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对学佛居士的误会


   日期:2015/7/2 15: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后两种就是在家学佛的男、女居士。出入县、乡、镇、村寺庙里的,大多是没有什么文化的老太太,名为佛教徒而不知佛法,分不清神与佛,进庙就烧香,见像就磕头,只知求保佑。这肯定含有迷信成分。

  由于信仰佛教的人们各自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知识水平、认识程度的差别,在信仰上产生各种各样的迷信色彩,并不奇怪。不要以为学佛就是跟这些愚夫愚妇为伍,似乎太掉价。要知道,没有这众多老太太,许多寺庙是修不起来的,她们是佛教的群众基础。她们能学佛,能跑寺庙,也是善根深厚。这比成天搓麻将、说媳妇坏话好得多。

  青年居士、知识分子居士在数量上来说似乎要少得多。主要原因是宗教是精神鸦片、佛教迷信落后的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覆盖了社会各阶层。一些学佛的青年、知识分子,一般不敢在单位和社会上,公开自己的居士身份,怕别人议论为头脑不正常,怕受歧视。他们很少跑寺庙,偶尔去只是为了找佛教书籍。下班之后就是躲在家里看佛书,越看越觉得佛法博大精深,确实揭开了人生宇宙的实相,慢慢地产生了信仰。

  章太炎先生说:“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只要你肯认真看佛书,只要你对真理有求索精神,最终你一定会对佛法产生真诚的信仰。

  城市青年居士,许多人不善于处理工作与学佛的关系,事业上失去了上进心,错误地认为那是世间名利,不值得追求。这也是产生“佛教消极悲观”误会的原因之一。这些青年居士食古不化,不理解“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免角”,他们不懂得工作与事业是报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家恩、佛恩)必不可少的内容与途径,菩萨行的六度、四摄都离不开它,是弘扬佛法的极大方便与最佳手段。

  城市青年居士,许多人不善于处理学佛与婚姻家庭的关系,不少人学佛后,脸上无喜色,胸中无热情,不愿意尽妻子(或丈夫)的义务与责任,失去了家庭和睦与喜乐,甚至造成婚姻破裂,给自己和亲人带来痛苦,“学佛学得家破人散!”给佛教造成负面影响。

  一般人不学佛,固然有许多执着,但学佛后,有的人又多出了新的执着:这样不对,那样又不符合佛教规矩;整天头上安头,无事找事。

  举一个典型事例,一位大学文化的青年男居士,新婚蜜月期间,躲进寺院读《楞严经》,反复吟诵“玉体横陈,味同嚼蜡。”“YIN欲不除,尘不可出。”

  其实,这样的修行已经出了偏差,不能为家庭和社会,带来喜乐祥和。这也是“学佛是头脑不正常”误会产生的原因之一。学佛是快乐的事情,是心情舒畅的事情。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这本身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对学佛居士的误会       宗教)(五明学佛网:对学佛居士的误会       宗教)  

 其它:仪式、宗教与佛法(张大卿) 

 陈兵教授: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访宗教文化学者陈兵 

 单培根居士: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不违背于科学 

 其它: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于晓非) 

 惟觉法师:宗教与社会发展之展望 

 王雷泉教授:法华精神与人类宗教的未来——序心皓法师《〈法 

 王雷泉教授:印顺导师的宗教观与宗教史观 

 王雷泉教授:揭开印度宗教的神秘面纱——读《印度教与佛教史 

 王雷泉教授:佛教在市场经济转轨中的机遇与挑战——兼论当代 

 王雷泉教授:“热中有冷”与“热中有乱”——如何看待当前社 

 王雷泉教授:世纪之交宗教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一编《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