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印祖故事: 王幼农来山拜谒 师叮嘱踏实念佛


   日期:2010/4/2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民国六年(1917年)夏天,陕西三原人王幼农辞去了粤海道(1912年广东裁府,全省划为六道。粤海道,又名广肇罗道。辖广州府、肇庆府、罗定州属三十县。)道尹的职务,返回上海,正好见到四川的老上司云南大理王采臣先生。王采臣新从普陀山归来,他跟周孝怀、陈锡周居士一起拜访了印光大师,发心请印光大师讲经和修订普陀山志。王采臣告诉王幼农:“普陀山有一位印光法师是你的同乡。他虔修净土几十年,发愿不作寺庙主人,不剃度徒弟,不募缘,迥异恒流。你有机会一定要去拜访啊。”王幼农居士听了说:“是啊,不才也久闻普陀名山,正想去朝山呢,能见到同乡,那就更好了。”

王幼农立即决定第二天就去普陀拜访印光大师,第二天搭开往普陀山的客轮,到山下船后,直接去法雨寺,时间已经是夕阳西下了。在岛上,立刻感到比上海凉快不少。王居士找到客堂递上名片说求见印光法师。知客师面露难色说:“先生,您看天时已晚,老法师要作功课,明天早上再来好不好。”王居士再三恳求,请知客师通报。知客师到藏经楼告诉印光大师有陕西同乡求见,大师听了,立即下楼到客堂来见面,简单交谈了一会,大师就安排王居士在藏经楼上的空房住下,陪同王居士去斋堂吃晚饭。晚饭后,大师问了王居士的经历和陕西的情况。王居士表示,政局变化不定,不想继续为官,准备专心修行,大师表示赞许。

王幼农居士在法雨寺一共住了两个星期。每天跟印光大师多次见面请教,每天一起吃饭。寺里的法师们都感到诧异。因为大师过去每遇到同乡来,往往只见一面,或者只留下吃一顿饭为止,所以很诧异大师对王居士的破格对待。

第二天早晨,大师邀王居士到大殿拜佛,王居士拜跪动作稍快,大师立即严肃地说:“礼佛须恭敬,不可草率。” 王居士听了感到不好意思,觉得自己习气较重,身心不够柔软,态度不够恭敬,对大师的话十分佩服。了解到大师自幼熟读儒书,现在又为佛门高僧。王居士就向大师请教佛教与儒教是什么关系,比较起来,哪个更高。大师考虑了一会后回答说:“儒释无二道,生佛无两心。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切有情,皆禀真如佛性而得建立故。然复生佛迥殊、凡圣各异者,以因地之迷悟不同,修德之逆顺各别也。由是儒释圣人,各出于世,为之倡导,俾一切众生,返迷归悟,溯流穷源,以复其固有之本性而已。其发挥虽有权实浅深,方便究竟之不同,而其所宗之理体,所修之工夫,其大端固无二致也。不过,佛教能包括儒教,儒教不能包括佛教。盖以儒教系世间法、佛教乃出世法、合过去,现在,未来,而为一者也。”王居士听了大师的开示,对于儒、佛的关系有了初步的理解。

一天,大师拿来一封书信的底稿给王居士看,王居士一看,是大师给徐福贤女士的回信。徐女士写信希望来山皈依,出家修行。大师信中告诫,现值兵荒马乱,女人不可入山,宜在家修行。同时详细开示净土法门信、愿、行的要点和自誓受戒的方法。洋洋数千言,反复开导,字字珠玑,苦口婆心。王居士读了这封信,对大师心折益深。

在这两周内,大师带王居士把山中的主要名胜都看了一遍。一天顺着山岩而行,下临巨海,突然刮起一阵狂风,令人惊惧,大师毫不畏惧,边走边大声念佛,履险如夷。不久走到佛顶山,有十几位法师当面向大师请教。大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解释,如数家珍,毫不思索。这又令王居士更为敬服。

法雨寺藏经楼藏有新旧全藏两部,王居士进去参观后,发现大师对一函函的经卷一一作了校正。所有错误、均以朱书另注于旁。这是大师几十年所完成的工作。王居士当时就打算请人把大师校勘的记录抄写出来,并命名为《印光法师全藏校堪表》。

王居士准备下山回上海了,大师亲自送他,嘱咐说:“君年已渐老,若研究佛学,恐不可能。只好蹋实念佛,以求往生极乐,方不负我两人相见因缘。”王居士郑重地点头。

王居士回家后,把大师与徐福贤女士的回信给夫人看,第二天清晨起床,发现夫人已在室中设佛位开始念佛了。王居士既高兴,又感动。于是决定将大师与徐福贤女士的书信印几千份赠送结缘。

注释:

[1]王采臣:名人文,南太和人,丙戌翰林。授编修,擢御史,外简陕西知府,累擢至布政使,移四川,护四川总督,晋侍郎衔,充西藏帮办大臣。入民国,被举为参议院议员,任四川查办使。

[2]王幼农:王典章(1865—1943),字幼农,三原县马额镇魏回村人。16岁中秀才,曾受业于刘古愚、柏子俊。后以监生授例为后选训导,因赈济有方,保以知县,分省补用。1904年入四川,委任布政使署文案。旋保直隶州知县。1907年任新宁知县,1908年署打箭炉直隶厅同知兼兵备处,为驻藏大臣、川 黔边防大臣筹备粮饷。1911年任宁远知府兼兵备道,领巡防营。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后,王众望所归,被推选为都督。但他以大局为重坚持四川统一,宁任知府,不做都督。时蔡锷赞扬他“威信过人,汉夷悦服”。1914年任广东高雷道道尹,同时领警卫军五营,节制陆军一个团,兵权超过驻地之镇守使。他整肃吏风,除暴安良,所辖11县,政通人和。康有为赞扬他“临莅高雷,威惠流闻,我泽如春”。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织筹安会王立即电告袁世凯“国基甫奠,民信未 ,水汗频仍,盗贼充斥,辄议国体,必启变端,求安反危,敢祈熟计”,袁世凯对劝阻置若罔闻,王愤然辞职,以示抗议。1916年任广东粤海道尹,1917年辞职,以后寓居苏州,编印《刘古愚全书》和《柏子俊文集》,使刘古愚学术思想得以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康有为为《刘古愚全书》作序;梁启超亦写信盛赞王“有功师门,岂在禺下”。1921年王被江苏当道选用,先督查厘税,后筹办赈灾,接着又人沪宁、沪杭铁路税务总局总办。他认真整 ,使所属各局风清弊绝,耳目一新。1932年末,陕西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时值年馑过后,关中哀鸿遍野,库藏如洗,赈济工作无法进行。他赴上海劝募巨款,在关中各县设粥厂,救活无数灾民。省政府改组时,他主动辞去民政厅长只保留省府委员兼赈务会主席职务,为赈济救民奔忙。在职四年,废寝忘食,但仍手不释卷,亲自校刻杨仲珊诗文集等,使之流传。1937年,王以74岁高龄,辞去省府委员职务,专事赈灾工作。当时正处于抗战初期,晋、豫两省难民纷至,触目伤心,王配合当局竭力救护,积劳成疾,在病中还不时询问抗战情况及庄稼长势,探视者无不感动。王居士的夫人和四位儿子都皈依印光大师学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