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保持你內在的觉知这就是最高的境界


   日期:2015/3/20 21: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讲“良心善性一样的重要,一样的意思”。首先,我们来讲“善性”,什么叫善性?就是我们內在的、本具的那个至善,就是我们所说的善性。但是,这样的善性被“无明”所遮蔽了,它时隐时现,所以有些人主张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从某个角度来看,这都是正确的。

当我们这被无明遮蔽的本具善性,在某一种特殊的情况拨云见日了,我们就说良心发现了、善性显现,这时候我们就知道,原来人性本善;但 是当这一层无明过于厚重了,使得內在的那个至善,无法显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就说人性本恶,因为內在的那个至善看不见了,剩下的只是一 个随缘造作的那个无明,所以称之为恶。但是我们要一再强调,所谓善恶只是一种世间法的称呼,在本质上,这一切都是至善。

为什么会有无明?来到这个物质世界,必须带有无明你才能进入,否则你难以体验这样的世界,这样的世界对你的助益也就微乎其微,没有很大的意义了。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了解,我们具有的本质为至善。但是在这样的世界,又需要常常的提醒我们,擦亮我们內在的善性,让无明的遮蔽减少一点,甚至从此而离开无明的影响,也就是达到最困难的境地、最崇高的境地,即在此无明的世界,仍能展现你內在的佛性、仍能保持你內在的 觉知,这就是最高的境界。

我虽然是一个修行者,一个相对而言的先行者,仍然和各位走的是一样的道路,就是在这个滚滚红尘之中,却不被红尘所累,人在红尘中、心在红尘外。我们面对的还是每天日常的工作,和周遭的人相处,你有长官、你有下属、你有同事,在这么一个简单、普通的环境中,而仍能保 有一颗安静的心、平衡的心、敬畏的心、尊重的心,这四心就是我们在这红尘俗世中,要常常拿出来反省、拿出来检讨、拿出来验证。当然你可以有很多的其他的自我检讨的项目,可以针对自己各別的需求,并不一定非要依照我讲的不可。

这个世界丰富而多彩,并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规矩,物质世界的规矩哪里有永恒性呢?若能遵照以上所述,那么,我们就能够以不同于平常的那种无所觉知的态度,去过我们的生活,我们会觉得自己幸福而快乐,当你遭遇到世俗所认为的逆境或不平的事,你能够用更健康的态度去 面对它。

遇见悲伤的事就应该要悲伤,遇见痛苦的事就应该要痛苦,快乐的事就要快乐,这些都是应该而且必要的,但是不要耽溺在其中,不要让悲伤占据你的心里,不要让沮丧占据你的心里,也不必让快乐占据你的心里。因为你之所以快乐、你之所以沮丧悲伤都是源于过去发生的事情,当 你把这些情绪锁在你的心中,特別是那些负面的情绪,感觉到自己不幸、感觉到自己倒霉、可怜、怨恨等等,这些负面的情绪对于灵性的损伤 尤其大,不要活在过去,不要被这些已经消逝的、应该要消逝的这些东西捆绑住,不得自由。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请你想像一下,我们现在要准备出去走一段路,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情来走这一段路呢?可以用一种 快乐的心情、探险的心情,还是用一种倒霉又要走路的心情?所以第一个,心情非常的重要,这出自于我们的选择,在这一路上,如果我们抱 持着感恩的心、快乐的心,我们就会发现,这一路上即便路途高低起伏,都非常的快乐,感受到当下,你获得了很多,于是你完成了这样的旅 程。

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发现,你是一个倒霉鬼,于是呢你沿途捡拾了很多不幸的东西背在身上,一路走一路背,本来是轻轻松松的旅程,因为 你一路走一路背,并且始终坚持不肯放掉,加重你负荷的使你不健康的这些东西,你的收藏品,所以你一路走一路背、一路走一路背,到最后 ,你很可能会蓦然发现,你的背包里面塞满了重担,其重无比,塞满无数负面的情绪,你再也无法支撑,但是却始终不肯丢弃,这里面有別人 对你不利的不好的,有很多生气的、你看不惯的、跟別人吵架的,有悲伤的、有很多你达不到的愿望等等等等等,数之不尽,所以你痛苦不堪 。

其实这样的状态,改变只在一念之间,一念觉,你就发现,你身上的重担忽然全不见了,你把它丢了,你才发现原来这些不是重担,只是一些 很普通的石头,但是我们为它附加了太多的意义上去了,于是你又恢复成一个完美无缺的存在。

就是这样,所以让我们问问自己,你身上是否背负了太多的那些不必要的情绪负担?特別是在现代这样一个繁忙的社会,我们不但自己背了一 大堆、也让別人背了一大堆,没来由的怒气、没来由的哀伤,还有各式各样的疾病。我要特別再强调一下这些疾病,这些疾病哪里来?这些疾 病都来自于心。你说:“这未免也扯得太远了!我明明就是胃痛,怎么会是来自于心呢?”让我们检讨一下,你为什么会胃痛呢?因为你可能过于紧张了、可能过于愤怒了,所以你感到胃痛。我们再继续追问,假设你是因为过于紧张,你为什么会紧张呢?可能是你因为时间来不及了 ,所以你感到非常地情绪紧张,那为什么时间又来不及呢?当我们一再追问下去之后,发现到最后是来自何处呢?就是来自我们自己的心,你说:“癌症也是这样吗?”我说:“是的”,它的源头就是起自于我们的心。但是我们身体的不健康都是这样造成的吗?是的。万法唯心,唯心所造、唯心能灭。这是我的教言,虽然用的是普通的言语,但是內含深刻的义理,要仔细地思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明       至善)(五明学佛网:无明       至善)  

 果煜法师:楞严新粹 从「无始无明」到「本来清净」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6.明与无明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13.截断与无明 

 姚卫群教授:佛教与婆罗门教的“无明”观念比较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五章:中国圣贤心性观与佛教(一)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无明所惑 

 体方法师:破无明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23 十二因缘 第一项 无明 

 吴汝钧教授: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三、明 

 佛光法师: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三讲 修断无明的 

 越尘居士:观:超越边见,突破无明的开始 

 艾雅·凯玛: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