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生存、生活、生死


   日期:2015/2/11 7: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归西居士

净慧法师在一次开示中提出:“人,首先必须面对解决的三个问题是生存、生活、生死的问题。”借用这一理念,笔者认为这三个问题是每个人必须直面的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生存、生活问题能够引发我们一系列烦恼、痛苦,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死大事,生死问题又是人们常常忽视的问题,正确处理好生存、生活问题,也就容易解决生死问题,反之,生死问题必将被生存、生活问题所累。

生存问题是一切众生无法回避的第一要素,须臾离开不得,只有解决了生存问题,我们才可以步入生活,生存是底线,也是基础,打好这样一个基础,在面对生活问题时,正确处理起来就会得心应手,生命的存在在于衣食住行,满足于简单的生存所需,就不会被生活问题所困扰,道理很简单,人们只是需要满足活着就足够了,而过于关注生存的质量往往容易产生贪欲。动物界的生存法则是建立在本能需求上,生存质量的优劣,在动物界是被忽略的,再凶残的狮子只要吃饱了,便不会捕杀在身边活动的弱小动物。而人类却不一样,在基本生存条件满足时,还要不断攫取,衣服要名牌,食物要精绝,住房要宽广,行走要高级,凡此种种,在满足生存的同时,也培养了人们的贪欲,而贪欲更是引发烦恼、痛苦,障碍我们慧命的根本。

生存是生活一个重要部分,生活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人的家庭、事业是生活的两大内容,人们必须处理好的,不但是家庭生活,还有社会生活。我们所处的世间被形象比喻为“火宅”,在“火宅”里讨生活,人们就更应该引起高度的警觉,因为“火宅”的炽烈,即可以毁灭人们,也可以铸造人们。如果生活当中我们没有一天可以自己做主,被生活牵引得团团乱转,为生活疲于奔命,一生以痛苦、烦恼为伍,结果毁灭了我们的善根慧命;更有甚者,为了追逐无节制的满足,贪婪成性,良心泯灭,结果毁灭了生命。有的人将自己的生活置办得遂心如愿,有了高质量的物质生活,有了尊贵的社会地位,但是,在他的心里并没有感觉一丝的快乐,只有满足后的空虚与失落,为什么?再丰富的物质生活,也不能解决精神世界的贫瘠,因精神生活的不确立而带来了心理压力,是物质生活不可能解决掉的。如同顺治皇帝所言“朕为山河万物主,不如僧人半日闲”,皇帝“拥有”物质的一切,为什么不如僧人之闲?这样的感慨绝不仅仅只有顺治皇帝有,看看我们身边某些人的生活,便知晓几分了。生活对我们而言是历练自己的道场,以生活为熔炉,不断塑造、提炼自己。

正确面对生存、生活的态度,正确处理生存、生活的个类关系,只有四个字——随缘自在。

生死问题是被一般人所忽视的,是佛教徒必须重视起来的问题,解决好生死问题,我们就可以避免生生死死的沉沦,我们生存、生活的最终目的,绝不是生存的优良,生活的美满,而是要解决生死问题,生存、生活的一系列活动,都应该围绕着生死问题来活着,离开生死问题,我们的生存与生活便毫无价值而言,不可避免成为行尸走肉,离开解决生死问题为目的的其他目的都是不究竟的。生存、生活的目的要建立在解决生死问题为目的之上,这样我们才有机会了生脱死,直达涅般妙道。

确立了生存与生活的真正目的,接下来,再把解决生死问题为目的之意义,告诉那些忽视生死问题的众生,引起他们的警觉,这也是我们生活在当下的另一个重要目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生存       生死)(五明学佛网:生存       生死)  

 圣轮法师:无上甚深微妙法 息诸生死门─ 当下解脱说「佛法 

 唐思鹏居士:佛教的生死观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三、在一座中经历轮回生死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二、让心自在于生死 

 圣严法师:欢喜看生死 

 惟觉法师:如何看待生死的奥秘? 

 王雷泉教授:禅定要略——从一念三千说看生存困境之解决 

 惟觉法师:解脱生死之意义 

 惟觉法师:助念安心 超脱生死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YIN了生死 

 净界法师:分段生死的干扰 

 净界法师:菩萨为什么还有变易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