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你所修学的是愈简单愈好,心容易静下来、容易得定


   日期:2015/8/26 15: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西方世界每一个去往生的人,统统是发菩提心的;换句话说,不发无上菩提心,就不能进入西方极乐世界。要想进入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所以,西方世界四土都是净土,那个地方各个人都是发大菩提心。我们念佛,一天念十万声,一天念二十万声,若没有菩提心,依旧不能往生。所以净土是心净则土净,这是往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才发此心,极乐庄严一时具足』,菩提心一发,我们「回向偈」天天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我们拿什么功德去庄严佛净土?诸位要晓得,是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简单讲是清净心,我们心清净就能庄严净土。心不清净,修福没用,《坛经》里说得很好,这个事情福不能救,福报再大,它不是清净的,与净土不相应。所以福报大,不能往生净土,心清净能往生净土。我们心一发就是庄严佛净土,极乐世界庄严一时具足,自己就感受到这个气氛,极乐的气氛。因此,经上才有这么几句、才有这四句,这是世间自在王对法藏比丘说的。

  「至心求道」,至心就是菩提心,至心是诚心,真诚到极处,就是至诚心,至诚心就是菩提心。至诚心里面必定有深心、回向发愿心,刚才讲了,不二法门,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求道是求无上菩提,四弘誓愿里面求的是「佛道无上誓愿成」,求这个。这一句,至心是初发心,发的是真心、无上菩提心;求道这是果,无上菩提涅盘之果。能不能得到?佛所说的是肯定的,只要你「精进不止」,不止就是不间断。精进不止这四个字,跟大势至菩萨所讲的净念相继,意思完全相同,净念就是精进,相继就是不止。由此可知,至心求道最怕夹杂,一夹杂,你的麻烦就来了。这是我们不能不多罗嗦几句。

  学道之人,自古以来,修学的人多,成功的人少,原因在哪里?就是不懂这个道理。他要广学多闻,最后他失败了。广学多闻成就什么?成就了佛学,如果今天要设个博士学位,佛学博士他可以拿到,世间常讲佛学家,他可以成为一个佛学家。但是了生死、成佛道,往生净土,没有他的分。所以你在世间做个佛学博士、做个佛学家,行!你遍涉、涉猎三藏十二分教,你可以做得到,与了生死、往生极乐世界毫不相干;换句话说,与你的清净心不相干。你要想得清净心,换句话说,你所修学的是愈简单愈好,心容易静下来、容易得定。定就开智慧,慧一开了,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达,那个才能得真实受用。所以,现代人学佛要想成就,比古人不知道要难上多少倍,问题在哪里?现在科技发达、印刷术发达,经典你很容易得到,换句话说,你的心就不能专一。古时候可以说佛经没有流通。

  明清以前,明朝以前是手抄本,明朝以后才有木刻本,木刻本比手抄是方便太多了,但是那种印刷很不方便。如果诸位有机会到中国大陆去观光旅游,诸位可以到南京看看金陵刻经处,那个地方还有一部分保存著古时候木刻的印刷,你们去看看,它是怎么样印经书的。一个很熟练的工人,印书工人,很熟练的,大概一天可以印三册,木刻版本印出来之后,再把它装订起来,用线装订好,切整齐,一天可以做三册。你才晓得经书得来不容易!可是它有好处,好处在哪里?一门深入。为什么?没别的东西好看,他那个心不能不专。现在《大藏经》摆在这里,你的心不能不散,你说糟糕不糟糕!东西太多,琳琅满目摆在这里,你怎么能把心力集中?这是我们现在修学的环境,你从这里一观察,科技发达反而不如古时候。

  古时候哪有这么明亮的灯光?我在抗战时期念书,做学生,我们晚上上自修,点什么?点油灯。一根灯草,那个光的亮度,大概只有不到一支蜡烛的烛光。大概要用两根灯草,那个耗油就耗得多,差不多才相当於一支烛光。我们节省,没有那么浪费,一根灯草只有半支烛光,那一点灯火之下我们做功课。奇怪了,也没有得近视眼,也没有戴眼镜的。你看现在这么明亮,我看戴眼镜的那么多,你说奇怪不奇怪!那个原因我们细细想想,有道理。我们那时候看书的时间短,眼睛休闲的时间长。现在为什么小朋友都得近视眼?他用眼睛的时间太久了、太多了,看书,那个书字也小,再看电视。电视看起来麻烦大了,满脑袋的胡思乱想,乱七八糟。我们小的时候没有这些东西,不但电视没有,一年难得看一、两场戏,稀有;换句话说,我们心里的污染少,心清净。生活实在讲跟大自然结合在一起,除了在大自然之外,没东西好玩,所以心地清净。现代人讲的,用脑、用眼时间都不算太长,所以身心健康。现在科技发达,带来不少的麻烦,没什么好处,副作用太大。所以,精进这两个字,我们要深深的理解它。

  而佛在大乘经上常说,菩萨善根就是一条,世间善根有三条,叫三善根,菩萨善根就是精进。我们修学大乘,不懂得精进,怎么能成功?精进就是一门深入。这四个字做得最彻底、最究竟、最圆满的,我看无过於大势至菩萨,你看《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菩萨自己说得很清楚。他与五十二同伦,同伦是志同道合的,五十二个同志,专修念佛法门,一门深入,他讲得透彻。他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的效果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个开示非常重要。不假方便,不藉任何一个法门来帮忙,就是一门深入,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他一门就成功了。如果像我们现在选择,我们选择一部《无量寿经》,从初发心到成佛就一部经,从初发心到成佛就一句佛号,那你就是大势至菩萨,决定不找麻烦。在近代,最佳的榜样是印光老法师,印光老法师一生就是一本《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他闭关的关房在现在的苏州,那个关房现在还保留著,还保留著老法师当年原来的样子。你看,他自己的小佛堂,佛案上就一本《弥陀经》,什么都没有。所以在《印光大师永思集》里面,有一篇文章说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我们听了之后,冷静去思惟观察,印光法师一生的行谊确实很像大势至菩萨。他自己所修学的,以及他教导别人的,专修专弘,一门深入,这里讲精进不止。能够这样去做,「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这个四句,第一句是愿,第二句是行,后面这两句就是愿行不二,他就能够证得。此地讲的果,随著你功夫的进展,最初之果,初信位的菩萨再往上提升,二信、三信、四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都是果。如果是一门精进不止,证果的速度非常之快。在我们净土法门里讲,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这是念佛人之果。念佛人的愿,第一个愿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二个愿是帮助一切有缘众生念佛求生净土,这就是专修专弘。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六十一集)  1996/4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