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无我是没有我的存在?


   日期:2015/4/7 6: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离有情义”、“依他起义”和“无动作义”,都是说明无我的道理的。“有情”的巴利语是“萨埵”(Satta),人和一切有情感的生物都叫做有情。婆罗门教和其他各派主张一切有情都有一个常住的(固定不变地存在的)、起主宰作用的自我(Atta,意义与“灵魂”相当)。

  缘起论则认为所谓“有情”,无非是种种物质和精神的要素的聚合体。从身体的组织来说,有情是由于地、水、火、风、空、识六大(六种元素)所构成的,依借前五大而有身体的机关及其作用——地为骨肉,水为血液,火为暖气,风为呼吸,空为种种的空隙;依借后一大(识)而表现种种的精神活动。再从心理的要素来说,有情的组织分为色、受、想、行、识五蕴。蕴(Khandha)就是堆,把种种不同的现象分类,每类做为一堆,这就是蕴。简单地解释,“色”就是各种物质,眼、耳、鼻、舌、身五根(根就是人生的感觉器官)和色、声、香、味、触五境(境就是感觉对象)等都属于色。受、想、行、识四蕴包括重要的精神要素:受是感觉(感觉苦、乐或不苦不乐等);想是印象(摄取事物的相貌,知道是青、黄、赤、白,是长、短、方、圆,是苦是乐等);行是思维(思维是推动身心活动的力量,所以叫做行);识是了别(对于所认识的对象,予以判断和推理)。佛教根据以上两方面的分析,说明有情不是固定的单一独立体,而是种种要素的聚合体,而任何要素又是刹那依缘而生灭着的,所以找不到一个固定的、独立的“有情”在支配着身心,也就是找不到“我”的存在。这便是无我的简单解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我       有情)(五明学佛网:无我       有情)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我是谁─无我的提升与修证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缘起.性空.无我.禅 

 杨云唐居士:强调缘起无我的正见 

 杨云唐居士:无我——解脱的关键 

 杨云唐居士:无我与往生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觉悟 无常无我觉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苦空无我 

 楼宇烈教授:“无我”与“自我”--佛教“无我”论的现代意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韩清净居士:十义量 世间有情义第一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顺其自然与无我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九、二种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