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对治自身的习气有哪些好处?


   日期:2015/8/27 7: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须达闻说如此妙事。欢喜踊跃。感念信敬。企望至晓。当往见佛。诚报神应。见地明晓。寻明即往罗阅城门。夜三时开。初夜中夜后夜。是谓三时。中夜出门。见有天祠。即为礼拜。忽忘念佛。心自还闇。便自念言。今夜故闇。若我往者。傥为恶鬼猛兽见害。且还入城。待晓当往。

  须达多听说了佛和僧如此神妙,非常地欢喜,宿世的信根生长出来,生出了信心,于是整个晚上都在期盼着早点天亮,天亮之后好去见佛,心情非常激动,急不可待了。他非常诚心,于是就感动了天神,于是他见到地上不那么黑了,有一些光亮,于是就出发了。

  当时的王舍城,城门是晚上三时开,初夜中夜后夜,这就是三时,相当于每个时段四小时。须达多赶在中夜出了城门。见到路上有一座天神的祠堂,于是就去礼拜天神。

  结果呢,他想念佛的心中断了,于是他的心又变暗了,也见不到路上的光亮了,他心想:这个天色太黑了,如果我现在过去,恐怕会被恶鬼猛兽伤害,我还是先回城,天亮之后再去也不迟。

  须达多长者在前去礼佛的路上,打了一个岔,分了一下心,念佛的心就中断了,马上就被那个无明继续遮蔽了心智。我们修行的路上也是一样,一切都是考验,看你修行的心是不是坚固。

  凡夫都有各种不同的习气,结果呢,就容易被自己的习气牵引,忘掉了修行这件大事,不能慎护身口意三业。群居防口,独坐防心。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还能给别人说得头头是道,不过遇到考验的时候,就习气现前,烦恼依旧。

  我们目前还是凡夫,所以有烦恼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这个现状。同时呢,志当存高远,在信愿具足,念佛持咒,求生极乐这个基础之上,对自己要求高的师兄,应当逐渐对治自己的习气。

  大家要注意,对治自己的习气,不是往生极乐的必要条件,对普通人不用去提这个事情。对于要求高的师兄,才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提高,而且特别要注意:修自己,不要修别人。

  那对于要求高的师兄,在修净土法门的前提下,如果还想对治自己的习气,应该怎么样下手呢?

  首先你要明白对治习气有什么好处,从主观意愿上改变自己,愿意逐渐用更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你自己不愿意,没有人逼你去做的。佛菩萨不会逼你。

  对治习气的好处很多:

  1 让自己变得更加柔和,让有缘人更加愿意亲近你,让他们感受到佛法的好处。

  2 身口意少造一些恶业,减少不必要的逆缘。

  3 有助于提高你往生的品位。

  有这些好处,自己的思想工作做通了,愿意去对治习气了,那具体应该怎样入手呢?习气是沾染在我们本性上的污垢,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烦恼,烦恼就是我们修行过程中的各种考验。如果我们能够认清烦恼的本质,这个考验一出来的时候,我们就认出来了,知道是那个小样又冒头了,即便是换个马甲也认识他,那你的烦恼就变成菩提了,你的无明就减少了,智慧的光芒就能逐渐显露了。

  如果你不能及时识别这个烦恼,被这个烦恼遮蔽了自己的心智,做出一些跟修行相反的事情,那这个烦恼就增加你的无明了。这些烦恼就是魔,就是对我们的磨练,所以呢,我们要知道究竟有哪些烦恼,他们都长得什么样,出现之后,我们能尽早辨别出来。不要过了好久,都还不知道自己被烦恼所转,搞不好还以为自己是在如法修行呢。

  经文出自:乾隆大藏经 西土圣贤撰集·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十三卷元魏沙门慧觉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自身       习气)(五明学佛网:自身       习气)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九、意生身与习气身——说“受 

 洪启嵩居士:《中论》修证讲授-语言的自身与超越 

 惟觉法师:习气的困扰及化解烦恼之道 

 其它:加强教团建设 提高自身素质——复旦大学哲学系王雷泉 

 王雷泉教授:加强教团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复旦大学哲学系王 

 陈星桥居士:印光大师与佛教自身建设--纪念印光大师圆寂六 

 开愿法师:如何对待修行过程中的习气 

 开愿法师:人性本善,不善的是--习气 

 妙祥法师:除一分习气证一分法身 

 净慧法师:僧团自身建设的“四化”工程 

 道坚法师:佛教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