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作恶会殃及自己及家人,积德行善会福荫子孙


   日期:2015/9/5 22: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老法师,尊敬的共修系统的各位老师,尊敬的各位大德、同修:大家好。

  阿弥陀佛!

  惭愧末学用这一个月的时间,修学《太上感应篇》,正好赶上暑假,我有大量的时间来认真聆听老法师对《太上感应篇》的讲经,每天学习四、五个小时,再加上早晚课,这一段时间心无旁骛,过的很是充实。

  经,不读不能增长智慧,可我辈凡夫智慧微浅,单凭自己读,恐怕理解的还不是佛菩萨的意思,我有这样的体会,听了的讲解,才豁然开朗,哦,原来是这个意思。

  所以对《太上感应篇》的讲经195集,我认真修学看完。老法师旁征博引,不仅讲《感应篇》的内容,还大量渗透着佛教理论,深入浅出的讲解正符合我辈薄地凡夫的根性,就犹如黑暗中行走的人,突然一盏灯照出一条路,让我知道修学方向,同时也知道了自己修学过程中犯过的许多错误。

  佛家常讲:勤修戒定慧。《太上感应篇》就是生活中的戒律,如果不加以注意、不遵守,无论再怎么用功念佛也无济于事,正所谓“喊破喉咙也枉然”。

  《感应篇》开篇两句话“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开篇一读,令人震撼。祸福不是上天、鬼神加给我们的,是自作自受、自己造的,为什么还怨天尤人?那是罪上加罪。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这些从来没听说过,现在知道了,浑身发紧,暗暗告诫自己,严守戒律,千万可别乱说妄为。

  自从学《感应篇》之后,一开口,脑子里就好像有一人提醒自己:“控制自己的嘴巴,别乱说”,话少了,欲望少了。有时说话当时不知道有不妥,事后能很快知道错误,于是赶紧反省、忏悔。

  印光大师一生当中不遗余力的提倡《感应篇》,来勉励我们后学,以这一篇代替戒律,以这一篇作为成佛作祖的根基,推荐给我们修学。现在又有老法师的详细讲解。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得人身,闻佛法,而且是一开始就修学净土法门。

  通读《感应篇》全篇,佛菩萨、古大德慈悲,把许多细小的错误行为和错误念头写出来,劝告我们改过。细细想,自己的为人处世中还是犯了很多恶,不学不知道,现在学了,明了了、觉悟了,就痛改前非,就要积极遵守,改过积福,断恶修善,真正做到“诸恶莫作、诸善奉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就是报佛恩、报师恩、报祖师大德的恩。“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为别人做好样子。

  断恶修善,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说来惭愧,末学在学佛之前不信因果,总羡慕有的人命运很好,认为是他们幸运的争取得到的;学佛之后,相信因果报应,相信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也总是提醒自己去行善,可烦恼习气还是很重,待人接物还会生烦恼,究其原因就是对具体哪些是恶、哪些是善不明了,自然就对许多事“看不破”也“放不下”。通过认真修学《感应篇》,知道了具体哪些修福的方法,知道了很具体的恶的种种行为及种种恶的念头。认真思考,自己好多条都犯过,有的是随顺自己烦恼习气犯的,比如“每好矜夸,常行嫉妒”、“自咒咒他,偏憎偏爱”、“晦腊歌舞,朔旦号怒”。有的是以前根本不知道错误,却犯了过错,“分外营求”、“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散弃五谷”等等。只有明白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在日常生活中才有一个把握的尺度,行善就增加自己的福报。《感应篇》给我们讲清楚了,福从哪来的、祸从哪来的,我们觉悟了,不再造恶,就远离祸了。

  那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呢?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是善;利益自己的是恶。我们要全心全力为社会、为众生,舍己为人,为他们服务。迷的时候念念为自己,觉悟之后念念为众生。

  自己没有身,也没有命,身是谁的?身是一切众生的,命也是一切众生的,只有一个念头——为一切众生服务。

  念念当中要向善处去想,念念念人的长处,每一个人都有优点、都有长处,也都有缺点、也都有过失,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容人之过,赞叹别人的长处,培养自己的道心。真正有道心决定没有灾难,决定有佛菩萨护念,决定有护法神保佑。

  这就想到了在我的生活中,如果我还与人不和睦,还与人争名夺利,还做善事是为了别人的肯定,那我的心就不善。所以生活中时时刻刻改变自己自私自利的心。

  说来惭愧,我布施还没有做到清净心。对于亲戚,以前我总有一个困惑:为什么我帮助了他,他不感谢我?我给他的钱,他也忘了?学了《感应篇》知道,问题不出在人家身上,出在自己身上,自己德行不够,有自私自利,还执着于“我”,就会有无尽的烦恼,是我不知好歹,以为人人都是坏人、人人跟我都是敌对。觉悟之后知道了“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遏恶扬善,推多取少”,我们该做的一定要做,并不求人家感激,把我们的本分事情做好,“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依教奉行,提高自己的德能,提高自己的觉悟。

  学佛就是觉悟,学佛就是学做好人。修行是在六根接触六尘中修学,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接触,把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做法修正过来。如果不懂得相处的原则,就会犯戒,甚至会犯很重的罪过。很多人感叹自己的命运不好,事事不顺,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甚至怨天尤人,更加重了自己的罪过。学习《感应篇》就是让我们深信因果,知道“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受恶报”。只有相信因果,认真按《感应篇》修学,除去自己身上的恶习气,一心向善,做到意善、视善、行善,自然就改变命运,趋吉避凶。

  在以前的修学中,觉得念头可有可无,无关紧要吧,多做善事就行。读完《感应篇》之后,明白了,我们动一个恶念,以为可以瞒过别人,殊不知瞒过别人,瞒不过天地鬼神。起心动念都有形相,心里想什么事,它就有相,再微弱的念头都能够震动虚空法界。这还得了,我们还敢有恶念吗?不敢了。

  不仅不敢有恶念,还要精进念佛。念佛人,第一个念不管是善念、是恶念,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这个念头把你前面的念头换过来,这就是“遏恶”,这是从根本上修。

  在学佛同修中,大家谈得多的可能是要积功累德,可是,如果不善护口业,福德就从口中漏掉了。如果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随顺自己的喜好,就可能与人结怨。“不彰人短,不炫己长”、“谤诸同学”、“讪谤圣贤”、“辱人求胜”、“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讼”等,《感应篇》列出的这些批评别人、攻击别人的做法,是最损阴德的,只图一时之快,却果报惨烈。

  “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这不是吓唬人,这是事实。作恶不仅殃及自己的性命,还会祸及家人。所以要爱子女,不是为其准备钱财、房屋、金银首饰,而是积德行善,才会福荫子孙。

  自己做了好事不让人知道更好,这叫积阴德。如果看到别人做了好事,对人赞叹,要赶紧向他学习;看到别人的恶行不放在心上,不放在口上,要知道他人造恶自有因果报应。

  “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感应篇》在最后鼓励我们改过,知道我们凡夫过去生中造恶太多,会遇到灾难,告诉我们消灾的方法——“诸恶莫作”。如果真的做到“诸恶莫作”,灾难就渐渐远离了。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这是在勉励我们,要合理合法的修学,一定会成就,而且时间不长,三年就有效果,这增加了我学佛的信心。如果自己觉得认真修行而没感应,我们就该认真的检讨、反省,我们必定是有过失,才会没有感应道交。

  感恩佛菩萨的慈悲加持,非常有幸读到《感应篇》,又听闻老法师的详细讲解,《感应篇》是我们的戒律,我当熟读、认真理解、依教奉行,成就自己的道业。

  以上是惭愧末学的一点浅薄体会,请各位大德、老师批评指正!

  阿弥陀佛!

  感恩佛菩萨!

  感恩老法师!

  感恩共修系统的老师!

  常惭愧弟子a01183敬呈

  2015年8月28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作恶       积德行善)(五明学佛网:作恶       积德行善)  

 宏圆法师:为什么作恶多端的人,持名念佛也能生到极乐世界? 

 宣化上人:作恶的人,恶果终究会回到自己身上 

 戒色成功的基础在于积德行善,孝顺父母 

 宣化上人:有人今生不作善而作恶,为什么没有恶的果报呢 

 作恶之人,寿命减少,贫穷愁苦 

 《感应篇》:人作善必有福报,作恶必有祸报 

 净土法门法师:不要轻视作恶的人,他一回头,好人当中的好人 

 戒色成功的基础在于积德行善,孝顺父母 

 人生想要幸福善报,就一定要积德行善 

 讲解十条因果报应,真实可靠,希望大家严于律己,积德行善 

 作恶造恶之人,自己多难祸殃子孙 

 戒色成功的基础在于积德行善,孝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