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身体力行的法师


   日期:2010/2/25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古时,大陆深山的一座寺院里,有位明惠法师,品德与道业都非常卓越。

  他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三、四岁时,母亲也往生了,他成了小孤儿,寄居于伯父家。

  到了八、九岁,伯父打算送他到深山古寺去修行,可是从家里到古寺,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于是伯父请了一位马夫送他去。

  几天来,小男孩所骑的那匹马,一直不断地往前走,即使天气很热,它还是不休息;若看到湖水,它就沿著湖边,边走边喝水。小男孩心想:“为何这匹马都不休息呢?到底为什么呢?噢!可能是想要赶快到达目的地吧!”

  由此他体会到:必须精进不退,才能尽快达到目标。

  长途跋涉、翻山越岭之后,他们终于到达那座古寺。由于他很可爱又很聪明,思想也比一般小孩成熟,因此寺里有位老师父常讲故事给他听,尤其是佛陀本生故事,内容都是佛陀过去生中勇于舍身救度众生的经过。

  他听得很感动,尤其对佛陀“舍身饲虎”的故事,印象特别深刻──
  佛陀在过去生中,曾是一位很慈悲的王子。有一天,王子在山林中,看到一只母虎带著七只虎子,找不到食物,虎子饿得哀哀嚎叫,而母虎也饿得几乎连虎子都要生吞吃掉。王子觉得很不忍心,便毅然投身饲虎。

  这段故事让小男孩很感动,他下定决心,也要培养这分舍身救人的慈悲和胆量。

  此后,他经常一个人到寺外,找块大石头,在上面打坐,训练自己的胆量。直到他十六岁时,有天傍晚,他又向寺外走去,老师父问他:“太阳已经偏西了,你还要去那里呢?”他说:“深山里有很多猛兽,我要去试试自己的胆量。”

  老师父阻止他,认为这样做太危险,他就从身上拿出一本《佛陀本生经》,说:“老师父,您常讲佛陀的本生故事给我听,也鼓励我要有毅力和勇气。人生终有一死,不管是年轻或年老,总是有这么一天。如果不去亲身体验、面对生死,如何训练勇猛精进的心念?所以还是让我去吧!”

  老师父平常确实是这样教导他,现在他要亲自去尝试,如何能阻挡呢?只好默默地看著他往山林走去。

  在那深山里,有许多可怕的熊、狼、虎、豹,不过他不断勉励自己:“要镇定,要把勇气拿出来,人生终有一死,要勇于面对无常生死。”他一步一步不断地往前走,走到最荒僻的地带,找了一块大石头坐下来。

  此时太阳已下山了,星星、月亮在天空闪闪发光。他默默地念佛,由于心念寂静,所以更清晰地感受到外境的讯息,不管是昆虫、鸟兽之声或山泉潺流之音,都听得非常清楚,甚至也听到熊、狼等野兽的脚步声慢慢靠近;但是,他学习佛陀“大无畏”精神的意志很坚定,所以非常冷静。

  突然,他看到树丛里有两个闪闪发亮的东西,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大黑熊的眼睛。他仍旧安然不动,那只黑熊静静地从他的身边走过,他的心一点儿都没有被惊动。不久,天边出现曙光。

  远远的树林那端,似有人影,仔细一看,噢!原来是老师父。老师父来到他的面前,慈祥地说:“你的心愿应该达成了吧?”他心想:天刚亮,师父就来到眼前,可见师父也是半夜就赶路到山上来。他深受感动,更下定决心要好好精进,誓愿达成自己修行的志向,以不辜负师父的爱护与教导。
  后来这位年轻人成为大名鼎鼎的禅师──明惠法师。

  ※     ※     ※
  身是载道器,唯有善用自己的体力与才智,才能为社会人群做很多事。
  这篇故事的涵义,并非鼓励大家舍身于猛兽之口,而是强调诵经要诵于口、入于心,更要身体力行,才能体会实际付出时需要的那分勇气和毅力,进而尽力发挥自己的生命良能,为社会大众服务。

(证严法师讲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实践)(五明学佛网:修行       实践)  

 耕云先生:唱禅歌就是修行 

 唐仲容居士:长期学佛实践形成的定见 

 唐仲容居士:把佛法的精华贯彻到生活实践中去 

 唐仲容居士:实践与现观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