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2011百日共修皈依(一)


   日期:2015/8/3 21: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五内加行。前面我们学修了四外加行,通过四外加行的学修生起了无伪的出离心。出离心,是指对世间法、对六道轮回没有丝毫的贪恋,真心实意地希求解脱。昨天讲了解脱有一般的解脱和究竟的解脱。无论哪一种解脱,首先要皈依,皈依能开启一切正法之门。不皈依三宝,我们自己没有能力让自己解脱;想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必须皈依三宝,皈依上师,这样才能顺利地到达彼岸,顺利地到达三菩提的果位。

  很多人都认为跟着别人念三遍皈依偈,领个皈依证,就是皈依,就成为佛弟子了,皈依没那么容易。皈依进入佛门,要具备条件。进入佛门不需要钱财,不需要权力,不需要有学问,没有要求你必须是大学生、硕士、博士等。佛讲了,皈依三宝,进入佛门,要有信心,这是条件。这个信心和钱财、权势没有任何关系,和学问、学历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没有信心,有钱没钱都一样;再者,有学问不一定有信心,没有学问不一定没有信心。

  佛讲的信心是明信,是明明白白地信,不是糊里糊涂地信,不能是迷信。但现在很多人信佛都是糊里糊涂的,不了解、不明理就信、就学。不明理而信叫迷信,明理以后生起信心叫明信。现在外界评价信佛是一种迷信。信佛、学佛到底是不是迷信?如果不是,为什么社会上有人这样说?就是因为这些不明理的学佛人在迷信,外界不了解佛法,只了解这些人,所以认为信佛、学佛是迷信。

  佛法是一种究竟的科学与教育。佛法里讲的都是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和真理,而且讲的非常全面、透彻、究竟、圆满。所以佛法是最究竟的科学,信佛就是相信最究竟的科学;佛法教我们怎样为人处事,怎样生活、工作,怎样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所以佛法是究竟的教育;佛法也是一种快乐的活法。有了佛法,我们才能轻松自在地活着。有佛法,有修行,才有安居乐业,才能生活好、工作好,一切美满。

  虽然信佛不是迷信,但大部分学佛人都是迷信。佛为什么强调依法不依人?就是针对这种现状而强调的。应该先了解佛法,然后再以佛法判断、评价、衡量这些学佛人。但现在佛教内外一些人,都是只看人,不看法,都是以人衡量佛法,而不是以佛法衡量人。这完全是颠倒的。认为信佛是迷信,这种误解与大诽谤是怎么造成的?一方面是社会上一些人根本不了解佛法,盲目评价佛法,是错误的、颠倒的,是造口业,将来要遭受极大的果报,要承担极其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是我们这些学佛人的错误,是我们令外界产生误解,生起邪见了,我们没有表里如一、好好地表法,没有将佛法融入相续,没有将修行运用到生活,相续和佛法,修行和生活脱节了。否则,他们就不会因为我们的行为与过失而瞎说、谤法了。

  外界的盲目评论、诽谤佛法,造下了弥天大罪,这虽然是他们的不足之处,但也是因为我们的行为与过失导致了这种错误,也有我们的罪过。他们应该认真地去了解佛法,而不应该以人来衡量佛法;了解后,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佛法没问题,是一些学佛人有问题,是他们自己没有学好、修好。”这样的评价才是客观与正确的。

  要获得三菩提的果位,首先要皈依。皈依要有信心,这是一切功德的来源,一切成就的根本。信心有三种:

  第一,清净信心。清净信心的本体就是一种欢喜心,就是喜欢,但它不是普通的喜欢。喜欢和喜欢不一样,欢喜和欢喜不一样。好比说喜欢佛像,喜欢佛经,喜欢佛塔,如果因为佛像代表佛的身,佛经代表佛的语,佛塔代表佛的意而喜欢,就是信心;假若因为佛像是以金银珠宝制作的,因为佛像高大而喜欢,就不能叫清净信心,而是贪心。

  举例讲,我今天在这里用泥巴塑一尊小佛像,大家见了根本生不起欢喜心,都不喜欢;若是用金银宝石塑一尊佛像,高达三十米、四十米、六十米……大家见了肯定赞叹、欢喜,觉得太殊胜了,就因为佛像是用珠宝做的,因为佛像高大、宏伟,这样想,还是凡夫的思想。珠宝和泥土有什么区别?佛也没有说佛像必须要用珠宝建造啊!每尊佛像都代表了佛的身,佛像没有高矮的区别,再矮小的佛像代表的也是佛的身!

  今天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呢?因为大家没有生起真正的信心——对佛像、佛经等没有生起真正的信心。我们平时做课用的法本,也是佛经,但是大家都不把它当回事,扔在地下,随便放,随便跨,因为法本是用普通的纸张印刷的,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平常都在使用,所以对它没有欢喜心,没有信心;假使我用金银或珠宝做材料刻成经文,大家一定很喜欢,感觉特别有加持力。见到珠宝就喜欢,就觉得有加持,那是见魔,那是魔的加持,不是佛的加持,这不是清净信心。

  喜欢佛是不是清净信心?不一定。佛有神通,有神变,有祛除自己的痛苦、魔障的能力,因为这个而喜欢佛是贪心。佛庄严、漂亮,有三十二妙相、八十种随好,对这些生起欢喜心也是贪心;佛已经解脱一切烦恼,解脱一切痛苦,佛的福德和智慧都圆满了,佛有很多无漏的、断证圆满的功德,因为这些而喜欢佛,才是真正的信心。因为有有漏的功德而欢喜,喜欢世间的是贪心;因为有无漏的功德而欢喜,喜欢出世间的是信心。

  信心和贪心都是一种欢喜心,但一个是清净的,一个是不清净的。清净的欢喜心叫信心,不清净的欢喜心叫贪心。佛、法、僧都有很多无漏的功德,因此而喜欢,就是信心,否则都是贪心。信心和贪心一定要分清楚。

  现在很多人对上师、对僧人都是贪心,不是信心。因为他名气大、有钱、有很多弟子而喜欢,这是贪心;还有,观察上师的时候只看长相、模样:“又白又胖的,是个帅哥;挺庄严的,肯定是个活佛。”只看外表,外表好看就行,这也是贪心。仅凭他名气大、弟子多、拥有多、长相庄严,就认定他是活佛,就去跟随。如果这样认定活佛,那大明星们肯定都是活佛了,你去皈依他们、依止他们就行了。不能这样观察上师。

  大乘、小乘、显宗、密宗都有很多观察上师的方法,有各不相同的要求。小乘法有它的标准与要求,大乘佛法有它的标准与要求;密宗也讲了很多金刚上师的功德和标准,学什么法,就用什么法的标准来衡量、观察上师就行了。大乘、小乘、显宗、密宗上师、善知识共同的标准是:第一,有清净的戒律;第二,有无伪的慈悲之心;第三,有广大的智慧;第四,有摄受弟子的能力。这都是最基本的。你按这些标准观察、依止、跟随上师,才是如法的。因为这些都是无漏的功德,你对此生起了欢喜心,才是信心。

  很多具德上师不一定有名气。比如那若巴依止帝洛巴的时候,他到那个小村庄寻找叫帝洛巴的上师,但根本找不到,没人知道。后来那若巴就问,有没有叫帝洛巴的人?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最后才问到,有一个破院子,里面有个钓鱼的乞丐叫帝洛巴。若是以你们的标准来判断,帝洛巴不是一位具德的上师,因为他没有名气。其实好多具德的上师都没有名气,例如前几年虹身成就的阿琼堪布,在他圆寂前,藏地没有多少人认识他。真正的具德上师不一定有名气,有名气的也不一定是个具德的上师。前几天我们讲过后藏的黑玛喇嘛,他的名气很大,前藏、后藏几乎所有的藏民都知道他,他的事业极繁忙,给亡人超度根本没时间念经,只念一声“啪的”就走。这样一位大名鼎鼎的上师,后来却堕落地狱了,在孤独地狱感受痛苦。

  上师有名气就具德了?上师有名气就可以依止了?不一定。所以不能拿这个来衡量。但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当上师也要有钱有势;若是没钱没势,根本没法弘法利生。人都颠倒,只看表面,不看真实的功德。以前很多大德高僧都是一无所有、贫困潦倒。密勒日巴尊者连穿的衣服都没有,裸体修行,没有吃的,只吃草,最后身上长绿毛了,根本分不清是人还是动物。而现在的社会,有钱有势就可以当住持,也可以弘法利生。人都迷信,学佛也非常盲目,跟着某些人乱跑、造业,将来也要一起下金刚地狱。

  很多大德高僧、具德的上师长相都挺难看的。以前藏地有位叫隆顿的具德上师,是真正的佛菩萨再来,他生下来时长相就特别丑陋,简直是太难看了,父母非常懊恼,不敢告诉别人有这样一个孩子,也不敢让别人看到。几个月大时,他就会说话了,他跟母亲说:“不用担心,我是可以给别人看的。”后来父母就给他起名字叫“隆顿”,就是允许看的意思。所以不能以外表相貌来判断上师。现在藏地这种现象少多了,但是汉地这种现象还很多。以前听别人介绍过,去汉地弘法利生,没有别的功德也行,只要外貌好看就可以。这是错误的,这都是贪心,将来要下地狱的。

  为什么说是清净信心呢?绝对清净的欢喜心、喜欢心才是信心,才是功德的来源,才是成就的根本。比如因为佛、上师具有很多无漏的功德而喜欢,肯定会跟他学这些无漏的功德,这样,你也会成为具有无漏功德的伟大的人物。为什么说信心是一切功德的来源,一切成就的根本?佛、上师有很多无漏的功德,已经解脱成佛了,你喜欢他有清净的戒律、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善巧方便地摄受众生的能力,就会把他当作自己的榜样,跟着他学这些功德,修这些功德,最终自己也能解脱成佛。为什么说学佛修行要像饥饿的牦牛吃草一般?饥饿的牦牛吃草为什么那么用心、那么急迫?因为牦牛喜欢草,需要草,它就会不停地吃,使劲吃。若是换成狗,你把再好的青草放在它面前,它也不可能吃,因为狗不需要青草,也不喜欢青草。

  我们心目中的佛是有形有相的,是色身佛,所以我们都要观察和自问:我为什么喜欢佛?为什么喜欢上师?如果因为他已经解脱了,已经成佛了,因为他有很多不可思议、无漏的功德,普通人无法具有这些功德,你因此而喜欢,而欢喜,那才是信心,才是修行的动力。

  我们现在为什么修行不精进?就是因为没有生起真正的信心,不是真正喜欢这些无漏的功德。所谓喜欢具有无漏功德的人,也是因为喜欢他有神通,能救自己;喜欢他名气大,或者长相庄严。这种喜欢都是世俗的、世间的、有漏的,都是贪心。贪心是堕入轮回的因,将来要堕落恶趣;信心是解脱成佛的因,将来可以解脱成佛。有信心我们才能具有这些不可思议的功德,才能成为佛菩萨那样伟大的人物。

  所以我们都要好好地观察自己的相续,自己喜欢佛,喜欢僧人,喜欢上师,究竟是因为什么?这是最关键的。他戒律清净,身口意清净;他有无伪的慈悲心、菩提心、利他心;他有广大的智慧,了知世出世间的一切法,他的知识、智慧超越了凡夫,他能为我们指出解脱的道路,能给我们讲经说法;他有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因为这些,所以我喜欢、崇拜。这叫信心。其他的诸如:“我对他挺有信心,因为他对我挺好,经常表扬我,送我东西,关心我。”这是贪心,是世俗心。

  若他是位具德的上师,若你真正如法地依止他,他对你好还是不好,他对你关心还是不关心都一样。你跟随一位具德的上师,他一定会对你好,一定会关心你,一定会摄受你,但不一定是你要求的那种关心和摄受。你要求经常打电话问这说那、聊天说地,工作怎么样,家庭怎么样,这叫摄受,这叫关心吗?这是绮语,是一起造业。一位具德的上师,应该教你怎样为人处事,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工作,让你开启智慧,让你明白善恶,取舍善恶……这才是真正的关心你。如果不教你解脱的方法,总说一些花言巧语,表扬你是老菩萨,大功德主,佛菩萨再来什么的,就这样说几句好话,这叫对你好吗?这是在糊弄你、忽悠你。你是不是佛菩萨再来,你自己最清楚,还用别人来认定吗?

  你是不是佛菩萨再来,自己最清楚,佛菩萨哪有你这样的?若你没有贪心、嗔恨心、愚痴心,肯定是佛菩萨再来;若是你有贪心,有嗔恨心,特别愚痴,就不是佛菩萨再来,谁说也没有用。是不是佛菩萨再来,还要看弘法利生的事业,如果你真正能如理如法地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你就是佛菩萨再来。这些是最好的标准。

  听别人说了几句好话,就美得不得了,然后去造业:“我是佛菩萨再来的。”然后以盲引盲,下面有一群和自己一样的人跟着跑,将来都要一起堕落地狱。什么老居士、老菩萨、空行母,你是不是他们说的那样,你自己最清楚。以后别听这些话,说的都是假的。什么叫摄受?什么叫真正的饶益?佛是怎么讲的?佛法里是怎么讲的?应该拿佛法里讲的这些来衡量、分辨。

  第二,欲乐信心。刚才只是欢喜、喜欢,现在是自己也想得到这些,自己也想解脱、成佛,也要学这些功德,修这些福报,成为具有这些功德的人。有这样的想法、欲望、需求,这叫欲乐信心。这也是一切功德的来源,一切成就的根本。

  第三,胜解信心。佛在经中讲:“一切众生都具如来智慧德相,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明白了这个道理,然后生起了信心:“原来我也可以解脱,我也可以成佛,我也可以做菩萨。”若是努力学修的话,自己也可以具有这些功德,实现这样的愿望。

  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说,佛性就是本能。福德圆满了,智慧圆满了,功德圆满了,就是佛。功德是学来的,福报是修来的,每个人都可以学功德,每个人都可以修福报。不断地积累,功德、福报、福德最终都可以圆满。大家要有自信,今年你没有功德,只要如理学,也许明年就可以有功德了;今年你没有福德,只要如法修,也许明年就可以有福德了。每个人都有学功德、修福报的本能,都可以学,都可以修,这叫佛性。认识佛性并不难,“哦,原来如此,都有佛性啊!”深信了,明白了,对自己生起了信心,这叫胜解信心。不明白的信不叫胜解信心。

  清净信心和欲乐信心是胜解信心的基础与前行,生起了胜解信心以后,才会有不退转的信心,才会坚定不移地、持之以恒地学修。一辆交通工具,若是发动机出问题了,不能上路,不能前进。信心就像发动机。我们修行为什么精进不起来?为什么没有成就?就是发动机出问题了,信心不足,所以一直在原地踏步;尽管也学、也念了,但是根本没有挪地方,还在原来的位置,一点进步都没有,一点改变都没有。

  综上所述,一方面,我们所认为的信心很多都是贪心,不是真正的信心;另一方面,有的人有一点点信心,但是只有清净信心和欲乐信心,没有胜解信心,所以信心不足,没有动力。觉着自己改变了、进步了、快成就了,一旦遇到对境了,还和以前一样,没有变化,没有进步。

  这三种信心是皈依的基础,是一切功德的来源,一切成就的根本。成就的取得不靠别的,只靠信心。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有信心,就有前进的动力和力量,这叫加持;发动机发动起来了,有股力量推着你前进,这叫加持。没有信心的发动机,不会有推动你前进的力量。

  有些人即使有些自己所认为的信心、加持,也是一种迷信。不是糊里糊涂地念,凭空等着,加持就来了。那不是佛的加持,是魔的加持,是着魔了!大家应该有智慧,应该有取舍、分辨的能力,不要再糊涂,不要再以盲引盲。希望大家都有真正的信心,这样才能有真正的加持,才能有进步,才能有改变,才能获得成就!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思考题: 1、什么样的状态是迷信,什么样的状态是明信?

  2、三种信心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