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修行要讲究福德因缘


   日期:2015/3/10 7: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一定要讲因缘,包括你修的法门,以及依止的师父,甚至你在哪个地方弘法,这都是需要因缘的。唐朝的三平禅师,他是大颠祖师的弟子,三平禅师要离开师父前,就用锡杖一扔,扔到了漳州,后来他就从潮州走到了漳州来弘法。这就是因缘。

修行一定要踏实一点,包括学习的法门。法门无量无边,但适合你的最好。有的人一味着去求大法,想要灌顶。其实先要把基础工作给做好。基础就是福德因缘。要福德因缘契合,才是最好的。

佛经一开始,都是讲一时佛在哪里。这个一时就表示因缘成熟了。所以修行是急不来的。很多人都会恋慕大法,而看不起基础。比如有人来问我,怎么修行,或者遇到家庭不顺怎么办,总是有很多问题。我通通回答说,你去念《地藏经》,或者念《普门品》。就一句话。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相信,都能有这个信心。为什么呢,也就是因缘不成熟。

你先去念《地藏经》,然后培养福德,福德增上了,你自然会懂得是什么意思了。不要意味着去找别人要答案。别人给的答案,都是别人的生命体验。你必须自己去体验。大乘佛法讲的是信心,修行不是在知识里打转。修行很容易进入误区,那就是以为学习越多佛教知识道理,就代表越有修行。这个是有问题的。

单单开智慧来讲。很多人会认为,我要先明白佛经讲什么,这样去念才有功德。这就是太小看佛经了,把佛经看成世间的书来看了。比如《地藏经》,有的人学佛很久了,但他也轻慢《地藏经》。觉得《地藏经》不外乎讲因果,讲地狱,很简单。当然了,其实你从文字上来讲,《地藏经》是讲这些道理,但从生命的角度来讲,《地藏经》不只是讲这么浅薄的。

比如《地藏经》讲到的,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有个人问,他夫妻一直分居两地,因为工作原因,常年都很少在一起,想要在一起要怎么办?我就劝他,去念《地藏经》忏悔。这就是眷属分散,也是爱离别苦。她有生命体验。所以修《地藏经》就比较快。

佛经是用来生命体验的,他不是用来简单的作为知识来了解。知识解脱不了生死,没有用。你要有信心。佛的每一部经都有护法神的加持。《地藏经》,不仅有文殊,普贤,观音,虚空藏等菩萨,还有坚牢地神的护持。这就是殊胜。有的人,看书看电视头不会晕,业障重的人,一念《地藏经》就头晕,心中起恐怖。这也证明佛经加持力的不可思议。

修行一定要有福德作为基础。福德多大,对佛菩萨信心有多大,你得到的感应就有多大。以前有个人,护持支提山,《华严经》中记载有天冠菩萨带领一千眷属,在支提山上弘法。他发大心来兴旺支提山,感应的山上显现了四十九盏天灯。这也是几百年来才有的。

不仅支提山,像鸡足山,迦叶尊者在山上的石门里入定。一般的人去朝拜迦叶尊者,有因缘会听到里面的木鱼声。前几年,有比丘师父受戒完,冒雨朝拜鸡足山,礼拜迦叶尊者,就听到里面有三声木鱼声,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虚云老和尚,他发心要兴旺鸡足山,去礼拜迦叶尊者时,石门里竟然传来了钟声。大家都叹为观止。

修行一定要从生命角度来看佛经,看名山。比如佛教名山,每个人生命层次不同,他看到的层次也不同。高层次的人,他就能感受到高层次生命的加持。也有的人去佛教名山,只是看看风景,玩一玩,顺便也拜拜菩萨,只能是种下善根而已。但你想要提升你的生命层次,就需要下苦功夫了。

佛,菩萨,声闻,缘觉,乃至六道凡夫,就是生命层次不同。你去佛教圣地,你生命层次如何,你感受的也就如何。有的人杀业重,他内心就有杀气,就感应到刀山剑树,死后下地狱就有刀山剑树。有的人犯了邪YIN业,他内心就有一股犯邪YIN的力量,就会感应到抱铁柱的果报。所以修行,要改变内心的力量,就是提高生命层次。

没有学佛的人,不相信佛,也不相信因果。所以他生病了,你劝他去念经,他不会去念,他宁愿去开刀,也不愿意去念。念了甚至觉得不好意思,好像做坏事一样。这就是有业障。《地藏经》讲的,多被恶业来结其心。恶业越重,心的光芒就被蒙蔽了。

也有的人一学佛,就会追求神通感应,比如看到什么瑞相之类的。我建议,不要去求,一求就容易着魔。而且你的瑞相不一定是真的。但你发大心了,就一定会有瑞相。佛菩萨就会感应。如果心很小,只为了自己,那点瑞相只是代表善境界,不要去执着。

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世俗人为了生活的小问题,内心在烦恼。学佛后,如果你还为了生活烦恼,说明了,第一,本来你福报就不够。也就是说世间的成就都没有,更应该多积累福报。世间的福报都没有,你想要求出世间的福报不可能的。第二,你福报够了,但心量没有打开。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福德因缘)(五明学佛网:修行       福德因缘)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