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广钦老和尚精选法语(二)


   日期:2015/9/29 11: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以前罗状元知道自己职位高,不愁吃穿,容易堕落,富贵毕竟不能长久,故舍弃其职位而出家。他不愿让别人知道他的身分,任何打杂工作都做,有一天,他开悟了,知道以前洗盘子打破了多少,赶快赔常住。罗状元没有我相,所以开悟了。

  ★今天我们出家是要修行,了脱生死,不是来享受。修苦行就是磨练我们的身心,能够使我们没有我相,没有贪嗔痴,达到身口意清净。

  ★不要祈望施主送东西来,不要依靠施主,只要努力修行,有了成就,天龙八部皆会拥护我们。

  ★今天我们能在这衣住食具足的道场修行,更应加倍努力修行。

  ★做事要心甘情愿,才会开智慧。

  ★现在的人和以前的人大不相同,以前的人道心十分,现在的人道心才一分。

  ★以前在大陆丛林,出家不是那么容易,刚出家先在外做苦工,做到某一个阶段,再领职事。

  ★出家是要修行,不必到外面去读书,佛学院所讲的未必完全是佛学,而掺杂了一些社会学,接触久了,心无法脱离世俗。

  ★不要着相:我做了些什么?

  ★今日我们有这么好的修行道场,不要再去想外面哪个道场好,否则心无法安定,即无法修行。

  ★修行要扫除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看到别人的缺点,不要起分别心,应先观察自己,人皆有佛性。

  ★我们是凡夫,男女众应分清楚,保持距离,以免障道。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已得到人身就应好好修行,六道中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皆是人去做的,修得好往善道,修不好犯五戒堕恶道。

  ★人为何受轮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整天就是为财、色、名、食、睡烦恼,恶业也就这样造出来了。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即使生前家财万贯,死后也带不去,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不要再为这些身外之物,浪费美好人生,趁早修行。

  ★有些人说:吃斋人说吃斋话,若所有人都出家,那这社会怎么办?假若人人都出家,我们皆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不是更好吗?

  ★我们只知道我们是父母生来的,可是在父母未生我们之前,我们本来的真正面目又如何呢?死了又将归向哪里?我们既闻佛法,知道有位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大愿,只要念他的名号,命终时即接引我们到西方。他有这个愿,我们也要有这个往生西方的愿,我们要深信有个西方极乐世界,有位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具足信愿行,随时念佛,到临命终,我们有正念能念佛,阿弥陀佛即来接我们,但若还惦念娑婆世界的任何一针一草,就要再受轮回。

  ★以前大陆丛林只要有人犯错,知客师也不用多说,把你姓名写于布告栏上,你自己看了就得走路。现在知客师说你,你还会和他吵架,真是差得远。

  ★以前饭菜都很简单,煮罗汉菜,而今讲究吃,出家众比世俗人吃得好。

  ★以前在大陆丛林,到外参学,东西乱放,才不管是谁的,一律没收,若想找回来,须求知客师。

  ★做事情要用头脑去思考,不要人家说这样做,就一成不变地去做,要有判断能力,否则岂不就同一只傻狗,人家丢了一个石头,它不知丢的是什么就跟着去捡。

  ★要惜字纸,有字的纸,不要糟蹋,要拿去烧,这也是一种美德。

  ★拿笔的大博士,虽有学识,但不见得就有得吃,拿大笔(锄头)的只要拿得稳,一定不愁吃的。

  ★做事要有耐心,把环境擦洗干净,也同样要把自己的心洗涤清净,边做事边念佛,不要放逸,不让它(意识)跑走了,才能达到身口意清净。

  ★打妄想或烦恼时,要赶快停止,继续念佛,如妄想继续打,就不要去管它,还是要念佛,才不会退失道心。

  ★我们这假体难免有病苦,但这属小病,有妄想贪嗔痴才是大病,有妄想,我们还要继续轮回,生死就不能了,为了保持临终的正念,我们平常就要多服“阿弥陀佛”的药,否则死将何去?

  ★身体就像房子一样会坏的,即使再怎么修补,还是有破绽,我们要将这假体放下,不要太爱惜它,毕竟它是幻化的,但我们要好好利用它修行。

  ★弘法利生,不是口头上说的,只要修持得好,自然人家看到你,就会起欢喜心、恭敬心的。

  ★像我们穿得不好(染色衣),肯舍身为常住工作,外面的人看到了,也会感觉这些出家人很下心,自然就想供养我们,无形中让他们种福田,度了他们,这也是弘法利生。

  ★修行一定要在大丛林人多的地方,这样才会磨练出好的人才,若是一二个人、三四个人在一起,就没有磨练的机会了。

  ★修行是要在动中取静,不是静中取静,那功夫未到,最好动静皆无挂碍。

  ★勇猛精进地修行,到了食衣住都不需要了,再去闭山、闭关,这才有保障、有成就。

  ★两堂课诵要背熟,并解其意。

  ★三皈依好好地去体会,是否做到了?如“皈依法……智慧如海”,智慧怎能如海呢?即人家点一下就知道了,不是经书一箩筐,这毕竟不是自己的,形于外的经书,看到的了解,没看到的就不知道了。所以念佛念到某个程度,经藏自然在你心中,还是要老实念佛,才会开智慧。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我们就像将要枯干的池塘里的鱼,命已垂危,一天一天地过,不知死后何处去?常常警惕自己,不要有放逸的心,勇猛精进,才能往生西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精选法语       广钦老和尚)(五明学佛网:精选法语       广钦老和尚)  

 其它法师:戒学庄严(广钦老和尚) 

 广钦老和尚: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 

 广钦老和尚:修行人是——境遇愈坏愈好 

 黄柏霖:广钦老和尚修行的故事 

 广钦老和尚:都是因为我不好,没有德行,所以才不能感化他 

 广钦老和尚的忍辱之道 

 广钦老和尚:世俗人得富贵的,是过去生中布施的功德来的 

 广钦老和尚:忍辱是修行之本 

 广钦老和尚:逆境中修行 

 广钦老和尚:逆境中修行 

 广钦老和尚:修行人有这种表现那才是真功夫 

 老人家的修行方法(广钦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