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修行的资粮


   日期:2015/8/7 15: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开始修习佛道时,你自然会想调整生活形式与态度以帮助修行。许多人发现有几点改变,对解脱道的进展很有帮助,它们有助于你克服往后八正道上将会出现的障碍。别气馁!其中有些建议很有挑战性,你可能得花很长的时间才办得到。

  简化你的生活

  可从诚实地评估自己惯常的活动下手,再看看如何利用时间。养成习惯问自己:“这个工作或行为真的需要吗?或只是瞎忙一场?”若你能减少或取消一些活动,内心将会更加安稳与平静,那是修行进步不可或缺的。

  现在你对于家庭或其他依赖你的人可能有许多责任,这很好,但别牺牲安定内心与修观的机会。帮助别人很重要,但佛陀说得很清楚,照顾自己的修行才是第一要务。

  养成每天花些时间闲居独处的习惯,别总是与人厮混。若时间都被别人占据,你很容易陷入不必要的活动与谈话中,那将不利于禅修。无论身在何处,若希望加深自己的了解与智慧,请不时地抽空独处。

  当然,外在并非一直都很安静。即使在一个安静与僻静的地方,我们有时会发现自己被愤怒、嫉妒、恐惧、紧张、焦虑、贪心与困惑所包围;有时也会发现虽身处喧嚣扰攘中,心却保持非常平静与安详。

  佛陀解释过这个矛盾,他说若很少执着与渴爱,我们就能在人群中自在独处,就能放下拥有与占有意识。我们喜爱的人、财产、工作、义务与关系、看法与意见等都是我们执取的东西。我们愈减少贪着,就愈接近内心的自在,那是独处的本质。真正的独处是在心中,佛陀说内心不被贪爱与执着束缚的人是“独居者”;而那些内心充满贪、嗔、痴者则是“群居者”——即使他独居也是如此。因此,我们修行的最佳辅佐是一颗妥善调伏的心。

  有些人可能发现,传统仪式帮助他们安定内心,并提醒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你和家人可以每天一起课诵,点燃香烛,或对佛像献花。这些简单庄严的仪轨不会带来觉悟,但它们可当作修习正念前有用的调心工具。

  练习自制

  妥善调理的生活也可能是快乐的源泉。仔细检视你的生活环境,若你的卧室里脏衣服乱丢,或书桌堆满书本、纸张、光盘与旧杂志,或上星期的碗盘还泡在水池中,你怎么可能安顿好自己的心呢?修行是从外往内发展的,先整理好房子,然后再往内清除贪、嗔、痴等垢染。

  健康的身体也有益于修行。瑜伽与其他的健身形式,对心理健康很有帮助。每天至少要走一次远路,走路不只是一种好运动,它也是闲居独处时修习正念的好机会。

  健康与适宜的饮食也有助于禅修。“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将使你隔天早晨精神奕奕。古谚云:“早餐吃得像国王,午餐与朋友共享,晚餐让给敌人吃。”(在此我补充一句,不可加害敌人!)垃圾食物、酒精、咖啡与其他刺激性饮料,将使人难以专注。为了生活而吃,别为了吃而让吃成为浑浑噩噩的习惯。有些修行者偶尔会进行斋戒,由此能很快觉知大多数我们所认为的饥饿,其实只是习惯而已。

  最后,规定自己要每天禅修,早上一起床与晚上睡觉前的禅坐将帮助你进步。若你发现无法规律地练习,问自己为什么。也许你怀疑禅修的重要性,或担心它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小心地检视自己的疑惑与顾虑,或阅读佛陀与其他通过禅修达到究竟安乐者的传记。记住,你能改善自己的生活,禅修已被证明对无数人有效。然后尝试做一点自制,尤其在一开始,维持每天规律的禅修。

  修善

  修善——布施、忍辱、净信与其他美德——是心灵觉醒的开始。

  所有宗教传统都教导布施,但其实它是心的自然状态,是一切众生本具的,即使动物也会分享它们的食物。布施时,你感到快乐,高兴地回想受赠者的欢喜。

  此外,修习忍辱。忍辱不代表容许别人虐待你,它的意思是等待时机,在最佳的时间与地点,以最佳的语言与态度有效地表达自己。若你不耐烦地脱口说话,事后可能会悔不当初,并痛苦不已。

  忍辱也意味着尝试尽量去了解别人。误解、误会与怀疑,会造成痛苦与不满。切记别人的问题不会比你少,甚至可能更多。有些很好的人有时会陷入困境,可能不经意地说话或做事。若你不因挑衅而失去耐性,就可以避免烦乱,对别人处境的了解也会加深。

  别将自己的痛苦归咎于别人,或期待别人让自己快乐。向内看,探究自己不快乐的原因,并找出自足之道。痛苦的人很容易使别人痛苦,但若你被痛苦的人包围,通过尽量让自己保持清明,依然能维持内心安稳,而且你的耐心与了解还可能使他们高兴起来。

  最后,对自己追求安乐的潜力要有信心,这包括对教法、自己、工作、朋友与未来有信心。信心或信任带来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你可以透过检视自身经验来提振信心。对于自己的许多能力,你其实已具有信心,除此之外,对于尚未展现的部分也同样要有信心。

  访师求法

  一个好的禅修中心,以及一位真正愿意帮助你的禅师,是重要的助力。你不需要一个要求你百依百顺或承诺教你神通的人,要寻找的是懂得比你多,并以身作则,能和你发展出长期关系的人。佛陀的解脱道可能得花上好几年,甚至好几世才能参透。所以,要明智地选择你的导师。

  佛陀称完美的老师为“善知识”。这种人说话柔和、亲切、诚恳,尊敬你,且慈爱与悲悯。善知识绝不会要求你做错误的事,反之总会鼓励你做正确的事,并在需要时帮助你。善知识是博学多闻的,总是毫不迟疑地和你分享知识。

  首先,细心考察潜在的老师。听其言,观其行。若有修习佛法十年以上者,最好通过日常接触,亲自判定他是否已获证悟。注意那些收费高昂的老师,他们对你的金钱可能比对你的修行进度更有兴趣。

  如同工匠师训练学徒,不只针对工艺技巧,也包括运用那些技巧所需的个人特质。同样地,老师除了指导你修行之外,还要帮助你改变生活形态,以支持修行所需。若你真的在追求快乐,那就把时间花在努力追随这样的老师上。

  其次,遵循佛陀所制定的渐修做法。渐修基本上包括学习如何静下来观察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然后把它们转变成更有益于禅修与觉悟的事。那是个缓慢的过程,不用急。许多人中断禅修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并未花时间奠定有效修行的基础。

  最后,找时间阅读与讨论佛陀的教法。书籍是现成可用的,讨论团体与课程也是如此,你甚至可在网上与人谈论佛法。阅读与讨论佛法,绝对不是浪费时间。

  虽然这些对于进步的要求似乎显而易见,但却很少人能安静地度日,适度地饮食,规律地运动,以及简单地生活。乃至与合格的老师做一些研究,定期讨论佛法,以及每天禅修。在此要强调的是,无论你此时的生活形态如何,简朴适中并不表示你不能现在就开始践行佛道。它只是告诉你,为了达到究竟安乐,你得细水长流——也许得修上好几年,甚至好几世。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资粮)(五明学佛网:修行       资粮)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