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象牙塔内的出家人


   日期:2015/1/20 7: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青灰色的僧服庄严肃穆,代表着滚滚红尘外的另一个独特的世界。为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一些法师们走进校园,吸引了象牙塔内菁菁学子红男绿女们好奇的目光。

  当你走近他们时,你会发现,这群出家人的生活色彩并不单调,在和同龄人共同学习期间,通过颇有意味的思想碰撞,他们更深地感悟人生,充实青春……

  有位禅宗高僧曾说过:修行无非是吃饭睡觉。让我们透过象牙塔内出家人的衣食住行,去感受他们无怨的青春——
衣 有相皆妄无欲则刚

  “哇,快来看啊,这人真酷。”

  教室外挤满了围观的大学生,教室里的同学们也把目光聚焦在一位身穿僧袍准备上课的青年身上。“这年头,学校里剃光头的人不少,想不到还有人敢穿僧袍!”很多人议论纷纷。

  其实,这位青年就是来自栖霞古寺的和尚传真,为博闻广识,他刚以优良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国际事务专业,想不到第一次上课的他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本来穿僧袍是僧人的标志,但这样下去会影响同学们的听课效果,老师提出了善意的意见。是勉强自己,还是让别人慢慢熟悉,传真陷入了沉思。

  不久,当传真再次在大学校园里晨读、听课时,他便穿上了茄克衫,戴起了棒球帽,和同学们的心理距离一下子便拉近了。但一出校门,传真又换上旧日的僧衣。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换上俗装,是怕影响别人,所以顺其自然,但信仰和追求不会随着服装而改变,衣服无常信念恒常,出家人恒顺众生。”穿上俗装的传真更像一位年轻的大学生,但他的思想却颇有历史感、责任感。

  “我觉得出家人在大学校园里也应该穿僧衣。”到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佛学博士学位的韩国比丘尼无阿口直心快,她非常看重僧衣“这一有意味的形式”,很注重威仪。即使面对惊奇的目光,她也很坦然,俨然“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校园里一些韩国和中国的出家人也有穿俗装的,我也并不反对这一选择。其实衣服只是外在,关键是内心深处要清净专一。”无阿的观点也很圆融,“但我坚持穿僧服,很多人渐渐也习惯了。”

  有时候,僧服反而引来一片赞叹。闽南佛学院的比丘尼宏律来南大中文系进修她那一直穿的两套(青灰和黄色的)僧服获得了宿舍中很多女大学生的好评,有人说这样的衣服“朴实无华”、“超凡脱俗”。

  其实,简单也是一种美。对衣着,出家人比一般大学生看得淡得多。他们几乎不上街买衣服,把时间都尽量用在学业上,省下钱来买书。

  “人要有形式,更要有内容”,很多大学里的法师们如是说,他们在穿着上也极少考虑自己,虽然对待僧袍态度各异,但都表现出“有相皆妄,无欲则刚”的哲学思考。
食 知足常乐禅悦为食

  很多和尚尼姑大学生都坚持吃素,他们吃得非常简单清淡,尽量省钱买书。他们真诚地说:人生最需要的是精神食粮。

  佛教是一种关于人生智慧的大学问,博大精深。获得了在正规大学深造的机会他们争分夺秒千方百计地寻找“智慧大餐”。

  宏律每个星期天回小庙拿一次素菜,平时她只去食堂打一点饭,冲个清汤就算一顿正餐,有时干脆就吃方便面,煮面时还手不释卷。在中文系进修的她对学问“饥不择食”,选修了研究生、本科生、作家班的多门课程,整天忙得不亦乐乎,有时肚子还常唱“空城计”。渐渐宏律面如菜色,但书桌上的书却多了一排,而且她还在一个多月内发表了一万多字的作品。

  传真本来是历史系的学生,但为了更好地理解佛经中的古文,他利用业余时间几乎旁听了中文系的全部文学课程。

  在知识海洋中寻求食粮,出家人常“放开目光、运用脑髓、自己去拿”,以免成为书呆子“空谈误事”。他们说,知识能使人心灵成长,是重要的食粮,但也切忌贪多嚼不烂。韩国比丘尼无阿的思索很深邃,她说,作为出家人在大学博士班上课,讨论时人们往往会说你是从信仰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与课堂的理论讨论不协调;而在寺庙,僧尼们又多讲修行,认为没有太大必要去研究佛学,她常处于两难境界。但无阿仍执着地追求“心灵食粮”。她1976年20岁高中毕业后就出家,1979年就读佛学院,1985年到1989年进大学读书,大学毕业后又到台湾读教育学硕士,接着到美国读博士学位。1998年春天,她来到中国读佛学博士。

  无阿直言,出家前她不喜欢读书,而且怕读书,认为读书没有用,同时又为一种不可阻挡的信仰所推动,就出家了。但韩国人文化水平较高,考上大学的人很多如果文化水平较低,要弘扬佛学,就会有困难,所以她发奋学习,以便将来更好地弘法。无阿说,她在美国时,发现那里的汉传佛教经典很少。要弘扬它,首先就要译经,这就需要对两国文字都能很好地掌握,而且还要精通佛教教理。

  “我来到南大,并不只是为了博士学位,更重要的是想多学一些有用的东西。”无阿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

  很多同学都感到出家人失去了很多口福,但他们却庆幸自己是“智慧美食家”。
住 随遇而安随缘助人

  大学博士生宿舍一般都要住3个人,无阿等出家人为了在安静的环境中多读些书,大都自己租屋居住。和大学生们居住在一起的出家人则“慈悲为怀”,用超脱的人生智慧随缘助人。

  无阿在台湾读书时,有一些单相思的大学女生找到她倾诉得不到男友关爱的苦恼,无阿总会耐心地开导她们:“不要去苛求别人,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在乎外表,当你内在的美得到充分发挥后,自然会有人喜欢你。人不能过于执著,自寻烦恼。”她还会告诉她们很多佛教故事和格言,常说得一些青春梦里人破涕为笑,理智地去面对感情。

  把隐私告诉出家的同学也许有一种安全感,而佛学的智慧有时又会帮助他们走出青春的沼泽地。一位男大学生多次失恋,痛不欲生,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他把成长的烦恼告诉了同班的一位法师,法师告诉他:“性格即命运。要改变命运,首先要心胸宽广改变性格。”经过开导,这位性格内向的男生开始大胆尝试。在法师建议下,他坦诚地和女生交往,周末也不再无精打采,常在舞厅中去挥洒青春的风采不久就找到了理想的恋人。

  “心净则国土净”,一些大学里的出家人注意净化居住环境,并力所能及地帮助有缘的同学。很多人把出家人称作“云水僧”,为寻求真理,弘法利生,这些年轻人在读万卷书之余也注重“行千里路”。
行 知行合一云水千里

  为节约时间,很多出家人一进校园就购置了自行车,法师骑车曾成为校园里一道别致的风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假期中,出家人爱四处云游,既有大学生的心情,又有法师的身份,以更好地师法自然和社会。

  韩国留学生云花法师和传真曾利用暑假一路参访,一直来到世界之巅拉萨。一路上他们用中文夹杂着英语交流,加深了对中韩两国佛教精神的理解,沿途记日记也锻炼了各自的文笔。

  去年,中国佛教代表团护送佛牙舍利去缅甸,当地有人妄图炸毁舍利,栖霞寺的僧人舍命护宝,在中缅外交史和世界佛教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而随行的传真法师用生动的文笔记录下了全过程,回国后,各大媒体竞相采访,他的日记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献。

  为了追寻真理,出家人四海为家,而他们格外珍惜大学校园中的时光。宏律在南京大学主动找教材,补习英文。很快,她在美国的师父就要安排她出国去学习南传上座部佛教。她感慨地说,她非常怀念那段求学时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她想继续“充电”。

  在大学里,他们知行合一,尽情地学习,以使他们日后能更好地云游四方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人们爱用“苦行僧”三个字来称呼出家人。在大学生眼里,作为同学的出家人在衣食住行方面显然要吃更多的苦。记者曾采访过一些寺庙里的出家人,他们中很多人宁可上佛学院也不愿上正规的高等学府,因为象牙塔里的学业负担更重些,压力也更大些。

  和同龄人一起公平竞争考入正规大学,出家人以良好的基础成为“幸运儿”,而在象牙塔内,他们更“自找苦吃”。毕业后,他们又奔赴四面八方。栖霞寺的传真法师从南大历史系毕业后,又回到古寺任知客和监院,他用良好的国际事务专业知识把接待管理工作干得有条不紊。谈起大学生活和人生体悟,他用自己的法号作了一首诗:“诸法因缘生,非假亦非真。何处不菩提,是名为传真。”

  很明确的学习目的,使出家人从入学到毕业的心态都比较平和,学习也专注投入。他们深有体会:越学,越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越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

  当然,作为年轻人,出家人在校园中也难免有同龄人的烦恼,有人甚至也会陷入感情的旋涡,但他们都尽量用高远的目标来调节自己的心态,看来他们比同龄人更坚强一些。

  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在大学校园中演绎着“知识就是力量”的青春传奇,展现着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巨大魅力,为五彩斑斓的象牙塔增添了一丝古朴而新颖的色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象牙塔       出家人)(五明学佛网:象牙塔       出家人)  

 温金玉教授:太虚大师: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出家人 

 道坚法师:出家人有自己的事业吗 

 道坚法师:出家人可以在社会大学里进修学业吗 

 如瑞法师:出家人的根本 

 如瑞法师:作个快乐自在的出家人 

 药师山·紫虚居士:是否供养佛菩萨或出家人的福德较多,而布 

 如悟法师:出家人的生活教育 

 明贤法师:出家人以孝达道、以道全孝 

 月悟法师:出家人为何姓释 

 月悟法师:出家人一心行道,不愁衣食 

 万行法师:怎样做好一个出家人 

 传喜法师:学佛开拓心灵宝库 出家人要承担重任 金刚经是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