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凡人心惭,则耳热而赤


   日期:2015/3/23 20: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凡人心惭,则耳热而赤”,心生惭愧了,耳朵会发热、发红,脸也会,“是其验也。”这是羞耻心呈现出来的效验。“乃教人知羞免愧,归乎天良也。”这个脸红是不好意思,不是怒发冲冠那个红,不是恼羞成怒那个红。所以这是自然现象,假如人家批评我们的不足,我们脸都红不起来,那就有点不正常。现在有一个说法,“脸皮太厚了”,厚得很难提起惭愧的心境。所以这个耻心让人知羞耻,懂得收敛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回归,这叫“归乎天良”,回归天良本性。其实从小孩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小孩一做错事,他的神情就不一样。他第一次说谎,第一次犯错误,父母很容易就能察觉。那是不是他的耻心在起作用?做错事情浑身不自在。所以为什么要陪伴孩子成长?因为孩子只要一犯错,马上你就察觉,就可以修正他,让他记取教训,后不再犯。你陪他三年、五年,他整个德行的根就扎下去了。

现在的家长麻烦了,都没有陪伴孩子成长,什么时候孩子有了一个缺点,自己都没有察觉,等到很严重的时候,就比较难改了,积重难返。所以教育、陪伴孩子,这是父母的天职。父慈子孝,这个慈爱就在能重视孩子的教育,树立孩子健全的人格,因为这是他幸福一生的基础。拼命赚钱,孩子奢侈浪费,你的钱都不够他花,这就没有远见、没有智慧了。所以当父母的也要有轻重缓急的衡量,不能自己很忙就觉得很为孩子了,为孩子还是要把教育摆在第一位。现在学校也常常找父母沟通学生的情况,尤其初中生状况会比较多。其实初中生的状况,什么时候就开始埋下病根?可能三岁、五岁那个时候就开始了。有一位初中老师跟我们讲:有一个女孩,她行为很不好,你们都说孩子的行为跟父母有关系,可是她的父母什么都很好,就只是忙一点而已。有没有道理?什么都好,就只是忙一点而已。你看,“忙”变成了合理的借口。请问,一忙谁陪孩子成长,谁纠正她的错误?父母一忙,谁教孩子?大部分是保姆教。而保姆找谁教?保姆把孩子给电视教、给电脑教。电视、电脑是魔王,里面多少污染的东西误导了孩子。所以现在很多家庭面对初中的孩子,一个头两个大。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父母不重视孩子的教育,等到发现问题了,后半辈子就很麻烦,得要花更多倍的时间、精力,来导正孩子的行为。所以人的智慧在哪里展现?人生的取舍,人生的轻重缓急。少赚一点钱,多陪孩子成长。可能有人就要说:“那我少赚的钱,蔡老师你要不要负责?”告诉大家,你假如真懂道理了,这一辈子该是你的福分,跑也跑不掉;不是你的福,纵使一天十六个小时工作,赚了钱之后也不见了。没有福,钱是留不住的。奢侈,更留不住钱。所以福田还是靠心来耕。

羞耻心对孩子的人格特别重要。《弟子规》里面讲,“德有伤,贻亲羞”。一个人的孝心是他羞耻心的根,他怕自己的行为羞辱了自己的家庭,他就有羞耻感。包括《弟子规》讲的“过能改,归于无”,他自己有过失了,养成习惯,勇于认错、勇于改过,这都是在长养他的羞耻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