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什么是六度?为何要修持六度?


   日期:2015/6/14 17: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又译事究竟、到彼岸、度无极,简译为度;音译波罗蜜、波罗蜜多、播罗弭多;梵汉并译六波罗蜜(多)。度即渡之意。谓菩萨乘此六度船筏之法,既能自度,又能度一切众生,从生死大海之此岸,度到涅槃113究竟之彼岸。为大乘佛教的中心教义。1、施度(檀波罗蜜或檀那波罗蜜):总有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114。谓菩萨由修布施,能对治悭吝贪爱烦恼,给与众生利乐。2、戒度(尸波罗蜜或尸罗波罗蜜):包括出家、在家、大乘、小乘一切戒法和善法,谓菩萨由修一切戒法和善法,能断身口意一切恶业。3、忍度(羼提波罗蜜):谓菩萨由修忍度,能忍受一切众生骂辱、击打及外界一切寒热饥渴等,即能断除嗔恚烦恼。4、精进度(毗梨耶波罗蜜):谓菩萨精励身心,精修一切大行115,能对治懈怠,成就一切善法。5、禅度(禅度波罗蜜或禅那波罗蜜):止观116双运名禅,亦名静虑、三昧、三摩地、定。谓思维真理,定止散乱,心一境性,调伏眼耳等诸根,会趣寂静妙境。有四禅、八定及一切三昧等。6、慧度(般若波罗蜜):谓通达诸法体性本空之智,及断除烦恼证得真性之慧,能对治愚痴无知(无明)。

  (一)布施

  我们有些什么病?第一是贪病,贪悭 ,这是病根,可以说无量无边的烦恼业障、生死轮回,都与它有关。所以菩萨修学是从根本入手,得用个方法来对治它。‘贪’是贪求,凡夫欲望没有止境,对于世间名闻利养、五欲117六尘118贪而无厌。悭吝与贪可以说是同类的,已经得到的不能放下,叫做‘悭’ 什么叫做迷?什么叫做悟?所谓迷,不知道贪悭是病,认为是应该的,是一桩好事情,这就是迷惑。觉悟了,知道它是病根,它给我们带来无尽的苦难,如果真正从心地里面把悭贪拔除,就会离苦得乐。无量的烦恼可以归纳为一百零八类,百八烦恼;《百法明门论》再归纳为二十六种,二十六种再归纳就是六个根本烦恼119。六个如果你还嫌多,还可以归纳为贪嗔痴三毒烦恼。因为有这三毒,心里头有毒素,果报就是生死轮回。三毒烦恼,哪一个最严重?就是悭贪。所以菩萨行法把布施列在第一条,布施是对付悭贪的。

  佛陀教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能够以清净心、真诚心,一切众生、社会、人民,而不求回报,这是布施。虽然不求回报,但自然会有善报。

  (二)持戒

  持戒对治恶业120 。恶业的果报在三恶道121。我们不想得三恶道的果报,一定要把恶业断除;不造恶业,当然就不堕恶道。除恶业用什么方法?持戒。持是保持不失,戒是戒律;戒律是善业,是恶业的反面。戒律也归纳为三大类:第一、律仪戒:律,有条文规定,像法律一样,譬如五戒、十戒、菩萨戒、比丘戒,都有条文;仪是讲威仪122、仪态。戒律里面关于威仪的地方非常之多,威仪就是小节;连小节都不犯,这叫不犯威仪。也就是说,礼节、戒律在生活中都要遵守。第二、善法戒:一切善法,对自己身心有利益的,可以增长善根的,虽然戒律里没有,我们要遵守,也算是持戒。第三、益众戒:对于众生有好处,是利益众生的,菩萨也应该舍己为人;这是属于菩萨戒,菩萨能够牺牲自己、成就别人。持戒的功德是清凉、解脱。能持戒的人,心地清凉、烦恼少。解脱是自在,戒律清净,就得自在。由此可知,戒律不是约束人,而是真正教我们得到自由自在,把我们一切无明123、烦恼除掉。

  (三)忍辱

  忍辱对治嗔恚。嗔恚:这是非常重的一种烦恼,果报也非常可怕,悭贪是饿鬼道的业因,嗔恚是地狱道的业因。佛法常讲‘火烧功德林’ ,这个火就是嗔恚之火,功德指定慧,一发脾气,定没有了,慧也没有了,定慧都烧掉了。功德能断烦恼、能破无明,如果嗔心不断,我们烦恼、无明一定会增长。为了要拔除这个病根,菩萨修忍辱波罗蜜。六度里面只讲忍,辱是翻译经典的大德加上去的。中国人很有耐心,能忍;可是有一桩事情不能忍,‘辱’不能忍。所谓‘士可杀,而不可辱’ ,杀头可以忍,没有关系,侮辱不能忍。中国人自古以来把辱看得很重,译经的祖师大德认为辱都能忍,还有什么不能忍?忍加上辱,这是专门对中国人说;能忍辱,那就无有一法不能忍。忍要有智慧,通达空性而忍,而不是强忍。忍辱,不把需要忍受的放在心里,忍辱波罗蜜就广大而无有边际,都把它化成智慧,都把它变成禅定。

  忍辱,分为三大类:

  第一、人害:别人想尽方法障碍你、伤害你,你要能忍。但不是强忍,一定要明了这里面的道理。那个人为什么障碍我、伤害我?他为什么不障碍别人、伤害别人?佛门常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他伤害我是自己的果报,果之前一定有因,一定是自己以前伤害过他;如果真正觉悟到这样,我们可以做还债想,生欢喜心,这一笔债务还了,再也没事了。菩萨在世间是个觉悟的人,菩萨会不会受到伤害?会。躲不躲避?不躲避,他知道这个债一定要还,躲不过的。凡人迷惑颠倒,于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觉悟的人,样样事情都给你了断,绝对没有报复的念头,只以慈悲与智慧待人,广结善缘。你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你;害人就是害己。

  第二、世苦 :世间的苦难要能忍受。饥寒之苦,物质环境上缺乏之苦,都要能忍受。这也是属于自己的业力,譬如财物缺乏,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今天得的果报样样缺乏,是因果相应,我今天受这个贫穷也是应该的;看到别人富足,应当明了,前生修财布施,他得财富,他今天享受是应该的。觉悟的人不怨天不尤人,晓得因果相应。如果想改善自己的环境,就修因,不必去羡慕别人。我们要想得财用,多多修财布施,财用决定不缺乏。

  第三、修法:佛法的修学要能忍耐。佛法的修学要无量124劫的时间才能成就,你要有耐心,没有耐心就不能成就。所以我们修学要有耐心、要有恒心,锲而不舍才能有成就。大多数的人退堕,都是因为没有耐心。古人亲近一个老师,至少都在十年以上。《高僧传》里,亲近一个善知识二十年、三十年的很多。师友具足,同学互相切磋,老师指路,才能成就。像江味农125居士、周止庵居士,一生在一部经上用四十年的时间,所以人家的成就不是偶然得来的。任何人有这样的毅力、耐心,都会有成就。古人说得好: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耐心、有忍辱的心,就会成就。

  忍辱的功德:

  第一、不失:布施是能修功德,忍辱是能保持功德,不会让它失掉。

  第二、成就:保持就能成就,世出世间126法都能成就。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世出世间法的成就都要靠耐心,要能够忍耐,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冲动,要沉住气,循序渐进,才能成就。现代人急躁,什么事都要快速,弊病很多。(未完待续)

  摘自:《居士学佛100问》(作者不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六度       能自度,又能度一切众生)(五明学佛网:六度       能自度,又能度一切众生)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六度 

 林克智居士:施行六度是培养高尚人格的保证 

 洪修平教授:什么是六度?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十八章 六度 

 卢志丹居士:苦海无边,六度为筏 

 能利法师:大乘与六度 

 常福法师:念佛即六度! 

 法闻法师:菩萨六度 

 印良法师: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般若 

 印良法师: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禅定 

 印良法师: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精进 

 印良法师: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忍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