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付出少,得到多,不是好事


   日期:2015/2/7 13: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世间人喜欢争好处,要是好处给别人占了,内心就不舒服,就会抱怨不公平。要是自己得到了好处,就非常开心欢喜。这对修行来讲,是一种障碍。

修行要相信一点,一切永远是公平的。乃至到了年终了,奖金发的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这都是公平的。而且呢,如果你付出少了,却得到多了,也不要太欢喜。为什么,这样子就是欠债了,欠了谁?亏欠了天道。

修行要明白守恒定律。世间的物质是一定的。你占用多了,那别人就少了。你得到好处,就意味着别人失去了好处。一直求好处,不过是把自己的福报转出来而已。

人应该要给别人多一些,那就不会欠债,给别人少了,就永远欠债。你能给的起,说明你很富贵。给不起,就糟糕了,说明很贫穷。我想,天道的规律从来不是按照人的私心而转移,而且私心如果违背天道,就往往失去了。

在佛教的寺院,都写得三心未了水难消。作为出家人,吃了在家人的供养,还要念经修行,否则滴水能消。你看出家人,每天四点要起来早课,晚上要修行打坐,接待信众。就是怕欠众生债,欠债了怎么办?披毛戴角还。

以前有个老修行,在山上修苦行,有一天他动了一个念头,要出远门去参学。念头一动,业就产生了,他想就要去了这个业,就出去参学。底下有个施主,看到修行人要走,就送给他一张皮袄,四锭银子。老修行就接受了,晚上禅坐着,梦见四个人,抬着一顶轿子来接他。去哪里呢,谁也不知道。他觉得奇怪。就把引磬放在轿子上,抬轿子的就走了。

第二天醒来,施主觉得很奇怪,说他的马生了,结果一出生就死掉了,马肚子有个引磬,竟然是师父的。赶紧来还给他。这个老修行吓到了,念了一句:四锭银子四马蹄,一张皮袄一张皮,多亏老僧定力深,险被施主做马骑。还好他定力好,这么一去,就做牛做马还了。

所以这个能量守恒定律,是宇宙的规律,不管出家在家都一样。一定不能欠到他人。因果不虚。

在虚云年谱中,有记载了几则修行人来还债的故事。在昆明有个地方,有个绅士,他说自己前辈子是个僧人,而且对某个寺院特别熟悉,虽然自己没有去过。他说,他现在的老婆,就是当时寺院旁边卖僧服的,送给他一件僧衣,就这个缘分。

修行很不简单。要无债一声轻,不容易。修行人在因果取舍上,都要很小心。尤其是念头。那你说,我们要怎么办?一定会欠债的,然后躲起来吗?不是的。佛法是让你转化。

很多人说,我不欠债,我不结缘分,自己去山中老去。这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佛法讲的,你要把他转为愿力。你起了一个心念,就有一个力量在了。仁达法师说自己小时候看到一个出家人,去三步一拜五台山,他说我长大了也要跟你一样。到了晚年,仁达法师出家了,还真的跟他一样,去三步一拜五台山。

所以一定要有愿力,去转化。不是躲起来自己清净就好了。修行人的心是很大的,下地狱都可以去。为什么,下地狱,做鬼王,都是度众生。一定要有大的愿力。

修行是让我们把业报转为示现,没有觉悟前,叫做业报,觉悟后,就知道是示现,是演戏。那就成功了。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