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慈悲要有智慧来指引


   日期:2015/3/2 19: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法唯心,业力是一切行为的记录,业力要如何消除?没有办法靠其他的人,这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当你批评了別人,那么,你终究得面 对別人对你的批评。这就是一种“镜”,什么“镜”?就是让你看见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所以为什么要叫做“业力之镜”,它的涵义 就在这里,从这个镜子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自己一切的行为表现,我们才能够通过这样的机制去学习,去了解如何才能够提升自己,达到一个更 好的状态。

但是你们的世界太凝重了,所以常常造作很多的业而不自知。这里所说的并不只是一些不好的事情,也包括了一些你们认为是好的事情,比如 说,也许你看见路上有一个人他没有钱,所以你给了他钱,假设是这样,于是你很高兴的认为自己又做了一件好事了,但是可能会有这么样一 种情况,就是当你给了他钱之后呢,他去做了一些別的事情,比如说他拿到游乐场去花掉了,他去买了一瓶新的酒等等。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 下,你自己认为的这种善的举动,其实带来的未必是善。所以慈悲为什么要有智慧来指引,空有慈悲、空有爱心是不够的,因为它仍然会导致 很多你意料之外的行为,所以要有智慧来指引它,让你所做的、所为的一切,都能够朝向正面的方向去发展。所以为什么总是要强调悲智双运 ,那你光有这样的智慧,行吗?也不行,因为你有这样的智慧只是你能够知道、你能够了解,但是你并没有去做,所以这是要走向一个正确道 路的两个支柱或者左右护法,就是既有慈悲,还有智慧来加以指引。

又比如说,嗯,假设你看到有一个人也许是被箭、也许是被枪,把他毙了取了性命了,那在你们的世界这个人他犯了杀人罪,他必须接受到一 定的处分,嗯,有些律法就是杀人者死嘛,有些律法呢,也许就是判他关多少多少年等等。但是如果说你知道他因为这样的行为而拯救了很多、很多其他的生灵,那又如何呢?所以一件事情并不一定像它表面上所呈现的那个样子,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种足够的智慧。

这个智慧哪里来?就要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去思维、常常去向我们的內在思索、探询,这样你终有一天能够看到那个你真正的完美无缺的 、圆满俱足的那个佛性,真正的你就在那里面,这是我们应该要努力的。

但是这样的追寻并不容易达到,所以如果说能够有一个好的老师来指引你,这个将会事半功倍,可以让你少走了很多不必要的迂回道路。这样 的老师并不一定像你心目中想的那样,他也许只是某个农夫的一句话、也许是某个神圣殿堂里面一个老师的一句话,都可能,它可能以任何的 形式出现,也许只是一声狗叫、一声鸡啼,这些都足以成为你的老师。所以不要去轻视任何的存在或者状态,认为这些是微不足道的是没有什 么价值的,不要时时带着这种评高论低、秤斤论两的这种心态去看事情,不要。久而久之你自然就能够直接的了解到事物的本质,它的本来的 面目,就再也不会因为那些表象所蒙蔽所误解,这是我今天要向你们说的。

我还要再一次的告诉你们,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一个时代里,要保持简单、纯净的心,不要让这个世界过于影响你。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慧       慈悲)(五明学佛网:智慧       慈悲)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的修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诸佛的母亲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