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33】


   日期:2015/8/29 8: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321、为什么古人修行皆能证道,今人修行少见明心?

  历观传记高人,咸皆视经像如视活佛。其敬畏之迹,虽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何能仿佛一二。因其恭敬之极,故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

  古人修行,皆能证道,今人修行,少见明心。岂人根之不等耶,抑亦敬慢之所致耳。历观传记高人,咸皆视经像如视活佛。其敬畏之迹,虽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何能仿佛一二。因其恭敬之极,故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观于二祖立雪,程门立雪,可见矣。今人视佛像如土木,视佛经如故纸。纵有信心,读诵受持,亦不过供其口头滑利而已,有何实益之可论也。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愿阁下以博学宏词,提倡佛法时,必须常以此普利一切。则法门幸甚,众生幸甚。(《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38页 复濮大凡居士书)

  322、什么是从初心至究竟之决定实义?

  向恭敬中求佛法实益,系从初心至究竟之决定实义。故凡见一切信心人,皆须以此意告之。

  吾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灭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灭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全无恭敬,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凡见一切信心人,皆须以此意告之。此系从初心至究竟之决定实义。若当作腐僧迂谈,便为自暴自弃,岂特辜负印光,实为辜负自己也已。(《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85页 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323、为什么说诚敬是入道不变的原则?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

  座下勇猛精进,为人所难能。又欲刺血写经,可谓重法轻身,必得大遂所愿矣。虽然,光愿座下先专志修念佛三昧。待其有得,然后行此法事。倘最初即行此行,或恐血亏神弱,难为进趣耳。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证无生,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翼而欲飞,其可得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69页 复弘一大师书一)

  324、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是什么?

  诚与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欲得精一,莫不以此而为基本。

  然印光实有人所不得而己所独得之诀,不妨由汝之请,以普为天下之诸佛子告。其诀唯何,曰诚,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印光由罪业深重,企消除罪业,以报佛恩,每寻求古德之修持懿范。由是而知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故常与有缘者谆谆言之。持经利益随心论,虽发其端,未明其概。拟续一二万言,历引古德诚敬之迹,与其感应之道,并参己芜语,发挥评论。俾阅者法戒分明,知所取舍,自不至以巨因而获微果,与夫以善因而招恶果耳。斯言已与徐君说之。须知诚与恭敬,非唯 学佛宜然。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欲得精一,莫不以此而为基本。观孟子弈秋诲弈一事,可以知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66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325、如何才能得到佛法实益?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若毫无恭敬,虽诵经念佛,亦非毫无利益。若现生竭诚尽敬,则现生即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西方。

  吾常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毫无恭敬,虽诵经念佛,亦非毫无利益。而亵渎之罪,当先受之,堕落三途,经若干劫。其罪毕已,当承此善因,又复闻法修道,吃素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脱死。若现生竭诚尽敬,则现生即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离众苦,但受诸乐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8页 诫吾乡初发心学佛者书)

  326、为什么说佛经所在之处即为有佛?

  《金刚经》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何以故?以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故。《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况博地凡夫,通身业力,岂可任狂妄之知见,不存敬畏,同俗儒之读诵,辄行亵黩。

  《金刚经》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又云:“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何以令其如此?以“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故。而诸大乘经处处教人恭敬经典,不一而足。良以诸大乘经,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之法身舍利,九界众生之出苦慈航。虽高证佛果,尚须敬法。类报本追远,不忘大恩。故《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况博地凡夫,通身业力,如重囚之久羁牢狱,莫由得出。何幸承宿世之善根,得睹佛经。如囚遇赦书,庆幸无极。固将依之以长揖三界,永出生死牢狱,亲证三身,直达涅槃家乡,无边利益,从闻经得。岂可任狂妄之知见,不存敬畏,同俗儒之读诵,辄行亵黩。(《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四第683页 竭诚方获实益论)

  327、看经念佛最妙之法是什么?

  凡诵经时,必须息虑忘缘,一心净念,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稍萌懈怠疏忽之意。久而久之,自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喻如阳春一到,坚冰自消,诚到极处,豁然贯通。此是看经念佛最妙之法。

  世出世间诸法,无不以诚为本。诸修行人,更当致诚,诚则业障消除,善根增长。凡诵经时,必须息虑忘缘,一心净念,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稍萌懈怠疏忽之意。久而久之,自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喻如阳春一到,坚冰自消,诚到极处,豁然贯通。此是看经念佛最妙之法。汝能终身依此而行,其利益有不可名言焉者。宗懿志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937页 题王宗懿女士书弥陀经弁言)

  328、阅读佛经为什么要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阅读佛经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若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

  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无不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邦,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若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倘鉴愚诚,则幸甚。(《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四第417页 印光法师文钞三版封二题辞)

  又近世儒者率皆不知敬书,或置之坐榻,或用作枕头。或以圣训供戏谑,或以法言证鄙事。或大怒而掷书于地,或抽解而犹自看书。种种亵渎,不堪枚举。不但大小便后,概不洗手,即夜与妇宿,亦不洗手。以故真儒日稀,而世道日见陷溺也。倘以此习惯看佛经,则未得其益,先获其祸。深可痛伤。恳祈信心士女,各各注意于恭敬经典。即儒书所说,亦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嘉谟,何可任意亵渎?亵渎,即是自弃其身于明明德、止至善之外。佛经所说乃生佛之三世因果,凡夫之六道轮回,与夫背尘合觉之方,超凡入圣之道,较比儒书只说现世、不说过未,只重形躯、不重心性者,当切要百千万倍矣。以素所习惯读儒书,尚获大罪,倘以此习惯读佛经,则其罪不更大乎?若能竭诚尽敬,则罪业日消,福慧日增,近则现生往生西方,远则将来圆成佛道。我愿同仁,纳此刍荛,则现未之益,悉皆亲受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四第384页 普劝敬惜字纸及尊敬经书文)

  329、恭敬写经的要求是什么?

  书经时须比新进士下殿试场,严恭寅畏,无稍怠忽。能如是者,必能即业识心,成如来藏,于选佛场中,可得状元。

  接手书,见其字体工整,可依此书经。夫书经乃欲以凡夫心识,转为如来智慧。比新进士下殿试场,尚须严恭寅畏,无稍怠忽。能如是者,必能即业识心,成如来藏,于选佛场中,可得状元。今人书经,任意潦草,非为书经,特藉此以习字,兼欲留其笔迹于后世耳。如此书经,非全无益。亦不过为未来得度之因,而其亵慢之罪,亦非浅鲜。(《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74页 复弘一师书二)

  330、为什么不能在拜垫上印佛菩萨名号?

  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罪过之极。光若作一方主人,当必到处声明此事之过。俾有信心者,唯得其益,不受其损也。

  譬如子孙,以祖父之名,书之于布,以作拜祖父时垫地之用,及坐地时,恐污衣服,用此布以垫坐,则人必以为不孝,自己心亦不忍。何竟敢以佛菩萨圣号,印于垫地护衣之布上乎?

  下院当家来,以所寄壬年信及物件交光,知所寄白布,托壬年以打印者。此事罪过之极,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已属亵渎至极,况尚有就地作坐垫用者。余光绪二十年在普陀一见,二十一年在育王又见,以为诧异。告于舍利殿殿主,彼云此宁波家风也。自惭无力挽此恶风,使光若作一方主人,当必到处声明此事之过。俾有信心者,唯得其益,不受其损也。且托者既属至戚,何不开陈罪福,以祈用白布作垫,一则仍不污衣,二则唯益无损,其于彼方为有益。何可循例缄默,仍代为彼转求。(《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02页 复马契西居士书十二)

  江浙信心妇女,每以白布铺地礼佛,名为手方。间或垫坐,为护衣服,固无不可,但不应打印其上。若已打印,则万万不可铺以礼佛,况垫坐乎!彼殆谓半截未打印,坐则无碍。不知以有字之布置之于地,尚属亵渎,况既坐其下半截,上半截亦贴靠自己下体,或有竟坐于打印之处矣。须知印上之字,皆是佛菩萨之圣号,理当格外尊重,何可如此亵渎?阿育王之印,则是释迦如来真身舍利宝塔之印,普陀普济寺,则是敕建南海普陀禅寺观音宝印,(普陀禅寺,乃明万历三十三年御赐额,至清康熙三十八年始改赐普济禅寺额。如此,谅此印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前所铸者。)法雨寺,则是南海普陀天华法雨观音宝印。余可类推。打印之布,只可藏于家中佛龛,或神龛内,则有功德。若用以铺地拜佛,则其罪非小,况垫坐乎!(如已经铺地拜佛用过之手方,则又只好洗净焚化,切不可藏佛龛中。)譬如子孙,以祖父之名,书之于布,以作拜祖父时垫地之用,及坐地时,恐污衣服,用此布以垫坐,则人必以为不孝,自己心亦不忍。何竟敢以佛菩萨圣号,印于垫地护衣之布上乎?其原由于僧人不知事务,唯欲多打印,则多得钱,不计此布万万不可打印。若此等僧,纵有修持,亦当堕落。以乱为人打印,令一切信心妇女,同作亵渎佛菩萨之大罪故也。愿诸僧俗,各各痛戒。又愿识字之人,见闻此说,逢人劝诫,令一切人改此恶习,则功德无量无边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四第371页 戒坐垫打佛菩萨名号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法师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五明学佛网:印光法师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张秉全居士:学习《净土决疑论》摘记——印光法师殊胜开示之 

 陈永革博士: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 

 余池明居士:为《印光法师文钞》题词的文化名流 

 余池明居士:略述《印光法师文钞》学习方法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新白话版11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新白话版10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新白话版9 

 传印法师:印光法师悟道年时考 

 印光法师:修净业者,均当预讲临终助念之益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新白话版6 

 印光法师: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 

 印光法师:人虽至愚,无不怕死,念观世音可保不染此恶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