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善待我们的父母


   日期:2015/2/9 14: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善待我们的父母

世人疼爱自己的孩子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无论是孩子吃的、穿的、用的,做父母的都会尽其所能地给予最好的。同时,父母也是孩子最有耐心的保姆、免费的司机、义务的老师……只要孩子想要、想做,父母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为之操劳忙碌,没有一句怨言。只要孩子能过得好,父母会去做一切他们能做的,付出他们能付出的。但是反过来,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是如何对待那为我们付出心血辛勤劳作的父母的呢?我们有没有把最舒适的床给他们睡?我们有没有把最好的食物供他们吃,我们有没有在父母生病的时候给他们寻医问药尽力侍奉,我们有没有在父母孤独老迈的时候常去探望问候?我们有没有把父母交待的事情竭尽全力完成?远游在外时有多久没有给父母报个平安不让他们忐忑难安?

真的很惭愧,只怕如此问下去,我们这些多数做儿女的,很少能有给出满分的答案的,甚至连良好都可能达不到。我也是这其中的一员,良好或者及格。有很多方面不是做不到,而是做了,但比起父母之于我们的付出,我们真的做得太少了,太表面化了。不久前,看到网上流行的一套连环漫画,据说它曾经感动了千万个人。其题目就是《请孝顺父母,会有大福报》。第一张漫画上面是一个小孩子,然后下一张漫画上是小手拿着勺子、还有碗筷,再下面一张上画着衣服鞋子……

看完全部的漫画,心里弥漫着一些感动,一些酸楚。不由得想起我女儿小的时候,我也是全心全意的去呵护她,教导她。一遍一遍地不厌其烦地教她学说话,学儿歌,教她学会拿东西,学会用筷子吃面条,学会用勺子喝汤,又教她使用牙刷刷牙,教她洗脸时学会拧毛巾。女儿生病了,我会整夜不眠地陪护在她的身边,哪怕她轻微的咳嗽,都会让我的精神高度紧张……女儿上小学了,又教她穿衣服,扣钮扣,穿鞋子,系鞋带,梳头发,编辫子,还教她订正作业,教她手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教她要做一个善良的正直的有爱心的人……这些,完全出于一个母亲对于儿女的爱,没有任何的回报要求,只是希望她能够健康成长;这些,当年,我的父母也曾一样地呵护过我、教导过我,也是毫无保留、毫无怨言地付出。

有一天,父母到了老年,身体健康大不如前,精神开始恍惚,记忆衰退,行动上也变得迟缓,那就意味我们长大了,应该照顾父母了,一如当年他们呵护我们成长一样。在这样的时候,我们不光是要有爱他们的心,还要有耐烦的心,还要有担当的心,让自己也成为他们遮风挡雨的温暖的墙,一如当年他们对我们的扶持和鼓励。所以,当我们的父母年老力衰之时,请善待他们,就像他们从不嫌弃我们一样。

在佛教的三福田观念中,孝顺父母为第一恩田。佛也曾说“孝顺父母,世间第一福田。” 普天之下,对我们有最大恩德的人就是父母,他们爱护我们的心是最真切、最无私的。

善待我们的父母佛教认为善待父母的人能得到四种福报:一者,颜色端正;二者,气力丰强;三者、安稳无病;四者,健康长寿,不逢灾难。善待父母还具有极大的功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云:有福人,请百人净婆罗门,百人仙人,百人朋友,于七宝堂内,供养百千种上妙珍膳,垂璎珞,以百宝庄严床卧具,以百药治疗病,满百千劫,亦莫若一念孝顺心,以微少物,供养悲母,随从供侍。比前功德,百千万分,不可校量。即是说供养一百个修行者,供给他们最好的食物,以及住、睡条件,还给他们看病,这样子不断的供养百千劫,但这些功德却比不上一念孝心,即使以微少的物品随顺供侍自己的父母亲。父母是我们的大恩人,哪怕我们稍微用心一点点,供养父母的功德就会很大了。

而且纵观古今,大凡世间有大福报之人,都是很孝顺父母的。相反,一个人不论他多么显赫或者富贵,如果不孝顺父母,善待父母,那么他的福报就只会是短暂的,不可长久的。或者他再怎样修行,也无法成就,因为“不孝父母,拜佛无益。”就是说对父母不孝的人,无论学佛或行作一切功德都没有意义。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是个非常注重孝道的人,他有很多关于孝的论述片断。如当他的弟子子游问什么是孝时,孔子回答道:“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认为孝顺父母并不仅仅是以物质赡养就可以了的,如果不尊敬父母,那么与饲养动物就没有了不同。这里,孔子认为对待父母,内心要有尊敬的思想。当他的另一弟子子夏问什么是孝时,孔子回答道:“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色难”,就是态度很难。孔子认为孝顺只在父母有事的时候去帮忙,有好吃的东西让父母吃是不够的。因为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持什么样的态度很重要,假如父母口渴,让你倒一杯水,你面色阴沉,或者语调冷硬地把水放到父母面前,试想他们的心里会舒服吗?那杯水喝得下去吗?

这就应了民间的那一句俗话“香烧了,菩萨也得罪了。”可以说前面子游问孝,孔子强调的是要“敬亲”,而后面子夏问孝,孔子则强调要“爱亲”。也就是说,孝顺父母不是表面的,而是要出自内心的敬爱父母,如此才能真正地善待他们,从生活的每个细节入手,继而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国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人物之一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典范。黄香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所以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并且非常懂得孝顺身体多病的父亲。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驱赶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因家贫,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现代香港著名艺人温兆伦也是一个孝亲的典范。他的父亲自从患上肝癌后,被送到医院里治疗了很长时间,病情不见起色,父亲却想回家。在父亲的一再要求下,温兆伦只好把父亲接回了家。父亲夜里经常会因疼痛整晚都睡不着觉,温兆伦就寸步不离守在父亲的身边,给父亲喂水喂药。父亲看他这么辛苦,便对他说:“你去睡吧,我没事的。”温兆伦说:“我想多陪你聊聊天,你还记不记得……”温兆伦就不停地陪父亲回忆以前他们一起去打拳和踢球等往事来让他开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温兆伦却在病床前表现出来了一个孝子最大的孝行。本来肝癌病者死的时候是最痛苦的,但据温兆伦说,他的父亲是笑着走的,而且是他陪着走完最后的一程。

这些平常的小事表现出来的却是伟大的孝行,体现出儿女对于父母的浓厚的爱和孝心。即是说善待我们的父母,并非要你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对于父母的饮食起居要妥当安排;当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要及时应答;父母吩咐给我们的事情,要及时行动;父母的家务,能分担一点就帮着分担一点;父母情绪不好的时候,安慰他们;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委婉地劝诫,或者默默地解决它;鼓励父母参加一些老年的社交活动,让他们老有所乐;家庭里的事情多请教父母,多和父母沟通交流;偶尔有空闲可以陪着父母去旅游、逛逛街、购购物;父母的一些习惯看不惯的就多包容一下,想想当年他们是如何包容我们的;如果可以,自己下厨做一道父母爱吃的菜;散步的时候,握着他们的手,或者慢慢地走;逢到自己生日的时候,先要给父母敬上一碗面,感谢养育之恩;当父母健忘的时候,别取笑他们,要学会善意的提醒;对于父母的唠叨,要有耐心倾听;外出时,帮父母搽一搽风油精,防止晕车,归家时,给父母准备好舒适的鞋子换脚……

善待我们的父母,其实我们的父母要求得真的不多,他们更希望过的是布衣蔬食和家人之间相亲相爱的生活;相对于豪门大宅,他们更希望过的是寒门陋室但家人之间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生活。善待我们的父母,其实也就是善待了我们自己,父母是我们的根,根过得不好,那上面的枝叶——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又如何能生活得美满?况且善待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儿女也会这样来善待我们,这样代代相承,薪火相续。善待我们的父母,给他们提供一个和谐安乐的晚年,不但今世常为人天所敬爱尊崇,更可为我们的来生种下圆满佛道的种子。善待我们的父母,那是父母的福气,也更是我们的幸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孝顺       父母)(五明学佛网:孝顺       父母)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四篇 孩子的心理卫生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三篇 教导的原则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二篇 激发孩子的潜能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一篇 培养健全的精神力量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自序 

 仁焕法师:孝顺父母是福德 

 仁焕法师:孝是原谅父母的过 

 仁焕法师:老祖宗与父母的定位 

 仁焕法师:老祖宗与父母对后代的影响 

 仁焕法师:以孝顺兴旺家庭 

 仁焕法师:父母孝顺对后代的影响 

 仁焕法师:孝顺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