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如何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 上


   日期:2010/4/27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夫义妇德(上)
夫义妇德-如何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好坏小则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身心状态,大则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维系。每一个成年人都希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呢?那便是要做到「夫有义,妇有德」。

最近有一篇报道:台湾每天的离婚率高达80多对。假如这些离异家庭都有孩子,那么一天内就有这么多家庭的孩子因父母感情不和,家庭结构破裂,顿时失去了父亲或母亲。所以我们不能不正视家庭破裂对社会所造成的巨大伤害。我们仔细考量当今社会为什么有这么多乱象、有这么多青少年流落在街头、有这么多人茫然无所适从?如果我们深深探究其背景所在,这些不正常的现象背后往往有一个不正常的家庭。为什么我们用“不正常”这个词汇?也许处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认为“单亲家庭”是很正常的,其实是很不正常的。我们细心体会一下:孩子从小没有母亲或父亲,或者只有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在他们幼小的年龄段就失去了父爱、母爱,是何等的可怜,人生何等的悲惨!在缺少或得不到人间父慈母爱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人格怎么会健全?怎么会正常?失去家庭温暖就失去了家庭教育;失去家庭教育后,学校教育现在又无法在家教品德方面对他们予以辅导。当今的学校教育,完全是以科技和知识传授为教育主旨方向,德育教育可以说几乎完全忽略了。

现代的父母不懂得如何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也就谈不上明白如何透过家庭把孩子教育成人格健全的人。为什么呢?如果夫妻每天吵吵闹闹,孩子每天见到的就是这些父母吵闹的场面,这种行为举止的“示范”无形地作用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他的个性、脾气又怎么会好呢?

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向我哭诉:“这孩子,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样地教他。”面对这种情形,我常常会反问她家庭的状况如何?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婚姻出了问题,孩子不能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中成长,于是他的行为就有了偏差。

在我教小朋友学《弟子规》的时候,会提到如何尊敬爸爸妈妈。小朋友有的会举手说:“我没有爸爸”、“我没有妈妈”、“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每当我听到小朋友这样的回答,内心就会有一股很辛酸的感觉:他们这么小就没有爸爸、没有妈妈。可这是谁造成的呢?是父母,是他们的自私自利。为什么说自私自利呢?他们有的是有外遇,只凭自己的好恶,喜新厌旧,把原本幸福的家庭抛弃了。做妻子或丈夫的也无法挽救,眼睁睁地看着幸福的家庭破碎了。

因此,在结婚之前,我们是否应该充分地了解如何建立一个真正幸福的家庭?做丈夫的有没有想过如何扮演一位好丈夫?做太太的婚前有没有想过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心里应有充分的认知之后再来组建家庭。如果大家在婚前都能有充足的认识,有所心理准备,我想缔造一个完美的家庭并不是很难的。

上一代人受当时社会思潮,教育认知程度所限,他们没能告诉子女究竟如何扮演好丈夫、好妻子、好父母、好儿女,这就导致我们对于教育好下一代子女感到相当的困难。现在我们就利用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构建幸福家庭的重要理念――「夫义妇德」,分为两部分:夫义篇(上),妇德篇(下)。

夫义篇:怎样扮演一位好丈夫?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礼记》中“昏义”(结婚之义)的内容——「夫义妇顺」。什么是「夫义」?就是「作丈夫应尽的道义」。什么是「丈夫应尽的道义」?简单来讲就是「做之君、做之亲、做之师」。在现今这样高科技文明的时代,还提这旧有的说法,不是太落伍了吗?然而,我们要仔细探究一下是不是真正落伍了。真理是永恒不变的,即便它很古老,依然是真理。比如孝顺、仁慈是不受时空环境影响的、做人的真正道义。夫是“扶持”的意思。就是做丈夫的要把这个家庭建立起来,好比是家里的支柱,是家里每一个成员的依靠,有道义的责任所在。

怎样做就是一位好丈夫?

做之君

首先要以身作则,带领家里的每一个成员,端正自己,也就是言行、举止都不能偏斜。虽然言行、举止就只简单的四个字,可是它涵盖的意思非常的广泛。比如说做丈夫的有不好的习惯:喜好饮酒,酒后乱性、爱赌博、不守时、不能振作、经常下班后不按时回家,对家庭疏于沟通、照顾,如果有这些毛病,就无法做一个家庭的支撑力量,就无法领导你的家庭。现代的父母有谁曾经仔细想过,我是不是应该多关怀我的家庭?多体谅我的妻子?是不是很久没有关心孩子和他的功课?所以,如果在家庭中父亲是“做之君”—— 做一个表率、模范,那么这个家庭的成员不但对爸爸非常尊敬,而且家庭内就会尊卑有序:子女敬重父亲,妻子以夫为荣。

做之亲
做父亲的要扮演好两个角色:对上是孝敬的儿子,对下是慈爱的父亲。家中做父亲的如果能孝顺爷爷奶奶,做子女的看在眼里,自会效仿学习。我们深信为人父母者没有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也有很多的父母把「亲」误以为是一种放纵,对孩子溺爱。「亲」不是供养孩子好的物质,物质之外也不是只有纯感情地爱他而已。爱要爱得有智慧。全部地一味纵容,要什么就满足什么,这不是爱,也不是「亲」,而是害他。看着小孩子很可爱,作父亲的可以躬下身来,做「牛」、做「马」,让孩子骑在身上骑马打仗。这种疼爱是不是溺爱、纵容?作父亲的有否想过?只会给予物质、满足孩子各种要求的父母不是真正的好父母,这样「做之亲」就有所偏颇了。历史上有名的「颜氏家训」中告诫教子之道:「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就是说「身为父亲,以其之严,不该对孩子过分亲昵,要和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以至亲的相爱,也不该不拘礼节。」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如果父亲和子女毫无距离,过分亲昵,它的流弊就是孩子不懂得敬上,不懂如何尊重父亲。前面讲道,做父亲的要作家里的领导、表率;身为要管教孩子的父亲,就要与孩子保持相当的距离,让孩子对父亲保持敬畏之心。

做之师

简单地说,身为父亲要做孩子的老师,作丈夫的要做妻子的老师。学佛的人都知道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同样的作丈夫,作父亲的在家里的言行举止都要作妻子的好榜样,作孩子的好示范。

许多孩子从小脾气很大,我曾面对这样的个案:一位母亲告诉我:孩子只要碰到心烦的时候,功课压力重的时候,就会丢东西,摔东西。我反问这位母亲:请问你们夫妻会不会吵架?回答是会。我又接着问:会不会丢(摔)东西?母亲很不好意思地回答:过去吵架时常常丢东西,可是看到孩子发脾气也丢东西后,夫妻两个知道自己错了,不可以这样,就戒掉这个坏毛病。我就对她讲:来不及了,现在戒已经太晚了。从小已经映入孩子心中是「爸爸妈妈丢东西是很平常的,心情不高兴就丢东西是很自然的」。母亲含着眼泪回答道:「难怪我怎么劝他不要丢东西也不起作用」看着母亲这样我也真是爱莫能助。为什么?因为父母作不好的示范在前,孩子已经全部吸收了进去。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作为父母要特别特别地小心。所以自古以来,中国对于童蒙的教育是从胎教开始。并不是像现在,父母会认为;孩子小,没有关系,就让他玩嘛,长大就懂了。因而往往在1-5岁这个阶段放纵孩子,对孩子的言行举止不加以好好地管教,等到上小学之后就没有办法教好。最关键的时刻失去后就很难再找寻弥补了。

做之师,作父亲的有没有扮演一位家庭的好老师?你是不是好久没有和孩子对话了?孩子的功课学到哪里是否关心过呢?孩子近来心里总感觉憋闷,你关怀过他吗?有没有问过:儿子呀,你感到哪里不对劲呢?这都是现代父母所必须要反省自己的。

我们知道目前在社会上工作很不容易,几乎每一个人都感到工作压力的沉重。也许作父亲的已经自顾不暇了,哪有余力关怀自己的子女?可是我们再想一想,我们今天付出很多心血,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国家、社会,固然是一件好事、美事,可是下一代也是未来国家社会的栋梁,我们是不是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和道义呢?

作父亲的要做到君、亲、师。除此之外,我们再来作更深入的探讨——「丈夫三义」。

恩义

身为丈夫,有没有用父母赋予的这个身体,好好通过自我努力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时常想到「恩义」,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这「恩义」回馈了没有?实际上,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我们一辈子也报答不完。我们欠父母的太多、太重了。我们怎么能不对家庭有所付出和照顾呢?你能尽好孝道,才能带领下一代将来克尽作儿女的本分,也能孝敬父母,代代相传。所以「恩义」我们一辈子不能忘记。

情义和道义

「恩义」之后,还要想到「情义」,就是「夫妻的情义」。我们想想婚前,双方可以说非常恩爱,花前月下,信誓旦旦:「海枯石烂,今生今世永不分离」……这样的誓言无非是表明对妻子忠贞不渝。可是现代社会这些挂在嘴上的爱,都是假爱。为什么这么断言?因为我们没有后盾,没有「恩义」、「情义」作为后盾,人只凭感情很容易见异思迁。我们知道,妇女大量投入在社会上工作后,男女的感情一但没有道德作为后盾的束缚力量就很容易出轨。所以每一个人在内心感情世界欲起变化前,想到上有父母,内有妻子,如何能对他们交待?想到「恩义」、「情义」,内心就有所节制,当然就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会一路踏错下去。现代社会尤为要注意的是不可以存有这样的想法:「我想要的我就可以得到。」因为一个人感情不忠实,他影响的层面太广:

对上:父母为之伤心、忧虑,还要操心照顾失去父爱或母爱的小孙子、小孙女。
对内:妻子会受很大的伤害。如果怀着伤痛的心远离而去,岳父、岳母也会为女儿失去家庭而牵挂一辈子。
对下:无辜的、可爱的孩子,在天真浪漫的儿童时代便失去了来自温暖家庭的父爱或母爱。对孩子一生的负面影响更是难以估量。
对社会:小则表现为家庭的不幸和痛苦会波及周遭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大则可能引发不同形式的恶性犯罪。
作丈夫的如果能想到这些,哪敢做坏事?哪敢不对家庭负起道义的责任?为人父母,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认知:如果是不应该爱的,不能爱的,我们连起心动念都不可以。

身为妇女也要检点,当自己的感情世界起变化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反省自己,千万不要让这不正当的情感破坏别人的幸福,自己去充当这种罪魁祸首。

作丈夫的要有「恩义」、「情义」,除此之外还要有「道义」:也就是要对家庭负有道义、责任。

现代很多作丈夫的为了生意、工作,每天把精力全部都投入进去,下班以后还要有种种应酬、接洽、公关,难免会进入一些所谓的声色场所。这样的场所诱惑的力量非常的大,而且往往不是一个人有能力可以控制的。面对这种情形,有道义的夫妻会如何做呢?

作妻子的平时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定要关怀自己的丈夫,比如上下班有没有不正常的情况?

作丈夫的如果心存道义,就知道要做好丈夫、好儿子、好父亲,对于家庭也就绝不敢轻易地毁坏它。当他涉足任何不正常的场所,就会有所警醒、有所节制,因为他要对自己的家负起道义的责任。

所以恩义、情义和道义可以说是维系一个家庭幸福的关键所在;是作为丈夫的道德关卡所在。如果每一个作丈夫的在婚前能对这三义有所认识,在组建家庭之后懂得如何扮演好「做之君、作之亲、做之师」的角色,缔造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是很容易的。

可是在我们小时候,父母没有教我们怎么做,在学校教育中既没有读到古人如何建立家庭的书籍,也没有接受过这些观念的教育。所以在当今社会中想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可以说是相当的困难。

在过去教学过程中,我也与家长充分沟通过,大多数父母都认同扮演好父母的角色的确很难。因为作父母的,本身无法以身作则,孩子就很难接受教诲。父母身上的习气经过几十年的熏习,很难改掉。有时候在课堂上教育孩子,他们能懂,也愿意接受老师的劝导,可是回到家里看到父母的言行举止后就对我说:「老师,您讲的很好,可是我父母在家里做的和老师教的不一样。」于是孩子就又反弹回原来的模样,依然我行我素。因而孩子教育最大的关键处还是在家庭教育,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反观我们现代的社会工作节奏,几乎多为朝九晚五,晚上还时常加班,回到家里已经很晚,夫妻无暇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和校外的活动。长此以往,直到有一天孩子出了问题以后,父母再伤心后悔为时已晚矣。其实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

下面的内容谨提供给大家参考: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很希望作妻子的能留在家中贡献自己的才华和德能,让家庭一尘不染;让子女快快乐乐地上学,孩子回家后能吃到母亲亲手做的饭菜;可以每天督促孩子的功课并及时地纠正他们行为的偏差……果能如此,孩子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家庭教育。作父亲的也要对家庭好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最起码的在经济上照顾好家庭,否则家不成其为家,为一日三餐让太太在外奔波,忙到很晚才回来,无法看顾孩子和家庭,有失作父母的责任。家庭中夫妻的职责应当是男女有别的。

上述是「家庭中丈夫所应尽责任」的简略介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