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照法师:观身五境


   日期:2015/1/23 11: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观身如身,就是四念处观的第一个观法,也是最直接了解自身的方法,但需要从头到脚,每个部位、每种状态都观察清楚才行。就像扫描仪一样从头顶开始往下扫描,将整个身体都清楚地重现在脑海中,如如不动。久而久之,即可净心涤念,又可得定开慧,确实是定慧等持的禅修方法之一。但是,对有些心思散乱的人来说,这种观法依然有其难处,不容易全身都照顾得那么清楚明了。所以还有一种更加简单容易的观法,那就是观身五境。

达照法师:观身五境

所谓观身五境,就是观察身体的五个地方:发际、眉心、鼻端、丹田、海底。这五个地方作为心念所缘的观境,只要选择其中一个观境即可,不需要或者说不可以五个观境同时观察。因为,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如果以多种所缘境作为观境,则会引起心念的散乱,反而不易入定,也更难开发真正的智慧了。

发际就是头顶上的头发根部的地方。让心远离妄想颠倒的杂念,轻轻地感觉到自己的注意力已经收摄起来,淡淡地放在了发际的地方,感受到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发际之处,除了发际之外,更无一物可以让观修者起心动念,唯独发际被觉照之光笼罩着,也就是让心念离开身体最顶部即将融入虚空的位置,境界空净明了,心念若有若无,呼吸若存若亡,全身放松,轻安自在,缓缓入禅。

眉心就是两个眉毛的中心点,闭上眼睛就能感受到眼睛依然在看的地方。无念却依然能看,所看到的是一片黑暗,就把心念停留在闭上眼睛的视线前方。《楞严经》讲:开眼见明,闭眼见暗,所见不同,见性不变。当观身禅开始修习时,只要求能够获得身念处的定力,而未要求达到明心见性的效果,所以只注意在闭眼见暗的“所见”之处,并未回光返照注意能见的地方。

鼻端就是鼻尖垂直的下面与鼻孔出来的外面交叉处,一切呼吸都经过此处。所谓“眼观鼻、鼻观心”就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鼻尖之下,同时心念也集中,清净而不散乱。久之即可心念纯正,杂乱无章的妄想纷飞顿时好转。在此处观身,还有其他很多相应的禅法,诸如数息观、随息观等等安那般那行门之法,各有相关的观法和效力。

丹田一般指下丹田,脐下三寸的地方。丹田其实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交接、血液转换封闭循环的地方。让心专注于此,自然心气下沉,幽静舒适,安稳自在,可以避免过于精进用功导致的上火、头痛等禅病。精力比较容易集中,最有利于化精为气、化气为神的调身作用。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达到禅修净心、开发智慧,从而断烦恼,得解脱,证悟般若,利益众生。

海底轮是七轮中最下方的轮脉,同时也是最基础的轮脉。它是人体整个能量系统的根,所有的能量都从海底轮出发,经由任脉和督脉,将整个身体前后左右都贯通,使诸病消除,安康自在。这是佛法难得稀有之处,我们都应该全神贯注地来修习禅修,使古老的智慧为现代人日常所用,最终达到圆满无上菩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观身五境       达照法师)(五明学佛网:观身五境       达照法师)  

 达照法师: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人生的现象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生命的形成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业风与心力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改变命运的力量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人生三大问题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有福报的生命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人生的意义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明了我们的觉性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生命的内在景象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禅观内省 

 达照法师:觉悟入门—身心功夫 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