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君子小人就在一念之间


   日期:2015/7/9 9: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君子小人就在一念之间

  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君子、小人,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用道德修养衡量人高下的一个标准。无论是善人还是恶人,没有人不愿别人称赞他是君子,也没有人高兴被人称作小人。这也就说明人都有羞耻之心,都有向善之心,也就是明朝理学家王阳明先生说的“致良知”。《三字经》讲,“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却有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之间堕落为“小人”。这其中很少有人自甘堕落,多数是受到环境影响,一时迷惑,做错事情不能得到谅解,于是越陷越深,难以回头。其实君子和小人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善于引导,小人也能回头做君子;处理不当,君子也可能变成小人。面对别人的过失,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改变他的命运。这一段就是教导我们这个道理。

  明朝著名学者吕新吾先生说:“善于引发人的惭愧心,小人也能使他回头成为君子;如果刺激人的自尊心,君子也可能恼羞成怒,使他变成小人。”

  要帮助一个人改过,成为一名君子,就要引发他的惭愧心,而不能刺激他的自尊心。

  何况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如果有人受到别人言语刺激而不发怒,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宽宏大量、心胸开阔、涵养深厚的真君子;另外一种必定是心机很深的人,怀恨在心,虽然当时没表现出来,却另有意图,以后得志,曾经得罪他的人恐怕就在劫难逃了。与人为善,不但成就自己和他人的德行,也可以免除以后的祸患,实在比严厉指责更有力量。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忌尽言。

  处理事情要留有余地,劝善千万不可以竭尽直言。这是讲,凡事都必须要留一些空间,才有缓冲的余地,不至于直接冲突,引发矛盾。特别是责备别人,希望他向善,忌讳把话说死说尽,比如说“你如果不改过,以后我就不和你来往了”等等。

  ——辑自《格言别录白话赏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三字经       君子小人)(五明学佛网:三字经       君子小人)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附:佛教三字经(全文)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余韵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叙述古德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劝学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器世间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十界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涅槃四德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四无量心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六度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十二因缘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四谛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五眼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