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凡为养生者,必死养生人


   日期:2015/9/21 15: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97岁的寂昌法师,8岁自济宁出家,15岁受戒,29岁时又因战乱被迫还俗,之后,在市井中修行40余年,直至1983年,才结束其漂泊生涯,于千佛山兴国禅寺定居修行。

  “法从心生,心静则身善”,他的人生起起落落,对于养生,寂昌法师自有心得。

  养生,就得抛开生死

  佛门僧侣,素有“苦行僧”之称,他们生活简单朴素,长寿者却比比皆是。记者从济南长清灵岩寺了解到,在千佛山兴国禅寺,97岁高龄的寂昌法师,颇有养生心得。

  走进兴国禅寺,一位年轻僧人,把记者带进了兴国禅寺最东侧寮房二楼。一进门,记者见到一名老人正在跪拜一位坐在蒲团上的老僧,向导告诉记者那位老僧就是寂昌法师,而那位跪拜的老人刚刚皈依佛门。

  仪式结束后,寂昌法师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养生经。“法从心生,心静则身善”老法师先用一句话总结了他的养生之道。他认为,健康的根本在于心境,人生胜境平常心。

  《齐鲁周刊》:常人如何养生、延年益寿?

  寂昌法师:凡为养生者,必死养生人。为养生而死的人,占十分之三。

  《齐鲁周刊》:这到底怎么回事?

  法师:是因为人们太爱惜自己的身体。为了一副皮囊,怕受辱,怕受宠,怕吃亏,怕上当,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担惊受怕,患得患失……这样,那颗心整天缩成核桃样,怎么能不死。

  《齐鲁周刊》:法师的意思是?

  寂昌法师:你要是养生,就得抛开生死,只有不刻意在乎死,才能远离死。养生,并不是修道的目的,但是修道的人已经看透生死,所以不再怕死,因此,修道的人没想到长生,反倒能长生;一心想着长生,反而死得快。长生不是修道的目的,它只是修道的附带现象。

  睡不超过时,食不十分饱

  寂昌法师把人比作琴,琴弦绷得太紧会断,太松又弹不出准音,所以要时时调弦。而调弦的法门又在何处?寂昌法师说,规律的作息是关键。寂昌法师一直保持着严格的作息时间。

  早上4点半起床,打坐一炷香,诵经一遍;6点一刻开始过斋,早饭是稀饭、馒头和咸菜。之后稍事休息,自己念佛,而后与拜访的游客讨论佛法。中午11点半过斋,饭菜与早上稍有不同,斋堂会做两个青菜。佛家中三餐养生的玄机主要是午饭和晚饭。寂昌法师说:“先前,佛教中也曾有这样的戒律,每日只吃一餐,过午即不食,因佛说日午食,后乞他食,吃了也不是自己分内的。”

  午饭过后,寂昌法师会小憩一会儿,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下午的活动与上午相差无几。下午5点半过斋,晚上的饭食非常简单,大米汤或者面条等。而寂昌法师一般只会喝一碗米汤。

  “睡不超过时,食不十分饱”,一天之中法师进食少量,一般不会超过两个馒头。寂昌法师说:“不可贪吃嗜睡,不饿不食,吃八分饱。”

  晚上九点左右,法师就会就寝,僧舍里是一张硬板的木床,关于床上的铺垫,软硬合适就好。对于睡觉姿势,“也有一定讲究”,寂昌法师说,“一般朝右侧卧的睡姿最合适,双腿稍曲,有利于身体的放松。大多数人喜欢仰卧,这种睡姿也可,但不要将手放在胸部,否则容易做噩梦。”

  寂昌法师说:“其实关于睡姿,佛祖早已明示。我国有多尊卧佛,佛祖是右侧卧姿势,比如我们千佛山上的卧佛。”

  “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

  寂昌法师自幼出家为僧。1912年,他出生在山东济宁的一个农家,在家行三,自幼家境贫寒,母亲体弱多病。因缘际会,为了祈祷佛祖保佑母亲身体康健,寂昌法师8岁被父母送进佛门,在济宁的玉禄丛林寺院出家,7年之后,寂昌法师在济宁的慈灯寺受戒正式为僧。

  寂昌法师一生可谓颠沛流离,在慈灯寺生活了15年之后,战乱殃及济宁。国民党军队进驻寺院,并强迫僧人、尼姑全部还俗,已近而立之年寂昌法师也在其中。回到济宁老家之后,很多年轻的僧人、尼姑因为各种原因真正还俗,与常人一样,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而把佛当做终生信仰的寂昌法师却开始了在市井中间修行40多年的历史。

  在上世纪末,寂昌法师的徒弟惟然师傅曾拜访过寂昌法师在老家修行的地方。“在他们村子的南边,有一条小河,河的南岸有一个孤零零的矮草屋,屋旁还有几棵枯树,与村子隔桥相望。”这是寂昌法师独身修行的地方,在俗世修行的40多年间,寂昌法师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那段时间,生活一直比较清苦,除了几件僧衣,几本佛经、一盏枯灯、几只粗碗、一口残锅就是当时我的全部。”

  “师傅一直无欲无求,慈悲为怀,生活中认为吃饱穿暖就行,名利更是身外之物。”惟然师傅对寂昌法师的这段修行很是感动。在这40多年间,寂昌法师也曾游历天下名寺,像济南的静居寺、西安的草堂寺还有南京的毗卢寺等全国大江南北的寺院,与高僧们一起修行参禅。

  “人不求名名自扬”,正是寂昌师傅这段刻骨铭心的苦行僧似的修行,让寂昌法师声名远播。1983年兴国禅寺被国务院确定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后,济南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邀请寂昌法师来千佛山修行。

  采访结束,山上响起了钟声,“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临行前,法师送给记者这样的“十字真言”。

  97岁的寂昌法师,8岁自济宁出家,15岁受戒,29岁时又因战乱被迫还俗,之后,在市井中修行40余年,直至1983年,才结束其漂泊生涯,于千佛山兴国禅寺定居修行。

  “法从心生,心静则身善”,他的人生起起落落,对于养生,寂昌法师自有心得。

  养生,就得抛开生死

  佛门僧侣,素有“苦行僧”之称,他们生活简单朴素,长寿者却比比皆是。记者从济南长清灵岩寺了解到,在千佛山兴国禅寺,97岁高龄的寂昌法师,颇有养生心得。

  走进兴国禅寺,一位年轻僧人,把记者带进了兴国禅寺最东侧寮房二楼。一进门,记者见到一名老人正在跪拜一位坐在蒲团上的老僧,向导告诉记者那位老僧就是寂昌法师,而那位跪拜的老人刚刚皈依佛门。

  仪式结束后,寂昌法师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养生经。“法从心生,心静则身善”老法师先用一句话总结了他的养生之道。他认为,健康的根本在于心境,人生胜境平常心。

  《齐鲁周刊》:常人如何养生、延年益寿?

  寂昌法师:凡为养生者,必死养生人。为养生而死的人,占十分之三。

  《齐鲁周刊》:这到底怎么回事?

  法师:是因为人们太爱惜自己的身体。为了一副皮囊,怕受辱,怕受宠,怕吃亏,怕上当,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担惊受怕,患得患失……这样,那颗心整天缩成核桃样,怎么能不死。

  《齐鲁周刊》:法师的意思是?

  寂昌法师:你要是养生,就得抛开生死,只有不刻意在乎死,才能远离死。养生,并不是修道的目的,但是修道的人已经看透生死,所以不再怕死,因此,修道的人没想到长生,反倒能长生;一心想着长生,反而死得快。长生不是修道的目的,它只是修道的附带现象。

  睡不超过时,食不十分饱

  寂昌法师把人比作琴,琴弦绷得太紧会断,太松又弹不出准音,所以要时时调弦。而调弦的法门又在何处?寂昌法师说,规律的作息是关键。寂昌法师一直保持着严格的作息时间。

  早上4点半起床,打坐一炷香,诵经一遍;6点一刻开始过斋,早饭是稀饭、馒头和咸菜。之后稍事休息,自己念佛,而后与拜访的游客讨论佛法。中午11点半过斋,饭菜与早上稍有不同,斋堂会做两个青菜。佛家中三餐养生的玄机主要是午饭和晚饭。寂昌法师说:“先前,佛教中也曾有这样的戒律,每日只吃一餐,过午即不食,因佛说日午食,后乞他食,吃了也不是自己分内的。”

  午饭过后,寂昌法师会小憩一会儿,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下午的活动与上午相差无几。下午5点半过斋,晚上的饭食非常简单,大米汤或者面条等。而寂昌法师一般只会喝一碗米汤。

  “睡不超过时,食不十分饱”,一天之中法师进食少量,一般不会超过两个馒头。寂昌法师说:“不可贪吃嗜睡,不饿不食,吃八分饱。”

  晚上九点左右,法师就会就寝,僧舍里是一张硬板的木床,关于床上的铺垫,软硬合适就好。对于睡觉姿势,“也有一定讲究”,寂昌法师说,“一般朝右侧卧的睡姿最合适,双腿稍曲,有利于身体的放松。大多数人喜欢仰卧,这种睡姿也可,但不要将手放在胸部,否则容易做噩梦。”

  寂昌法师说:“其实关于睡姿,佛祖早已明示。我国有多尊卧佛,佛祖是右侧卧姿势,比如我们千佛山上的卧佛。”

  “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

  寂昌法师自幼出家为僧。1912年,他出生在山东济宁的一个农家,在家行三,自幼家境贫寒,母亲体弱多病。因缘际会,为了祈祷佛祖保佑母亲身体康健,寂昌法师8岁被父母送进佛门,在济宁的玉禄丛林寺院出家,7年之后,寂昌法师在济宁的慈灯寺受戒正式为僧。

  寂昌法师一生可谓颠沛流离,在慈灯寺生活了15年之后,战乱殃及济宁。国民党军队进驻寺院,并强迫僧人、尼姑全部还俗,已近而立之年寂昌法师也在其中。回到济宁老家之后,很多年轻的僧人、尼姑因为各种原因真正还俗,与常人一样,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而把佛当做终生信仰的寂昌法师却开始了在市井中间修行40多年的历史。

  在上世纪末,寂昌法师的徒弟惟然师傅曾拜访过寂昌法师在老家修行的地方。“在他们村子的南边,有一条小河,河的南岸有一个孤零零的矮草屋,屋旁还有几棵枯树,与村子隔桥相望。”这是寂昌法师独身修行的地方,在俗世修行的40多年间,寂昌法师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那段时间,生活一直比较清苦,除了几件僧衣,几本佛经、一盏枯灯、几只粗碗、一口残锅就是当时我的全部。”

  “师傅一直无欲无求,慈悲为怀,生活中认为吃饱穿暖就行,名利更是身外之物。”惟然师傅对寂昌法师的这段修行很是感动。在这40多年间,寂昌法师也曾游历天下名寺,像济南的静居寺、西安的草堂寺还有南京的毗卢寺等全国大江南北的寺院,与高僧们一起修行参禅。

  “人不求名名自扬”,正是寂昌师傅这段刻骨铭心的苦行僧似的修行,让寂昌法师声名远播。1983年兴国禅寺被国务院确定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后,济南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邀请寂昌法师来千佛山修行。

  采访结束,山上响起了钟声,“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临行前,法师送给记者这样的“十字真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养生者       定居修行)(五明学佛网:养生者       定居修行)  

 戒邪YIN后的保精之重要,善养生者,必藏其精,必保其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