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忍让吃亏的前因后果


   日期:2015/6/24 21: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社会上普遍有一种说法:“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种说法听起来好象有一些道理,好象恶人没人敢欺,善人到处受气。

  佛教讲三世因果。有一首偈颂:“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天就是指因果规律。

  善良的人会受恶人的欺侮,但从因果规律看,他不会永远被人欺侮。恶人得到“好处”也是暂时的。因果规律是客观存在。

  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认为不能做善人。《金刚经》说,假如受持此经的人罪恶大应坠落恶道,但因今生受人家的轻贱,他的罪业便都消除,而且可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一方面消除罪业,另一方面种了成佛的因,这个利益非常大。

  还有些人说:“忍让是软弱,你越忍让,人就越欺负你。”这种看法也与佛教的观点相违背。

  佛陀在《遗教经》上说,能忍的人是有力量的大人。“大人”是指修菩萨行的人。

  忍不是软弱而是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指的能够感化别人的力量。人格道德可以使别人受到感化。这个人就不是小人而是大人。

  社会上常讲:“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其实这句话本来是“无度不丈夫”。被人错读成“无毒不丈夫”,让人误认为要“狠毒”才是丈夫。“度”就是度量、气度。没有度量的人不能称为丈夫。“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是培养人们的容量,是很好的格言。

  有人认为:忍就是吃亏,我不愿意吃亏。佛教认为,吃亏是福。我们不能贪图眼前一点小便宜。贪图眼前的小便宜,将来就一定要吃大亏。我们要用佛法来作为人生的指导,作为做人处世的准则。这样,才能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害人就是恶。害人等于害己。所以学佛的人应该一切事情看得淡,要处处学吃亏,要有还债的想法。我们早一天把债务还清,就有利于在修行中扫除障碍。

  弘一大师说:“我不认识什么人是君子,做事情愿吃亏的就是君子;我也不知道什么人是小人,做事情到处爱占便宜的就是小人。”这个标准很明确。处处愿意吃亏的人是懂得利人的人;处处贪便宜的人就是自私自利的小人。

  弘一大师举了一个例子:古代有一个道德修养很好的人,叫林退斋,这个人福报很好,儿孙很多。他在临终时,儿子都跪在他面前说:“您要离开我们了,最后留点什么话让我们终生奉行吧。”他说:“你们要学会吃亏。”这正是他对儿孙的最大关怀,让他们懂得吃亏是福。

  还有人说:“我生来就是这个个性,就是吃不得亏,受不得气。”好象这个毛病没有办法改。这种说法也是非常错误的。修行就是要针对我们多生累劫的习气修。如果不改掉这些习气,就不能学佛;纵然学佛,也得不到佛法的利益。学佛就是要学舍,我们种种的习气,应该全部舍掉。保留这些东西就是学佛的障碍。障碍是自己制造的。

  也有人说:“你欺负我,侮辱我,就是侮辱了我的人格。人格是最重要的。”从佛法的观点看,修菩萨行,忍受别人的侮辱,对自己的人格并没有影响。不但没有影响,反而显示了我们人格的高尚。前面举的那个禅师,忍受了一般人不能忍受的侮辱,他的人格不但没有受损失,而且更显示出他人格的灿烂光辉。

  我们平常与别人发生争执,常常怪罪别人,总认为别人不对,忍不下去。从佛教的观点看,我们应该检查自己,不应到别人身上找原因。宣化上人教导我们:“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这个是我们做人做事,修行必须遵守的准则。

  我们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言行,不是去修正别人的错误。一件事即使别人完全错了,我们也应该检查、忏悔自己的业障。星云大师有那么大的福报,与他待人处世那种宽阔的心胸很有关系。他经常教导弟子,在待人处世上就四个字-—“你对我错”。即使他诽谤我们,侮辱我们,他完全没有道理,也要相信三世因果绝对没错,肯定是在过去生中种有恶因,得罪了他,对不起他,今天应该忏悔。所以,不能割断三世因果看问题。

  还有一种人,明明是自己错,也不愿意认错。他认为这样有损自己的威信。这是错误的。因为真正有威信,并不怕认错。若真正能认错,威信才会更高,上面说的那位禅师处理那件事并没有损伤他的脸面,相反,他的形象更伟大,大家对他更加尊敬。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保护他人,他做了很大的功德,感动了别人,教化了后人。他的威信并没有受损失。

  以上举出的这些,是我们这些凡夫都不可避免的习气。归纳起来,有个根本的东西在作崇,这就是坚固的我执。一切都有个“我”,就会生起憎恨心、我慢心、就种下了恶因,障碍我们学佛,障碍我们从死苦海中解脱出来。

  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因果       忍让)(五明学佛网:因果       忍让)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梦参法师: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 

 梦参法师:平等因果与成行因果 

 梦参法师:平心静气思因果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因果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