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快乐的秘诀:不要总以为自己知道的是对的


   日期:2015/9/11 21: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快乐的秘诀之一,就是不要总以为自己知道的是对的。

  这是一个排除不良心态的秘诀。很多人以为自己看到的、理解的是最真实的状况,然后就妄加评论。所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觉得别人话太多,很唠叨,听起来不顺耳,这是因为说话人的语言背后带着烦恼,在传播垃圾,所以让人听了很不舒服。如果我们每个人去除贪嗔痴的干扰,以不打妄想、非常清净的心讲话,那么所讲的每一句话,都会是周围的人喜欢听的。

  我们有时候会对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产生怀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或者觉得自己一定什么都行。其实,我们是否真的知道自己有多少能力,能影响多少事情?都不知道。在人际关系上尤其如此。我们认为的如此,其实未必是真的。

  我们以为获得了快乐,这是否真的是快乐呢?同样,当遇到痛苦和烦恼的时候,我们应该反省,不要把不良的状况归罪于别人。抱怨、憎恨是我们生活工作中最伤害人的。如果语言不好听,就会刺伤别人。有时觉得自己讲得很有道理,其实别人觉得一点道理都没有。有时指责别人,是否指责到点子上?如果指责到点子上,那么你的指责只会带来好处,没有任何副作用;如果指责是为了满足自己嗔恨的心理,对事实并没有改善,或者只是改善了一点点,人家敢怒不敢言,那我们跟他人的关系就会被破坏,我们的快乐就会被破坏。所以我们要看到这一点,要对自己内心生起的念头有深入的观察:我的目的是什么?我讲这句话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还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

  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去认识自己的快乐?我们的不快乐其实是情绪。一个人若能把情绪调节好,快乐自然占了一大半了。所以我们要认识自己,对自己生起的每一个念头、情绪都要去观察。

  学习佛法的道路上,除了自信信佛和皈依三宝这两点以外,第三点要做的就是忏悔。就是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耳朵,也不要相信自己的妄想,特别是不要绝对相信。如果我们的判断带来了痛苦,最好就完全不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其实本来是不需要忏悔的,只需要看好前面的方向,往前走就行了。关键是我们不看路,喜欢看路旁边的花草和其他的事情,因此就停在那里,不再往前走,甚至改变方向了。这时候要提醒自己,不能迷失前面这条道路,不能在这里停下;我们的内心要开始忏悔:我的目标不在这里。

  人生路上常常会因为贪图小便宜而铸就大错,也常常会因为误会家人而把家庭破坏掉。自己不准确的判断引发了不良的态度,处理方法不当,所以把家人都搞得心慌意乱,没有一个人舒服,所以这才需要忏悔。

  经常有人讲笑话说:几个人在一起比赛谁能憋住不讲话,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张三坚持不住就开始讲了;李四就说,你怎么讲话了?他一讲话就发现自己也讲了;剩下最后一位说,你们都讲,就我没讲,结果大家全讲了。

  我们在判断自己情绪的时候,也往往会犯这个错误。我们指责别人:“你怎么这样?你怎么不好好修行?”那我们有没有反省自己有没有好好修行?在指责他人的时候,自己是不是处于修行的状态?我们说这人脾气很坏,那我们的脾气是不是就很好?一个人指责别人脾气很坏的时候,当然讲讲是没关系,但如果带着嗔恨的心、讨厌的情绪去指责别人,那他的脾气一定也好不了。

  人际关系很微妙,它就像两个齿轮一样:当这边长出来了,那边就要凹进去,这样齿轮才能滚动;当这边长出来,那边也要长出来,就顶在那里,齿轮就滚不动了。

  所以我们跟人交往,觉得这个事情怎么这样,心里“咯噔”一下,或者有一点不顺畅了,那一定是两个人没有配合好。有智慧的人一定要学会这种配合,跟别人能配合。我们决定要去做一件事情,障碍总会有的。障碍来了,心里要想到有障碍都是正常的,是来帮助我们的,那事情做起来就能配合、运转。如果一想到这个人是来捣乱了,这个人是来找麻烦了,这人又不帮助我了,那事情就卡在那里做不成了。

  跟自己也要配合,我们今天身体不舒服,或者累了想休息一下,那就要告诉自己:我今天休息是对的。不要在休息的时候,还想着这个活没干,那个事情没干,明天又怎么样……这是跟自己不配合。

  在我们的内心中,快乐往往是很简单的,我们只要能够配合就能快乐。但是我们很多时候,身与心不配合,跟自己不配合,跟他人也不配合。

  有时候我们情绪压抑,闷在心里,就像一块很重的石头压在心里,没有地方融通,顶在那里很难受。如果我们的心像虚空一样,那无论多少石头都不会有障碍。如果我们的心像水一样谦虚、柔软,那无论流到什么地方,都是山不转水转,你不转我转。如果这个人很讲究规矩,我们跟他一起也有规有矩;那个人很不讲规矩,我们跟他一起就不要太计较规矩。我们内心也要像水一样,随圆则圆,随方则方,能够圆融起来。圆融并非是软弱、没有力量,水的力量是最强的。所以要认识到自己的心,痛苦常常是自己跟自己过意不去。

  对于一切事物,我们只要认识到真相,就会快乐。所谓的真相是什么?就是别人说我们的时候,要理解他为什么会说,原因在哪里。哪怕他生气了骂我们,他为什么会生气?只要把原因看清楚了,我们一定不会有痛苦。

  昨天有个人去见我,她很烦恼,坐着就哭起来了。为什么呢?她见到老公跟一个女孩在外面一起照相,觉得这肯定有问题。到底有没有问题呢?她也不知道,她老公当然说没问题,可她就觉得肯定有。这样的问题在现在社会上很严重。但实际上,我们要有智慧的话,应该只凭自己知道的去讲,不要把不知道的当成知道的去讲。她可以批评老公:“你怎么跟她一起合影,怎么跟她一起去玩?”但不能说:“你跟她有关系。”如果没有关系,就是她乱说,那不是把他们推到一起去了?但往往很多人会这样去做。这种判断事情的方式,常常会伤害别人,尤其是自己首先会受到伤害。所以我们最好是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佛经开篇第一句就是:“如是我闻。” “如是”是“就这样”。我们知道多少,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不知道的就不要随意谴责。

  大部分的痛苦都来源于错误的判断。我觉得,小孩子撒谎骗大人也是出于错误的判断,以为如果讲了真话,可能大人会把他赶出去,会受很大的苦,自己会接受不了。其实小孩子无论做错了什么,只要跟父母忏悔认错了,大人没有不原谅的。但小孩子就是要撒谎,他不敢承担。大人有时候也是这样。我们有没有撒过谎啊?撒谎就是不敢承担结果,怕结果来了受不了,其实根本不会。父母亲骂我们打我们,是因为我们撒谎,而不是因为我们承担。我们知道多少说多少,这样就不会导致误会。大家看看,误会带来了多少痛苦?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受影响。

  有些人很小的时候挨父母亲打骂,因为父母亲误会了他的意思。我有个师兄就是这样,他小时候很想干活,有一天砍了一条很大的柴禾回来,想让父母亲夸他一句,但他父母亲看见了就跟没看见一样。而他呢,又很想让父母亲知道——小孩子做好事,总想让别人知道的。于是他就挑着柴禾走过来走过去,在父母亲面前走了两趟。结果他父亲来了一句: “这个孩子傻的,你看,柴禾挑过来挑过去,不放在那里。”你说他有多伤心!不过按照这个结果看,好像真有点傻。所以说,人生的误会有多少?有时候我们一片好心,别人以为是另有目的,结果把我们的好心给打击了;自己对待别人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所知道的不一定是真的,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如是”——我们知道多少才确定多少,这是第三个秘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快乐的秘诀       真实)(五明学佛网:快乐的秘诀       真实)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真实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非真实菩萨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了解缘起性空,才能了解如来真 

 其它:浅论出家的真实意义(源军) 

 其它:判定佛法真实义的准绳——三法印与一实相印(吕胜强) 

 陈兵教授:陈兵教授谈佛法与科学 何谓真实 

 陈兵教授:真实论 

 惟觉法师:真实「自在」的人生 

 王雷泉教授:崇尚真实 呼唤真实——怀念正果法师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什么叫真实心呢?善导大师说:不求名闻利养之心 

 能除众怖作依怙 真实不虚无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