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二规教言论讲记(十九)布施


   日期:2015/8/2 8: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7月4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第十,布施。

  我们要做施舍,但是也不能盲目地做。在前面讲过,智慧和稳重好比是一棵树的树根,有树根才有树茎,有树茎才有其上的树叶、树花、树果。若是没有树根,其他部分都不会存在。同样,若是没有智慧和稳重的功德,其他的功德也不会存在。若不具备犹如树根般的智慧和稳重,其他犹如树茎般的惭愧心和不放逸也不会存在。惭愧心和不放逸若是不存在,如树枝般的正直和坚定誓言也不会存在。若是没有正直和誓言坚定,其他犹如树叶般的知恩图报和利他也是不存在的。若是知恩图报和利他的功德不具备,其他犹如树花般的信心和布施也不具备。因此,布施是有前提条件的。

  其实上供下施没有错,但若是缺乏智慧等其他的这些功德,这些上供和下施的行为就不会清净或圆满。这样,会给自己今生或来世带来很多的不幸和痛苦。所以这些前提条件和基础的功德非常重要。不能随便去做供养和布施。

  有些人在做供养、布施,但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障碍和烦恼。这其实都是因为没有智慧等其他的功德造成的。所以,首先要有智慧。

  智慧是最最重要的,也是这些功德的根。

  比如我们做供养或布施,首先要以智慧观察对境。观察对境是清净的还是不清净的,是否能成为对境,若对境是清净的再做供养。所以布施的对境也要通过智慧观察,要衡量是否真正是自己所要做布施的正确对境。

  第二要观察自己的发心和动机。做供养或布施,是为了什么?有些人是为了暂时的利益,有些人虽然在做供养,在做布施,但是却想拉关系,走后门,这样都不能成为真正的供养或布施。还有些人是为了暂时的利益,能获得加持,获得财富等等。有些人在做供养或布施时,贪图福报,发心都不清净,这样不会有功德。

  还有人没有别的目的,就是为了面子。别人做供养,自己也跟着做。还有人没有什么发心,跟人去见上师或法师时,觉得也应该拿点东西或钱,否则不好意思。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这样做供养,都没有什么意义。

  第三要以智慧观察,自己是否有供养或布施物质的能力。有些人根本没有能力,仍然去做供养或布施,过后就后悔了。有些人头脑一热,瞒着家里人,偷偷地把家里的住房等全都卖了,来做供养或布施。一旦家里人知道了,就开始吵架、闹离婚等,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烦恼和障碍。这些都是不应该发生的。其实做供养或布施也要看自己的机缘和条件,有机缘和条件,才可以做。

  有些人在做布施时,看到别人在捐钱,然后自己也随着捐钱,这样做没有多大意义,都没有以智慧去观察,你要供养的人是不是真正供养的对境?是不是真正布施的对境?是不是具有功德?是不是那种可怜的众生?自己的发心和动机也要观察。自己的发心和动机是什么?做供养或布施,不但不能求回报,甚至连贪著异熟果的果报都是不如法的,也是不殊胜的。从世间的角度来讲,没有什么意义;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这样做都是不如法的。这样做供养、布施都是不殊胜的。做供养时,有各种发心和各种情况,所以自己要以智慧进行观察。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这个条件,这也是很重要的。若是没有这个能力和条件,就不能做。其实即使有这个能力和条件,也要做自己能做到的,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但是有人却不这样,非要做大的供养。这也是很不好的。应该考虑自己有没有这个机缘与条件。有的人特别吝啬,虽然有这个能力、条件,但是也不做上供下施;有些人没有这个条件却非要去做,这都是不如法的。应该适当地做,如法地做,才是真正的布施,才有功德。

  智慧是很重要的,若是没有以智慧去观察,盲目地上供下施,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不但得不到任何功德和利益,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痛苦和烦恼。

  稳重等功德也是需要的。比如上供下施的时候,有自己的皈依处,有自己的信念,这些是要坚定的。无论是从世间的角度,还是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都不能退失、违背的。

  有愧就是有惭愧心,这也是很重要的。没有惭愧之心的人做上供下施,会掺杂很多烦恼,会有其他不如法的行为,无法避免。一个无惭无愧的人虽然在表面做供养布施,但是在发心方面,行为方面,肯定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所以要有惭愧之心。其他正直、不放逸、谨慎都是如此。

  不放逸,一切时处中能够谨慎。做供养、布施不是随随便便的,要很小心。若是不谨慎、不小心,遇到不太好的对境,将会给自己今生来世带来很多的伤害、烦恼。自己的发心动机若是不清净,虽然是在做上供下施,在行善积德,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好的结果。

  若是有正直、誓言坚定、知恩图报、利他心等功德,做布施不难。现在为什么很多人虽然有条件却也不做上供下施?第一没有知恩报恩的心,第二没有利益他人的心。若是有利他心,能够知恩报恩,无论是上供还是下施都不难。其他这些功德也是必备的。

  如果具备了这些基础的功德和前提条件,再做布施就是正确、如法的。

  我今虽多积受用,死时必定留此世,

  故当生起施财心,勤修今来圆满果。

  “我今虽多积受用,死时必定留此世”:今生今世虽然积累了很多受用、钱财,但是到临终的时候,一辈子所积累的这些财富都要留在这个世间,一分钱,一毛钱也带不走,甚至连一根线、一根针也无法带走,连自己一辈子都爱护的身体都要留在这个世间,灵魂很孤独地离开。

  第一,带不走。我们所积累的这些钱财等受用,到时候一分钱也带不走,一毛钱也带不走,什么也带不走,都要留在世间,不知道谁拿走,不知道谁享用,你是无法掌握的。

  第二,放不下。带不走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放不下!活着的时候不要说做布施,连自己都不舍得用,攒啊、攒啊……这样积累,临终的时候肯定放不下。如果放不下、留恋,就完了,大部分都会变成王鬼。即使不变成王鬼,也还要继续轮回。因为你有留恋了,有贪欲,已经有轮回的因了,就肯定会轮回的。

  一切都是带不走的,这是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不大,主要还是放不下。到临终的时候,要死亡的时候,这是最大的障碍,也是最大的痛苦。

  既然带不走,你还积累这些钱财干什么?积累这么多受用干什么?“我要留给儿女”。儿孙自有儿孙福,若是他自己有福报,你不给他留这些钱财,不给他留这些东西,他也一样能得到。若是儿孙没有这个福报,你给他留再多的财产,留再多的东西,他还是会变成一个穷光蛋,成为一个一无所有的人。

  世间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想的,想留给儿女。其实,如果你真正懂得因果,深信因果,就不会做这些愚痴的事情。因为自己不懂得因果,对因果的道理没有生起定解,没有深信,才会有这样愚痴的做法。自己带不走,说留给儿女,到时候儿女也不一定能得到;就算留给儿女,儿女得到了,若是儿女没有福报,最终还是会没有的,还是利益不到儿女。

  如果儿女自己有福报,你不给他留财产,他也一样会拥有。现在世间很多的成功者,很多有财富的人,大部分都是凭自己的能力白手起家的,很多人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赤手空拳。现在也有很多富二代,这些人的心理我们也不太了解。按道理讲,虽然他们暂时有了一些财产,但是心里能安乐吗?不是靠自己勤劳得来的,而是父母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自己在肆无忌惮地享受,甚至在一些场合中“装人物”,其实他所拥有的是怎么来的,是怎么回事,别人都一清二楚。

  从世间的角度来讲,若是真有本事,自己的天下要靠自己打拼。现在很多外国人都有这种理想,让儿女自己打拼天下,父母的财产都会捐给社会,其实这种做法真正是对的。父母有财产应该捐给社会,让儿女自己去打拼,这样才能锻炼他们。若是他们真的能打拼出自己的天下,所拥有的都是真正通过自己的付出而得到的,心里才有安乐。但是我们现在不是这样的,所以没有多大的意义。

  “故当生起施财心,勤修今来圆满果”:“施财心”就是施舍心。应该生起施舍心,精进地去做上供下施的事情,这样自己今生来世的福报功德都会很圆满。

  布施虽小果极大,受用虽多获利少,

  往昔布施今富足,今若未施来世穷。

  “布施虽小果极大”:虽然上供下施的东西特别少,特别微渺,但是所得到的果报是极大的。

  有很多这方面的公案。佛在世的时候,有两个小孩子供养佛陀灰土。佛说,以这个善根,他们两个人会分别做国王和大臣,最后都会成为阿罗汉。当时那两个小孩子在堆土玩,这时佛过来了。他们看见佛,生起了欢喜心,说要做供养,但是除了土之外没有别的,于是他们以清净的欢喜心做了供养。虽然这个土也不能做什么,但他们是以欢喜心供养的,所以果报极大,一个人做了国王,一个人做了大臣,再后来他们两人都出家修行而成就阿罗汉果。

  还有一个公案,一个乞丐在街上要饭的时候,佛走过来。他看到佛相貌特别庄严,顿然生起了欢喜心,想做供养。他什么也没有,只有七粒豌豆,于是就把七粒豌豆洒在佛的身上。以此善根,他获得了七次转轮王的果位。

  可见,布施的东西虽然很小,但是所获得的果报非常大。

  “受用虽多获利少”:我们拼命赚钱,拼命积累财富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快乐,但是真正有了财富,会不会快乐?一点也不快乐。受用虽多,但是从中得到的利益很少,

  有个公案:有一对夫妇是做豆腐的,天天以卖豆腐为生,但是两个人天天又笑又跳的,邻居觉得这个家庭太幸福了。邻居特别有钱,想不通,就问别人,“这是怎么回事?我有这么多财产,我这么富有,但是我一点都不快乐,一点也不幸福。隔壁邻居家什么也没有,靠卖豆腐过日子,为什么天天又笑又跳,特别开心,特别幸福。”那个人给他出主意:“你真的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那个富翁说:“特别想知道。”“好,那你准备三十两银子,我有办法。”晚上那个人偷偷爬到隔壁,把三十两银子放到了邻居家里。第二天,两夫妇发现家里有银子了,就开始考虑:怎么藏起来,怎么花,怎么用来经营……夫妇两个开始忙于这些,从此以后就没有了笑声。这个富翁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不快乐?为什么自己不幸福?因为自己的这些财产。所以说,受用虽多利益少!

  现在有些人住别墅,但住别墅有什么用啊?依然睡不着觉。我遇到好几个这样的人,他们住的别墅特别大,家具都是进口的,但是自己一点都不快乐,晚上睡不着觉。有些人开奔驰、宝马,显得很有钱,实际上一点都不快乐。有的人吃一顿饭可以花几万块钱,桌子上的东西应有尽有,但是自己却没有胃口,吃不下去。

  这都说明,有财富不一定有快乐。若是自己没有智慧,没有把这些真正放下,财产越多,烦恼、痛苦越大。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非要发财,非要积累财富。这就犹如自己非要跳火坑一样,跳进了火坑才知道疼痛。别人告诉他不能跳,这是火坑,跳下去了肯定会被烧死,但是不听。有钱了或成为富翁了,内心的痛苦、烦恼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相比之下,获得的利益特别少。

  “往昔布施今富足,今若未施来世穷”:今生的财富是怎么得来的?是前世布施的果。前世肯定做过布施,今生才有这些财富。若是今生不做供养或布施,来世就会变得贫穷。这是站在来世来报的角度讲的。

  也有很多做布施现世现报的情况。有些人最初就是一个穷光蛋,一无所有,但是他肯做布施、肯付出,下半辈子就会富足。做布施不是必须要拿钱,也可以出力,自己多付出。再如,有些富二代,将父母积累的财产占为己有,开始时财富富足,但如果不做上供下施,渐渐地就会变成穷人,这些财富很快都会离他而去。这些都是现世现报的。

  如果自己今生有这个机缘和条件,哪怕有一点点财富,也应该多做布施(包括上供和下施)。积累守护消耗等,财有甚多此过患,

  纵彼财宝遍大地,凡夫贪欲尚不足。

  财富的过患非常大,它给我们带来的烦恼和痛苦也是非常大的。龙树菩萨在《亲友书》里讲,积财守财失财都是苦。

  积财的过程充满了烦恼痛苦。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打拼、积累财富的人。但是,为积累财富而打拼的过程多艰难啊!要经历很多各种各样的事情,甚至不择手段,什么都敢做。他们内心的烦恼痛苦真的是无法想象的;而且在不择手段的积累程中又造下了种种恶业,将来还要遭受果报。

  若是一个智者,一个具有观察力的人来看,积累财富的过程是非常可怕的。且不说造业时的烦恼痛苦,他将来要遭受恶果,这是非常可怕的!

  守财也痛苦。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成功,发不了财。极少数人也许能积累点儿财产,又有守财的痛苦。一旦有钱了,就像公案里的那对老夫妇一样,整天思虑钱藏在哪里?藏在这不放心,藏在那也不放心,如何是好啊?就算放在银行也不放心,存在别处就更不放心了,怎么办啊?现在有些人就是这种状态。有些人把钱存到国外,但是心里还是会不安:存在国外能不能安全?还有的埋在地下,那就更不安心了。

  守财也是痛苦的,害怕有人抢、有人偷,怕有人发现。尤其是这些钱来龙去脉不是很正规的,更害怕别人发现。

  其实,一无所有的人最自在。以前我在喇荣学修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屋子里连值一百块钱的东西也没有,门也不用锁,想进来就进来,想出去就出去。口袋里也很少有钱,有时候顶多有几百块钱。自己真的很自在、很自由。

  若是有钱、有财产,肯定是不自由、不自在的。守财也是一种痛苦,是一种压力。《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里讲,有一匹马就有一匹马的痛苦,有一块茶叶就有一块茶叶的痛苦,一无所有就没有痛苦了。

  守护财产的过程也是非常痛苦的,也许你有钱了,家里有财产了,同时就给自己带来了灾难,财产被偷、被抢,甚至人都被杀了。

  失财也痛苦。即使你有再多的财产,最后还是要与这些财产分离的,这也是种痛苦。在临终的时候,肯定放不下。财产离开你是种痛苦,你离开财产也是种痛苦。最后的结局,你没有别的选择,你必须跟它离别,必须舍弃财产,这是痛苦的。

  所以,积财、守财、失财都是烦恼、痛苦。若是一个真正的成就者、一个大自在者,没有这些烦恼痛苦。首先,他不用积累财富,财富都是自然而然来的。他也没有守财、失财的烦恼痛苦。如果不是这样的人,肯定会有很多的烦恼和痛苦。但人都是颠倒的,还是喜欢财富,还是想积累财富。

  就像以前,有些人没有进过皇宫,然后特别想进皇宫,要到皇帝身边,想尽一切办法进宫。一旦真正进宫了,到了皇帝身边,就跟进监狱一样,甚至像进地狱一样,非常烦恼、痛苦。那时再想离开,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就难了。如果你真正有了财富,再想离开就难了,根本不可能做到上供下施,还得留着,还要继续积累。

  就像现在有些明星有很多钱,家里有好几亿,但是他们还想积累财富。我真是想不明白。其实很多人都是在表面上做慈善,做义工,自己什么也不干,既不拿钱也不拿东西,都让别人捐。让别人捐,自己不做,这样意义不大。若真想做慈善,就把家里几个亿、几十个亿都拿出来,捐给社会,这才叫伟大。做义工也是,不要让别人做,自己去做。但是,很多人都只是在表面上做,实际不是真正在做,这个过患非常大。

  人都没有满足的时候,即使有再多的财产都不会满足,越有越要,越有越觉得穷。这样的人看似是人,其实是饿鬼;看似是人,实际上是旁生。我遇到过这样的人,跟我们比应该算是特别有钱。家里有一千万,自己觉得太没有钱了,觉得自己太穷了似的,想要一个亿。若是真有了一个亿,他肯定还想要十个亿。若是有了十个亿,他肯定还想要一百个亿……人就是这样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为什么说要知足少欲?只有知足少欲了,才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否则就算三界所有的财产都由你一个人拥有,你也不会满足、快乐,不会有真正的幸福。若是心里没有知足少欲的境界和功德,就是这样。

  人没有满足的时候,所以要知足少欲。我经常跟大家讲: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受多大的福报,不用太追求世间的福报。日常衣食住处外,余财无益痛苦因,

  布施今生与来世,财富增上如涌泉。

  “日常衣食住处外,余财无益痛苦因”:人要有地方住,要有衣服穿,要把肚子填饱。除此之外,其余的都应该做布施,要么上供,要么下施,这样才有意义。

  “布施今生与来世,财富增上如涌泉”:现在的人为什么不敢做布施?为什么不做布施?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怕自己没有了,怕自己变成了穷人。这还是不明理,不懂因果。无论上供还是下施,都是增上财富的一个因。你这样做,财富会越来越多。

  没有做布施变穷的,应该是越做越有。这方面我有一点体会。越上供下施,东西会来得越多,不要也来。来了之后,再去上供、下施,还来,再去做,还来……真的是越来越多,不会变得没有了,不会变得贫穷,不会的!

  如理如法地做布施,财富会变得越来越多,财产自然而然就会增长。我们经常说“舍得,舍得”,这是真理!有付出就有回报。布施是财富的因,这是佛讲的。如果你做布施,财富就会越来越多,会令财富增长。

  布施长寿名誉盛,布施增德增安乐,

  布施乃为增上门,然诸士夫恐耗财,

  “布施长寿名誉盛”:你做布施了,就会长寿,名誉也会越来越增上。

  “布施增德增安乐”:布施能增长功德,增长安乐。

  “布施乃为增上门”:如果做布施,功德、福德、名誉、安乐、寿命都会增长。若是做布施,寿命增长,可以长寿;功德增长,直至圆满;安乐增长,内心越来越安乐;名誉也会增长。因此称为“增上门”。

  “然诸士夫恐耗财”:越做布施,财富会越多;越做布施,财产会越增长。但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怕没有,怕变穷,所以不敢做布施。如果能如理如法地做布施,有智慧地去做布施,不会变穷的,不会变没有的。

  就像那些大德高僧一样,他们把一切都用来作弘法利生,诸如名誉、财富等世间的福报却越来越有,越来越大,越来越圆满。恒时积财不布施,若细观察如旁生,

  无常无实财富中,为何不取其精华?

  “恒时积财不布施,若细观察如旁生”:很多不太富裕的人,因为前世没有做布施,所以今生不富裕。今生即使积累财富,也积累不了什么,一年的收入都不高,再积累也就几万块钱。自己舍不得花,也舍不得给别人花,更不用说做上供下施了。这种人看似是个人,实际上是旁生。

  我们这边有种动物叫地老鼠(住在地下的老鼠),就喜欢积累、储存植物的根,它主要在地下活动。有一种人参果,叶子在地上,果在地下,地老鼠就把人参果拿走了。它不吃,放在一个地方贮存。人类都知道它贮存着,就不去挖了,直接找到地老鼠贮存的地方,拿着工具一挖就都挖出来,直接就拿走了。它自己舍不得吃,只贮存、积累,最后被别人拿走了。它那样一趟一趟地积累,多累啊,但都是徒劳无益的,就是给别人干活了。

  同样,很多人就是这样,慢慢攒、慢慢积累,攒到了二十万、三十万,觉得挺有钱,突然生病了要看病,到医院都花没了;或者突然出了一件事,一下子就没有了;或者觉得缘分到了,拿来投资,想再挣点钱,结果赔了、被别人骗走了……一辈子攒下的几十万一下子就没有了。这就像刚才讲的地老鼠一样。

  自己舍不得花,舍不得用,最后一下子都没有了。没有福报的人就是这样,自己没有用上,没有去享受,就都没有了。若是没有福报,再攒都没有用,再积累也没有用,最后还是别人的,最后你还是得不到的。若是自己有福报,自然就来,就有。该来的都会来的,该有的都会有的。人嘛,都是吝啬的,也不懂这些道理。

  “无常无实财富中,为何不取其精华”:这些财富非常无常,都是虚假、无实有的,随时都会失去。但是人们却依赖它、喜欢它。其实它是最具欺惑性的,是不可靠的东西。你为什么不用这样一个毫无意义的东西来做布施呢?所谓“精华”,就是用在该用的地方。

  若是种了善根,发善心、做善事了,这些可以存在你的阿赖耶中,将来可以发芽结果,这个时候你得到的利益非常大。若是想赚钱,想积累财富,就应该这样存在阿赖耶里,到时候果报非常殊胜,自己将来肯定能得到这些果报。

  当观未用未布施,国王之财皆无常,

  岂非曾以一口食,获得轮王之胜财。

  “当观未用未布施,国王之财皆无常”:国王、财宝天王等是最有福报的,他们的财富最多。如果自己舍不得用,也舍不得给别人用,即使如国王、财宝天王一样拥有那么多的财富,也没有用,一下子就会没有的,还是会失去的。这些财富没有任何意义,皆是无常的。

  即使有再多的财富、财产,也是无常的,到时候还是会离开,还是要失去,也许随时随地都会离开自己。现在有很多企业家到澳门赌博,一夜就赌光了,一下子就变成了穷人。还有些领导被查出来后进了监狱,所有的财富都被没收了,又变成了穷人。这些只是例子,还有很多这种情况。普通人也是如此,一辈子所积累的财富,或者被偷走,一下子就没有了;或者生病都给医院了。这就是无常。

  “岂非曾以一口食,获得轮王之胜财”:既然如此,还不如拿来上供下施,这样利益非常大。以前佛在世的时候,波斯匿王的前世因供养了辟支佛一个食团,以此善根得到了转轮王的王位。阿阑律国王也因前世以一把豌豆供养德护如来,从而获得了转轮王的福报。这都是以前发生过的事情,虽然布施的东西非常少,仅仅是一个食团、一把豆子,但是所获得的果报是转轮王的王位。布施的少,付出的少,但是所获得的果报极大。

  人人都可以做布施,不是有钱、有财富的人才可以做布施。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做布施都可以,可以供养一炷香、一盏灯、一束花,谁都有这个能力吧。若实在不想花钱,供养一杯水也可以。若是能以欢喜心做供养,将来所得到的果报非常大,对自己的利益也非常不可思议。

  做供养时,如果能从小处开始做,会更如法、更好,这是谁都能做到的。布施也是如此,随时都可以做,并不是要拿很多钱来做。用一把大米或小米拿来布施给鸟、鱼等,平时给别人一个微笑,给别人让个位置,这些都属于布施。给别人一个微笑,这也是布施,脸上别总这样憋着,你不难受我看着难受啊。(众笑)真的,这些既是布施,也是供养,谁都可以做到。

  主要是自己有没有这个意乐,会不会做。若是有这个意乐、会做,处处都可以做供养,处处都可以做布施;人人都可以做供养,人人都可以做布施。若是这样做,给自己带来的利益也是非常大、非常殊胜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要珍惜这样的教言!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思考题: 1、若是将所有的财富都拿来做布施,会不会变成穷人?

  2、穷人可以做布施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布施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布施       达真堪布)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六觉知 布施平等觉 

 惟觉法师:布施 

 惟觉法师:布施的利益 

 许智铭居士:谈二王的布施功德果报观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陈坚教授:无畏布施:“人间佛教”的虚云模式 

 高明道老师:布施 慈心 为善 离欲 

 宽运法师:何谓布施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6 布施就 

 达照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九讲 正宗分——布施平等觉 

 永海法师:布施得当 

 永海法师:适当的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