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中外100名人谈佛教(三)


   日期:2015/1/13 22: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 惭愧尼释中庆 -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中外100名人谈佛教(三)

68、卡尔·皮尔逊(英国著名哲人科学家):
从科学角度讲,法则是人的意识的根本产物,离开人类谈法则是丝毫没有意义的。更确切地说,是人给自然予法则的因素要大于自然给人予法则的因素。
没有感官的快乐,生活还能维持吗?没有对永恒的信仰,人还能有道德吗?没有对上帝的崇拜,人还能去追求正直吗?是的,佛回答道,这些目标可以通过知识来获得,知识才是通往高尚之路关键,是人生唯一值得追求的东西;知识能够把人带到和平、宁静的生活境地。从而使人不再在意和关心那些物欲世界的激动。

69、巴帕特(印度学者,《2500年佛教》作者):
佛教的历史上没有一页是被询问者的火焰燃烧过,或被异教徒屠城的浓烟熏黑过,或被充满宗教仇恨的无辜受害者的鲜血染红过。佛教挥举的只有一支剑——智慧之剑;佛教承认只有一个敌人,乃是无知。这是历史的见证,无可厚非。

70、罗候罗尊者(教授(W Rahula),《佛陀的启示》作者):
佛教是现实主义的,就在于它对生活及世界持一种现实的观点。它不是错误地把我们拽进傻子的天堂,也不是用各种假想的恐怖和罪感来吓唬折磨我们,它确切地、客观地告诉我们自己是谁,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什么,并向我们展示了一条通向圆满自在、和平、宁静的幸福之道。

71、赫·乔·威尔斯(1866——1946),英国杰出作家,文化批评家。
在那众多神奇的神话和传说的背后,我感到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人,一个清楚易见,纯朴诚实,默默为光明而奋斗的活生生的人,而非虚无缥缈的神。作为一位真实的人,他以那独到的思想广施普教、启迪人类。他的言教与我们现代有许多杰出思想极为吻合。他告诫人类,生活中一切痛苦和不满足皆缘源于自私。自私有三种形式:第一,贪求感觉上的满足;第二,渴求长生不老、生命永恒;第三,追逐世俗的富贵奢华。人只有放弃那些贪图个人私利的欲望,才能够彻底获得永恒与寂静。
在基督兺世五百年前,伟大的佛陀就曾以多种语言告诫人类应该“忘我”。佛陀在许多方面是夂此的贴近我们人类,贴近我们的需求。佛陀比基督晴为清楚明了人的个人奋斗的重要性;在“生命永恒”这种问题上,他更加鲜明,毫不含混。

72、艾伯特·施瓦兹(法国作家,基督教神学家和传教士,哲学家,医生,音乐家,1952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佛教是一支民主的力量,倡导并维护宗教民主,社会民主和政治民主。
佛不仅向印度而且向全人类展示了不朽的真理和崇高的伦理道德。佛是世界上一位空前绝后的、最伟大的道德守护人。

73、麦克斯·穆勒(Max Muller,1823——1900),德国语言学家,比较宗教学家。
佛陀是他所倡导的一切美德的化身。在他那成就非凡、经历丰富的四十五年的布道生涯里,他以行动诠释了自己的言教。在他身上找不到一点人性的弱点和低劣的东西。佛的道德准则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完美无上的。

74、埃德温·阿诺德勋爵(Sir Edwin Arnold ,1832——1904),英国诗人,记者。
(佛教)这是我们人类的花朵,
久远以来,一直盛开,
绽放之后,智慧的芳香与博爱的淳蜜,
充满世界!
(《亚洲之光·人类的花朵》)

75、拉达克里希南博士(1888—1975),印度政治家,哲学家。
佛陀从未在任何场合发过火,也没有在任何事情上说过一句不仁慈的话。
我们钦佩佛陀的明智而合理的思想。
每当我们阅读佛经的时候,我们就会被佛陀的明智而合理的思想所打动,他把伦理道德(戒)置于首位——正见或合理的见解。他尽力为人们刷净了所有那些妨得扰乱他们视野和命运的陈词滥调。(《乔达摩佛陀》)

76、萨拉乃浮夫人(美国女佛教徒会创始人):
  佛教在其长远历史中,无时不在向前迈进。它不但保持了它的与近代科学之并进,并且超出而立在科学的前面。佛教在今日,正如科学一样,崭新而适用。何以故?因为佛是以颠扑不破的真如之理为基础故。

77、牟尼·巴格(Moni Bagghee),《我们的佛陀》作者:
佛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有意而公开地把自己建立在对生命问题、解脱方法问题进行系统和理性分析的伟大宗教。
佛陀最显著的地方是:他几乎是唯一把冷静而科学的头脑和热情而慈爱的心集于一身的人。当今世界越来越需要佛陀,因为他是唯一能代表人性良知的人。
佛陀是人类慈爱者的先驱,也是唯一有着充沛精力和辉煌人格的人。两千五百年来,佛的教导铭记不忘,人们争先恐后,踊跃围绕“知识源泉”这一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也许,他以自己的言行为人类树立的楷模比自身的智慧更要伟大。

78、爱德华·康泽博士(Dr. Edward Conze),《佛教》作者:
佛就像一位医生。就像医生必须诊断和弄清不同疾病征兆,他们的起因,对治的方法药方一样;佛陀所展示的“四圣谛”也同样指出了苦的范围,苦的起因,苦的息止,以及通向息止痛苦的途径。

79、罗克希米·那兰苏教授(Lakhsmi Narasu),《佛法精要》作者:
佛是一位看见孩子们在世俗烈火中玩耍,权巧方便,施以各种适度的手法把他们从烈火燃烧的房子里救渡出来,并把他们引向安全的涅槃境地的人。
我们可心断言,佛教是唯一不带任何狂热色彩的宗教。它的目的是通过征服自我使每一个人产生一种彻底的内心改造,而不是叫人以权力、金钱来诱使他人归信自己的宗教。佛陀仅向人们展示了一条完全取决于每一个人自己是否实践的解脱之道。
将心智的开发和证悟作为解脱的必要条件是佛教的伟大所在。佛教主张道德与证悟互为依存,不可分离,道德构筑了人生最高境界的基础,而知识与智慧则完善了这一人生最高境界的构筑。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必要的洞察力和知识,不真正明了缘起性空的基本道理,他就不可能被认为是一个具有真正德行的人,在这一点上,佛教有别于所有其他宗教。所有一神教均基于某种假设概念之上,当这些假设被日益发展的知识而驳斥时,则越来越沮丧。然而,佛教与假设无缘。它是建立在坚实稳固的现实基石之上的,因此,佛教从来就不曾逃避知识的公平无私。

80、里斯·戴维斯教授 (Rhys Davis),英国宗教学家:
在人类历史上,是佛陀第一个向人类劝诫和恳请不要去伤害生灵,不要去向神大肆祈祷、礼赞或供奉牺牲品,无上的佛陀以其雄辩的思想向世界庄严宣誓:神也同样迫切需要寻求其自身的解脱。
且不要管我是否是佛教徒,我对世界所有各大宗教都进行过研究,我尚未发现它们中有任何思想在优美和包容性方面可以来超过佛的“四圣谛”的。我为自己依止佛的这一教导,规范自己的人生,法喜充满。

81、哈滋拉特·伊那亚特·康(Hazrat Inayat Khan),《苏菲的讯息》作者:
佛陀传教极为独特,他与世界上许多其他宗教截然不同。他传教是让理想主义的鸟儿在离大地最近的上空飞翔,因为供给鸟儿身体所需的食粮来源于大地。

82、弗朗西斯·斯托里(Francia Story)《作为世界宗教的佛教》作者:
佛陀的教义,时至今日,仍然像其初时期所宣扬的那样,并没有因时光的流逝和人类知识的扩充而发生变化。无论不断膨胀的科学知识将人类智力的水平线延伸多长,在佛法的构架中仍有接纳和吸收未来发现的空间。因为它不依赖于追求原始思想的有限概念,也不仰仗于自身对思想进行否定的能力。

83、赫胥黎(T.H.Huxley,1825~1895)英国生物学家:
经历了漫长的形而上学的坎坷旅程,乔达摩终于摆脱了万物永恒阴影的束缚,成为一个对哲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哲学家,他提出并填补了伯克莱主教的著名唯心主义理论所缺乏的一半。显而易见,乔达摩,这位玄妙印度思辨哲学的杰出者,其思想理论的精辟是任何现代著名唯心主义者们均无与伦比的,当今世界所有进步思潮都趋向于哲学和心理学,而非神学。神学二元论的帆船正飘向危险的礁滩。进化论和一元论的基本原理正被思想家们所接受。(《进化与伦理》)

84、班达拉奈克夫人(原斯里兰卡总理,政治家):
佛教将像日月那样永远与人类共存于这个世界上,这是因为,佛教是人的宗教,是全人类的宗教。

85、格雷厄姆·豪(美国心理学博士):
只要去读一段佛经便会发现,远在2500年前,佛的弟子们就懂得了有关我们现代心理学上的问题,其水平远远超出了世人对他们的信任。在这个时候,他们就开始研究这类问题并找出了它们的答案。

86、冯·格拉西那教授(Von Glasenapp),德国学者:
可以说,印度人远比西方心理学家早先发现了潜意识。他们认为,潜意识是由作为前生的遗产沉睡在个体意识中的总体印象所构成。佛教的禅定技能,被认为与一种潜在的力能有关,是现代心理分析学和自生的心智训练的先行者。

87、安南(联合国前秘书长):
佛教诞生2500多年来,广为传播仁慈、理解与尊重的理念。
目前最重要的现实是,我们分享同一个家园,一个日渐拥挤但我们必须共同生活的星球。因此让我们为实现全世界全人类的利益,为我们能够过上平静、和谐的生活而共同努力。

88、潘基文(联合国秘书长):
2006年10月24日佛教在线北京讯:潘基文在韩国佛教历史文化纪念馆4楼会客室与总务院院长韩国佛教宗团协会会长智冠法师会面。众所周知,潘基文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的母亲是忠州圣德寺50年的信徒,父亲的牌位也供奉在该寺,潘基文夫人更是经常到曹溪寺礼佛修行。潘基文表示:“母亲这辈子每天都到寺院去祈祷。我也受到母亲的影响,从小就接触佛教,并学会行善积德的道理。”

89、阿伯多尔艾特赫(穆斯林诗人):

如果你想见到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人,看看这位穿着乞丐衣服的“国王”(佛陀)吧,他就是我们人类神圣而伟大、最尊贵的人。

90、乔治·万雷(美国纽约市佛教徒会会长):
现在世界急需拯救。我以为只有佛的光明和佛的圣洁,人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拯救, 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和自由。

91、弗朗基博士(荷兰):
  世界战乱的根源,是由于某些国家贪婪心太重,权利心太浓,恃强凌弱,称王称霸,以致发展成残酷的战争。摩西十诫已经提及,但道理没谈透,故没能收弭兵之效。独有佛说非常究竟,特别是佛教戒律非常精粹。假使能使佛教普及,则世界大同就可拭目以待了。

92、尊者W·罗睺罗博士(印度):
佛教是现实的,因为它对生活和世界所采取的,就是一种现实的态度。它并不是错误地把我们领向愚人的天堂,也决不用所有的那些虚构的恐惧和罪恶感来威胁恐吓、折磨摧残我们。它精确而客观地描述我们以及我们周围的世界,并且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彻底自由、和平与安宁的幸福之路。

93、弗那多博士(斯里兰卡):
佛教之生活法,能使人们得到安乐,并使生活成为合理,至诚和平;使人类确知战争是野蛮愚痴的最良方法,无过于宣传佛教之道理及见解。佛教不强人盲从,但凡有思想智慧之人,就佛教道理深思谛观,则未有不怡然焕然,心安理得者。

94、韦尔斯博士(二十世纪的英国史学家):
  佛陀之法音,佛陀之根本教义,由今研究其原本所得,乃知极简单明晰,且与近世观念最相合,其为自古迄今最锐利理智之成功,盖不待辩也。
  佛陀原始之教,只要稍加整理、涤清而发扬,对于人类命运前途,仍大起作用而弘传于世。

95、卡普拉(英国诺曼裴耐斯教授,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
我们断然需要佛陀教理,这道理就是“中道之教”。它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启发我们的觉悟,引导我们达到和平光明的大道,并能获得大智慧。

96、杜齐(意大利著名学者):
佛教的观点是正确的。将来有一天,整个科学的结论将要改变,将要证明佛教的思想是正确的。
97、尼克·阿诺德(英国科学家)
我说过,我还要说,我还要一遍又一遍地说,佛教与现代科学之间存在著一条紧密的智力纽带。
98、艾基尔顿巴·普铁斯特(《超然的佛教科学》作者):
在面对原子方面,科学不能给人以确切的保证,而佛教完全可以应付原子的挑战,这是因为佛教超凡的智慧始于科学所不能应对和解决的地方。这对从事佛学研究的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通过佛教的禅定,原子的成分构成物质的过程,便可如实看到或觉察到。而物质的生与灭所引起的忧伤与痛苦均源于所谓的“灵魂”或“梵我”等法执之妄见,这便是佛经里所阐述的。

99、诺曼裴耐斯教授(英国):
佛教是医治‘崇尚’摩登病的良药。在我们这个痛苦疲惫的欧洲,我们断然需要佛陀教理,这教理就是‘中道之教’。它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启发我们的觉悟,引导我们达到和平光明的大道,并能获得大智慧。
人人能成佛,不信来看看,若只是盲信,所信是否正,也犹未知道,如此是枉然。正法不须信,只需细思忖,不耻上下问,其心应随顺,多闻多实践,实践人自辨。这个世界很复杂又很简单,愚者执迷不悟钻牛角尖。智者明理脚踏实地心坦然,一切随顺安稳理所当然。

100、比夏普·米尔迈(《佛法精要》作者):
我越来越认为,释迦牟尼是名副其实的品格高尚、影响空前绝后的伟人。他是阐明觉悟之道的引路人,他是真理的发现者,他还是热爱人生,倡导正确生活的导师

 

走在白道上——大安法师 - wuxin20070717 - wuxin20070717的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名人       佛教)(五明学佛网:名人       佛教)  

 普献法师:佛教与人生哲学 

 普献法师:佛教徒的财富观 

 圣轮法师:有机农业保健康 有机佛法清心丹─ 佛教的「有机 

 洪启嵩居士:佛教的神通 

 其它:佛教中镜花水月的喻像(董良)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其它:论佛教的财富观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附:佛教三字经(全文)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余韵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叙述古德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劝学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器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