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的外在形象反映内心世界


   日期:2014/12/28 22: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英国BBC电视台播放过这样一个节目,心理学家想证明,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反映在他的外在形象上。为此,他们进行了一个有趣的试验。

心理学家选择了伦敦一家偏僻的小咖啡厅,在里面安置了录像机。这个咖啡厅内仅有三张桌子,每张桌子旁都坐着一个“试验人物”。这三个人中,一个是心态乐观,热爱生活,身体健康的中年男子;一位是外表英俊、潇洒,但是性格忧郁、腼腆,缺乏自信,对人生悲观失望的小伙子;另一位是有学识的、秃头、只对知识感兴趣的中年男子。

心理学家让他们手拿同样的当天报纸,桌前摆着咖啡,不理睬任何进来买咖啡的陌生人,以便观察陌生人会选择坐在哪个人身边。

在限定的时间内,前后共有六个人进店。这六个人在选择位置时,都犹豫不决地环视了一下那三个人。其中有五位选择坐在了那个心态乐观,热爱生活的中年男子的桌旁,有两位还主动地与他打招呼、交谈。这对于矜持的英国人来说,并不常见。只有一位漂亮的年轻女性,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选择了坐在那个悲观的小伙子身边。她腼腆地、主动地与小伙子打了招呼。

在后来的采访中发现,这位乐观的中年人是个非常幸运的人,他喜欢看足球比赛,还酷爱买体育彩票,他的彩票常常中奖。而那个坐在悲观的小伙子身边的漂亮女性,和小伙子一样缺乏自信,或许还有别的原因让她选择了这个英俊的小伙子。而那个只喜欢知识的学者身边空无一人。

人是如此奇怪的动物,我们在无意识之中能够洞察别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并且会选择那些与我们价值观相同的人。

反过来说,那些我们自以为隐藏很深的内心世界,以为只有自己才能够知道的思想、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悄悄地通过我们的心灵光环在向外渗透。

积极的心态会吸引积极的人,还会吸引财富。而消极的心态却会排斥财富和机遇,驱赶要接近你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芭芭拉.鲍维尔博士,根据印度的人体色谱理论,专门研究了人体所散发的光环。

她发现人体光环是有模式的,这个模式能够揭示一个人深层的情感、价值观、行为方式、生活态度、健康状态、性格特点,甚至其他的后天形成的道德和修养,可以由此断定他是否值得信任,是否正直,是否有修养。

芭芭拉认为:“人体光环是一个人灵魂的指示灯,它是一个人精神的精华向外发射的信号。”

芭芭拉研究光环的本意是为了帮助人们自我认识,寻找适合自己生活的道路,但却间接地解释了一些我们不可理解的奇怪现象,比如为什么在很多情况下,一个陌生人还没有开口,我们就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好感或者厌恶感。

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生物都会放射电磁波,这个磁场形成了人体的光环。我们的身体中有一个敏感的天线,能够准确地察觉到另一个磁场的实质内容,由此做出决定——喜欢他,还是排斥他。

这样的研究结论,解释了为什么被多数国人认为是”迷信“的中国相面术在西方开始有了市场。

西方研究面相的专家认为,人的面相与心态紧紧相连,这正符合我们中国人常讲的“面随心变”的道理。那些所谓有幸运面相的人,鼻、口、眼、耳的形状和结构和谐,整个面部神态及人的神情所放射出的是慈祥、仁爱、乐观、宽容,这种不可见的光环,让观察者可以感受到美好、和谐、愉悦,因而人们愿意去接近他们,也愿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机会,“幸运”也就如此降临了。

而那些有着“凶险”相貌的人,比如传说中那些凶神恶煞的形象,他们的面貌不和谐地堆砌在一起,眉头紧蹙,龇牙咧嘴,肌肉紧张,面部放射出让人感到紧张、痛苦、不可信任、恐怖的神态,反映的是内心的焦虑、不安、狡诈、狭隘,甚至狠毒、仇恨和愤怒,哪有人喜欢这种感觉?因而,幸运不愿意与之同行,凶险和厄运也就随之而来。

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世界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的外表来判断他的思想和灵魂。

在今天高压力、强竞争的生活环境中,人们很难体验到古人那种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不安全、突出自我、征服、贪欲、自私、放纵、残酷、悲观、消极等等不健康的心态,都会不知不觉地反映在人的整体形象中。

因此,心理学家建议:

a. 修心养性,做一个诚实而正直的人。

b. 保持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吸引幸运之星。

c. 静心体验宇宙与人生合一的境界,领悟生命的意义。

d. 放弃狂妄和自大,把我们的人生坐标放到无垠的宇宙中,感受人类的渺小,我们更加渺小。

e. 轻松地寻求卓越的人生,告诉自己:事业只是寻求卓越的一种手段。

f. 有信仰比什么都不相信更能让你平静、祥和(信仰不等于宗教),想象永恒的宇宙。

g. 常常提醒自己:“不要让贪婪的欲望、愤怒的情绪、强烈的激情占有了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形象       内心世界)(五明学佛网:形象       内心世界)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出家形象 

 李利安教授:当代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陈永革博士:“人间弥勒”:从“应化僧”形象看中国佛教的弥 

 荆三隆教授:谈佛教公众形象的思想内涵 

 王志远教授:中国佛教的社会形象和历史发展趋向 

 传明法师:形象教育法——观想念佛 

 清净法师:内心解读 三、本来分:洞悉内心世界 

 李向平教授:佛教社会”如何可能?——中国佛教公共形象的社 

 吕有祥教授:树立中国佛教形象之浅见 

 仁焕法师:精神修养和形象修养 

 李尚全教授:重塑当代僧尼的人天师表形象:一心二爱三种生活 

 宽运法师:以法自严 以戒自律──僧人形象的自我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