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成佛的人不多,学佛学成魔的人太多了


   日期:2015/9/18 15: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华严经》上说,如果离开菩提心修一切善法皆属魔业,那不是菩萨业,是魔业。这就说明菩提心重要,菩提心是个觉悟的心。前面已经讲了菩萨业,实在讲,没有再说菩提心的必要,为什么要特别把菩提心垫后?特别强调觉、迷的重要,所谓一念觉,就与佛菩萨相应,一念不觉就与魔相应。

  自古以来,学佛的人最后变成魔,这个事情太多了,学佛成佛的人不多,学佛学成魔的人太多了。难怪世尊在《楞严经》后面用大篇幅的经文,《楞严经》总共有十卷,第九卷的后半近第十卷,总有一卷半的经文,佛给我们说五十种阴魔。五十种是五十种类,每一类里面那不晓得有多少?都是学佛最后变成魔。他为什么变成魔?忘失菩提心,把菩提心给忘了。所以《华严》才说,忘失菩提心修一切善法,这一切善法就是佛法,这种人也很难得,完全是依教修行,虽然依教修行,就是菩提心忘掉了。依教修行为什么还会忘掉菩提心?这个问题最好不要问,想想自己你就明白了。我们自己今天也很难得,也在这里依教奉行,问问自己有没有菩提心?这个答案不就是现成的吗?真的,不在别人,就在自己这边。

  为什么会忘失菩提心?一个是对宇宙人生的真相没有看破,一个是烦恼、习气没有放下。看不破、放不下,哪来的菩提心?菩提心的确不容易,菩提心一发,真的发出来,你就不是凡夫,你就是菩萨,而且不是普通菩萨,是《华严经》上的初住菩萨。初住菩萨叫发心住,你们想想,发心住这个名词是什么意思?他菩提心发了之后,他就住在菩提心,就是此地讲「不离菩提心」。离了菩提心,他还住什么?他就不能叫住;住就是不离,他住在菩提心上。所以菩提心一发,他就是圆教初住菩萨,不但六道超越了,十法界也超越了。由此可知,我们有没有发菩提心?我们也发了,从哪里发?嘴皮上发的,心里面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口头上发的菩提心不管用。这一句在「行愿品」里面非常重要。

  我们能不能真正发起菩提心?给诸位说,很难,太难了。实在讲,难在我们对於事理的真相,一直到现在还是很模糊。你说经典读了这么多,听了这么多年,实在讲是似懂非懂。说你不懂,你好像也懂的满多;说你懂,你确实没有入境界。为什么听了会似懂非懂?听了没有照做,所以你懂得那些全是属於皮毛的常识,我们中国俗话讲道听涂说,听别人这么讲的。读佛经,听释迦牟尼佛这么讲的,听诸菩萨这么讲的,自己没见到,所以是属於叫记问之学,与自己不相干。许多的学人犯了这个毛病,自己不知道,辛苦一辈子都不能成就,这是非常可惜。我们总得要搞清楚、总得要搞明白。听佛菩萨说了之后,我们自己要把它证得,一定要亲证。怎么个证法?就是要把它做到,做到就证得。譬如就以此地这几句来说,如说修行供养,我们有没有遵照佛的教诲去修行?经念得再多,你念了十万遍、念了二十万遍,如果不能解义,如果不能修行,修行就是照做,不能把经典的教训用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那就是没有修行,经念得再多都没用处。

  佛法,大家要记住,佛法要行,不要说,说是空口说白话,一定要把它做到。做到之后,经里面所讲的义理你就体会到了,一定是在生活实践当中体会佛讲的真实义。你能体会到那就叫证。证入有浅有深,浅深是怎么回事情?是你做到的功夫不一样。你做的功夫浅,你体悟的就浅,你做的功夫深,你所体悟的也深。我们讲不离菩提心,菩提心一发,就是初住菩萨,从初住到如来地,佛在经上给我们讲了有四十二个位次。前面四十一个位次是菩萨位,最后一个位次是果位,成佛了,总共四十二个位次。四十二个位次都是证,就是说证入浅深不一样,十住菩萨证得浅,十地菩萨证得深。诸位要搞清楚,所谓证就是在生活当中的体验。生活当中,对於宇宙人生的道理、真相,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都要靠觉心。所以,不觉决定不行。觉心是真心,菩提心是真心,不是妄心。妄心里面有妄想分别执著,这是妄心;离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心就是真心、就是菩提心。佛在经上常说,阿罗汉、辟支佛没有发菩提心。阿罗汉、辟支佛都算是正觉,无上正等正觉他们得到正觉,佛说他们没有发菩提心。由此可知,发菩提心的标准就是正等正觉,正等正觉是发菩提心了,正觉的人都没有发菩提心。

  我们念到这一句,怎么办?若依经论的讲法,《观经》上讲菩提心,说了三个。「至诚心」,至诚是真诚到了极处,这是真心的本体,菩提心的本体。又说「深心、回向发愿心」,这两种是菩提心的作用,有体必有用。至诚心起作用,对自己叫做深心,对人对事对物叫回向发愿心。《大乘起信论》里面跟我们讲的菩提心,也讲了三个,第一个是「直心」,第二个也是「深心」,第三个是「大悲心」。我们把经、论合起来看,意思就很明显。直心就是至诚心,至诚心就是直心,诚到极处!我们学佛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什么成就?我们今天的成就是念佛往生净土。诸位要知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没有菩提心不能往生;纵然你做到一向专念,你也不能往生。佛在经上把往生的条件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你看《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条件都一样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是四十八愿的第十九愿,一向专念是第十八愿。你发菩提心,没有一向专念,也不能往生;有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还是不能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从下下品到上上品都要符合这个标准,这才说明菩提心的重要,凡是往生的人都发菩提心。

  也许有人会生起疑惑,有不少念佛往生的人,他生前不认识字,也没有念过经、也没有听过讲,他就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他怎么会往生?没听说他发菩提心。其实他是真正发了菩提心,你问他,你发了菩提心吗?他不知道什么叫菩提心,他真发了。他发了什么心?蕅益大师在《要解》上讲得好,他厌离娑婆,对於娑婆世界没有一丝毫的留恋,一心一意就是想求生极乐世界,就是想见阿弥陀佛,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无上菩提心,真觉悟了,六道轮回、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假的,他要离开,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一心去取西方极乐世界,这是觉悟了。蕅益大师说得好。

  深心是好善好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至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他喜欢这个事情。娑婆世界人间天上的福报,他也不希罕,他也不再把它放在心上,完全没有牵挂,这是舍离。所以你问他什么叫菩提心,他说不出来、他不懂,而事实上,他的心跟无上菩提心完全相应。这种人对待一切众生,一切时一切处只要遇到人,他都笑咪咪的,「阿弥陀佛,念佛好」。这就是发愿回向心,这就是《起信论》里面讲的大悲心,他的确不舍一个众生。看到人,他跟你合掌,阿弥陀佛,念佛好;看到畜生,他也跟你讲,念佛,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你看他的心多真诚、多慈悲,念念愿一切众生同生净土。

  所以我们看到许多这些老阿公、老阿婆,他们念佛往生,你仔细观察,那真的具足圆满的菩提心,成就绝非偶然。我们跟他相比差远了,确实不如他。他一心念佛,我们虽然念佛,心里面有许多牵挂。出家人还牵挂兴隆道场、弘法利生,这是不是菩提心?不是菩提心。若是著了弘法利生的相,著了兴隆道场的相,也是忘失菩提心。你修一切善业,弘法利生是善业,兴隆道场是善业,你心里头有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断,你做这些善业,《华严经》上讲尽属魔事,你所做的是魔事,不是佛事。将来你到哪里去?你当大魔王,因为你的福报太大。魔是怎么成就的?烦恼成就的,你烦恼没有断,忧虑、牵挂没断。弘法利生、兴隆道场这个事可不可以做?可以做,菩萨也做,佛也做。佛菩萨做跟凡夫做,不一样在哪里?佛菩萨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虽然兴隆道场,虽然弘法利生,心中若无其事。佛在《金刚经》上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兴隆道场、弘法利生是生心,生心要无住才行。无住简单讲,心里头若无其事,干干净净,绝对不以为我要兴隆道场,你有个「我要兴隆道场」,你著了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全都著了。著了四相就是魔,离四相就是佛菩萨,觉、迷的样子就在此地。觉悟,觉悟是什么样子?迷,迷是什么样子?菩萨事业是什么样子?魔王事业是什么样子?在这个地方就能辨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换句话说,佛菩萨的心永远清净的,永远是一尘不染。尘是尘劳,事情一样做,比别人做得还多、做得还细、做得还圆满,心里头若无其事。魔业的相?他也做,也勤奋努力在做,他心里头著相。所以我们要明了,著相是魔业,离相是菩萨业;著相就是凡心,离相就是菩提心。真正会用功的人,要在这个地方下手。菩提心才能成就菩萨的事业,才能够圆成佛道。

  ...为什么佛在《华严经》上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业,尽属魔业」?我们现在明白了,我们心里面没有离开贪欲、没有离开瞋恚、没有离开愚痴、没有离开傲慢、没有离开嫉妒。还有这个念头在里面,修学大乘佛法,刚才我们说了,兴隆道场、弘法利生,这些事业都叫做魔业,将来你修成了,都变成魔王;没修成功,也是魔子魔孙、魔王眷属,搞这个去了。这也叫我们觉醒,为什么四弘誓愿先要叫你断烦恼,再叫你学法门?烦恼断了学法门,是菩萨业;烦恼没有断广学法门,是魔业,这不是很清楚吗?才知道断烦恼重要,烦恼不断就是魔,《楞严经》后面五十种阴魔,魔的根在哪里?烦恼。烦恼从哪里生的?从五阴生的,色受想行识。每一条里面佛说了十种,一共五十种,五十种阴魔,阴就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所以学佛,没有成得了佛、没有能往生,全变成魔王,非常可怕。

  「速疾成佛」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不退成佛。这个事情不假,真的。就在这些年,我们看到不少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那是真的往生,决定不是假的,预知时至,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最近这几年,我们看到不少,听到不少。刚才我还听到这边一个同修告诉我,台中莲社那边,最近有个两岁的小朋友往生,预知时至,告诉他妈妈,两天之后我就要走了。他妈妈问他,今天算不算?他说算,到第二天他就往生了。他妈妈还问他,你到哪里去?他说我到观世音菩萨旁边莲花那里,清楚明白,真的就走了。所以同修们真正要记住,我们要作佛、要作菩萨,万万不要作妖魔鬼怪,那个不得了。妖魔鬼怪虽然享大福报,福报享完了都堕阿鼻地狱,堕地狱的罪太苦了,堕地狱的时间太长了。

  今天我们得人身、闻佛法,这是关键,我们自己能够掌握,我们要成佛,还是要作魔,就在我们自己一念取舍。你一念觉、一念正,就是佛菩萨;一念邪、一念恶,就堕落在魔道。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六十集)  1996/4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成佛       菩提心)(五明学佛网:学佛成佛       菩提心)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不失菩提心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菩提心的邪行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0~104)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90~9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70~7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60~6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0~5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40~4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30~3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