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六


   日期:2015/4/2 18: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十六、车匿还宫

  《庄严经》云:是时车匿牵其白马,并贲璎珞诸庄严具,将入王宫,其马嘶声,闻于宫内,摩诃波(门+者)波提及耶输陀罗,并彩女,皆来聚集,共相谓言:“将非太子,回还宫耶?”车匿入宫门已,姨母及妃,并诸彩女,惟见车匿,不见太子,同时啼哭,即问:“太子今在何处,汝独回归?”车匿还言:“太子弃舍五欲,为求道故,在彼山林,著坏色衣,剃除须发。”姨母闻已,放声大哭,丙车匿言:“我今保负于汝,取我圣子,阖家彼山林?猛兽毒虫,甚可畏怖。而今独往,将何所依?”车匿言:“太子付我白马及诸宝具,令我速还。太子嘱我,汝到宫时,拜上姨母,殷勤劝谕,莫生忧念。住此不久,得成正我,还当相见。”耶输陀罗责车匿言:“汝今何故损害于我?”车匿答言:“但以诸天神力,使官守卫之。人咸皆熟睡,无所觉知。太子出宫,如日升天,放大光明,诸天捧承马足而去,非干车匿事也。”

  三十七、诘问林仙

  《因果经》上说:当时太子来到跋伽仙人苦行林中,林间鸟兽一见太子,皆瞩目不瞬。跋伽仙人遥见太子,以为天神,即领徒众前来迎接,请太子上坐。太子观察这些仙人修行的方法:有以草为衣的,有以树皮树叶遮体的;有专食草木花果的,有一日一食的,也有两日一食或三日一食的;有的专事水火,有的奉祀日月;有的翘足独立,有的倒卧于粪秽之中或荆棘之上,也有横卧于水火之邻侧的。种种苦行不一,稀奇古怪。

  太子问跋伽仙人:“你们修此苦行,究竟为了什么?”仙人说:“为了希望生天。”太子说:“天上虽乐,福尽则堕,依然轮回六道,终归是苦。你今修此苦因,以求苦报,实在不值得。”诸仙人不解,提出许多疑问请教太子,如是言语往复,直至日暮,太子只得在彼林中停留一宿。

  天明,太子心中道:我今学道,为断苦本。此诸仙人虽修苦行,皆非真正解脱之道。即辞别仙人而去。有一仙人善知相法,对众人说:“这位仁者,诸相具足,决非等闲,将来必定成就一切种智,为天人师。”仙人言罢,上来对太子说:“我们所修法门不同,不敢相留。仁者此去,可向北行,有二大仙,名阿罗逻、迦兰,仁者可与之谈论。但我看仁者亦当不必住于彼处。”

  于是太子即便北行。诸仙人见太子离去,合掌相送,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一直看不见太子的身影了,才各自默默而还。

  三十八、劝请回宫

  《因果经》上说:当时净饭王得知太子消息,立即派遣王师随同大臣,赶到跋伽仙人苦行林中,向仙人问说:“太子出家学道,路经此林,诸大仙可曾见否?”仙人答说:“前日有一童子,面貌端正,相好具足,来入此林,曾与我等议论;鄙薄我等所修之道,离此北行,诣阿罗逻、迦兰仙人处。”

  王师闻已,急速往阿罗逻、迦兰仙人所,果于中途,见太子在树下端坐思惟,即便下马作礼问讯,对太子说:“大王久知太子立志出家,此意难回。然大王对于太子恩爱情深,一旦分离,忧伤苦恼不已!愿请太子回驾,还返宫中。太子有心学道,当为太子别置静室,使太子不致废弃道业。这样岂不两全其美,何必独居山林?”

  太子答说:“我岂不知恩爱情深。但畏生老病死之苦,为断除故,是以来此。设令世间恩爱不必分离,又无生老病死诸苦,我又何必出家!我今学道,为求解脱此诸苦,终不返回。”

  这时,王师及大臣们因奉国王命来请太子,而不能使太子回心转意,心中十分着急,徘徊路侧,不能自反,遂互相商议道:我等既奉王使命,而无力效;如今空归,何以向大王交待?唯一办法,就是在我们当中,选出具有聪明智慧、慈心柔和、秉性忠直的五人,留下守护服侍太子,密令伺察,观其进止。于是,大家共同选举憍陈如等五人。五人表示愿意执行这一神圣任务。这样决定下来,王师及大臣们才辞别太子,悲泣而还。

  三十九、调伏二仙

  《因果经》上说:当时太子来到阿罗逻仙人住处,向仙人请教说:“生死根本,如何断之?”

  仙人答道:“欲断生死根本,必须持戒;离诸不善法,谦卑忍辱,于空闲处修习禅定。有觉有观得初禅;除觉观,定生入喜心,得二禅;舍喜心,持正念,生妙乐,得三禅;除苦乐,得净念,入舍根,得四禅,获无想报。”

  太子又问:“禅定境界达到非想非非想处,为有我呢?或是无我?若说无我,不应言非想非非想;若说有我,所谓这个‘我’是有知呢,或是无知?我若无知,则同木石;我若有知,则有攀缘;既有攀缘,就有染著;以有染著故,则非解脱。你等所修者,只不过断了粗的烦恼,而不知微细烦恼犹存;以为到此境界即为究竟,哪知微细烦恼逐渐滋长,仍脱不了轮回。所以这不能算为到达彼岸。必须断除我见我执,一切尽舍,才称得上真解脱。”

  众仙人听罢,默然无语,心自思惟:太子所说,甚为微妙,实为我等所不及。遂对太子说:“他日你若成道,愿先度我。”太子说:“很好!”

  于是太子为求胜法,辞别而去,渐次来到迦兰仙人住所。经过一番论议问答,太子知迦兰仙人所修之道亦非究竟,即便告辞前行。仙人心想着:“太子智慧,深妙奇特,如此难测!”不由得心生敬慕,合掌恭送,直待看不见了,才回到住处。

  四十、六年苦行

  《普曜经》上说:当时太子心中想道:“为了开化外学,使他们认识大道并非从无益苦行中得;为了训诲诸天,使他们知道福慧庄严亦非侥幸轻易得来。所以,我必须以几年时间来实践大勤苦精进之行,示世间祸福因果。”于是,言出身随,六年之中修习禅定,身心清净,日食一麻一麦;威仪进止,皆与道合。无论严冬酷暑、暴雨狂风,太子总是巍然端坐,不动如山;无论遇到任何危难境界现前,太子始终保持诸根不乱,心不恐怖。

  村落男女担薪负草,牧马牛羊,尘土飞扬,于面前经过,太子目不邪视,心不厌烦;树上鹊鸟筑巢,抱卵哺雏,粪污其身,太子亦不嫌弃。唯一心念道,所谓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

  天龙八部见菩萨如是勤苦精进,功勋道德巍巍,无不欢喜赞叹,而来供养奉事。因此,太子六年修习苦行,感化了无数天人,也为将来成无上道、广度众生奠下坚固基础。

  四十一、远饷资粮

  《因果经》上说:当时太子来到伽耶山苦行林中,为求至真之道,净心守戒,日食一麻一麦,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憍陈如等五人见太子尚且如此,亦皆发心仿效,与太子一起共修苦行,不离其侧;并派遣一人还宫向王师大臣汇报太子修习苦行的情形,又由王师向国王转告上事。

  国王闻悉,心大悲恼,举体颤抖,身毛皆竖,对王师说:“太子既舍转轮王位,以及父母眷属恩爱之情,是我命薄福浅,不能留住太子尊贵之体。然今太子远在深山修习苦行,教我如何放心得下!”因嘱令宫人把此事转告波阇波提及耶输陀罗。二人听后,又是一番伤感与痛惜。于是,国王、姨母及耶输陀罗各办五百车资生物品,令车匿专程送与太子作为生活用度,勿使有所缺乏。

  车匿受命,即率领千乘饷车疾速而去。到了伽耶山苦行林中,见太子形容消瘦,皮骨相连,车匿心中有说不出的悲苦,因垂泪道:“大王日夜思念太子,今特遣我送来资生物品以饷太子。”太子说:“我既违父母恩爱之情,又舍国王尊贵之位,唯为求得至真之道而来于此,怎可以接受如此丰厚的供养呢?”

  车匿心中想道:太子既然决意不肯接受资供,我只好另觅一人,把这许多物品运回皇宫;我留在这里奉侍太子,不离左右。

  四十二、牧女献糜

  《因果经》上说:当时太子心中想道:我于伽耶山示修苦行,日食一麻一麦,身形消瘦,有如枯木;今已六年,然犹未能解脱。可知极端苦行无益于道。不如仍依当年初见沙门之时,在阎浮树下一心思惟,离欲寂静,最为真正受用。然我今全身骨节虽有坚固大力,但若以此羸瘦之身而取证道果,外道们必定认为自饿是证灭度之因。所以,我今必须照常受食,然后成道度生。于是来到尼连河侧,露地而坐。

  这时净居天人见林外有一牧女名难陀波罗,即来对牧女说:“今有太子在于林中,你可前往供养。”牧女听了,满心欢喜,即取金钵,盛满乳糜,来到太子前,至诚顶礼后,即以乳糜献上。

  太子接受牧女所施,心中祝道:“我为成道度众生故而受此食,当使施者丰衣足食,安乐无病,福寿增长,智慧具足。”祝愿毕,即便食。从此,身体恢复光泽,气力充沛,堪证菩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释迦如来       应化事迹)(五明学佛网:释迦如来       应化事迹)  

 信愿法师:释迦如来告身子即是普告苦众生(三) 

 信愿法师:释迦如来告身子即是普告苦众生(二) 

 信愿法师:释迦如来告身子即是普告苦众生(一) 

 道源法师:慈舟上人之应化事迹 

 善导大师:解密释迦如来出世本怀 

 黄柏霖:丰干、拾得应化事迹 

 净土法门法师:遇到了你不怀疑,释迦如来、一切菩萨罗汉都祝 

 信愿法师:释迦如来既以自己证诚赞劝,为何又引六方诸佛证诚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二十九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二十八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二十七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