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禁语与修行


   日期:2015/4/23 6: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原文】

  印度北方有个叫波罗奈的国家,国王有位太子名叫慕魄。出生以后,便知宿命,他对自身从无始劫以来的善恶苦乐、寿夭美丑,通通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好像就在眼前一样。因此,他心存怖畏,一直寡言。

  到十三岁,慕魄太子更是大大地转变,整日闭口不言,如聋、如盲、如哑,好像木偶泥人一样。

  国王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太子,当然全国人民对他都很爱戴敬重。在王宫里面,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是巍巍大厦,听到的是美妙音乐。可是这些都引不起太子的兴趣。他虽穿衣吃饭,但不说饥说寒,说饱说暖。没有爱憎表情,等于石人;恬淡质朴,又宛同枯树。国王看到这一情况,心中忧虑,非常悲苦,恐怕邻国引为笑料,甚至会俟机前来侵犯。

  一天,国王在宫中请了许多婆罗门教有学识的人,要请教他们,太子的不喜言语究竟是什么原因。婆罗门教的教徒不明原因,只是口出妄言,胡乱说道:“这是个不吉祥的孩子,不要看他相貌端正,其实他身上正藏着祸根,将殃及双亲和国家,后患的厉害,不久就可见到。”

  又有一个婆罗门说:“大王没有其他太子,都是因为这个恶子的妨碍所致。最好是把他活埋了,大王的圣体方保无恙,国家也才不致危险。然后,大王就会再生尊贵的太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国王听信婆罗门的话,深为忧愁,寝食不安,即日召集年老大臣,共同商议。有的建议说:

  “或者决意把他远弃深山,或者把他沉入江河。”

  “还是作个地室,旁边留门,供给粮食,用五个人去服侍他,终年累月把他幽禁在其中。”

  国王终因父子之情,觉得后者所说的道理较近人情,就采用了。

  太子明白众人对他的看法,觉得他们愚痴可怜。但已禁语锁口了,也就一任他们所为,不去计较。

  王后的疼爱自不待言,只是她违抗不了婆罗门的权威,不能制止其事。她伤痛哀呼,泪如雨下,事不得已,只得把太子所需要的东西装箱运去,再挑选比较温良的仆人同去,教他们要好好侍奉太子。

  临去时,太子坐在车上想到:

  “可叹父王母后认为我是真的痴症。实不知,我之所以不言语,是想超脱口业,安身避患。父王不加细察,反受邪人所欺,真正可怜。”

  地室还未造好,太子取了自己的璎珞宝珠,自由自在地信步走到河边,入河洗浴。洗毕,他穿上新净的衣服,带上宝珠,来到造地室的地方,问工人道:

  “你们做这地室何用?”

  工人回答:

  “国王的太子慕魄生来喑症痴痖,十三岁了还不会说话,造这地室,就是为了关禁他所用。”

  太子就说道:

  “慕魄太子吗,我就是。”

  众工人很是惊讶,到车上查视,已空无一物。回至室旁,细细端详太子的仪表、行动,深为诧异。这时许多行人都停止前进,飞鸟走兽更集聚在太子面前,要听太子说话。太子说:“你们详细地观察看看,我的容貌、言语、行动,是不是和人家的批评一样呢?为什么你们也被迷乱,而来造这地室,要把我关起来呢?”

  众人见太子开口,并且出口成章,于是又惊又喜,一时都呆住了。太子的威严渐渐摄住了大众的心神,有人合掌,有人礼足,也有人劝请太子登车,返回王宫。造地室的众工人,这时都伏地哀求太子宽恕罪过。太子安慰道:

  “你们是奉命而行,身不由己,我不加罪责怪你们。”并对劝请他返宫的人,明白表示道:“既已被嫌弃,我没想到要回去了。”

  太子这么说后,众人惊讶不已!

  这时同行的五位官人赶快飞奔回宫,报知国王和王后。国王和王后听说了,悲喜交集,立刻驾车前往,想接太子回宫。

  在国王未到之前,慕魄太子发愿道:

  “我已脱离家庭、名利以及地位的束缚,正应该长住此处,一心学道。”

  当时这里有一所优美幽静的园林,园里名花、贵树、慧鸟、天乐、甘泉等都齐全无缺。太子就想常住此间,专心学道。

  不多时,国王驾车前来,远远见到太子在树下端坐。慕魄也见到父王母后同车来临,急急起立,上前迎接,恭敬作礼,迎入园中。国王和王后见太子精神活泼,言语流畅,声音洪亮,欢喜得心花怒放。马上催促他一同返城。慕魄很惊惶,他站开远远地行礼,向父王母后陈词说道:

  “我入世至今,已经十三年,多生往事,罪业福报,历历在目,没有一项忘失,因念地狱之苦,都是由口业所造。如果一言失检,就得受万劫之苦。为此,出生以后,即便寡言,经过十二年以来,宛如一日。又思及祸从口出,虽行寡言,终非究竟,倒不如无言,乃可绝断祸根。父王母后!现在我将往昔堕地狱的前因,报告你们:

  从前有一位国王,统治着许多小国家。这国王名叫须念,生性很仁慈,所以对待下属国家很宽大。那些小国王以为他很好欺负,就互相计划说:

  ‘我们看须念大王既和善又软弱,有德无威,怎能做我们的领袖,来统理我们为盟国之王呢?如果我们合作,用武力去推翻他,一定可以成功。’

  经决议后,各小国王即大兴兵马,浩浩荡荡地向波罗奈国而来。

  仁慈的须念王不想动干戈来损害百姓,他用“以柔制刚”的办法,送了许多财宝给来攻打的小国家,叫他们好好回去。又复加以重爵厚禄,多方慰喻,这些小国家的军队因此就感恩而退了。

  但须念王的柔和手段,对付那些顽强的小国,只能维持短暂时间的安静。不久,他们又联合来攻打了。一次再一次的侵扰,使须念王的臣子们很气愤,他们联合起来对须念王说道:

  ‘那些属国无端兴兵,累次侵犯我国,惊扰人民,使我们防不胜防,大王的仁慈已经不能再用了。请大王下旨,召集人马,我们好去讨伐他们,以除动乱。’

  须念王对大臣们说:

  ‘为人父母的,应以仁爱去教育子女,才是正当的方法。那些小国家就等于是婴儿。婴儿是什么也不懂的,我们应该怜愍无知的婴儿。如果用强暴,用武力,施于婴儿身上,于心何忍呢?’须念王终于不忍掀动干戈。

  大臣们见须念王无动于衷,遂瞒着须念王下令,举兵讨伐无礼的小国,杀伤众多的人民。

  须念王得知了以后,泪如雨下,即为诸国死亡人民服丧,对那些死亡者的家属百般抚恤,寡妇孤儿没有一个让其失去住所。

  诸小国王看到须念王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很受感动,顽强的心终于被折服了,又都纷纷来归附。这次是出于真诚的降服。

  须念王的欣喜真是难于形容。为欲庆贺世界和平,须念王在王宫大摆筵席,招待属国的君臣。

  厨司为调和众人口味,必需烹杀牛羊等六畜,只得去禀告国王。须念王心里虽不愿意,但事出不得已,也只好连声说好。由于这一因缘,死后堕入地狱,经过多劫,受尽地狱种种毒刑,到罪期满后,又重复为人。”

  慕魄太子报告了他的前世因缘以后,接着说:“自此以后,每每忆及,心甚战栗,汗流浃背。因恐再与那些苦报相会,所以才保持静默,想脱离俗缘,跃出红尘。”

  “今天我之所以开口说话,因恐父王以后也遭遇到如此祸殃。一旦堕入地狱,没人救拔,就永无出期了。所以送个消息给父王,使父王能明白,应该如何处理。”

  国王听完太子的话后,很是感动,就对太子说道:

  “你说得不错,到今天我才知道你是个有超人智慧的人。我们的国家正需要像你这样能干有德的人来统治,现在你跟我们回去吧!”

  太子说:“父王!我现在看世间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幻不实的,没有一样事能引起我的兴趣,也没有一样事情令我留恋。世间的财宝,我把它当作祸根;人情的恩爱,我把它视为苦源;众多的欲望,我把它看作火坑。如果我此时又再为王,一定会骄奢,贪求快乐,使百姓忧苦。这样我不是又造地狱的因了吗?因此,父王,我决意不回去了,请父王母后保重。”

  国王知道太子学道心坚,只得放弃要他回宫的念头,听由太子去学道。

  慕魄太子很安心地在园林精进苦修,终于成就了圣果。

  【学文解读】

  从这个故事咱们就知道,因为这个太子知道因果,所以他对因果造成的后果非常害怕。明白了以后,那真是战战兢兢,直接就把嘴封住了,一句话都不敢说。我们正是因为看不到因果的可怕,所以谁都敢说话,说的话口气一个比一个大。这就叫无明!

  谁看见过佛的好处了呢?都没看见。佛到底怎么回事呢?不知道。我们仔细想,佛是什么呢?在我们印象里,估计只有个佛像。画一画,或者泥做的,拿纯铜做得挺不错,这就是佛像,我们看这就是佛。这可不是啊!佛可不是这个东西。佛的功德那是无量无边,太多了。按照《普贤行愿品》里面讲的,一切佛经过无量无边劫数的时间来称赞如来功德,说不完,永远说不完。而且称赞佛、如来功德那一定不能重复,重复不能算数,没有一句重复的——无量无边,说不完。普贤菩萨他能看到,他知道,原来佛这么好!

  我们看不到,所以对学佛动力不足,吸引力不足。一张口,一说啥,说的都是自己。为什么?第一,我们看不到地狱的可怕、世界的真实的样子;第二,我们看不到四圣法界、佛菩萨的好处。这是无明在起作用。正因为无明,我们啥都敢干。干很多稀里糊涂的事儿。

  所谓的有学识的婆罗门教跟我们现在这个社会谁相似呢?光搞理论,看不到实际情况——都是这些人,包括那些跳大神儿的、附体的,都是这些。自以为了不起一张口就胡言乱语。

  如果研究《易经》就明白,《易经》的推论是从前面根据现有条件逐渐推论,推论到后面去了,这就是因果。《易经》跟佛法是一回事儿,都是因果。研究《易经》越深入就发现,其实《易经》的东西跟佛法没什么区别,原理上都一致。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入手点,其实都能深入进去。就怕搞表面这些现象,不深入,这就麻烦了,这就可怕了。

  这个故事跟我们特别强调什么呢?注意口业。人啊,如果能够管住嘴,那就省了无数的麻烦。坏就坏在这个嘴上,造恶全由这个嘴。吃进动物造成杀业就是嘴;说话讽刺别人,刻薄、伤害人通通都是这个嘴。嘴造成的问题是很大的、很可怕的!

  所以佛专门为这个口制定了戒律,而且十善里面为这个口制定的是最多的。所以我们无论如何,要管住自己的嘴,首先不能进毒,也不能往外出毒。口业是最麻烦的。过去很多修行人都持不语戒——禁语,禁三年、禁一辈子都有,就不说话。口业是最可怕的!

  《大宝积经》里面有一段,是《弥勒菩萨所问经》里面讲。有一群出家人,修得很好,持的是禁戒,还修头陀苦行,修得很好。看见有两位法师讲经,法缘很胜,供养也很多,他们憋不住了,开始污蔑、诬陷人家,说那俩法师搞男女关系。结果,两位法师的信徒全跑了。他们就因为这一句口业,经里面讲,在地狱待了无数年,到了人中呢,有五百世先做瞎子,做残疾,最后见到释迦牟尼佛了。遇到释迦牟尼佛,他们还不修,天天没事儿就是玩,不修行。多可怕!就这么一句话,本来修行很好吧,也是出家人,又修头陀又持戒,多好,就这么一念、一句话,把自己毁了。很可怕啊!

  我们修行,可不要以为说我们修得很好了,不行!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个世界恶浊,以为几方面修得好了,就没事了?不见得,有一丝的做不到,这一丝的恶业,将来就让你到地狱待着去了,很可怕呀!

  所以,为什么历代祖师反复说西方极乐世界好呢,因为它的环境好。无论修到低层次、高层次,环境要不好,有个人来诱惑,产生了个恶念,做一个恶事,就坏了。到西方极乐世界环境好,没有恶人来诱惑,没有恶的环境干扰,能在西方极乐世界圆成佛果。即使想成佛,那到西方极乐世界也容易——环境好。要在人中成佛就难,释迦牟尼佛在人中成佛,多不容易,魔都来找麻烦,折腾死了。如果盯不住,那完了。

  在我们这个世界修行要遇到无数的麻烦。平时没事儿,除了必需的生活、工作、学习,空闲时间不要乱跑,不要乱串。

  我们有恶因,如果没缘,那没关系,恶因不会形成恶果。有了这个恶因,再碰上这个缘了,恶果就出来了。非常快!所以没事就在家里修行吧,拜拜忏、诵诵经、念念佛,学习佛教资料,加深印象,都很好。没事不要乱跑,跟人接触一定要保持清净,不要拉拉扯扯,不要把恶因拉出来了。要真正对因果理解透彻了,对这个世间现有的一切,都会敬畏、远离。为什么?现有这些物质啊、人啊,社会这些东西,其实基本上都是对我们心灵的伤害。我们千万不能离开佛,离开了佛,就得受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因果       清净)(五明学佛网:因果       清净)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傅味琴居士:以清净心为人说法,名为法施 

 圣轮法师:山光水色尽演清净禅 溪河大地阐示微妙谛─「山河 

 果煜法师:楞严新粹 三无漏学与四清净明诲 

 果煜法师:楞严新粹 从「无始无明」到「本来清净」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5.离欲清净,无心可乱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六、灵性清净即佛心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界法师:怎样才叫作持戒清净? 

 净界法师:运用自性清净破除障碍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