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男子有四恶,女人有九恶法和五欲想、八十四态


   日期:2015/7/3 20: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男子有四恶,急所当知(优填王经)

  《优填王经》节录

  王曰:‘……愿佛具为吾释地狱之变,及女之秽?’佛言:‘具听。男子有是之恶,却睹女妖?’王曰:‘善愿受明教。’佛言:‘具听!男子有四恶急所当知。

  世有YIN夫,恒想睹女,思闻妖声,远舍正法,疑真信邪,YIN网所羁,没在盲冥,为欲所使,如奴畏主。贪乐女色,不觉九孔恶露之臭秽,浑沌欲中,如猪处溷(音混),不觉其臭,快以为安,不计后当在无泽之狱,受痛无极。注心在YIN,啖其涕唾,玩其脓血,珍之如玉,甘之如蜜,故曰欲态之士。此为一恶态也。

  又亲之养子,怀妊生育,惟得长大,勤苦难论;到子成人,惧家竭财,膝行肘步,因媒表情,致彼为妻;若在异域,寻而追之,不问远近,不避勤苦。注意在YIN,捐忘亲老,既得为妻,贵之如宾,欲私相娱乐,恶见父母;信其妖言,或致斗讼,不惟身所从生,辜亲无量之恩。斯谓二恶态也。

  又人处世勤苦疲劳,躬自致财,本自诚信敬道之意,尊戴沙门、梵志之心,觉世非常,布施为福。娶妻之后,情惑YIN欲,愚蔽自拥,背真向邪,专由女色。若有布施之意,虽欲发言,相呼女色,绝清净行更成小人,不识佛经之戒,祸福之归。苟为YIN色,投身罗网,必堕恶道,终而不改。斯谓三恶态也。

  又为人子,不惟养恩,治生致财,不以养亲,但以东西广求YIN路。怀持宝物招人妇女,或杀六畜YIN祀鬼神,饮酒歌舞;合会之后,至求方便,更相招呼以遂奸情;及其获偶,喜无以喻,YIN结缚著,无所复识。当尔之时,唯此为乐,不觉恶露之臭秽,地狱之苦痛,一则可笑,二则可畏。譬如狂犬,不知其非。所谓四恶态也。’

  佛言:‘男子有是四恶,永堕三途,当审远此,能免苦耳!’

  佛说女人有九恶法和五欲想

  《增一阿含经》节录

  宁以火烧铁锥而烙于眼,不以视色兴起乱想。

  是时阿难白世尊曰:“当云何与女人从事?然今比丘到时,著衣持钵,家家乞食,福度众生。”佛告阿难:“莫与相见。设与相见,莫与共语;设共语者,当专心意。”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莫与女交通,亦莫共言语;

  有能远离者,则离于八难。

  夫为女人有九恶法,云何为九?一者、女人臭秽不净;二者、女人恶口;三者、女人无反复;四者、女人嫉妒;五者、女人悭嫉;六者、女人多喜游行;七者、女人多嗔恚;八者、女人多妄语;九者、女人所言轻举。是诸比丘!女人有此九法弊恶之行。

  女人有五力轻慢夫主,云何为五?一者色力,二者亲族之力,三者田业之力,四者儿力,五者自守力。是谓女人有此五力。比丘当知!女人依此五力已,便轻慢夫主。……

  女人有五欲想,云何为五?一者、生豪贵之家,二者、嫁适富贵之家,三者、使我夫主言从语用,四者、多有儿息,五者、在家独得由己。是谓,女人有此五事可欲之想。

  女人的五障十恶

  原文:

  法界佛教总会中文网--宣化上人法宝线上阅读--经典开示选辑(三)──地狱不空--女人的五障十恶  

  在生时,欢喜嫉妒、障碍、贪小便宜、爱漂亮等等,来生就做女人。

  这女人身,是最麻烦的,有很多的麻烦──先有个客尘来,过几天又有个主尘来,你说这多么麻烦?一阵间,不知为什么就哭了起来;又一阵间,不知为什么又笑了起来;也不知为什么发脾气了,也不知为什么生了烦恼。你说,这有多少麻烦?

  为什么说女人身有麻烦呢?你不要以为我是故意这么说,叫你们讨厌女人身,好出家做比丘或比丘尼。女人的身体实在麻烦很多,因为很多麻烦,所以就有的女人

  不愿意要这女人身。

  为什么做女人身?

  我们研究研究这道理:因为在生时,女人的习气重,例如嫉妒、障碍、贪小便宜、爱漂亮等等,所以来生就做女人。但你要是恭敬地藏王菩萨,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了。如果不解决问题,那么女人有五障十恶,这不是好好玩的。

  什么是女人的五障呢?

  (一)女人不能做大梵天王。为什么?因为大梵天王要由净行修成。梵,就是清净的意思,而女人的身体多染污。因为女人身不干净,所以不能做大梵天王。

  (二)女人不可以做帝释。帝释,就是天主。那你说三十三天的天主,不是女人去做的吗?不错!但她女转男身,所以是男的,不是女的。因为帝释少欲,没有什么欲念;女人多YIN欲心,所以不能做天主。

  (三)女人不能做魔王。不可做魔王,这是最好了。因为魔王是最刚强的,女人很软弱,一有了什么事情,自己就没有主宰,就要找人帮忙的,所以不能做魔王。

  (四)女人不能做转轮圣王。轮王就是金轮圣王、银轮圣王、铁轮圣王、铜轮圣王。女人身不可以做转轮圣王,为什么?因为转轮圣王是最慈悲,有仁慈的心,他教人行五戒十善。女人的心,慈悲心很少,嫉妒心很大,什么都妒嫉,看见人家好就生妒嫉心,这是女人的本领;女人善于妒嫉,所以就不能做转轮圣王。

  (五)女人不能成佛。因为佛身有万德,而女人身有诸恶,有很多恶处,妒嫉障碍,心量又小小的,像芝麻粒那么小,所以女人身不能成佛。

  虽然女人有这五种障碍,但是你要是没有妒嫉心,没有YIN欲心,没有软弱的心,没有一切诸恶,没有染污心,也就可以转女成男,还是有希望的。就好像龙女,舍利弗尊者说她不能成佛,那么她就拿着一粒宝珠──这宝珠是她最爱惜的,怎么样都舍不了──但她把宝珠献给佛,佛就接受她这宝珠。她说:“你看!我拿着宝珠供养佛,佛接受了,这快不快呢?”舍利弗尊者说:“很快。”她说:“我现在成佛也就这么快,就好像我拿这粒宝珠献给佛一样快。”说完这话,果然即刻证得佛身,成佛了。

  做女人的也不要自暴自弃,不要怕因为女人有五障,自己就没有希望了;其实只怕你发心发得不勇猛,发心发得勇猛,一样可以成佛的;就像龙女献珠即刻成佛,

  因为她把她最爱的宝珠献给佛了,所以立刻就成佛了。

  关于女人十恶,现在简简单单地讲一讲。

  (一)这女人一出生出来,父母亲一看见,就不欢喜,不高兴是个女的;如果是个男的,就很高兴。虽然不能说各个父母都是这样,但是可以说每个国家都有相同的风气,都是欢喜男的,不欢喜女的;所以一出世,就给父母一个不好的印象。

  (二)父母养女儿,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不感觉有兴趣。

  (三)女人的心,常常有一种怕人的心;男子就不怕丑,很多女子都怕丑,怕人。

  (四)父母为她的婚嫁很担心。有些国家的风气,像中国人,对女儿将来找个怎样的丈夫好呢?就会很忧愁,尤其是婚嫁。不像美国人不管,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五)生离父母,将来一定要离开父母。

  (六)结婚之后怕丈夫,对丈夫的喜怒很小心翼翼的。丈夫欢喜,她就跟着欢喜;丈夫发脾气,她就吓得战战兢兢。

  (七)到了怀有小孩,临产又很困难,觉得很恐惧。

  (八)她做坏,人家都说她父母亲生了个坏女儿,旁人都会指责她的父母。好,当然就好;不好,父母亲都受影响。

  (九)被丈夫来管着,不准你做这个,不准你做那个,很多规矩限制着,如果不守规矩,就要离婚。你说这多麻烦,是不是呀!这是年轻的时候。

  (十)等到年纪老了,又被儿女、儿孙所轻视。自己的儿子,或者自己的孙子,或者女儿,就想:“老得这个样子,还不死!”老而不死是为贼,连子女也骂她,

  你说可怜不可怜?所以女人有很多麻烦。

  以上是十种恶,还有二十种,讲起来太多了,讲也讲不完。  

  佛说女人八十四态白话简释

  文章来源:转载

  记得我第一次读《大爱道比丘尼经》中女人八十四态的时候,深深佩服佛陀的智慧,惊讶于佛陀能将女人的丑态如此细致的一一指出,其犀利程度,让我为之心服口服。边看边心虚的笑,象小偷被人当面抓住一样,无处可藏。而古今很多修行的女众,也将这八十四态视为珍宝。要知道,这看似平常的八十四态,足以障道,这不是不平等,批判女人,看不起女人而小题大做,而实在是佛陀对我们的一片苦心。正因为慈悲才不能姑息养奸而纵容啊。若女人真心修行,就应该虚心接受八十四态,认真改之。如能铲除,必定成就。

  身为女众的我,痛恨自己的儿女情长,女人知见。想改变却每每不能奏效。自从得遇《大爱道比丘尼经》,方开始知道着手之处。不敢独享,呈献与此,盼天下女人都能用心读之,下定决心铲除障道之源。也望男人对女人丑态伎俩有所了解,早日出离,永脱缠缚。

  因考虑到通俗易解,特奉上八十四态的白话解释。如想通读原文,请仔细阅读《大爱道比丘尼经》。

  八十四态白话简释摘录参考《大爱道比丘尼经》

  一、虚荣好饰类

  01、摩眉态——女人喜画眉眼,来妆饰自己。

  02、梳头态——女人喜梳头,拨弄额前头发。

  03、脂粉态——女人喜敷抹脂粉来迷惑丈夫。

  04、细视态——女人喜学少妇作态,眯着眼看人。

  05、丹唇态——女人喜擦口红。

  06、耳珠态——女人喜戴耳环。

  07、璎珞态——女人喜著项链、金釵、耳环、手镯等一切妆饰之物(喜穿金戴玉)。

  08、彩衣态——女人喜穿一切华丽美好的衣物。

  09、丝履态——女人喜穿丝袜、绣鞋,以显现自身的风情。

  二、故作姿态类

  10、掉臂态——女人喜走路晃动两手臂,故作姿态,以引人注意。

  11、邪视态——女人喜斜着眼睛窥视人(或偷窥或增加妩媚)。

  12、盗视态——女人喜窥视他人的隐私。

  13、却缩态——女人想看男子,不好意思让他知道,现出娇羞的样子,故作却缩。

  14、后视态——女人偷瞄男子,待男子去后,远远地看他背影是俊还是丑。

  15、默语态——女人想见男子,见了面,又低头不讲话,作出矜持的样子来。

  16、摇行态——女人走路时,喜欢摇头、摇身,表现女人娉婷姿态,以吸引男子。

  17、摇座态——女人坐时,喜欢摇头、摇身,以引人注意。

  18、摩爪态——女人坐时,喜低头不语,摩弄手爪、现淑女纯洁的样子。

  19、笑语态——女人喜欢坐着边笑边说话。

  20、细声态——女人喜欢用细软声讲话,表现自己的好教养,以让对方产生好印象。

  21、描眉态——女人喜大众前画眉,引人注意,而不会觉得不好意思。

  22、呵斥态——女人喜坐在那儿吆喝畜生,表现威态,以满足骄慢的心理。

  三、思念男子类

  23、内喜态——女人见男子来,欲迎还拒,吊人胃口,外面表现不屑,内心却莫名其妙地欢喜。

  24、贡高态——女人贡高,自以为是,憎恨、嫉妒他人,不随喜他人一毫之善。

  25、佯慎态——女人想得失婿,见面时,又假装愤怒,表现出不可亲近、孤傲的样子,欲擒故纵,以自抬身价。

  26、愁悔态——女人见夫婿来,假装生气,而男子知趣地走后,却又忧愁心悔。

  27、骂詈态——女人聚在一块共语,见男子来,假装不高兴,打情骂俏地作态,骂詈要赶走男子,但内心却希望他们留下来。

  28、诽谤态——男子被骂走后,女人就难堪,恼羞成怒,用口诽谤之,内心却很忧愁。

  四、自骄慢他类

  29、轻口态——女人随便讲话,不经大脑、不识大体、不知分寸,随意任性,口无遮拦,不看时间场合,先吐为快,好说是非。

  30、专权态——女人喜掌权、专制,为所欲为,以权势自我标榜,排除异已,以他人为非。

  31、慢弱态——女人以高姿态压抑、欺侮孤寡残弱的人,以势力来强胜他人。

  32、威迫态——女人仗势欺人,压迫威胁不听自己话的人,在语言当中;也要占上风。

  33、不偿态——女人贪心重,不讲道义与信用,贷不念偿;或不尊重人,不在乎别人的东西,故借而不还。

  34、曲人态——女人喜歪曲别人的想法,认为自己是正直的,将恶加于他人,将善归于自己。

  35、无常态——女人心情反复无常,自以为比别人聪明(更常以此无常的方法来戏弄人,而自得其乐)。

  36、自贤态——女人以贤者自居,好事都揽为已身,恶事则推给他人。

  37、居功态——女人喜欢暗示或标榜自己的功劳,认可自己,并以他人的功劳自居。

  38、怨劳态——女人自己辛劳就自怨自艾,看他人辛劳却幸灾乐祸。

  39、虚假态——女人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不愿说真话,喜说他人的是非长短与过错。

  40、骄人态——女人以富贵而骄傲,看不起他人,以地位的高贵,而占尽低位人的便宜。

  41、讪妒态——女人贫贱时就嫉妒富贵的人,地位低时,就刻意讪笑,挖苦高位的人。

  42、自媚态——女人喜现媚态来讨好上面的人,伪装道德来标显自己

  五、嫉妒破坏类

  43、败人态——女人喜败坏他人将要成功的事情,也破坏修行人的道德或戒律。

  44、迷乱态——女人喜以自私的情态、欲态来迷乱周遭的人,用颠倒的涪言和姿态来扰乱道人的

  视听与道心。

  45、嫉妒态——女人心中喜怀嫉妒,常说些刺激和严厉的语言来诽谤、刺伤他人。

  46、诽谤态——女人喜在背后说人是非隐私,批判他人的错误,将过失推给他人。

  47、谤净态——女人喜到处去宣扬、诽谤依正道而行的清净修行人,想要令他毁败道德,扰乱他的道心。

  48、是非持迷态——女人喜忆念人的长短,传递是非,迷惑扰乱修道人,令彼等认识不清而破坏和合。

  六、悭贪追悔类

  49、望报态——女人常忘不了给他人的小恩小惠,若布施他人,常希求回报。

  50、悔责态——女人喜布施,却又无常地生起后悔,责备受布施及要其布施的人。

  七、含毒骂言类

  51、怨诉态——女人喜自怨自哀故作不幸状,对人表达怨恼之事,并咒骂畜生以泄恨,或藉此讽刺他人。

  52、蛊媚态——女人喜现娇柔媚姿迷乱陷害有道德的人。

  53、憎人态——女人憎恨胜过自己的人,不但嫉妒,还常希望他早点死。

  54、怀毒态——女人喜持毒药作饵来毒害他人,怀毒在心,心中不平。

  55、念恶态——女人喜牢记他人的过失,心中常存他人恶事,不能真心原谅他人。

  56、自用态——女人喜任性,自以为是,不听他人善意劝告,用美丽不实的语言来谄媚他人,可是又不信任他人,内心残暴,而喜怒不定。

  八、嗔恼亲里类

  57、疏内态——女人喜对自己的亲人苛薄疏远,对关系疏远的人,反而表现得很亲密;于邻里间,不识大体,将自己家中丑事,到处宣扬。

  58、自是态——女人喜任性自以为是,烦恼刻薄,轻浮不安,不听修道人的指导。

  59、骄形态——女人喜骄慢,贡高成性,敲击捶打,没有理由地嗔怒及高兴,使人摸不着头绪而感怖畏。

  60、贪欲态——女人贪心不能制止,骄纵自己所求,任情自用,现种种令人怖畏的威貌,乱说正法,以此来许逆修道人。

  61、多疑态——女人喜贪恋男女之事,故心里常怀嫉妒、多疑,不能信任他人,慢慢地埋怨,嗔恼憎恨充满心中。

  62、恚怒态——女人喜现生气、忿怒的样子,为小事而乱发脾气,态度踞傲放荡,无有礼节,毫无谦逊,狂妄自是,自以为所说的是正法。

  63、恶语态——女人喜以伤风败俗、不堪如耳的话来讽刺诽谤他人,不知尊卑,口无遮拦,恣意谩骂。

  64、无礼态——女人喜傲慢,任性自用,不知尊卑长幼,及身份差别。

  65、恶怼态——女人喜刚愎自用,以恶姿态、表情与怨恨的心来对待他人,言语不合逻辑,没有次第,前后互相矛盾。

  66、痴笑态——女人喜无理由地痴笑,不知庄重,做事任性,不知事情可为不可为,为所欲为,不守正法。

  67、御夫态——女人喜严管丈夫,不令与其他人说话、消遣、聊天。

  68、潦泪态——女人喜以乖违的身心来任性自用,不顺心就以轻慢的语言来毁骂丈夫,出言不知谦逊谨慎和惭愧。

  九、谄诡害他类

  69、危人态——女人喜以他人的危险来换取自己的安全,并视他人危机为乐。

  70、诅恶态——女人喜以诅咒、诬赖的话,来恶言中伤贤人;故作姿态,以美言惑众,使人迷乱道德。

  71、谀谄态——女人喜诡诈,狡猾不实,以美言谄媚来迷惑地人,欺骗他人,并以为他人不自觉知。

  72、怨天态——女人贪得无厌,喜欢获取而讨厌损失,获取便欣喜,损失便愁恼,破口大骂,怨天尤人,满口的怨恼恶言。

  十、咒诅伤慈类

  73、咒诅态——女人喜骂詈冷热、风雨等自然现象;贪嗔心一起就好杀生,没有慈悲,以杀生为乐。

  74、堕胎态——女人喜教其他的女人堕胎,不希望他人产子。

  75、窃人隐私忘——女人喜偷偷地窃视、打听他人的长短、好坏及富有与否。

  76、调戏误人态——女人喜调笑戏闹,说些懈怠的话,必迷乱他人的心而后止。

  77、贪蓄态——女人心贪喜积蓄,越多越好,无有厌足。

  78、挑逗态——女人喜恼火丈夫,挑衅男子,今男子失去理智,无法自我控制,藉此引起男子的重视。

  79、视秽态——女人喜把人家最难堪的事揭发出来,喜看别人不净,以此贬低他人而沾沾自喜。

  80、嘲笑态—一女人喜嘲笑盲、聋、哑、破脚、五根不全的人,以耻笑他人之残障与恶事而自乐。

  81、令困态——女人喜教人休去妻子,让那离婚的人失去依靠而穷困。

  82、幸灾态——女人喜挑拨他人互相打击、诽谤与伤害,令他们一同受到灾祸与刑罚。

  83、教斗态——女人喜教人作恶,互相斗译、打官司而受牢狱之灾。

  84、现威态——女人喜挑拨是非,引生祸害,任性大笑,内心狂乱颠倒,现种种欲态,令人见了心生YIN念,并藉此狂傲及YIN态,更加气焰高涨,对追求他的人予取

  予求,令智者见了不由得要感叹说,女人实在可怕呀!

  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

  原文:

  宣化上人法宝线上阅读--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二九.正观敌色  

  第二十九章.正观敌色

  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这是第二十九章,说明白男的要远离女的,女的也应该要远离男的,防备有错误生出来。这就是用生善灭恶这种的方法,来对治自己这种爱欲,所以说好像莲华。

  这无论是男的,可以这么样来比较;女的,也可以这么样来比较──就好像莲华,虽在淤泥里头,可是不染淤泥,出淤泥而不染。自己这样一想,这念头也就会正了。你念头一正,这就是自利了。

  你要看见老的女人,就像母亲;女人看老的男人,就像自己的父亲。如果男人看见女人和自己差不多年龄的,或者比自己稍微大一点的,就作为自己的姊姊这么样观想;要是比自己年轻的,就好像自己的妹妹。若是小孩子,就像看自己的小孩子一样,要发心来度脱他。你发心度脱他,有一种慈悲心,这就是利他。你既然自利,又能利他,这种自利利他的行为相应了,那么恶念自然就没有了,也就没有那么多妄想了。

  佛言,慎勿视女色:这是男人对女人,才这么样说;女人对男人,就可以说是慎勿视男色,可以相反过来说。

  亦莫共言语:也不可以和他(她)在一起来讲话,不要说是开玩笑,连讲话都不可以的。若与语者:或者有什么事情在一起,应该说话的时时,那怎么办呢?

  正心思念:就是不要有邪心,要有正心──我为沙门:男人就说我为沙门,我为比丘;女人就说我是比丘尼,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论男的、女的都是处在这五浊恶世上,这五浊恶世是一个不干净的地方,但我们应该像莲华一样。男的,也可用莲华来比喻;女的,也可以用莲华来比喻。不为泥污:莲华生在泥里头,可是不为泥所染污,它是出淤泥而不染的。

  想其老者如母:那么就想比我老的女人,就是我母亲;比我老的男人,就是我的父亲,你要这样想。

  长者如姊,少者如妹:若比我自己稍微大一点的,就像我的姊姊;比我自己稍微大一点的男人,就像我的哥哥;比我小的,就像我的妹妹,这是男人看女人。女人

  看男人呢?比我小的,就像我的小弟弟。稚者如子:幼稚的年龄,不过十岁以上的,都叫稚童。看这幼稚的人,就好像自己的子女一样。

  生度脱心,息灭恶念:无论是父亲、母亲、哥哥、姊姊、弟弟、妹妹,都要生一种度脱他(她)离苦得乐的思想。那么,自己这邪恶的念,也就是YIN欲心,就可以停止了。

  第三十章.欲火远离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乾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这是第三十章,告诉人要远离一切的欲念,不要被欲火所烧了。什么叫乾草呢?好像六情,这六根有个情,好像乾草似的;而六尘这种境界,就好像烈火。你没有到心和境都两忘的时候,就应该修远离的胜行。什么叫心境两忘呢?就是“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心也没有了,真的是空了;“外观其形,形无其形”,也没有一种境界了,心也空、身也空,心境双忘了,眼看一切物,也都没有了。这时候,就可不为六根、六尘所转了。

  佛言,夫为道者:佛说,你们这些修道的人,也可以说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凡是修道的人都包括在内了。如被乾草:就好像那乾草一样的。这是说男女这种情形,就好像乾柴近烈火。这乾柴就是乾草,草乾了,你用一点点火点它,它就都着了;一着,就烧了。

  火来须避:所以火若来了,你应该远避,要离开它远一点。修道的人,那火来了,你应该远避。什么叫火呢?就是欲爱,也就是情欲这种六尘的境界。六根属于情,六尘属于境。这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把人都迷了,迷得人醉生梦死。

  所以道人见欲,必当远之:修道的人见到欲,应该远离它,如果你能见如不见,闻如不闻,“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在这时候,就不必修远离行,你就天天在一起,也不会有麻烦,这样是可以了;要是不能这样,那就要修远离行。

  第三十一章.心寂欲除

  佛言。有人患YIN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第三十一章,说明人断欲应该从心上断。你想知道断心的方法,你应该知道欲是从心意生出来的,心意是从思想生出来的。

  你看这思想是自己生出来的呢?还是从他生出来的?还是共同生出来的?或者是没有因就生出来的?你还要知道这思想是在里边呢?还是在外边?是在里外的中间呢?或者是在过去呢?或者是在现在呢?或者是在未来呢?

  你像这样来找思想,这思想也变成寂静了,没有自体。思想已经寂静了,你的心意也都寂静了;心意既然寂静了,你的欲也就寂静了;欲既然寂静了,所以你看一切的色、法就好像镜里边的像。既然像镜中的像,那就不是真的,一切的行为也像泡沫,泡沫也不是真的。所以诸佛都是这样来辗转观察,辗转传授,就是传这调心的方便法门,令你先调伏其心。

  佛言:所以佛说,有人患YIN不止:不止,就是不可以停止。有人有YIN欲的毛病,他一时一刻也不能停止这YIN欲的心。因为他欲念这么重,这么厉害,不能停止,他就想法子了,想什么法子呢?欲自断阴:想把自己的男根断了,割去它。

  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佛对他就说,你想要把自己的男根割断,还不如把你那妄想心割断了。

  心如功曹:心就好像工人的一个头儿。功曹,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他做一个头儿,就好像一个boss(老板)。功曹若止,从者都息:你这个头儿若停止了,跟着他做工的这些人就都停止了。因为你心里打这妄想,它才有这种行为;你若心不打妄想,也就没有人帮助它了,所以从者都息,就是都停止了。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你这个YIN欲的邪心若不停止,那你把你的男根断了,又有什么用处呢?那根本就是没有用的。

  佛为说偈:佛随着就为他说一首偈颂。

  欲生于汝意:说YIN欲的念头就生在你心意里边,是由你心意生出来的。意以思想生:这意又怎么生出来呢?就由思想生出来的。二心各寂静:你这欲心寂静了,你这思想、种种邪知邪见也都停止了,这两种的心都停止了,都寂静了。非色亦非行:就没有一种色欲的行为,也没有一种色心的行为,你这欲念的行为都没有了。

  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佛又说了,这就是迦叶佛所说的偈颂。

  第三十二章.我空怖灭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第三十二章是说明了人为什么有忧愁恐惧?就是因为人有爱欲,所以才有忧愁恐惧;若把爱欲断了,就没有什么忧愁恐惧了。

  我们人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妄认四大为自己的身相,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己的心相,所以就执着贪恋,不愿意把它放下。因为这样,所以就有种种的麻烦生出来。

  这种种麻烦生出来了,就有很多的忧愁、烦恼,也就生了种种的恐怖。

  你若能观察这四大,能知道这身是四大和合而成,本来没有一个我;你再观察六尘缘影也是空的,没有的。若你知道心是无常的,能把爱欲心先断了,你这忧怖也自然就都没有了。

  佛言:所以佛说,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因为有爱欲,就有所忧患、有忧愁、有烦恼;从忧愁、烦恼,就会生出一种恐怖心来。若离于爱,何忧何怖:你要是能把欲念和爱断了,或者转变了。那有什么可忧愁?又有什么可以恐怖的呢?没有了!人之所以会有忧愁恐怖,就因为有这种执着,放不下,所以才有忧患和恐怖。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男子       习气重)(五明学佛网:男子       习气重)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A 第919经(良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五)~H 393经(善男子 

 宏圆法师:《弥陀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 

 诚征一位55岁~68岁单身的正信善男子 

 佛说正法将灭时,男子精尽易夭亡,女子寿长或百岁 

 蕅益大师:特达勇锐,深心无极,誓穷法海源底,乃真实男子, 

 两男子在神农架放生毒蛇,致当地村民被咬死 

 放生的蟒蛇,现中年男子形前来谢恩 

 天亲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 

 70后广东女征一七零后善男子为菩提伴侣 

 信愿法师:弥陀本愿力故,女人称佛名号,正命终时,即转女身 

 信愿法师:弥陀本愿力故,女人称佛名号,正命终时,即转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