育和尚”呢?

  不过,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有这个称唿,没有那个称唿,贫僧也不介意了,就是成佛,也是一个假名,心、佛、众生,本来就是叁无差别,何必在这个假名里面去计较得失?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贫僧云游世界各地,有人称“星云老和尚来了”,有人称“星云法师驾到了”,有人说“星云大师光临了”,或者说“星云长老来了”…不论称什么,我也都随缘,从来没有过异议。

  为什么?贫僧星云就是星云,你们称的只是形象上的代号。你称我星云,我毕竟是星云;你不称我星云,未必我就不是星云;你称我大师,我未必是大师;你不称我大师,未必我就不是大师。大师、小师,都是别人称唿的,不是由我决定的;所以,是也?非也?由人自断而已。

  而今天也是藉由《贫僧有话要说》,把“大师”这个称呼的来龙去脉说个清楚罢了。假如你要问我现在最喜欢的名称是什么?那大概就是“贫僧”了。

  2015.04.24口述整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尊称       星云大师)(五明学佛网:尊称       星云大师)  

 星云法师:星云大师谈管理 

 星云法师:星云大师谈环保 

 星云法师:星云大师谈素食 

 星云法师:星云大师揭示自杀秘密 

 星云法师:星云大师坛经讲话精华录 

 星云法师:星云大师解“贪官拜佛” 

 净慧法师:应机施教与时代精神——星云大师率团回大陆弘法探 

 昭慧法师:侠情正气,沛乎苍冥——记述几段与星云大师的深厚 

 其它法师:星云大师的生死禅观(妙功) 

 传喜法师:将此身心奉尘刹——看《天涯共此时——星云大师》 

 星云法师:环球人物专访星云大师:先把我们的心治好 

 星云法师:星云大师2014致护法朋友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