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2011百日共修轮回过患(四)


   日期:2015/7/19 9: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轮回过患。我们了解了轮回,知道了轮回的过患,才能生起真正的出离心,才不会贪恋、贪着世间的这些琐事。昨天讲了,出离心是开启一切法门的钥匙,要生起出离心,就要了解六道轮回,要深深地体会到轮回之苦,六道之苦。

  昨天讲的是地狱的痛苦,佛在《念住经》中讲,在这个虚空当中,有不可思议的、各种各样的地狱。在这里佛只讲了十八层地狱,这是为了众生能够生起出离心大致上讲的。其他地狱和十八层地狱差不多,那里的众生都要感受极大、难忍的痛苦。

  昨天讲了十八层地狱中的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地狱中的很多痛苦,这些痛苦苦不堪言,但也只是大概地形容,无法仔细、详细地描述。极乐世界的功德与快乐也是,在《阿弥陀经》等佛经里也是大概地讲,难以仔细描述、形容,不可言喻,但这些都是事实。其实地狱也好,极乐世界也好,可以说离我们很近,也可以说离我们很远。对一个罪孽深重或福报具足的人来说非常近,就在眼前。只是目前你还没有感觉到,没有真正地去体会而已。为什么说就在眼前?因为死亡无常,人随时都会死,死了之后一瞬间就会下地狱或到极乐世界。无间罪及类似这样极其严重的恶业,都是直接下无间地狱的因,不要经过中阴身,也不要经过阎罗王的审判,所以说非常近。

  给大家讲的这些,不能当故事听,虽然看似讲的是其他的一些众生,或者他们所感受的一些痛苦,但实际上讲的都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以前也无数次地经历过这些痛苦,我们不是没有下过地狱,也不是没有感受过这些痛苦,所以说讲的是我们。而且我们若是不利用人身,不抓紧时间修持正法的话,我们很快还要下地狱,还要亲身经历、感受这些痛苦。

  以嗔恨心造的恶业,是下地狱的因。仔细地观察观察自相续,我们不是没有嗔恨心,也不是没有以嗔恨心造过业。前几天还以嗔恨心造业了呢!前几年也以嗔恨心造业了呢!几十年前就更不用说了,天天都以嗔恨心造业。在此生当中,我们以嗔恨心造了那么多业,这样可以推测,过去世中也肯定以嗔恨心造过很多业。

  莲花生大士讲,过去你是怎样的,就看你现在;以后你会怎么样,也看你现在。过去你是怎样的,不要去问仙家,不要去问算命的,看你现在的状态就明白了,就知道你过去世是什么样的,这是最标准的方法。以现在的自己,现世的状态去推测、衡量,就知道自己的过去了。以后怎么样,也不要去问上师,去问其他人,就看你现在的行为,以你自己现在的行为去推测、衡量你的未来。在今生今世,我们以嗔恨心造过杀业等很多恶业,这说明过去世中也肯定以嗔恨心造过很多恶业。这样的话,在我们的相续中、阿赖耶识中已经有种子了,已经有因缘了,很快就会发芽结果。到时我们还要经历这些痛苦,也许过一会儿,明天,过几天,很快就到时候了。

  无论是思维时,还是观修时,都要具体一点。本来讲的就是你、就是我,讲的就是我们自己。所以,这些都要拿到自己的身上来,都用到自己身上,才会有感受。

  在《亲友书》中讲:“于此一日中感受,三百短矛猛刺苦,彼较地狱最微苦。”假设一日当中,或者说在一小时当中,三百短矛同时刺入你的体内,每一天或每一个小时都这样折磨你,这个痛苦是不是非常难忍,非常严重?自己也觉得非常痛苦、残忍,你身边的这些众生也一定会这样觉得,肯定会说:“太痛苦了,太残忍了,这是什么果报啊?”然而这个痛苦,都不能与地狱里最最微小的痛苦相比。

  而我们快要堕入地狱了,快要感受这些痛苦了,不着急,不害怕吗?应该是心急如焚,应该是提心吊胆,应该是惊恐万分!有没有这种急迫和恐惧的感受?如果没有,你还是没有听明白,还是没有具体地修行。

  我们学修轮回过患的时候,就是要在心里产生厌离心、恐惧心,这是必要的。如果一点感觉都没有,一点触动都没有,就是闻法不如法,思维不如法,修行不如法。虽然身在修法的行列中,但是心没有在佛法里,心相续与佛法分开了,在两条道路上了。要是心相续和佛法在同一条道路上或是在同一条线上,不可能没有触动,不可能没有感觉,不可能生不起厌离心,不可能生不起恐惧心。

  该怕的不怕,不该怕的怕,平时总是提心吊胆的,一会儿怕这个,一会儿怕那个,晚上睡觉都要把门窗关好,怕鬼神进来。你把那个破门关上了,就能挡住鬼神啊?晚上不敢出去,还要找个伴儿。你找个伴儿就能解决问题了?不要说找一个伴儿,找一千个人陪你走也没用,这都是幼稚的想法。不该恐惧的恐惧,不该害怕的害怕,该恐惧的时候不恐惧,该害怕的时候不害怕。

  讲地狱都像与自己无关一样,都心不在焉、若无其事的……你很快就要感受这些痛苦了,到那个时候看看你有没有事,到那个时候你不可能不害怕,不可能不后悔,不可能不着急。可是晚了,一切都晚了!业力现前的时候像洪水一样,根本挡不住,再后悔也没有用,再着急也没有用,再害怕也没有用!若是有智慧,应该提前准备,提前防卫,洪水来了也不怕,已经准备好了;死了也不怕,已经有把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今天讲孤独地狱。孤独地狱的众生没有固定的住所,没有固定的痛苦,也没有固定的寿命量。寿命量有短有长,短的几天、几个月,长的是几百年、几千年。没有固定的住处,有的夹在山崖间,有的冻在冰块里,有的住在沸腾的水中,有的烧在烈火内,肢体被千剁万割,受尽难以忍受的痛苦。山崖里的众生感觉自己被夹在山崖里,根本无法动弹,没有自由,还要感受饥渴等痛苦。有时候我们砍树、锯树的时候,孤独地狱的众生会认为那个树是自己,是自己被砍断、被割开了,而感受着极大难忍的痛苦。有时候它们认为那个门是自己,我们开门、关门的时候,它们就认为自己的肚子被割开了,又被合上了。尤其我们用力开门、敲门的时候,它们觉得自己在连续感受这种痛苦,始终处在恐惧的状态中,一刹那也得不到安宁。有时候我们烧水的时候,它们认为那个水是自己,自己被烧开了;有时候我们在炉子里点火的时候,它们认为那个炉子就是自己,肚子被点着了,内脏烧着了、烧焦了、烧坏了。我们捆东西的时候,它们觉得绳子是自己,我们把绳子卷起来的时候,它们认为自己的身子被卷起来了;我们用绳子捆东西的时候,它们认为是自己在那边被拉了。有时它们认为建筑里的这些柱子是自己,它们因承载着庞大的建筑物而极其痛苦。

  这都是大概讲的,痛苦有各种各样的。孤独地狱的众生为什么要感受这些痛苦呢?就是业!业力不可思议,想死死不了,就要感受折磨,遭受痛苦,直到业力穷尽。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应该处处发心、处处小心、处处谨慎,在开关门、点火的时候应该发慈悲心,给那些众生念一些观音心咒等咒语,这样那些众生就不会感受这些痛苦了。这样才不会造业,才不会伤害众生。

  众生到处都有,尤其是孤独地狱的众生处处都有,不好说它们在哪里,不好说什么时候会伤害到它们。我们经常发慈悲心,念观音心咒,最起码不会因为我们的行为让它们遭受那样的痛苦。虚空是无际的,众生也是无际的;哪里有虚空,哪里就有众生。但是大多数众生都是无形的众生,有形的众生非常少,尤其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众生非常少。所以不要因为听不到、看不到、感觉不到,就认为没有众生。信佛就要信六道,信六道就要相信无形众生的存在,就要相信鬼神的存在。

  在《毗那耶经》中云:“目犍连尊者到海边,看到了如笤帚、树木、竹子的这些孤独地狱众生,为诸多痛苦所迫而言,‘三有无安乐,如孤独狱众,分别为苦迫,如住炽火中。’”这是目犍连尊者到海边亲自看到的,各种形状的孤独地狱的众生,正在感受着各不相同的、极其难忍的痛苦,这时目犍连尊者顺口说了这四句。

  雅卓耶湖是藏区的四大名湖之一。有一次大成就者卓滚朗吉日巴向雅卓耶湖中观望,随后竟然悲泣说:“哎哟哟,千万不要享用信财!千万不要享用信财!”弟子迷惑不解地问:“上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尊者悲哀地说:“在这个湖泊中,一位享用信财的上师,神识转生为孤独地狱的一条大鱼,正在感受着众多痛苦。”弟子请上师示现给他们看。于是尊者大显神变,顷刻之间湖水干无一滴。这时眼前出现了一条巨鲸,庞大的躯体遍及整个湖泊。身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数不胜数的小含生在争相蚀食,只见它痛苦难忍而满地翻滚。弟子问:“承受此恶报者是谁的转世?”上师说:“这是后藏黑马喇嘛的转世。”黑马喇嘛的咒力和加持力非同小可,对于鬼迷心窍的人只需看上一眼,就会立竿见影,成了前后藏众所周知的供养处。他超度亡人只是念一声“啪的”,便开始收取大量牛、马等牲畜。死后转生为这条大鱼。这是受用信财、享用信财的果报!

  什么样的人可以受用、享用信财?佛在经中讲,第一,戒律清净;第二,每天不停地闻思或修行。黑马喇嘛是个比丘,他的戒律也很清净,最起码没有犯根本戒。现在是末法时期,不犯支分戒的极其罕见,不犯根本戒就算戒律清净。他为什么不能享用信财?为什么转生到孤独地狱?为什么要感受这样极其难忍的痛苦?就是因为他没有闻思修行。佛在经中讲:“虽然戒律清净,但若不闻思、不修行而享用信财,将来要用自己的血肉来偿还。”黑马喇嘛就是例子。

  什么叫信财、亡财?给亡人超度用的财物叫亡财,若是你享用这些钱财,叫受用或享用亡财。以信心供养的财物叫信财。亡财可以说是信财的一部分,也可以说不是。虽然有些人不信,或者没有生起信心,但是为了亡人,或者为了过世的这些众生、为了冤亲债主,做超度,这样的钱财是亡财,而不是信财。若是生起了信心,给亡灵做超度,这样的钱财既是亡财,也是信财。

  现在有的人担心因果,不敢接受供养。其实这要看自己是否有这个本事或能力,若是有能力,就不用担心,这是佛亲口说的。我们无法掌握因果,但是我们相信佛,可以按照佛的教言行事。若是戒律清净,并且具有闻、思、修行,就可以享用三界的财富。这是不会有罪过的。若是戒律不清净,享用一点一滴的信财、亡财的权利都没有,若是享用的话,将来要到八寒地狱里,尤其是在无间地狱里感受痛苦。

  刚才的黑马喇嘛,虽然戒律清净,但是由于没有闻思,没有修行,所以投生为孤独地狱的众生,用自己的血肉来偿还。所以,能否接受供养不是自己或他人说了算的,不是随便的。有些人说:“我不能接受供养。”那也不一定,主要看你戒律是否清净,在戒律清净的基础上是否有不断的闻思修行,即使不是很精进也行。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或功德,就没有必要客气,也没有必要担忧将来背负因果。

  我为什么要在这里强调这些呢?因为现在,汉地和藏地的一些出家人和居士根本不懂佛法、不懂因果,随便享用信财,能占点便宜或好处时,就赶紧占、赶紧享受。若是人家可怜你,给你做布施,那不叫信财,而叫布施。以信心给你的供养与以同情或者慈悲心给你做的布施是两码事。布施是布施,供养是供养,是不一样的。上供下施:上供是以恭敬心、信心进行的;下施是以悲心、施舍心进行的。发心、动机不同,行为和结果也不一样。

  我们可以以同情或以悲心帮助或施舍他人。人家施舍你的时候,别贡高傲慢,认为自己了不起:“我是不是已经有功德了……”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同修道友之间,有困难可以帮助,尤其在学修上有困难时可以帮助,但这是布施、赞助,不是供养。亡财、信财是人家供养三宝的,是拿来给亡人做超度的,一分钱也不能占有。若是占有的话,就是占有信财、占有亡财,将来要用自己血肉来偿还,这都是发心和动机上的问题。尤其是现在有些人家里困难,自己也不工作,一心一意学佛修行,做上师三宝的事业,对这样的人赞助、帮助是可以的,你也能得到他所做的功德。这也是对他的行为与精神的一种随喜。这不叫信财,信财是供养,供养是不允许的。

  他是不是供养的对境?他的相续中有没有别解脱戒的戒体?有没有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的戒体?戒律是否清净?在这个基础上有没有不断地闻思修?偶尔地听一听、修一修不算。无论是否精进,只要不停地闻思、修行就可以。这样,他就是供养的对境,他就是佛在经中所说的福田,你就可以以他为对境为自己种福田,这是供养。

  供养和布施不一样,所以说是上供下施。自己应该多发心,最好上供,最起码也要下施。若是发心正确、内心清净,给父母儿女的、给亲戚朋友的,都可以成为布施。是不是布施,就看自己的发心。今天给儿子或女儿钱,你认为这不是布施;若是把钱给街上讨饭的,赞助给某个地方,或者困难的人了,就认为是布施了。不一定!这要看你的发心。若是以悲心而做,给儿女的钱也是布施;若不是以悲心而做,给残疾人、穷人的钱也不是布施。现在很多人都搞慈善、做义工,但都是表面上的工作,表面上的行为,表面上的做法,根本没有发慈悲心,甚至连同情心都没有。别人说慈善好、义工好,自己也跟着别人跑去做慈善、做义工。甚至有的是为了自己暂时的利益、名气或者地位等。

  现在全世界都注重慈善,我们国家也注重慈善,有些人就借着做慈善的机会,搞自己的名堂,搞一些暂时的利益,这根本不是布施。是不是布施,主要看发心。若是以悲心而做,即使是给儿女、给家人、给父母的财物,都是布施;若不是以悲心而做,即使是给穷人、给残疾人的财物,也不是布施。最好能以大悲心布施,若是没有大悲心,有悲心也行。

  大悲心是无分别的,是菩萨的行为,做到这个不容易。以信心做的施舍是供养,所以不要轻易享受信财、亡财,否则将来要感受极其难忍的痛苦。不要为了暂时的、一点点的甜头或利益,把自己陷入无有出头的厄运当中。

  还有一个公案,大堪布具德护法在德格(地名)期间,有一天,对弟子们说:“今天俄达河里出现什么都不要放掉,都拿过来给我。”许多僧人去河边守候,一直到午后时分,才看到有一段树干随波漂来,于是打捞上来,禀告上师说:“除了这一截树干以外,其他什么也没有发现。”具德护法让弟子们劈开这段圆木,众人惊奇地看到里面有一只很大的青蛙,身上密密麻麻的有很多含生在吃它。上师为它做了淋浴仪轨——就是一种加持和超度的修法仪轨,并说这只青蛙是德格管理信财的监院师哦吉的转世。他在德格管理财务的时候,占用了僧财,所以堕落孤独地狱感受极其难忍的痛苦。

  寺院、道场的管理人员,不能占用寺院、道场的三宝财产,一丝一毫也不能据为己有,这是大家都要注意的地方。没有必要拿佛法造业。现在有很多人打着佛教的旗号,用佛法为自己谋取利益,这些人将来都要在孤独地狱里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属于佛、法、僧三宝的财产,绝对不能占用。什么是佛的财产?佛不是已经涅槃了吗?用于塑佛像、佛塔的,在佛像或佛塔前供养的物品,都是佛宝的财产;印的经书、请的经书,包括包经书的东西以及在经书前做的供养,属于是法宝的财产;僧一般是出家人,小乘里四位比丘以上的僧团称为僧宝,大乘里有修有证的人是僧宝。

  这里指的是大乘佛教,比如说我们这个道场,或者其他的道场,虽然规模不大,但是里面肯定有很多有修有证的成就者,属于他们的财产都是僧财。所以属于道场、寺庙的财产,都是三宝的财产。即使要饿死了、冷死了,也不能占用、享用。也许有些人通过佛教、佛法,暂时赚钱了、发财了,但是千万不能跟这样的人学,他们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不能看眼前,过几年、几十年再看。不要说来世,这样的人今生今世都不会有好结果的。不相信就等着,看看身边这样的人的结果。善恶、黑白永远都不会颠倒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丝毫不爽,不会有浪费、有差错的。造恶业了,尤其占用三宝的财产了,罪过是非常严重的。

  佛在经中讲过,再大的毒也有对治的方法,但占有僧财无对治。什么意思?就是说你享用、占有僧财了,没有对治的方法,将来必定要感受果报。我们可以看《百业经》,以及很多类似这样的书,里面有很多是享用信财、占有三宝财产的果报,所以不能用这样的渠道、方法、手段赚钱。赚钱的方法有很多,若是命中有这个福报,到时候一定会发财。

  我们来到人间,就是要尽心尽力地了缘了债、尽责任、尽义务,真心地对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就是修行。只有这样,最后才能成就。有回报了当然好,暂时没有回报也无所谓,也许没有回报更好,但是你所做的这些是不会浪费的。大家要相信,该得到的一定会得到,不该得到的不会得到;该有的一定会有,不该有的不会有。

  以其他的方式造业有对治的方法,但若是以佛法造业就没有对治的方法了。因为佛法、正法对你来说已经成为造业的工具了,还拿什么来对治呢?如果现在做不到不造业,你就离开三宝;若是没有用佛法造业,即使造的业再大、再严重,也许还能忏悔,或者还能以佛法或正法对治,还能铲除罪业。若是以佛法造业,就没办法了。在你这里,佛法已经变成造业的工具了,佛法已经成为魔法了,正法已经成为邪法了。这种人是很难对治,很难改变,很难成就的,而且缘起也不好。

  有多大福报就享受多大福报,知足常乐。知足是心里的一种满足,这样才能常乐,实际上也应该这样。再贪也没有用,没有福报赚不到钱,没有福报发不了财,饿不着、冻不着就行了,在这个基础上,应该享用的就享用,不应该享用的一定不能享用。修行就要知足少欲,可以享受福报,但是不能浪费福报;可以修福报,但是不能贪福报。没有贪心,积福才是修福;有贪心,积福是消福。

  大家要有正知正见,有分辨、取舍能力,千万不能为了眼前一点点的利益,将来遭受严重的果报,这根本不是觉者做的事。大家要明白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我们的思想、行为都是错误的,学佛修行就要改变思想,纠正行为。不要贪,贪不可能给你带来快乐,也不可能给你带来幸福。不贪才能快乐,不贪才有福报。无常、因果已经讲了很多,现在又讲轮回过患,应该断除贪恋了吧?贪就会影响、障碍你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的圆满。你贪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的圆满,但你得到的结果恰恰是相反的。你贪,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是不会圆满的,不贪的时候才会圆满。贪只会给你带来痛苦,不会给你带来快乐。所以不能再颠倒了!若是真正想得到快乐,就去掉贪恋;若是真正想获得生生世世的幸福,就去掉贪着、贪念吧!都是它在影响你,障碍你,没有别的。若是能去掉贪念,快乐、幸福自然就来了,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自然也就圆满了。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思考题:1、孤独地狱有没有固定的地方,固定的寿命量,固定的痛苦?若是没有,孤独地狱的众生是怎样感受果报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轮回       出离心)(五明学佛网:轮回       出离心)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三、在一座中经历轮回生死 

 演培法师:部派时代的轮回观 

 徐文明教授:轮回的文化渊源与精神意蕴 

 怖畏轮回恶趣苦 皈依三宝求庇护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八章 轮回种性 示现方便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闻思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禅修篇 

 陈兵教授:“六道轮回”在心理学中怎么解释? 

 开愿法师:杂修一气谓世间法,轮回心仍造轮回业 

 梦参法师:出离心--菩提心的第一步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成仙未出轮回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轮回之险 

 妙境法师:生死轮回 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