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南京栖霞寺“感应舍利”有何“感应”之处?


   日期:2015/4/23 1: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资料图:6月12日上午9时15分,阿育王塔中密藏千年的“佛顶真骨”和“感应舍利”真容展现在世人面前。崔佳明 摄 中新社发 摄

  2010年6月12日,南京古栖霞寺举行了南京大报恩寺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法会,密藏千年的“感应舍利”等一系列圣物重光于世,供人瞻礼。因有广大读者不断询问,何为舍利,这舍利又有何“感应”之处?栖霞寺监院谛如法师特地撰写此文,通过本报《发现周刊》,讲述佛舍利的故事,解答人们心中的疑惑。 ——编者

  舍利,梵语s/ari"ra,本来是遗骨的意思,通常指佛陀的遗骨,而称佛骨、佛舍利,其后亦指高僧圆寂后焚化的遗骨。《金光明经·卷四》解释为:“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而“感应舍利”,是因为人心至诚,感得舍利应现而来,故名感应,不同于佛陀与高僧圆寂后火化而得。

  自从金陵长干寺的佛舍利在栖霞寺供奉,每天前来瞻礼的人是络绎不绝。人们进入法堂后,会看到供案之上左面的玻璃箱中,髹金须弥座上,横放着一支长六七厘米的玻璃瓶,通体透明,一端细长,一端圆润,并有丝织物缠绕在瓶口,隐约可见瓶内有数粒芥子大小的舍利,有黑色,有白色,还有金黄色的。箱前摆放一块“感应舍利”的标牌,人们不禁疑惑,这舍利有何“感应”之处?

  要解答这个疑问,还得从佛教初传江南说起。

  康僧会至诚感舍利

  孙仲谋营造建初寺

  根据《金陵梵刹志》的记载,早在三国东吴孙权在位的时候,佛教尚未兴盛;赤乌十年(247),有一位天竺高僧康僧会大师来到了当时的南京城——建业,搭建茅屋以供奉佛像,当街随机说法。从当时的吴国人来看,佛教还是件新鲜事物。而康僧会所着的服饰奇特,行为怪异,路人纷纷驻足评论。于是,便有官员启奏大帝孙权,“有胡人入境,自称沙门,容服非恒,事应检查。”吴主孙权便召见康僧会,问其所传之法有何灵验之处?康僧会说:“如来迁迹(去世),忽逾千载,遗骨舍利,神曜无方。昔阿育王起塔,乃八万四千……”孙权认为这是夸张荒诞之词,就让他献上舍利,说道:如果真有你所说的舍利,就为你建寺造塔;如果是虚妄之词,我东吴可是有法度的国家!言下之意,如果没有舍利的话,就要治康僧会的罪。

  康僧会请求给他七天的时间,回到茅屋之后,召集徒众说:“佛法的兴废,在此一举!”于是洁斋于清静之室,将一个铜瓶供奉在香案之上,日夜烧香礼拜,迎请舍利降临。七日的期限到了,却寂然无应;康僧会请求再延长七天,孙权应允了;可十四天过去了,依然不见舍利降临。孙权说:“你这分明是在糊弄寡人。”便要治康僧会的欺君之罪,康僧会又请求再给七天时间,孙权再次准许了。康僧会对徒众说:“佛法灵验,应该降临,只是我们这些人没有感应,当以誓死为期!”时间过得很快,七天又快过去了,还是没有舍利降临,众人都非常害怕,慌乱起来,只有康僧会烧香礼拜不止。就在这天夜里五更,忽然铜瓶中铿然有声响,康僧会亲自前去看视,果然得到了舍利。经过三七之期二十一日,日夜虔诚祈求,感得舍利凭空而降,应现在铜瓶之中,大显威神,这便是感应舍利的由来。

  天明之后,康僧会怀抱铜瓶前去进见孙权,满朝文武都来观看,只见五色光彩闪耀在铜瓶之上,众人赞叹不已。康僧会又道:佛舍利坚实无比,无物可摧。孙权闻言,就下令将舍利放在铁砧之上,让力士手持铁锤用力敲击,结果砧锤都打出了凹槽,而舍利完好无损。孙权大为叹服,随即为康僧会大师建寺造塔,供奉感应舍利,因为这是江南最早的佛寺,故名建初寺,塔名阿育王塔,就是后来大报恩寺的前身,而江南佛教也因此逐渐兴盛起来。

  刘萨河慧眼掘宝

  梁武帝再造浮图

  可惜好景不长,八十年后,东晋苏峻作乱,攻陷建康城,焚毁了建初寺塔,感应舍利从此湮灭。又过了四十多年,此时的建初寺旧址又有了一座小寺院,因在长干里,便称之为长干寺,晋简文帝在寺中建了三层宝塔,据说每夜都会放光,但是无人在意。不成想几年之后,引来了一位异人。

  此人本名刘萨河,并州(大同)人,从小喜欢打猎。31岁那年,突然昏死过去,过了七天后才苏醒,说自己到了地狱,看到了种种残酷的刑罚,有僧人劝其出家,并前往南方去寻找阿育王塔,礼拜忏悔自己当年杀生的罪过。从此刘萨河出家,改名慧达,一路南行,寻找舍利塔,来到了建康城。他发现长干寺塔有“异色”,就集合信徒发掘,挖到一丈多深,发现三块石碑,其中一碑下有铁函,铁函中有银函,银函裹着金函,内盛舍利,光色炫耀无比,观者大为惊叹,于是慧达与众人集资,又建了一座新塔,供养舍利,与旧塔对峙,从此,江南佛寺盛行双塔制。

  梁武帝在大同三年(537)又改造阿育王塔,再度发掘了塔基。地宫中有石函,石函内有银壶,银壶内盛放有舍利、佛螺髻发以及佛爪(指甲)。同年9月,梁武帝大做佛事,重建了双塔,用金玉宝罐盛放舍利及佛爪发于七宝塔内,再装入大石函,分别埋进两座地宫中,并且堆放了王侯贵族富户百姓等施舍的金银珍宝,又将长干寺改名为阿育王寺。

  李德裕润州分舍利

  宋真宗赐额圣感塔

  隋朝统一天下后,为了政治上的原因,平毁了建康城,长干寺塔也废毁无遗。到了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唐朝历史上“牛李党争”的一个关键人物——李德裕,出任润州(镇江)刺史。他来到了金陵,打开了长干寺阿育王塔遗址的地宫,发现舍利21颗。请出11颗迁往润州,在北固山甘露寺建塔供奉,只剩下10颗留在原地。而此次发现的感应舍利也正是10颗,可以与史书相互印证。

  但是,长干寺在唐朝却仍旧没有起色,直到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演化大师——可政和尚向朝廷奏报了长干寺舍利屡屡显现灵验的事,皇帝下诏,重修长干寺,并建九层宝塔供奉舍利。

  这次重建与以往不同的是,真宗皇帝自始至终都非常关注。在此几年前,印度高僧施护法师来到中国,向朝廷敬献了佛顶真骨舍利;这次,真宗特旨将佛顶真骨与感应舍利一同埋入了地宫。宝塔完工以后,真宗赐名“圣感舍利塔”,从此,感应舍利、佛顶真骨就一直埋藏在圣感舍利塔的地宫中。

  长干寺在几年后改名天禧寺,从此,天禧寺蒸蒸日上,可惜,到了元朝末年,毁于兵火,只有宝塔巍然屹立。

  明成祖大建报恩寺

  韦昌辉炸毁琉璃塔

  明朝洪武初年,天禧寺得到了重建,然而,没过几年,太祖朱元璋认为天禧寺的圣感塔太高,在风水上来说,对他的大明江山不利,下旨将圣感塔移建到钟山东麓,脚手架已经全部搭好了,正要拆毁时,出了安全事故,有工人从塔上坠落,老朱大为震惊,认为是上天示警,收回了成命,并重新修葺,使得天禧寺塔焕然一新。

  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永乐六年(1408),天禧寺被一个恶徒放了把火,烧得是片瓦无存。四年后,明成祖朱棣下诏,为了报答父母的恩德,在天禧寺旧址,依照皇宫大内的规制,重建寺院,赐额“大报恩寺”;并且在圣感塔的原址,用五彩琉璃砖瓦砌筑了九层宝塔,高达78米。此次修建,历时17年之久,直到宣德三年才最后完工。建成之后,浮图高耸,光耀云天,堪称古代建筑艺术的奇迹。但是,报恩寺的主题也从供奉佛门的舍利,转变为明成祖为了报答父母深恩而建,使得人们渐渐忘却了琉璃宝塔之下,地宫中埋藏的舍利。

  清朝咸丰年间,国运衰败,南京城厄运连连,太平军捣毁了所有的寺院庙宇,到了咸丰六年(1856),韦昌辉发动天京事变,炸毁了琉璃宝塔,从此之后,舍利也好,宝塔也罢,无人问津,屈指算来,已经150多年了。然而万幸的是,当年的感应舍利和佛顶真骨一直深深地埋藏在地宫之中,岿然不动,等待着盛世的重光。从公元1011年到2010年,整整一千个年头过去了,这两份佛门至宝的舍利终于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当我们瞻礼舍利时,想到感应舍利坎坷的“命运”,不禁感到万分的难能可贵,仿佛1700多年前吴王金殿上的光彩,1000年前舍利最后一次进入地宫隆重的场景,又呈现在眼前,令人浮想联翩……

  大有玄机的佛顶真骨

  相对于感应舍利而言,人们对“佛顶真骨”的疑问似乎就少多了,仅从字面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佛顶真骨”即是指释迦牟尼佛的头顶骨。

  瞻仰过的人都会感到奇怪:佛的头顶骨为什么那么厚呢?将近2厘米左右。如果按这个厚度来推测的话,佛的身体该有多高呀?

  稍安勿躁!让我们先来标准佛顶。

  佛顶:音译作嗢瑟尼沙、乌瑟尼沙、郁瑟尼沙。意译肉髻相、无见顶相,为佛32相之一。再看看文献中关于佛顶的记载:

  据《无上依经》记载:“郁瑟尼沙,顶骨涌起,自然成髻是也。”《大毗婆沙论·卷177》说:“乌瑟腻沙相,谓佛顶髻,骨肉合成,量如覆拳,青圆殊妙。”由此可知,佛的头顶部位的隆起,不是发髻,而是骨肉隆起,形成了髻状。

  由此看来,佛的顶骨比常人厚,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是佛的异相。巧合的是,我国先秦的孔子,头顶也有异相。《史记》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孔子世家》中也有同样的记载。所谓圩顶,根据司马贞《索引》的解释,就是“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旁高也。”在中、印历史上,两位文化巨人的头顶都有异相,一隆一凹,倒也令人称奇。

  但是,佛顶骨的玄机还不止于此,佛的顶相是常人所无法见到的殊胜相,至为尊贵。佛涅槃后,佛顶特指顶骨舍利,《大般若经·卷5》载:“顶骨结实,穷劫不坏”。由此被视为最尊贵的佛门至宝。

  《释氏要览注》说:“释迦既卒,弟子阿难等焚其身,有骨子如五色珠,光莹坚固,名曰舍利子,因造塔以藏之。”可见,舍利的另一特征是五光十色,光亮莹润。今天我们见到的长干寺地宫所藏的佛顶真骨舍利,就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在骨质间隙的小孔中,可以见到许许多多五彩斑斓的舍利子蕴含在其中,晶莹剔透、光润柔和;如果放大看,尤为明显,令人惊叹不已。这个和经典记载是相一致的。

  据史料和长干寺地宫出土的碑文都有记载:佛顶真骨是由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来华的印度高僧施护等人所献。大中祥符四年(1011)即埋入长干寺圣感塔地宫。也就是说,只有与宋太宗、宋真宗同时代的人才可能见到这份佛顶真骨,此后一千年中无人得见。而我们今天居然在千年后,能够一睹舍利的真容,是何等的难能稀有啊!(现代快报 本文作者 栖霞寺监院谛如法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