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界法师:借来的东西是要还的


   日期:2015/7/10 22: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楞严经》上说,你的发心不能有一个相状。我们这样讲是高标准哪!高标准!即便这个相状是一个佛陀的庄严相状,都不可以!为什么?《楞严经》上说,只要是相状的东西它会变化。你说佛相好,但是佛陀他示现也会老病死,也要衰老。佛陀相好庄严,那佛老了以后你就不学佛了!你看到僧团的庄严,到了末法时代,僧团开始不庄严了,你就受伤了!所以,你一旦是依相状而发心,你肯定因为相状的变化而产生挫折嘛。

  佛陀在《楞严经》中讲出一个譬喻说:“你现在的修行是依止相状来修行,有一个相状来带动你,那表示你的善根是借来的,借来的就不是你的东西。”佛陀比方说:“你看,天空中有光明,这光明是怎么回事呢?跟太阳借来的!太阳走的时候,它把光明带走了。你看,树上的风在吹,它那个树叶在动。为什么有这个动相?跟风借来的!风走的时候,它就把动相带走了。”佛陀问阿难尊者说:“你检讨一下你内心的善根哪些是借来的,借来的是要还的!”

  你今天拜佛的善根,一定要有一个很庄严的佛像,还有一个很好的供品,还要把冷气打开来,还有一个蒲团,你才可以拜佛,那你这个拜佛,是跟四个东西借来的,有四个因缘:第一个,要有佛像;第二个,要有蒲团;第三个,要有冷气;第四个,要有香花灯烛。那你临命终万一要缺其中一个因缘,你拜佛的善根就生不起来了。

  所以这叫生灭性,就是说你的心不能是跟外面借来的。什么叫临终的正念?你要培养一种“离一切相”,就是说,我这个善根发起来的时候,跟相状都没有关系,我的修行只有一个目的:开显我自性的功德——称性起修。

  借来的东西是要还的!所以,佛陀问阿难尊者说:“凡是你借来的东西,都把它还走以后,剩下的才是你的东西。”从大乘的高标准,一个人发菩提心只有一个理由:因为你有真如佛性,你必须把真如佛性的珍宝开展出来,而开展真如佛性的功德只有一个方法——发菩提心!用菩提心打开通往你珍宝之门。所以我发菩提心“我为了要开显我的佛性的功德,发菩提心”,只有这个理由是真实的。

  在《楞严经》上说,这个理由以外的菩提心,全部不承认,因为靠不住。不管这个理由是多么的冠冕堂皇!说:“诶,我看到佛像而发心,这个很好啊!”是很好,但是不真实,因为你心中有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即便这个相是佛像也是虚妄,你发心不能有相状的。

  当然,初学者我们就不要要求太高,你这个相状先陪你走过一个初学的阶段。但是你开始要从一个积集善业,到了生死的时候,慢慢地你要把心中的相放掉了,你开始要依真如起修了,人不能老是靠相状来支持你,因为相状是你借来的东西,临命终这个相状要还给人家的。我们刚开始可以“借相修心”,你暂时借一借可以,但是你把它执着成这个相就完了!就不可以了。

  所以,为什么这个人会退呢?因为他是借四种相修行的:见佛色相发心,看到僧团而发心,借二乘人的修行而发心,或者是有善知识的引导而发心,没有一个是依止自己的“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而发心,没有!

  如果你善根真的深厚,你就把你初学者的相放掉,重新发心,依真如发心。如果你现在还是“我心中还要靠某些相来支持我、来刺激我对三宝的皈依”,那你就把相状暂时保留,但是这个仅是暂时保留,你一定要知道总有一天你要提升到依止真如而发心。因为这个相状的发心,在《楞严经》说这叫“客人”,客人他是来挂单的,他有来要有走嘛,你要依止主人,就是你的一念真如本性。

  这个地方讲本质而退失,就是说一个人会退失菩提心,是有它的道理的,因为你的发心住在相状。

  ——摘自《菩提心修学述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住在相状       菩提心)(五明学佛网:住在相状       菩提心)  

 法宣法师:劝发菩提心文白话浅译 

 吴润江上师:发菩提心义诀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1.如何读诵阿弥陀经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30~3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20~2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0~1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9)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