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钟茂森: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妇求淑女,勿计厚奁


   日期:2014/12/23 20: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妇求淑女。勿计厚奁。】

  这个“厚奁”,奁是嫁妆,厚奁就是丰厚的嫁妆。这句话是讲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需要娶贤淑的女子,不要计较贪图丰厚的嫁妆。从事上来讲,“佳婿”、“淑女”以什么做为标准?当然是以德行做为标准,不是以他的家世、他的财产做标准。所以为自己的儿女择偶首重德行,这是事关儿女一生之幸福,德行是幸福的根基,如果把这个根基抛弃掉,幸福当然就不复存在,重利而轻德,后果必定是痛苦、烦恼一生。记载中说,孔子的父亲娶颜氏为妻,颜氏是孔子的母亲。颜家要嫁女的时候,嫁给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先要看他祖宗积德的历史,发现叔梁纥祖宗积德长久,这一家德厚,於是就判断这一家的子孙必定能够贤达。果然后来孔子出生,成为万世先师。这都是祖宗有德,才感召这样的圣人来投胎。所以嫁女,看这夫家有没有积德的历史,娶媳妇,也要看她的家教,这个媳妇是不是真的可以做贤妻良母。娶了一个好媳妇就是有一个贤妻良母,能够旺三代;如果是娶了一个悍妇,唯利是图的女人,那不是只败三代,一败到底。所以《朱子治家格言》里面这两句话意思很深刻,教导我们择偶的标准。

  重德首重孝道。《孝经》里面讲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孔子说得很深刻,你说一个人他连他父母都不爱、都不敬,他能爱敬谁,他会爱你、敬你?就像青年男女谈恋爱,男的追女的,天天给女的去献花、买礼物,打得火热,你看看这个男的有没有对他父母这样,有没有天天给他父母送花、送礼?如果他从来没送过,那不足以信。他连父母这样恩德深重的人,对他最有恩德的都不爱、都不敬,他会爱你、敬你,为什么?一定是有利可图。所以夫子说这是悖德、悖礼,违背了道德、违背了礼法。

  古人说得好,“以势交者,势倾则交绝”。因为你家里有势力,他来跟你交往,当然如果一朝势力没有,这个交往也就断绝了。“以利交者,利穷则交散”。他图你的利益来的,来跟你交往,利益要是没有,这个交往也就疏散了。“以色交者,花落而爱渝”。他是喜欢你的美色来追求你的,人总有老的一天,中年以后容貌就开始衰老,这个爱也就完结了。为什么现代社会这么多离婚现象?不是没有道理,还是因为最初择偶的时候不知道用什么做标准。要用什么做标准?“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道就是道义、道德。大家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志趣,互相仰慕德行,互相提升,这成为道友,才能够到天荒地老,这种情义才是长久的。所以择偶,乃至更广泛的,择人、择友,都是要以德为本。如果是重利而轻德,下场一定是将自己一生幸福都葬送掉,最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贤德君子、有智慧的人绝对不会这么做的。

  汉朝有一个贤人叫宋弘,光武帝(汉朝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守寡,托光武帝为她向宋弘说媒。可是宋弘已经有家室,这光武帝也就来试探试探他,跟他讲,说“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一个人贵盛起来了往往要更换朋友,他富裕起来了,有钱财了,往往会换妻子(现在这种所谓的包养情人),这是不是人情之所在?宋弘听到光武帝这么说,马上就知道他的意思,他正气凛然的说,“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时代的朋友不能够忘记他们,这是道义;跟自己患难与共的妻子不能够休掉,不下堂就是不能离婚,这是情义。这句话说得光武帝也真的很惭愧,不好意思,光武帝他自己也更换了皇后。宋弘这种凛然正气、这种德义,对当时整个朝廷都有很好的感化作用。所以一个人能够讲道义,就能够对一个社会带来好的影响。现在的人稍稍富起来,马上就想到要离婚、要续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假如光武帝对他来讲,想跟他来说媒,那他岂不是惊喜异常,这个好事情,娶的是公主,做驸马,这不是三生有幸的事情吗!哪里还会顾得上患难与共的糟糠之妻?所以看到宋弘的这种德义,我们真的是汗颜,要发心效法。人不一定要做到很伟大,但是必须要使自己的道德崇高。你不一定要做伟人,但是应该做一个君子。

  与之相反,在历史上还有一个故事,是唐玄宗跟杨贵妃的故事。杨贵妃是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天生丽质,而且是能歌善舞,才智过人。她是先嫁给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做妃子,可是唐玄宗看到她有倾城倾国之色,就把她召入宫来。后来因为杨玉环善於奉迎,又能歌善舞,又很有姿色,深得唐玄宗宠爱。“长恨歌”里讲,她使“六宫粉黛无颜色”,专宠,后宫没有一个容貌、姿色、才智比得上她。从此唐玄宗沉迷於酒色,“从此君王不早朝”,不问国事,把杨玉环封为贵妃,而且杨门一族都非常显赫。唐玄宗他本来最宠爱的是一个叫梅妃的,梅花的梅,因为这个贵妃很喜欢梅花,唐玄宗就叫她梅妃,但是自从娶了杨贵妃之后,他就喜新厌旧,梅妃也就只好过著冷宫一样的生活。结果后来安禄山因为曾经为朝廷立了大功,玄宗非常赏识他,就召安禄山来朝,而且甚至还叫杨贵妃姐妹俩都跟安禄山结交。而且传说中杨贵妃在宫中还跟安禄山有染,但是唐玄宗没有办法割舍,还是对她很宠爱。后来安禄山叛乱,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安史之乱,朝廷几乎到了破国的地步。当时朝中文武百官都非常痛恨杨国忠和杨氏姊妹,等唐玄宗仓皇出逃的时候,走到马嵬坡这个地方,文武百官就不走了,历数杨家,包括杨国忠和杨氏姊妹祸国殃民的罪恶,当时怒杀了杨国忠,而且迫使唐玄宗赐杨贵妃自尽。所以杨贵妃当时是“宛转蛾眉马前死”,落得这么一个下场,自缢身亡,死的时候三十八岁。从这个故事看到,唐玄宗是以色取人,终是为色而破国;杨贵妃是以势取人,背离了原配的寿王,嫁到唐玄宗这里,当然也是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从这里看到,唐玄宗也不是佳婿,杨贵妃亦非淑女,落得破国、丧身。所以古圣先贤教导我们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真理,违背了这些真理,必定是受到因果的制裁。

  这句经文从心上来讲,是教导我们一心只存道义,不要想著势、利、财,一心存道义,利益自然在其中。过去孟子去见梁惠王,梁惠王见到孟子就问,“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这叟是对孟子的尊称,说您老人家不远千里而来,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利益?“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说大王你何必一开口就说利益?你只要心存仁义就行了。大王说,何以利吾国,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利益?一个大夫说,对我们家有什么利益?一个平民老百姓说,对我自身有什么利益?“上下交征利,其国危矣”,这个国家就危险了。大家都贪利,最后都失利。孟子说,“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从来没听说过一个有仁义的人会抛弃他的父母,会悖逆他的长上。所以“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你只要谈仁义,何必要说利?谈仁义,利便在其中。因为利是人人之所求,孟子在这里只说仁义不谈利,这是帮助我们正本清源。人存著道义,必定就感召道义的眷属。所以嫁女择佳婿,不要想著贵重的聘礼,不要去贪求人家的家世,娶媳妇求的是有德淑女,不要计较她家里的嫁妆多少,你自然会得大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婚姻       物质)(五明学佛网:婚姻       物质)  

 陈兵教授:佛教的情爱观及婚姻伦理 

 黄夏年教授:佛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刍论 

 王骧陆居士:菩提法用 婚姻之礼 

 妙祥法师:若能转物即能仁——关于不被饮食、物质所转的开示 

 洪修平教授:对中国佛教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林国良教授:《成唯识论》的物质观与量子力学的物质观 

 曾琦云居士:在爱情中实现涅盘——与现代禅一起讨论佛教爱情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十章 物质是甚么 

 仁焕法师: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仁焕法师:精神生命与物质生命 

 仁焕法师:精神生命与物质生命 

 仁焕法师:生命的精神与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