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宣化上人:魔是来帮助你修道的


   日期:2015/9/26 9: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前边所讲‘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你坐在禅堂里,打这个妄想,静坐一须臾,就有功德,胜造七宝塔,想来想去,连一须臾的时间也没有静坐,那么,一点功德都没有。为什么?好像认指为月一样,只见手指不见月,还说功德无量!无量!坐在那里念无量!又说,我能毫光照大千!我能毫光照大千!这种境界不是用想的,也不是用说的,而是去行的。

  你能真正清净入定,那时才能毫光照大千。不能入定,胡思乱想是没有用处的,想来想去都是妄想,和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又在想,我怎么样能入定呢?我怎么样能开悟呢?如果打这个妄想,怎么样都入不了定,怎么样都开不了悟。为什么?你只在皮毛上用功夫,不在般若上用功夫,竟向外找,不向内求,永远找不到的。

  各位,你们应做电疗医生来帮助这个世界,拯救空气污染中的众生。成就空气清洁中的佛,那么,大家现在要静坐,不要打妄想。这一点,希望你们要明白,要了解。现在我把清净空气的电疗法告诉大家,你们不妨试一试,看看效果如何?

  今天是禅七第二天,你们所用的功夫有没有上路?是上正觉的路,也就是菩提路。你们参‘念佛是谁?'有没有提起来?你们的妄想是不是放下了?若是没有提起‘念佛是谁?'赶快把它提起来。好像‘猫捉老鼠'一样,聚精会神在等待;又好像‘鸡孵卵'一样,一心一意在想小鸡;又好像‘龙养珠'一样,谨慎专一地保护,能念玆在玆来研究,才能有成就。

  我们是持‘日中一食、夜不倒单'的戒律。这种苦行敢说是世界第一家,尤其在打禅七的期间,每天坐十二小时,走六小时。这样辛苦,需要营养,所以在中国,从前打禅七的时候,每天晚上每一个人可得两个大菜包,皆大欢喜。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规矩,所以吃中饭时要加菜,叫大家吃饱一点,有力气跑香。佛教的戒律,规定‘日中一食',就是在正午的时候吃饭,一天只能吃一餐。到后来就改为过午不食,就是过了十二点钟以后,不可以再吃饭。可是在早晨可以吃粥,这是因为没有超过中午,所以不是犯戒。

  在禅七期间,如果没有吃饱,那么,跑香、行香、坐香,都没有力气,就会生退转心。怎样生的?参禅的人,到了晚上,肚子发牢骚,批评你太自私,只知道修行,只知道开悟,对它一点也不关心,令它受痛苦。说你修的是什么道?一点慈悲心都没有,于是乎就不和你合作,所以使你容易生出退转心,不愿意修行了,前功尽弃。所以在禅七的期间,一定要吃饱,才有精神求智慧解脱。

  今天讲‘打禅七吃包子'的故事,这是真人真事,不是虚构。在中国宁波天童寺,该寺方丈叫密云禅师,他是个明眼善知识。该寺的维那师父,也是个明眼善知识。不过,这个维那的慈悲心太多,那个方丈的慈悲心太少。方丈和尚是‘摩诃萨不管他'的作风,维那师父是‘菩提萨埵爱管他'的作风,两个人的思想不同,所以作法是对立的。

  在打禅七的时间,大家勇猛精进打坐,求智慧解脱。这位慈悲的维那师父,在晚上看大众肚子饿,没有食物,无精打彩地坐著;有的昏沉,有的掉举,不是睡觉,就是坐小。本来坐时是三尺高,现在是一尺半,为什么?因为肚子饿,挺不直腰,所以叫坐小。这种现象一旦发生之后,就没有法子继续维持下去。

  维那一看这种情形,便发慈悲,为照顾大众的健康,所以用神通力,在定中到厨房偷锅粑,每个人分一块。等开静时,大众睁开眼一看,在膝上有锅粑,就偷偷吃了。人是铁,饭是钢,马上就有精神了,跑香时,也不觉得疲倦,不像饿的时候,跑也跑不动,要在旁边休息。这位慈悲维那,偷了两天锅粑,给大众当点心,不料在第三天,被方丈和尚发现他偷锅粑,于是被迁单了。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在第三天早晨,管理厨房的和尚,发现锅粑不见了,以为被老鼠偷去了,因为职责的关系,乃向方丈和尚报告这情形,请示方丈和尚。老和尚说:‘那么,就捉老鼠吧!'到晚上,方丈和尚在定中观察,发现维那在定中又去厨房偷锅粑,于是把维那的身体放在凳底下。等维那回来一看,自己的房子不见了,仔细的寻找,在凳下找到,于是把身体拖出来。这时,方丈和尚说:‘你在做什么?你这个大老鼠,敢到厨房偷锅粑,现在你犯戒,你知道吗?犯戒是要被迁单的,明天你走吧!我们这里不留你了。'

  这位被迁单的维那说:‘您迁我的单,是可以的。可是我有一个要求,请您答应我。'方丈和尚说:‘你要走了,还要求什么?'维那说:‘参禅的人,一定要吃饱饭,才能用功修行。如果吃不饱,的确不能修行,所以我到厨房偷锅粑,是为大众,不是为我自己。希望方丈和尚发点慈悲,每天晚上,每人分两个大包子,若能这样做,我就向和尚叩头顶礼。我走之后,也不会打妄想。'

  方丈和尚一想,这话很有道理,便说:‘好吧!答应你的要求,满你的愿。'从此之后,每逢打禅七,晚上每人可得两个包子吃。这位维那师父问方丈和尚:‘我应到何处?'方丈说:‘你到四川去,到那里去建道场,因为那地方的护法和你有缘。'于是他用神足力,来到四川看见有一个地方,有两棵大桂树,枝叶长得非常茂盛,于是在树下打坐。后来被当地的护法居士发现,认为他是老修行,是有德行的高僧,于是便在桂树下建一所寺院,命名为‘双桂堂'。他就在此堂传法授徒,后来有很多参禅者开悟,他也成为开山的祖师。

  参禅,好像人饮水一样,冷暖自己知道。用功有上路自己知道,用功没有上路自己也知道。用功上路的人,应该继续努力,没有上路的人,更不可懒惰。在打禅七的时候,要把一切放下。所谓‘提得起,放得下。'提得起什么?提得起‘念佛是谁?'放得下什么?放下所有的妄想,能把所有的妄想放下,智慧便生出来,若是放不下妄想,所用的功就不会相应。

  在这七天之中,应该勇猛精进,不生丝毫懒惰的心,不生丝毫怀疑的心。大众一起用功,用功到无人无我的境界时,便会得到自在。若能用功到非空非色,就和‘如来'合而为一。若是没有明白非空非色的境界,应当生大惭愧心。为什么我用功得不到相应?这是无量劫的习气太深的缘故。所以心中想向菩提路上走,事实上却不愿意向前走,总想向后转。要知道习气重,业障深,更应该把妄想放下。放下妄想,并不困难,只要把自己忘了,便没有妄想。就因为有了自己,才忘不了自己。

  在禅堂里,用功修行,修到上不知有天,中不知有人,下不知有地。天地人都没有了,东西南北也忘了,这时候,一念不生,就全体现;全体大用,你都会得到。整天打妄想的话,功夫就不会相应。所以,要用功到一念不生,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卧不知卧。行、住、坐、卧都不知道,所谓:

  终日吃饭,未吃一粒米;

  终日穿衣,未穿一缕纱。

  这时的你,就和太虚合而为一,能和‘太虚'合而为一,才能豁然贯通,忽然明白过来,这就是顿悟的境界。

  顿悟,是平时用功,用到相应,才能豁然开悟;如果平时不用功,就不会有顿悟。好像小孩子出生之后,天天被薰习,到时候就会说话,他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好比开了悟。到时候就会走路,当他迈第一步的时候,也好像开了悟。他怎样迈第一步呢?因为天天看大人走路,在这种环境薰习之下,自然而然地会走路。我们用功也是这样,今天用功,明天用功,用来用去,功夫相应了,一念不生,没有妄想,就会开悟。

  这种开悟,或者是今生天天用功修行,时时用功修行,等到功夫成熟时,便开悟了,这是今生用功开悟。这时,有人说:‘我看见一个人,他根本没有用功修行,可是他到禅堂不久就开悟了,这是什么道理?'这种情形是特殊的。今生他虽然没有用功修行,可是他在前生是用功修行,不但修行,而且还是时时刻刻在修行。不过,只差一点点没有开悟,等到今生他遇到这种境界就开悟了。

  顿悟,虽然是即刻开悟,但仍须靠前生所栽培的善根。好像种田一样,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才能收获。如果在春天不下种子,到秋天怎能收谷?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修道人也是这样,无论开悟或没有开悟,都应该勇猛精进,努力向前,希望在最后一秒钟得到收获,认识本来面目。

  我们为什么不认识本来面目?因为‘我相'没有去掉,‘自私心'没有去掉。如果没有‘我相'和‘自私心',就会认识本来面目。你要想不认识本来面目,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修也可以,不修也可以,因为没有什么希望。我们修道人,一定要有一种希望,希望明白人是从什么地方来?又到什么地方去?想知道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要把这个本来面目认识清楚,就要不怕苦不怕难,才能返本还原,也就是得到金刚不坏身。

  我们在禅堂里做什么?就是锻炼金刚不坏身。既然是金刚不坏身,那么,就应该不知道苦,不知道疼,要是怕苦怕疼,便不能成就金刚不坏身。这个金刚不坏身是由锻炼而成的,现在就是锻炼金刚不坏身,把身体锻炼得坚坚固固,永远不坏。

  这时候,有人在打妄想说:‘我修这个不是为了这身臭皮囊,锻炼它不坏有什么用?'不错!你的理论很正确。可是,我说的‘金刚不坏身',不是你说的那个臭皮囊。那么,它是什么?就是‘自性'的金刚不坏身,也就是法身和慧命,以及自性清净本源的金刚不坏身。

  各位!要知道,修道不是容易的事,你想修道,就会有魔,这种魔不是从一个地方来的,而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有的是病魔,有的是烦恼魔,有的是天魔,有的是人魔,有的是鬼魔,有的是妖魔。魔是从你不认识的地方来的,令你道心不坚固,令你修行不进步,他们用种种方法来诱惑你,威胁你,令你生退转心,令你无定力而失道心。

  坐禅到了相当程度时,就有魔来考验你的道力如何?或者化现为美貌的男女来引诱你。你不动心便过关,如果动心就堕落,这是紧要的关头,切记切记!一失足成千古恨!境界来考验我们修道人,我们也要考验境界是假是真。

  用什么方法呢?这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念‘阿弥陀佛',一心不乱、一念不生地念。是假的境界,便会慢慢地消失了;是真的境界,越念便越清楚。坐禅人不明白这个方法,有许多人走火入魔,丧失道业。又有许多人认为入了魔,而放弃开悟的机会。

  在我年轻的时候,听人说:‘修道就有魔。'我不相信,还骄慢地说:‘什么魔我都不怕,妖魔鬼怪我都不生恐惧心!'自己以为没有什么关系,哪知道没有多久,魔果然来了。什么魔呢?是病魔,这场大病害得我七、八天人事不省,什么也不知道。当时,自己知道功夫不够,所以经不起考验。妖魔鬼怪、天魔外道我都不怕,就怕病魔,还是降伏不了,还是忍受不了。所以修道人,不能说自满的话,说自己什么都不怕。如果你自满,麻烦就来了。

  那么,修道人要怎样呢?要用战战兢兢的心情来修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时刻刻要谨慎,要注意,提高警觉,这样才可以修道。一言以蔽之:‘少说话,多打坐。'这是修道的基本大法。修道人的道业有所成就,是谁帮助的呢?就是魔来帮助的,好像一把利刀,是在石头上磨利的。修道人开了智慧光,也就是魔来帮助你开的,这个魔,应该把他当作护法看。

  所谓‘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你若能觉悟,对境能明白,这就是超出世界;你若不能觉悟,遇著事就迷了,就会堕入地狱。所以修道人不怕有魔,只怕没有定力。魔是来帮助你,是考验你,来看你有没有功夫?有没有定力?你要是有功夫有定力,无论什么样的魔,也不能动摇你。

  修道人,时时刻刻把‘生死问题'挂在眉梢上,时时刻刻都要了生脱死。要知道无论什么事情,都没有‘生死大事'来得重要。这个生死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不知怎样生,不知怎样死?所以在没有真正了解之前,应该努力用功,否则,永远要受生死束缚,而得不到解脱。

  在修道时,要想这个‘生死问题',把什么魔都当作护法,他是来帮助你修道。有人骂你、打你,他是帮助你修道。有人说你的是非,找你麻烦,也是帮助你修道。总而言之,逆来顺受,都把他当做帮助你修道的朋友,那么,烦恼就没有了。没有烦恼,便生出智慧。有了真正智慧,那个时候,一切魔都没有法子来动摇你的心。

  为什么会被魔的境界转呢?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圆满。智慧不圆满,遇事就迷惑,认识不清楚。我相、人相都生出来,众生相、寿者相也生出来,烦恼相也跟著跑出来,如果有智慧就没有这些问题。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修道)(五明学佛网:       修道)  

 普献法师:诸魔外道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八、四禅八定与五十种阴魔区 

 果煜法师:楞严新粹 五十阴魔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3.附身与着魔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1.修道与降魔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陆、居家修道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修道须开般若慧 

 杨佛兴居士:求法与防魔 

 演培法师:部派时代的修道观 

 日常法师:魔是怎么来的 

 净界法师: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五、禅的障碍与消除方法 初心修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