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定弘法师:YIN欲是大罪,如何降伏YIN欲


   日期:2014/12/22 11: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继续来学习「净宗根本戒」。请看《大乘无量寿经》第三十五品,我们这一次讲到第三恶,这一品是讲五恶、五痛、五烧,第三恶是YIN恶,我们把这段经文先念一念:

  【其三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寿命几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YIN佚。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所当求者。而不肯为。】

  上次我们讲到这一段,这一段讲到的是「忘命YIN佚」。里面第一小段,这是属於「败家逾礼」,败坏家风,违背礼法,这一段黄念老注解当中引用了《沙弥律仪》里面的经文。《沙弥律仪》是明朝莲池大师会集的,蕅益大师也有一个会集本,两个《沙弥律》都是非常好的戒本。这里引用的是莲池大师《沙弥律仪》的话,「《沙弥律》曰:在家五戒,惟制邪YIN;出家十戒,全断YIN欲。但干犯世间一切男女,悉名破戒。乃至世人因欲,杀身亡家。出俗为僧,岂得更犯。生死根本,欲为第一。故经云:YIN泆而生,不如贞洁而死」。

  《沙弥律》这一段既讲到在家之人,也讲到出家之人,要断欲。在家的居士真正学佛必须要持五戒,这是最根本的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这是保住我们得人身的标准。如果五戒十善都做不到,来生人身就难保。五戒跟儒家讲的五常是相应的,五常讲的是仁义礼智信,不杀生是仁,仁慈;不偷盗是义;不邪YIN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饮酒就没有智慧了。五戒之中前面四个是叫根本戒,杀盗YIN妄,那也叫性戒,意思是说不管你有没有受戒,只要犯了,都属於有罪。如果是受了戒还要犯戒,罪加一等,除了犯了性戒以外,还有破戒的罪,性罪加上破戒的罪,破戒之罪比性罪要更重,那都是堕地狱。

  在家人持五戒,佛在YIN戒上对在家人有开缘,就惟制邪YIN,没有需要全断YIN欲,因为在家人这个很难做到。不邪YIN,就是不属於正常夫妻关系,而违反了礼法,做出YIN欲之行,这都属於邪YIN,在家人不邪YIN。出家要求就高了,出家人需要受沙弥十戒,如果没受沙弥戒,不能叫做出家人,剃了头而已,有在家人也有剃头的,出家的人受了沙弥戒才算是出家。沙弥十戒前面五条基本相同,只是这个YIN戒来讲,第三条要求是全断YIN欲,不仅说不能邪YIN,他没有这个夫妻关系,YIN欲心都要断除,更不可以有这样的行为。如果受了戒,还要做出这种行为,这是破戒,但干犯世间一切男女,这就属於破戒了。世间不仅是包括人道,六道众生乃至十法界众生都属於,世间一切的男女这干犯了,就是YIN欲之行。

  在家的居士要持五戒,能保住人天。而出家的十戒是为了了脱生死,证得涅盘。涅盘以净戒为因,不修净戒就出不了三界六道,所以菩萨修行对戒律是精严持守,丝毫不犯。经上有个比喻,譬如说我们现在掉到大海里,有一个救生圈,经上讲是浮囊,就我们现在讲救生圈,这救生圈是用气吹鼓起来的,塑胶的。如果这个浮囊(或者是救生圈)有一个针孔那么大小的洞就完蛋了,因为它里头的气就会全跑出来,我们就要沉到海底了。所以在《涅盘经》上就讲,如果有一个罗刹跟著你在海上,他向你来祈求,要你的这个救生圈,那你当然不肯答应,因为给他了,自己就肯定死掉,所以宁舍身命都不肯给他。这个罗刹又说,你不能够全给我,你给我一半也好,这个浮囊给我一半行不行?你当然也不能给他,给他一半不等於也没了吗?后来这罗刹又说,那给我一点可不可以?一点都不行,乃至微尘许。我们说,就是针扎的一个小孔这么大也不可以给他,因为给他了就等於全破了,那一定就会沉到海里。这是比喻菩萨持戒这样的精严,即使是微尘少许的戒都不肯破掉,重戒、轻戒都是这样的敬重、坚固,等无差别,所以他能够度生死的苦海。

  底下文中又讲,乃至世人因欲,杀身亡家。世间的人,我们看到,为了YIN欲而身体遭到了严重的损毁,或者是因为色欲而造作极重的罪业,遭到了惨重的报应,还有甚至得到家破人亡的果报。古来的很多帝王都是因为色欲而导致杀身亡家,破国殃民。你看夏朝末代的皇帝夏桀,商朝末代的皇帝商纣王,西周末代的皇帝周幽王,都是因为女色而败坏道德,置天下人民於水火而不顾,最后导致国破人亡。我们看看历史,这些事情太多。

  在印光大师的《文钞》里面有讲到他的一个弟子的故事。他有个弟子叫罗济同,四川人,四十六岁,是一个船商,家里也比较富有,为人也很忠厚,而且深信佛法,跟一些同修一起创办了净业社,就有点像我们现在讲的净宗学会,一起念佛修行。后来他想上灵岩山去皈依三宝,礼请印光大师授他皈依,但当时临时有事就没能实现。后来第二年就病了,全身膨胀,就是像我们讲的水肿,都很危险,中西医都没有效果。他花了很多的医药费,最后他自己也都失望了,而且很生气,不再做医疗,说我宁愿死了也不要再吃药。他有一个妾,民国时期还有妻妾的这样一个做法,所以他有个妾,这个妾也是学佛的,在佛前祈祷,发愿为他的先生终身吃素、念佛,以求她的先生早日痊愈。结果当天下午他的病情就有转机,泻了很多的水,结果真的不用吃药,身体就康复了。

  之后,印光大师有一天应邀到他的净业社,罗济同也在场,印祖看到他,知道他身体正在康复,还没有完全恢复健康,但是气色很不错,佛力加持,跟普通人没有两样。於是印光大师就应他的祈请,给他和他的妾在太平寺授了三皈五戒。之后他们在一起吃饭,请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在谈论间就对罗济同说,「父母唯其疾之忧」,这是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说的,意思是说我们做儿女的要孝敬父母,如果身体不好,父母就会忧虑我们。真正的孝子,除了健康问题可能会导致父母忧虑,其他的都不会让父母忧虑。换句话说,我们还是要好好的保重身体,不要让父母忧虑。印光大师就特别叮嘱他,说你现在的病虽然好了,但是还没有完全复原,应当慎重。印祖当时,这出家人也不好意思说得太白,他这个慎重具体是指什么。结果这个罗济同当时也没有仔细听懂。

  过了一段时间,印祖又见到了罗济同,当时看到罗济同,他的面色就像死人一样,死相都露出来了。印光大师就知道他一定是犯了房事,果然没有几天,这个罗济同就病逝了。印光大师当时还感觉到很后悔,没有很明显的提醒他要慎重房事,只是说要慎重。就觉得非常痛心。他这是大病初愈,没有慎重的话,对於身体的伤害是非常严重。所以古人讲「色字头上一把刀」,这个杀人都不见血的,如果在欲望上不能节制,伤害身体就严重。虽然罗济同不算是犯邪YIN,正常夫妻之间也需要节制,尤其是身体在虚弱的时候。这是《沙弥律》上讲的,世人因欲,杀身亡家。欲望确实不是好事,欲望愈淡愈好,真正到了没有欲望的时候,这个人就叫纯阳之体,他完全是生活符合自然,这是最健康了。

  出俗为僧,岂得更犯。如果是出家做了僧人,怎么可以更犯YIN欲之事?生死根本,欲为第一。这是给我们指出,我们为什么会搞六道轮回?爱欲是根本,因为我们有爱欲,所以生生世世就在这六道里面缠缚,不能出离。所以经上讲,宁愿贞洁而死,不为YIN欲而生,这是讲一个真正修道人必须严持戒律。蕅益大师在「戒YIN文」里面讲到,「宁碎身粉骨,终不与一切男女污秽交遘」。这个欲望要把它伏断,我们这一生了脱生死才有这样的把握。

  在经上有这样的例子,《楞严经》上讲的,佛陀时代有一位比丘尼叫宝莲香比丘尼,她私行YIN欲,破戒了。她自己说,YIN欲又不是杀、又不是偷,这杀盗YIN妄,杀人、偷盗这是害人的,那当然不可以做;自己行YIN欲是你情我愿,应该没有什么罪报。结果这样的见地错误,破戒还有得救,破见就难救,更何况她是又破见又破戒,所以她说完这个话,立刻感得身出猛火。这经上讲,她先从自己的女根生出大的猛火,然后身体节节被猛火燃烧,堕入无间地狱,破戒,这是犯了比丘尼戒。所以经上讲,宁愿贞洁而死,你死了之后只是这一期生命完了,因为你能持戒,你来生如果不往生西方,必定得人天的善报。YIN欲而生,你能活上几年,你能享受到几年?犹如刀尖之蜜,舔一舔舌头都被割掉,代价太高,不值得!

  《无量寿经》上讲,「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我们现在能够严持戒律,清净修行,只是须臾间耳,很快就过完这一生了,几十年光阴像穿梭一样,很快,命终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快乐无极,极乐!哪里是世间这些五欲之乐可以比拟的?五欲之乐不是真乐,那只是像吸毒一样,像打吗啡一样,暂时得到那种刺激的快感,后患无穷。所以真正觉悟的人,把欲望看作是恶魔,看作是毒蛇猛兽,它吞噬我们的法身慧命。

  印光大师特别告诫修道人,断除欲望,用不净观。《安士全书》里面有一部「欲海回狂」,特别提倡用不净观的方法。人为什么会起爱欲?男的见到女的会被那个假相所迷惑。这个美色其实就是表面的一张皮而已,《聊斋》里面讲的「画皮」很有意味,真的就是表面一张皮,这里头包的全是肮脏东西,你要看得破。你看身体里面都是脓血屎尿,臭不可闻,吃进去的东西排出来的是什么味道,你就知道这身体是一个什么东西,那真的是一个粪袋而已,两头还张著口的粪袋,这头进那头出。倓虚老和尚他说,假如现在我们这讲堂,有人担了两个大粪袋进来,扎著口的,你们看到之后都捏著鼻子忍受不了。你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粪袋,而且两头还张著口,哪有什么可乐!所以真正想要这一生修断欲法,应该好好的研读《安士全书》里头的「欲海回狂」,印祖特别提倡,还有《寿康宝鉴》,还有《不可不可录》,这些都是教人断除YIN欲的好书。

  印祖教人观想不净法,有个更简单的法门。这男众一般的欲望比较多,女众情感比较多,情、欲两个都是不好的东西。印祖教我们男众观女众,女根像毒蛇的口,你这样一观就不敢了。确实欲比毒蛇还毒,世间人因此而杀身亡家,修道人因此破戒堕落,将来在地狱受苦。在地狱里面,在佛经里讲了很多,YIN欲心重的人,男堕抱柱地狱,女堕铁床地狱。为什么会堕入这些地狱?这是业力使然,在地狱当中,因为造恶的众生YIN欲心重,这种YIN欲心就变现出美女的样子,所以他看到烧得通红的铁柱、铜柱,就以为是美女,就往前抱,这一抱全身被烧得焦烂,就死了。死了还没完,地狱里面阴风一吹,他又复活了,地狱是化生不是胎生,你这个一念心又化出一个身体来,然后你又一看,前面那个铜柱还是美女,又往前抱,又烧得焦烂。如是这样重复无数次,《地藏经》上讲,一日之中,万死万生。为什么无数次他还不觉悟?业力太重了。你看看我们现在的世间人,真的有这样的人,YIN欲心很重,他就是停不下来,明知前面是火坑,他还得往前跳。

  中医上讲纵欲之人伤肾精。彭鑫博士,这是北京中医学院的博士,他行医的时候就遇到有一位企业家,找他的企业家很多,很多的都是因为纵欲导致身体亏损。有一位男士三十二岁,肾亏,找彭博士开药。彭博士告诉他,什么药都不如你节制房事管用,你现在身体已经很虚弱,必须要断欲一年,这房事一定要节制一年,否则很可能将来有中风的危险。中医上讲中风有一种原因,就是严重的肾气不足容易中风,肾是主脑,肾气不足,脑就会容易得病,中风属於脑的病。这企业家说我做不到,你看佛经里面有两个字叫欲奴,他成了欲望的奴隶。那做不到没有办法,医生已经警告你了。结果半年之后开始出现了中风现象,说话不太流利;一年之后就严重中风,眼角、嘴角都歪斜,说话说不成片,站不起来了,最后坐著轮椅,三十二岁。他所包养的几个情妇最后都离开他了,因为他这一病,事业当然一落千丈,很可怜。所以这个欲真的比毒蛇还毒,不仅杀人的身命,杀人的慧命。唐朝吕洞宾有一首诗就讲,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催人骨髓枯。催人骨髓枯,那就是把人的精气神都耗尽了,更何况修道的人,那法身慧命也就被斩断了。

  在佛陀时代,我们知道佛的大弟子迦叶尊者,《无量寿经》他也在座听,这是专修苦行、专修梵行的人,梵行就是持戒,他是持戒第一、苦行第一。他出身於名门望族,不是穷苦人家出身,而出家能修苦行,这就非常了不起!当时在劫比罗城有一个大婆罗门,婆罗门就是贵族,而且是地位很高的贵族,当时这个家族是劫比罗城的首富,财富之多可以跟国王相等。这个大婆罗门有一个女儿,容貌非常的出众,女孩不仅容貌出众,而且很有德行,禀性非常善良,父母给她取名叫妙贤。迦叶当时也是另外一个城,叫尼拘律城的大婆罗门家族的人,也是非常的富有。父母只有他这个独生子,就很想给迦叶娶亲,找一个好媳妇。迦叶不想结婚,这是大修行人再来,我们知道是古佛再来做示现的,他对於男女之事一点都不感兴趣,就很喜欢修行。可是父母之命又不敢违抗,父母要他去娶亲,他就找了个藉口说,你这样,你们拿紫金造一个美女的像,如果能找到一个女孩子,能够让这个美女的紫金像失去光芒,那我就娶她。这父母也就答应了,於是就用最好的金子造了一个美女像,就摆在那个城里头,而且循环的去展示,看看有没有女孩子的光芒能够让这个金像失去光彩。

  结果这个像后来被抬到了劫比罗城,就是妙贤这个女子的城中,当时很多人都出来看热闹,看到这个像那么好看,而且大家都在传,凡是看到这个金像的人都会得到五种利益,特别是讲这女孩子。五种利益,第一生富贵家,第二嫁贵族,第三不被丈夫轻视,第四生育有德的儿子,第五丈夫能够非常尊重她,就是你能够得到很好的丈夫。这个宣传让整个劫比罗的少女们全都出来瞻仰这个神像,希望得到这些福报。结果妙贤的父母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女儿出嫁,听说有这么一个神像能得到这五种利益,就鼓动妙贤去看。妙贤就对她爸妈说,我的性格跟其他女孩子不同,我是不愿意嫁人的,更不希望生子,也不求有一个什么如意郎君,所以就不要去看这个神像。妙贤的父亲就很委婉的说,既然你不愿意,有什么求愿也可以,不妨去看一看,反正也不是什么坏事。妙贤没办法了,只好去看看,家里有很多侍女就陪同她一起去礼拜供养这个紫金美女像。

  没想到,这妙贤一出来的时候,那些街上在看金像的男男女女就被妙贤美貌所吸引,大家都不去看金像,全来看妙贤了。大家这么围拥过来,就簇拥著妙贤走到这个金像旁边,没想到那个金像的光芒忽然就失去了光彩,结果后来妙贤离开之后,那个金像才恢复它的光彩,这下子风闻到全城。后来迦叶的父母知道,终於找到了,赶紧上这个妙贤家里去提亲。没办法,因为迦叶他自己已经同意了他父母,本来是编这么一个藉口,说能够逃避这个婚姻,结果居然还赶上了,真的遇到一个使金像都失色的美女,那只好同意了。迦叶还不甘心,他想亲自去看看到底这个美女是真是假,於是就乔装打扮,打扮成一个乞丐去乞食。在古印度对乞食的人都比较尊重,这是修行人,苦行僧,所以都很尊重。而且在妙贤的那个劫比罗城,就有这么一个规矩,凡是有乞士来乞食,必须是这家里的少女出来供养,所以迦叶就有机会看到妙贤。结果迦叶来到她家乞食,妙贤出来供养,於是迦叶就说:很可惜,如此的美貌无双,但是虚度了年华,很可惜!妙贤听了之后忽然有感悟,就问:难道你是说我的未婚夫已经去世了吗?她不知道迦叶就是她的未婚夫。

  结果迦叶就说,他还没有去世,只是他是一个不贪爱欲的人。结果妙贤就很惊奇,就说:真的吗?这实在是很稀有的奇事,因为我也是一个不贪爱欲的人,只是不忍违背父母的心意,所以才答应了这桩婚事。结果迦叶就告诉她说:我就是你准备要嫁的这个迦叶,既然你有这样的心志,那我们就共同立誓,父母的慈命我们不要违背,但是除了在结婚必须按照婚礼的礼仪握手之外,以后我们彼此肉体都不要接触。於是妙贤当下就跟迦叶发了这个誓愿。后来尼拘律城的这个家族用重金来做聘礼,迎娶妙贤,把妙贤接到了家中,两人成婚了。成婚之后,他们真的遵循先前的盟誓,即使是在同一间卧室里面居住,各睡一边,互不影响,而且从来都没有接触。他们彼此都立志要求出世道,要修行,而且互相都劝勉说,我们要看破生死的祸害,这个爱欲是根本,世人愚痴不知道爱欲损害我们的慧命,所以一定要保持觉悟。

  结果有一天晚上,妙贤已经睡著了,迦叶还在禅坐用功,忽然看见一条毒蛇从房外面进来,准备要咬妙贤的手。迦叶看了之后,就马上用扇子的柄(那个把柄)把妙贤的手抬起来,然后就把那毒蛇赶走了。这一下子把妙贤就惊醒了,她就以为迦叶用手接触了她的手,就对迦叶说:你不要违背我们的盟誓。迦叶就说:不是,我没有违背,是刚才有一条毒蛇要伤害你,所以我把它赶走。妙贤当时就说:我宁可让毒蛇咬死,也绝对不可以违背誓愿,而互相我们有任何接触。因为毒蛇只是让我们这一身死亡,但是爱欲之毒是无有边际,生生世世都把我们害惨。迦叶听了之后,对妙贤的道心非常的感佩,就把实情告诉她,说刚才我真的没有接触你,是拿扇子的把柄把你的手臂抬起来,没有违背盟誓。这时候两人才安心继续休息。

  就这样,两个人度过了十二年冰清玉洁的生活,这真是世上难有,非常难得稀有,彼此就这样的互相勉励,一心以清净的道业为重。十二年之后,迦叶的父母过世了,因为迦叶的财产非常多,他就把所有的财富全部布施给贫穷的人,自己就毅然出家修道,跟释迦牟尼佛出家。因为他道心坚固,等接受佛陀教诲九天就证得阿罗汉果,阿罗汉是离欲阿罗汉。妙贤后来经过几番周折,也跟释迦牟尼佛出家,不久也证得阿罗汉果。这是两位修道人给我们做示现。这是《沙弥律》里面讲的,YIN泆而生,不如贞洁而死,永断生死根本。当然我们一般人做不到像迦叶和妙贤这两位尊者这样的道行,但也需要淡化自己的欲念。怎么淡化最好?用念佛,当我们念头一起,立刻就提起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真为生死,发菩提心。知道如果不把爱欲放下,那生死就难出,即使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些都要把它伏住。伏住,就是不要让它起现行,不要让它起作用,求三宝加持,令自己烦恼尽量的能够压住不起来。断估计很难,断欲那是阿罗汉才能做到,但是伏住,只要我们真有道心,人人都可以做到。要伏住欲,最关键的我们制心一处,用《无量寿经》,用阿弥陀佛的佛号,把我们的心拴住,不要让它到处跑,人有这样专注的心,欲念它自然就断了。

  像历史上记载,宋朝的宰相司马光,司马温公,他非常好学,因为中年无子,所以妻子就给他买了一位妾,这个妾长得非常的美丽动人。妻子买来之后,就把妾送到书房来陪伴司马光。司马光正在认真读书,其他的这些人、事他都没有管。这个妾就把茶水递上去,就故意来问司马光说:你现在看的是什么书?司马光听到有人问,他是学儒的,很有儒礼,很儒雅,立刻就恭恭敬敬站起来,一拱手:这是《尚书》。那个妾感觉得很不好意思,司马光也没有理会她,继续去读他的书。所以欲心要淡下来,是你自己真正要专注在圣贤之学上。

  我们以《无量寿经》做为我们的主修科目,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每天听经不间断,读经不间断,人能够制心一处的话,欲念它自然就没有,不断而断,更何况你要发自真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必得三宝加持,十方诸佛护念。就怕自己信不真、愿不切,对世间种种有很多幻想、很多留恋,这个心就不定,很容易受境界影响。人心要是不定,烦恼容易起现行,遇到境界了,你阿赖耶识的种子起现行,业力发动,这就很麻烦。所以一定要专,《无量寿经》教我们要一向专念。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整部《无量寿经》的纲宗,发菩提心,蕅益大师解释就是深信切愿求生净土。你真能深信切愿求生净土的,一定会一向专念,就一个方向专念阿弥陀佛,包括专读《无量寿经》、专听《无量寿经》,这都是讲念佛,因为《无量寿经》就是讲阿弥陀佛,讲名号功德。专心是得定的前方便,人真正得定,得三昧了,戒自然就持好,这叫定共戒。假如要是得定久了,就能开智慧,开悟了,这叫道共戒。像刘素云老师给我们做的榜样,人家得到念佛三昧,你要仔细观察,她日常行持没有犯戒的,时时处处自然就跟戒律相应,定共戒。这是我们在末法时期希望能够保住戒行唯一的方法。如果不是这样认真努力的专修净土,靠自己的力量要有持戒,我们的戒力不深,而外面境界诱惑又很大,你想得到、保持你的戒行是非常难。尤其是现在法弱魔强,你真想修行的时候,魔来干扰,真正发勇猛心,好了,退缘就很多,可能这一退,比你原来的那个水平还不如。为什么?这就是法弱魔强,末法时期的现象。所以要持戒也必须要靠他力法门,他力就是靠阿弥陀佛、靠十方诸佛护念,否则你靠自力,难!

  所以世尊讲正法时期以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持戒修定这都属於自力,但末法时期持戒修定不行,你自己的力量抵不过魔军的力量。谁是魔军?周围都是魔军,电脑、电视、媒体、报纸杂志,你走到街上,这些男男女女他们所穿的衣服,挂的广告牌,全是魔军,都在诱惑你,让你起贪瞋痴慢,起这些烦恼。自力确实难,靠他力可以。怎么能靠得上他力,靠得上阿弥陀佛?就是你要深信切愿。假如这个心要是一放松、一松驰,信愿松了,佛力就淡了,这佛力一弱下去,不是佛本身的力量弱,是我们靠不上,那很容易就堕落。所以最重要是自己要提高警觉性,念佛不中断。

  在黄念老的注解里面他又引「《无量寿经钞》曰:夫YIN欲者,流转生死之根源矣。远离解脱之因缘也。如太贤云:生死牢狱,YIN为枷锁,深缚有情,难出离故」,这是讲到YIN欲之害,烦恼里面最重的。这是六道受生,因缘很复杂,但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缘就是YIN欲,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一切境界都是你念头变现。六道的境界怎么来的?就是因为你有爱欲,有见思烦恼,这是执著,所以YIN欲者是流转生死之根源。

  我们想要远离YIN欲,就这样拼命想远离,也很难,这个烦恼不容易离。怎么做比较好?这是我自己的感受,把注意力转移,把注意力专注在这部《无量寿经》上,还有黄念老《净土大经解》上,一心的深入,像司马光读书一样,专注的读。我们师父讲,假如你真的把这部书连著注解读上一千遍,你决定得念佛三昧。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里头的意思你全懂了,你信愿具足,你念佛自然就能成片。你得到了成片,这是最低的念佛三昧,那就决定往生西方,虽然没有断见思烦恼,往生西方是凡圣同居土;如果是见思烦恼断了,欲望断了,往生至少是方便有余土,甚至是实报庄严土。所以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在这个世间,为什么对这个世间很多的事情还那么有兴趣,不肯求解脱,不肯真正舍离六道?原因还是你自己对宇宙人生真相不够清楚,对於极乐世界怎么美好、怎么样的庄严,和对这个娑婆世界有什么样的苦,你不明了。你没有那种对比的反差,就生不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所以还是要深入经教,把道理都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能真愿意求往生,真愿意舍离这个五浊恶世。

  你看在这里修行真难,进一退九,进一步退九步,你刚进步一点,结果恶缘来了,一下就把你拉到后退好多。还有一个解释,就是这个世界里面进步的人少,退步的人多,一个人进步,九个人会退。那你会是这一个人还是那九个人,看你自己。关键问题是你能不能真正深入到净土的经教,把净土真认识清楚了,明理才有深信,深信就有切愿,切愿就有力行,你念佛才会不中断。就好像,假如我们现在要办移民,不少人很想移民到国外,譬如说移民到澳洲、移民到加拿大,香港人比较多。移民前,先到那个国家去考察考察,觉得真好,都了解清楚了,你就决心去办移民,花大力气,终日劳碌奔波,要办移民签证。什么原因?他真信,他相信要移民去的那个国家比他自己那个住的地方好,所以他就使劲办移民,这个道理很简单。

  我们现在想要去西方,就必须要对西方极乐世界要了解、要明白,当然现在让你去西方极乐世界是不可能,你现在也去不到。要相信阿弥陀佛,相信释迦牟尼佛的介绍,就是这部《无量寿经》,你把这部经反覆读,反覆去思考、去琢磨,极乐世界真搞清楚,你就愿意去了。去西方极乐世界不用办签证,只要想去,阿弥陀佛就来接引,比你去移民还简单、还方便,而且还殊胜。你去办移民,你去澳洲移民,澳洲总理不会来接你。你去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教主,他亲自来接你,把你当作上宾接待,你想想,更殊胜!所以凡是不想去的,或是这里舍不得的,没有立定志向求生净土,都是因为对道理不明白。

  所以我们现在特别感恩师父上人为我们反覆讲解《净土大经解》,详详细细的把《无量寿经》给我们讲清楚,让我们懂得极乐世界那么美好,生起由衷的向往。你要反覆听,听的印象愈深刻愈好,你就不会忘,你就不会迷。昨天师父老人家在协会这里给大家开讲「极乐世界二十九种庄严」,这是特别开出的专题。他说以后每次礼拜六、礼拜天来协会讲经,他都讲这个专题。二十九种,昨天只讲了三种庄严,底下还有二十六种。这是老人家慈悲,我们真正明了极乐世界庄严才会心心向往。这是断除生死根本的好方法,不用那么辛苦,也不用跟这个烦恼对立,自然得到解脱。如太贤云,太贤大师是唐朝朝鲜国,当时叫新罗,新罗国的法师,他讲到,生死牢狱,YIN为枷锁,深缚有情,难出离故,这是大德的教诲。生死牢狱指的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牢狱,我们还有个枷锁,那是更加的系缚,就是YIN欲把有情众生深深的绑缚起来,所以众生很难出离六道。谁绑的?别人没有绑,自己绑,全是自作自受。

  黄念老又引「《智度论》云」,《大智度论》龙树菩萨造的,「YIN欲者,虽不恼众生,系缚心故,立为大罪」。这种YIN欲之罪,一般人讲情执深重,虽然说没有恼害众生,而且众生还觉得这事挺快乐,但是这个是加重系缚,把众生牢牢绑住在六道里面,我们这个心就不能出离,所以它是大罪。这一点,刚才讲的宝莲香比丘尼就不懂,她以为YIN欲又不杀、又不盗,应该没有对众生有什么危害。危害大了,更何况YIN欲为万恶之首,YIN欲心起来了,带出杀盗妄的恶,就会造出无穷的罪业。底下《无量寿经》的经文就讲到,由YIN而引杀机,感得三途受报,所以这些烦恼佛劝我们要放下。

  下面引《瑜伽论》里面的经文,「诸爱之中,欲爱为最。若能治彼,余自然伏。如制强力,弱者自伏。然此欲法有三种过:苦而似乐故;少味多灾故;不净似净故。又云:何耽刹那之微乐,应受永劫之大苦」。这几句话说得好,众生在六道里面情执非常重,有情执就出不了六道。而诸爱之中,一切情执里头,欲爱是最重,也是危害最大的,所以,如果能够把这个欲爱之心降伏住,治就是对治,对治它、降伏它,余自然伏,剩余其他的烦恼就很容易伏住。

  欲爱广泛来讲包括很多,一般讲五欲,财色名食睡,这是属於贪的烦恼,贪是一切烦恼的根。每个人的根性不同,烦恼不一样,要知道自己哪一个烦恼最重。譬如说我是贪财比较重,那要对治这个烦恼,先把这个最重的烦恼降伏住,其他就比较好办;有的人贪色比较重,那就要先对治这个烦恼。就像人治病一样,你哪个病最重得先治,那要命的,其他轻的病可以慢慢来治,先治最重的病。而治病最好的药就是念佛,经上讲这句佛号叫阿伽陀药,阿伽陀的意思就是包治百病的药,万灵丹。

  我们烦恼的心虽然很污秽、很染污,但是一句佛号注入心田,那个染污自然就清净。中峰国师《三时系念》的开示当中就说到,他用个比喻,印度有一种宝叫清珠,清水珠,跟我们现在用的化学药品明矾可能差不多,它能够净化污水。清水珠放到那个污水里头,入水一寸,一寸的水就清洁;入水一尺,一尺的水就清洁,从这个水面一直入到水底,全部的水都清洁了。用这个作比喻,清水珠好比是这句佛号,当我们的心很乱、很污浊,一句阿弥陀佛提起来,这个佛号就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一句接一句这么念下去,心自然就清净了。所以提起佛号,乱心也变成佛心,这是最有效的方法。可贵的就是你要信得深、守得稳,这句佛号要紧紧守住,不间断、不夹杂,也不怀疑,坚信这是最有效的方法,阿弥陀佛加持我们,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些烦恼业障自然就消掉。强的烦恼被制伏了,弱者,就是烦恼弱一些的自然就被伏住,这是用念佛方法对治。所以当我们起这些种种污染的念头,不要管那些念头,把这句佛号管住,心不离佛号,那个妄念自然就没有。

  然此欲法有三种过,这种欲望有三种大的过失。这三种过失,第一苦而似乐故,YIN欲是苦,它让人焦躁不安。底下经文讲的,『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这苦。一个人YIN欲心起来了,他自己烦躁,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不能自控,这是苦,心里没有清凉,不得自在。但是又好像很乐,所以世间人追求这种所谓的乐受,不知道这是刀头舐蜜,就是在锋利的刀尖上的蜜,你拿舌头去舔它,没尝到甜味,只有痛,苦痛。少味多灾,味道很稀少,根本没什么乐趣,但是后面代价就太大了,灾难很多,前面讲的「杀身亡家」。

  在今年五月三十一号,「京华时报」报导了一个新闻,说有一个男子在北京朝阳区东郊市场,东门外通惠河河段,当街非礼一位女子。当时这位女子在拼命喊救命,结果有一位路人,姓张的先生,立刻在大吼,这个男子就赶紧吓得离开了。结果就看到他纵身跳入那个通惠河,可能想逃跑,跳到河里之后不见踪影了。结果岸边的路人立刻帮助报警,警方赶到现场,还是找不到这个跳河男子的踪影。结果过了一天,第二天上午,在河段里浮出一具男尸,警方把这个尸首打捞起来,鉴定确实就是前一天目击者看到的非礼女子的那个男人。当时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河里的男尸仰面朝天,面部都呈青黑色,颈部以下的身子在水里,这是现报。你看这是「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这个人就是愚痴到这样的地步,贪所谓的这种滋味,后头的灾难立刻现行,他跳到河里被淹死了,这是现报、花报,来生果报决定是在地狱。

  这三种过,还有第三种不净似净故。这是非常污染、污浊的事情,一点都不清净,而世间愚痴颠倒的众生,以这个欲事为乐,对这个污秽的身体就觉得很干净,这些都是颠倒。所以《瑜伽论》里面有讲到,「何耽刹那之微乐,应受永劫之大苦」,为了这刹那之际一点点的所谓的乐,换来后头永劫的大苦恼,那就是生死轮回,甚至是三恶道报。

  下面念老又引「《诃欲经》云」,诃欲,诃是诃斥,把这欲望诃退。《诃欲经》说到,「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经文上讲女色,这专对男子而言,对女子当然也可以叫男色,男女都是一样的,爱欲双方都有。这个爱欲就是世间的枷锁,凡夫贪恋执著它就不能自拔了。

  我记得有一位同修跟我讲过,说现在的年轻人,十三、四岁,十五、六岁,刚刚进入青春期,男孩子,结果天天看网路上黄色的内容不能自拔,然后就手YIN,天天没有办法自制,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学佛的人家孩子都是一样,都免不了。有一个同修的孩子,就是因为天天看网路这些黄色的内容,身体非常亏损,走路都直不起腰,说有一次到佛堂里都爬著走进来的,好像只有十三岁的孩子。我们看到了非常痛心,这身体几乎是废了。所以这是世间的枷锁,真正觉悟要永离。女色也是世间重患,这色欲,患是患难,大灾难,凡夫困在里头,至死不免。还有世间之衰祸,色欲使世间带来很多祸害,凡夫沾染这里头,遭遇到这样的灾难,无厄不至,厄就是厄难,种种灾难因之而起。

  在《安士全书.欲海回狂》里面就讲到,他引用《感应篇广疏》里面南昌兄弟的例子。说南昌有两兄弟,这是双胞胎,音容、相貌长得是一模一样,父母都难以辨别,只能是让他们俩穿不同颜色的衣服来辨别这兄弟。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八字都一样,八字一样那命运应该是一样。结果真的这两个人同时长大、同时读书、同时婚娶,荣枯得失,无一不同,命是两个一模一样。结果有一天兄弟俩去应试,走在路上,就在一个旅馆住下,这个旅馆有一个女孩比较轻佻,就挑逗这个兄长,双胞胎那个兄长。这兄长就拒绝了她,而且告诫自己弟弟,千万不要跟这个女孩子来往。弟弟当时就起了一念邪心,邪念起来了,於是就假装应承他的兄长。

  结果女孩子来挑逗,因为这两兄弟长得一模一样,这女孩子不知道,弟弟就假装称他自己兄长的名字,晚上跟这个女孩子就发生关系了,而且好言好语跟这个女孩子讲,说我现在上京赶考,等我考中了,我一定回来迎娶你。结果两兄弟赶考,考试,这个女孩子当时信以为真,把自己的家财都拿来供养这个弟弟,做为他赶路的资粮。然后这两兄弟考试完发榜了,结果那个兄长考中了,弟弟落榜,两个命运就开始不一样。那个女孩子以为跟她私通的是那个哥哥,因为他假装他哥哥的名字,一看到发榜的是他哥哥的名字,很高兴,以为这哥哥马上来迎娶她,就在家里等啊等啊,结果一直都没有来提亲,这女孩子后来就忧郁怨恨而死。结果后来这个兄长做了大官,而且得到高寿,子孙都很荣盛。那个弟弟没有子嗣,而且很早就死了,夭折了。

  你看这两个兄弟的例子就看得很明显,命相吉凶都由前生善恶之心所造的。你宿世曾经做过善事,你为人厚道善良,你这一世来投胎已经带著贵相,出胎的时候必定是逢上良辰吉日,就是你八字就会好。如果我们过去生中造了很多恶业,入胎就已经注定了你的那个境遇将来就不好,出胎的时候自然赶上的那个时辰也是不好,所以你拿八字给人算,人家就说你的命运不好。这都是前生善恶之业感召,《太上感应篇》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然而圣贤教我们,「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我们如果生的八字不好,但是我们力行善事,像了凡先生、像俞净意公,他们断恶修善,他们的命运就能改造,原来不好就能变好。但是,如果我们原来的八字很好,命很好,不肯行善,而且还造恶,好命也变得不好了。这两兄弟就非常的明显,本来八字一样,命运应该一样,结果在暗室之中,兄长能够保持他的德行,而弟弟却是做了亏心事,立刻两人前途就完全不同,所以祸福之根本在於我们的心。命相虽然有定,但是我们的心是无定的,起一善心善念,命就变好,过去不好,以后会变好;起一恶念,那个命就开始往下坡路走了。这里《诃欲经》上讲,世间重患,凡夫困之,世间衰祸,凡夫遭之,都是讲这个YIN欲。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安士全书》上的。说明朝有个读书人到南京应试,他所住的地方对面对门是一个指挥使,一个做官的。这个官有一个女儿也比较轻佻,常常来偷看这个书生。这个书生读圣贤书,懂得有天地鬼神监察,所以有一天晚上,这个女孩让婢女带著口信来,约这个书生晚上一起相会,书生就推辞不去。结果跟他同室的一个室友看到这样的一个机会,他就很轻佻,就伪作书生名义答应这个请求,晚上就跟婢女一起到了那个指挥使的小姐的房间,跟这个女孩私通。结果晚上因为忘关门了,第二天一早,她父亲从外面归来,来看他的女儿。看到门打开著,进去一看,发现这一对男女,这父亲非常的气愤,立刻拔出腰间的剑,就把这一对男女都斩了。后来那个读书人,就是没有去约会的那个读书人,很有贞操的,发榜之后他居然名列榜首。所以安士先生有一个评论,评论得很好,说,「一登举子录,一登鬼子录,荣辱苦乐,皆天渊矣」。这两个人同室的室友,一个登上举子录,做了举人,名列榜首;一个登了鬼子录,去见阎王爷去了,荣辱苦乐天渊之别。这一念虽然产生於非常微细的一瞬间,但是那个果报确实一个天一个地,岂能不生敬畏?

  下面讲到,经文上讲,「烦满胸中,邪态外逸」,就是刚才这几个例子,我们看出来了。「费损家财,事为非法」,费是耗费,损是减少,为了满足自己的YIN欲,宁愿倾家荡产都不肯回头。事为非法,意思就是所为之事不合法度,甚至干犯法律,所谓败德犯法。『所当求者,而不肯为』,所当求的是道德仁义,是提升自己的灵性,而这些事情完全不放在心上,一天到晚想的都是邪思邪念,念头里跟伦常道德都是相违背。这里讲所当求,是不求自立、不务正业、不求出离(不出离生死),不知求福、求慧、求生净土,所求的他没有去求。世间人要求自立,要做正业;出世那要求出离六道,求福、求慧、求往生,这些全没有上心。所以他不信有轮回,不信有因果,做的事情就变得是无法无天,肆无忌惮。果报却不因为他不相信而消失,天理昭彰,人不干好事,那必然会有灾害、会有祸患。

净宗根本戒  定弘法师主讲  (第十六集)  2012/6/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068-0016

 

  尊敬的诸位法师,尊敬的凌孜会长,尊敬的丁嘉丽老师,诸位大德、诸位嘉宾、同修,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在一起,一万富有社会良知的人士共聚一堂,探讨「戒邪YIN反堕胎」这个主题,可以说是非常迫切,也是对改变世风有大关系的一次聚会。前三天在此地,我们一起举行中华民族万姓祖先祭祀大典和超度法会,今天我们来探讨戒邪YIN的问题。古人讲得好,孝为百善之先,YIN为万恶之首。社会如果在不孝、邪YIN这方面出了问题的话,就一定会有动乱,一定就会有天灾人祸。所以我们此次的聚会,这四天可以说就是围绕孝和戒YIN这两大专题,这是从根本上唤醒人心、护世息灾的做法。再加上念佛、三时系念的法会来回向祖先,来超度堕胎的婴灵,冥阳两利,实在是功德无量的。

  今天这个「戒邪YIN反堕胎」觉醒和超度的法会,上午是觉醒阳间的人,就是用教育;下午是超度阴间的人,就是堕胎的婴灵,这可以说也是历史上还属於第一次尝试,非常的有意义。这里特别要感恩我们尊敬的上净下空师父上人,因为他老人家在讲《大经科注》里头的多次呼吁,才真正是这次法会的一个缘起。还有也感恩台下就座的丁嘉丽老师,前段时间她来香港在摄影棚里面对我们师父上人做了一个专访,题目就是「珍惜生命,请勿杀子堕胎」。这个光盘出来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听说有一个同修,自己一个人就做了一百万张那个光碟,这个光碟今天也在你们诸位的法宝袋里头。很多同修看了之后非常的感动,甚至是震撼,都很忏悔过去糊涂造作了一些罪业,急不可耐的祈请能不能够专门做一场超度堕胎婴灵的法会。结果主办方同修们很慈悲,在上悟下道法师的慈悲护佑下,於是就成就了这次的法会。所以也特别感恩悟道师父的慈悲,大概也是堕胎婴灵的那种呼唤、祈请,让我们悟道法师,本来今天是要走的,不能留下来的,结果今天临时的计划也有改变了,还是能留下来,下午给我们做三时系念。所以我们感觉到阳间、冥界都有在祈请,这是庄严的盛会。

  刚才道师父给大家已经把邪YIN和堕胎的果报、危害讲得很清楚了,大家也都知道邪YIN、堕胎就是五戒重戒里头犯了两大,一个是YIN戒,一个是杀戒,果报非常惨烈。现在社会非常污染,我们在这样一个五浊恶世当中如何来面对,如何来把持住自己能够不犯邪YIN,这个确确实实需要用方法。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净土宗第九祖蕅益大师的一篇:

  【戒YIN文】

  他老人家一生专攻戒律,持戒精严,对这个YIN戒也是非常的重视和提倡。因为刚才道师父也讲了,爱欲是生死轮回之根本,如果还有哪一种烦恼比得上YIN欲的话,那基本上众生就没救了,出不了轮回。所以怎么去对治?我们在此地学这个『戒YIN文』,手上都有这篇文章了,因为它是在那个会议的小册子里头,大家应该有,或者是看大屏幕。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够细说,只能够重点式的来分享。我们来看这个「戒YIN文」,第一段是总说:

  【人知杀生之业最惨。不知邪YIN业尤惨也。人知杀生之报最酷。不知邪YIN报尤酷也。】

  杀盗YIN妄,这四大根本重戒。很多人都知道杀生这个业是很重,杀人就得偿命,杀生也要偿命,甚至这一生吃它半斤,来生还得还它八两,这是没办法逃的。大家都知道杀生业是很惨的,要以命偿命,可是不知道邪YIN的业尤其惨烈。为什么这么说?因为YIN是直接伤害我们的慧命而加重轮回的根本的烦恼,让我们永远离不开六道,也就永远离不开地狱。更何况YIN业之后多半都有杀业,像堕胎就是杀业,而且杀的是人。现在所有的宗教以及社会上有良知的人士都已经非常了解,胎儿也是生命,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有知觉的生命,只是他太弱小了,没有办法来提出求生的呼吁。而我们人类糊涂不知道,或者是明知还故犯,为了自己的私欲、私利,残忍的把自己的亲生骨肉杀死在子宫里,甚至是凌迟处死,堕胎是一段一段把他撕裂了拿出来。

  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四年,杀死的人数有多少?五千万。而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现在每年堕胎的人数就有五千万,把自己的亲身骨肉这样的来残害,这种罪业真是太重太惨了!所以这里讲『杀生之报最酷,不知邪YIN之报尤酷』,比那个杀人还要残酷。为什么?他杀的是亲生儿女,二战杀人是杀敌人,是敌对双方互杀,现在我们是残害自己亲生的骨肉。所以我们应该尊重胎儿的求生权利,他们不能够被剥夺生命。当然要反堕胎,最重要的下手还是从根本上去断除,为什么会有堕胎的问题?因为有YIN欲,这个根不断,那后头杀业是没办法根除的。所以蕅益大师一开头总说四句话,一针见血告诉我们,YIN业比杀业尤重、尤酷。底下给我们讲为什么如此:

  【盖种种受生。肇端YIN欲。种种造罪。托因有生。YIN为生本。生为罪本。】

  『盖』,就是提起一个语气词,下面有重要开示。『种种受生』,这是讲人为什么会在六道里面受生,得到这个身体,它的根本就是因为有YIN欲。『肇端』就是开端於『YIN欲』,肇是初始的意思。为什么会有在六道受生?因为有YIN欲,而在六道里面一定会造作罪业,『种种造罪,托因有生』,在六道里受生、造罪业,什么原因?有生。这是讲到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些是佛法的名相。大概是什么意思?就是讲人是怎么来轮回的。最初是因为无明,无明就是颠倒不觉悟,就会有行,行就是造业,造善恶这种业,就在六道里面得到善恶的这个身体,善道是人天,恶道是地狱、饿鬼、畜生。有了行,就有了识,识就是什么?它一有造作就会产生受胎的念头,就要入六道里的胎。所以人是怎么投胎?颠倒、糊涂,它就随著业力感召自己的父母,当看到父母交会的时候,起了一念的YIN心,就入胎了。

  入胎之后就有名色,这个名就是心,色是身,身心就有了。换句话说,胎儿是一个具足身心,就是具足精神和物质肉体的生命,所以他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虽然他很小,不能去杀害他。然后就有六入,胎儿在这个子宫里慢慢长大,开始有了手足身体,六根渐渐形成,眼耳鼻舌身意,完了就能够接触外面的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这个六根开始接触六尘境界,就会产生作用,这叫入,六入,就有知觉了。再惭惭长成,就有触,这个触是什么?出生了,胎儿长到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出生之后就会有触感,冷暖、疼痛,他有知觉。到三、四岁之前,他主要是触受,他虽然不能够很清楚分别善恶,但是他触受具足。然后受,受是再长大,五、六岁到十二岁,这个时候六根对六尘,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外面的境界就产生了好恶,产生了分别。

  再长大到十五岁以上,就是我们讲的青春期发育年龄,这就会产生YIN贪的念头,这爱欲心是生死根本,这时候开始发现了。然后就会有取,这有爱了,爱了就会取,取就是去驰求外面的境界,贪慕欲望的满足。取之后就有有,有就是因为这个贪而造成的善恶业,那主要是恶业,这个恶业招感的就是在六道三途里面受生,有缘生。有生就有老病死,这个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有穷尽,生生世世就是这样的轮回。所以蕅益大师这里直截了当的指出,我们为什么会在六道里轮转?根本还是在YIN贪之心,有YIN贪就有受生,有受生就有老病死、忧悲苦恼。所以这里讲YIN为生之本,生又是罪之本,生出来就会犯罪。基督教也讲,为什么人会犯罪?自从上帝造了人之后,受了蛇的诱惑吃了那个果,产生了分别善恶之心,然后就开始造业了。这跟十二因缘讲的是非常相似的,只是他讲的是事,我们这佛法讲的是理,理和事没有矛盾。所以这里说:

  【是故三途剧苦。人世余殃。YIN意才萌。一切俱起。】

  三途是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那是剧苦,剧是非常剧烈的苦痛。地狱,咱们还没去看过,那可不得了。曾经有一个故事,有一个阿罗汉,比丘,他告诫弟子,你们要是不好好修行,将来到地狱那可是不得了。刚好那天就像我们清明时节下大雨,下了雨之后那树林都湿透了,阿罗汉就叫他的弟子把那个倒著的树都收集在一起,一大堆木柴堆在那,被雨淋得湿透了,然后叫弟子来点火。弟子说,怎么可能点著湿透了的木柴?结果阿罗汉就用他的神通从地狱里面取了一颗火种,把这火种放到那个木柴那里,一放,立刻就化为灰烬,那个湿透的木柴瞬息之间化成灰烬。弟子们一看,傻了眼,地狱的火可不是人间的火,太可怕了,剧苦!其实我们人人都到过地狱,而且地狱时间是最长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烦恼重,所以不出六道,地狱是免不了。所以佛、世尊劝我们,苦口婆心的劝,一定要脱离六道,一定要求生净土,否则将来轮回苦痛那是惨不忍闻。

  我们这一生很幸运遇到净土法门,感恩我们净老和尚五十多年的谆谆教导。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讲,「缘之所在,恩德弘深」,这个恩德太大了,所以老人家给我们做最好的增上缘,这一生我们一定把握机缘求生净土。求生净土,蒙阿弥陀佛加持,YIN欲的这种烦恼就比较容易断除了。但是我们要小心留意,谨慎防范,因为如果对於人世间男女之欲还贪著就很难处理,这爱欲是生死根。所以蕅益大师提醒我们,『三途剧苦,人世余殃』,这是所谓「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殃是灾殃。灾殃也是多半跟这个YIN有关,YIN为万恶之首。这个YIN意,就是念头,刚刚萌发,你要想到要警觉,一切的这些罪恶、业力就会起来了,那我们就一直往三途里钻,所以警觉心重要。古德劝我们生死心要切,这才能够把无始劫来最深重的烦恼习气中断,要相信自己,要发大菩提愿,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下面讲:

  【YIN习难断。如火燎原。於极臭处。谬为香美。於极秽处。谬为洁净。随处苟合。何异畜生。非道染触。过於鸡犬。】

  YIN习,这个习气是无量劫来养成,确实非常难断,最难断的就是这条,但是我们要不认真断除,这生死轮回就难以出离。即使是要求生净土,不要求你根断,但是必须也得要伏断,就是降伏住,把YIN欲心降伏住,石头压草,你把它压住,它不起来、不现行、不起作用,你念阿弥陀佛就决定往生。所以『YIN习难断,如火燎原』,像火星似的,有一点它就可能把整个草原都给烧掉。这是大师劝我们要非常谨慎的去防范,连一个火星都不可以姑息纵容,都要把它掐灭。底下讲怎么掐,这里提出一个不净观。在古德教诲我们这些戒YIN的方法里面,儒家提倡伦理道德教育,特别是礼教,礼就是不能YIN,不能过度。这个YIN,不仅是男女欲事,任何的欲望过度了,都不符合礼,所以讲欲不可纵,不能纵欲。但是它不让你根断,让你节制,人人能节制欲望,这社会也就祥和了。特别现在这个社会,我们看到很多人有很多身心的疾病,多半跟YIN有关,这是印光大师当年就指出来。

  我们晓得彭鑫大夫,他是北京中医大的博士毕业的,他跟我们有讲这个专题,就提到他认识的一些人,病号,很年轻。像有一位三十二岁的企业家,正在他事业有成,这个时候就得了中风,结果只能坐著轮椅来度过他的余生。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他在中风之前一年,他去看彭大夫的时候,彭大夫就告诉他,你一定要禁欲,男女欲事太过了。原来他自己包养好几个情妇,一天到晚过著纵欲的生活,连那天去看彭大夫,去就诊,还带著他的一个情妇。彭鑫一看那个女子,马上想到四个字「红颜祸水」,太妖冶。结果这个企业家不肯回头,不能听彭大夫的劝告,还是依然故我的纵欲。彭大夫就告诉他,你现在是严重的肝肾不足,肾为先天之本,纵欲伤了肾精。肝肾同源,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水不行了,那木也不行,所以说你将来要小心中风,因为中医诊断中风三大原因之一就是肝肾不足。他不听,一年之后果然就得了中风,中风之后眼角、嘴角都歪斜了,说话都不能成串,在医院里坐著轮椅,保姆天天推著他出来晒晒太阳,很可怜。他的那些情妇一个都不理他,都走光了,他的事业也就一落千丈。所以就是讲余殃,真的不用看子孙后代,也不用看他来世,就看他现世YIN业的果报就非常的惨烈,也非常的快速。

  我听一位同修讲,他认识的一个也是学佛的同修,这个YIN风连佛门都扫进来了,学佛的弟子也难以抵抗这种诱惑。他说家里有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这学佛的,很虔诚的一家人,天天这孩子在家里上网,看色情网站,一看就收拾不了,就没办法停下来,真的就被YIN魔所控制。结果到最后,听说都站不起来走路。为什么?因为他手YIN,天天都在折磨自己的身体,他没办法自己控制,十几岁的少年就这样把以后的人生给废掉,太可怜,太惨痛!所以非常希望我们有识之士,有社会良知的人一起来行动,从自我做起,呼吁全社会一起力戒YIN欲。

  儒家讲伦理道德教育,现在要急切的复兴。那比伦理道德教育还有效果的是因果教育,像我们道师父今天上午讲述因果教育,他提到的《安士全书》,特别里头有一部《欲海回狂》,专门讲戒YIN的。这部书,印光大师把它称为「善世第一奇书」,说安士先生是菩萨再来,所以像这种书我们要提倡。在座法宝袋里面有一本就是《珍惜生命,请勿杀子堕胎》的这些科学报告,大家回去也可以好好的读。因果教育比伦理道德教育还要有效果,就在戒YIN这方面。为什么?人能够懂伦理道德,他有耻心,认为造恶业是羞耻的事情,可是有时候善根不够的话,在境界面前就会还是把持不住,古人有所谓英雄都难过美人关,伦理道德,这时候可能那防线都防不住了。第二道防线因果教育,人懂得因果就有畏心,畏惧,不敢造恶,知道有天地鬼神,后头有果报,有三途六道等著我们。千万不能够因贪一时刀尖之蜜,而将身后无量劫前程断送,将子孙的福报葬送,让祖宗、让父母蒙羞。所以人懂得因果,他就有敬畏之心,他能够慎独,「君子慎其独也」,慎独,一个人在的时候都不能乱来。

  这个因果教育如果还不够怎么办?安士先生,周安士先生他提出一个不净观,这第三道,最后的防线,这个也很有效,我自己也常常修这个。特别是年轻人面对现代社会诱惑,如果没有定力,没有慧力、智慧,在境界面前看不破、放不下,很容易就会犯罪业。不净观,这里讲的观身不净,这是佛法提的「四念处」第一个观身不净。身体臭秽,再美的妙龄少女,其实里头包的都是肮脏东西,它里头是什么?皮底下就是血肉,那血肉,你看拿出来放两天都臭了,是吧?这个血肉里头包的什么?这五脏六腑。五脏六腑包的是什么?屎尿那些臭秽的东西,吃进去,排出来的都是臭的。所以我们讲人身是个什么东西?生产大便的一个机器,专门就生产这个,再美妙、美味的食品吃进去,排出来都是臭。无论你多美貌都是假的,你要去看看那个解剖的解剖室,有一些什么美貌少女殉情自杀的,被法医从头割,把那个膛给割开,那些肠子全部都拿出来。看看这具尸体,你就想想,昔日的美貌何在,有什么值得留恋?

  再何况人生青春不能永驻,必有老病死。病的时候,全身都是皮包骨,头发蓬松、眼睛深凹、脸色苍白,一看就恶心,连靠近都不敢。再看看死的时候那更可怕,死之后三天,这尸体就臭得不能闻了,那苍蝇都来了,那个蛆虫可能慢慢就滋长出来;再过些日子,咬得一个洞一个洞的,野狗都不想去吃它的肉,你说这副尸体哪有可爱之处?常常起这种观有什么好处?把我们的欲心就降下来了,就不会在臭秽之处以为是香美、以为是洁净,它完全是不净之物,要舍离。所以这是起观照,用智慧观察。大家不要害怕,观了这个是不是整天发恶梦?不会的,保证不会,这有加持力,佛教我们这么做,我们这么做肯定有佛菩萨加持。经上讲常做不净观的修行人,身上有优钵罗花香,就是青莲花香。这是什么香?我们这前面写的戒定真香,那才是真的香,天人都恭敬,所以要持戒。连儒家都讲,守礼之人,天神都拥护。

  底下讲『随处苟合,何异畜生?』如果是胡乱来的邪YIN,甚至是搞现在所谓什么一夜情,何异於畜生?畜生,那猪不就是这样搞吗!人跟畜生有什么区别?就是人有礼教,有伦理道德观念,他洁身自爱。做这种无耻的事情那就是畜生,所谓是衣冠禽兽。连飞禽里头都有好的,你看《诗经》里讲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它用这个关雎做为义鸟来做比喻,这个鸟一夫一妻制的,一方走了,另外一方会守节,它不会再改嫁,这样的专,义鸟。所以人能不如鸟乎?『非道染触』,这也是邪YIN,不光是夫妻以外,即使夫妻之内,这正YIN的,五戒里虽只戒邪YIN,正YIN它可以允许,就是夫妻之间,但是非道,是讲口道、大便道、小便道,不可以,这就『过於鸡犬』。

  【此在稍有良心者。便应痛绝。奈何聪明学识之士。甘此丧心无耻耶。】

  所以我们应该发痛切的心,已犯者后不再犯,忏悔业障,永不再造;未犯者要谨慎自己的心行。特别是有学识之人,学过圣贤教育、学过佛法的人,怎么能够『甘此丧心无耻』做这种禽兽之行?所以这是劝我们改过,首先要发耻心,人有耻,知耻近乎勇,他就能改过。下面教我们发畏心,畏惧果报:

  【一念欲心。是铁床铜柱因。一念爱心。是积寒坚冰因。】

  这是讲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这『一念』邪YIN的念头,已经在地狱里头种下一颗种子,这个种子累积起来,地狱的果报就会现前。『铁床铜柱』,男抱铜柱,女卧铁床,那铁床都是烧得红红的。男子看到那个烧红的铜柱,就以为是美女,就上来抱。为什么?业力使然,看到那个,YIN心就起作用,就把它当作美女,一抱,全身焦烂。阴风一吹又醒了,再去抱,因为他还是忘,YIN习太重,再抱、再烧、再死,一日一夜,万死万生。那铁床,女的也是这样。所以我们要防范,不能再造地狱业因。那个爱心是八寒地狱、坚冰地狱的业因。

  【况具行非法。灭理乱常。尘沙劫数。不足尽其辜。千万亿言。不足数其恶。】

  何况还要具足非法之行,就是穷凶极恶的造邪YIN的罪过,甚至天理良心都泯灭了,连伦常都乱了,亲人之间都不避忌,这个罪过那真是这里讲的『尘沙劫数』都不能『尽其辜』,辜就是罪过。在地狱里面像尘沙这么多劫,一劫等於十二点七亿年,这么长的时间在地狱里头不能够消他的罪,『千万亿言』都数不清他的恶。所以大师提醒我们:

  【须发大惭惧。】

  惭愧,畏惧果报,不敢造恶。要发:

  【大誓愿。】

  这是发大勇猛心。《了凡四训》里头告诉我们,改过之法先发三心,第一耻心,第二畏心,第三勇心,这里头讲到勇心就是发『大誓愿』。底下讲:

  【宁火炙刀剜。终不与一切男女欲心相触。宁碎身粉骨。终不与一切男女污秽交遘。】

  就是宁愿被推上刀山、推下火海,我也不能犯这个戒,跟男女没有欲心相接触,用清净的心交往。一切男女,不仅是人,一切众生、动物。有的人简直就是颠倒了,跟动物都会起欲念;还有的是同性之间,男的跟男的、女的跟女的都会起欲念,所谓同XING恋,这些都是邪YIN。就是把污秽的念头要放下,怎么放下最好?最好是念佛,一有这个念头,立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佛号提起,念个十句压住。压不住,再念十句、再念十句,念个十分钟、半个小时。《三时系念》里讲的,「念佛投於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把你的心改成阿弥陀佛了,那些罪恶的念头自然就烟消云散,这是最好的方法。『宁碎身粉骨,终不与一切男女污秽交遘』,终不犯戒,为什么?知道YIN罪、堕胎罪、杀罪之大,知道来生地狱之苦,岂能去造作?下面教给我们戒YIN之法:

  【设忘正念。更犯前非。必遭毒害横灾。生身陷入地狱。以兹猛决。善自要心。时时忏除往业。切切悔过自新。庶白法可修。】

  假设忘了正念,陷入魔境界,在境界里动心了,甚至犯了YIN罪,那将来还是有恶毒的果报,现世有灾殃,来世堕三途。『生身』,这一生完了,就『陷入地狱』,太苦了,所以一定要忍得一时,才能够保住永恒的安乐。所以要猛决,『以兹猛决』,兹就是现在猛然下定决心。『善自要心』,我们把这个心要收得住、拿得稳,佛号压伏恶念。妄念起来了,『忏除往业』,就是把这些恶念都忏除干净,过去曾经犯的,以后再不做了,这是真忏悔。忏悔不是我老想著以前做过什么、做过什么,还重复的在佛菩萨面前叨咕叨咕。那就是忏悔了吗?不是,你叨咕一遍,等於嘴里做,又犯一遍,心里又想一遍,过去身在造,现在口还造、意还造,身口意都在造,你这罪业岂能够消除?所以忏悔,等一下丁嘉丽老师带大家做忏悔,这个忏悔最重要的后不再造。不造是包括身不造、口不造、意都不去造,不想了,就想阿弥陀佛,就想著遵守伦常道德,深信因果,正念分明,这叫善自要心。『切切』,痛切的『悔过自新』,曾经犯过的一定要改悔,改过自新。『庶白法可修』,白法是善法,印度人讲黑白,中国人讲善恶,就善法可以修行,往生西方是上善之法,往生西方的人是上善之人,你想求生西方,一定要力戒YIN心。

  【而又勤观经论格言。以策废忘。精修对治观行。以除毒本。】

  这是第二个方法,修对治。怎么对治?最好的就是接受圣贤的教育,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女子最好也要学习女德的教育。女德,自古以来非常重视贞操的这个观念,好!这是女性幸福的一个根本。陈静瑜老师她在多年来都是推广女德的教育,大家有空也可以听听她的光盘。『经论格言』都是用来警策自己,不能废忘,这个正念一忘失,魔来扰乱的时候,自己就会不知不觉就被他拉走了。要『精修对治观行』,精进的来修行,对治自己的最重的烦恼习气,根除『毒本』,毒本就是贪YIN之心。

  【不然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必落魔道。永无出期。】

  这是教我们常常想到果报。如果我们(这是讲学佛的人)不断YIN心,《楞严经》上讲「YIN心不除,尘不可出」,纵然是『禅定现前,必落魔道』,你禅定是你有福报,将来你成魔王。波旬是六欲天主,他就YIN心没断,将来这么大的福报他成魔王,魔王那就造很多恶业,障碍佛法,这个嫉妒心、傲慢心强,控制欲强,最后果报都是在地狱,『永无出期』,太可怕了。所以:

  【矧世智辩聪。曾非大器。随业直坠。百劫千生。受诸烧煮。尚不成魔。安能成佛。尚失人身。安能往生。】

  更何况我们这些搞世智辩聪的人,这不是讲别人,讲学佛的人,搞佛学、搞研究,能把佛法佛经写论文、出著作,能拿博士、拿教授,但是烦恼一品不断,生死不了,这个YIN心又不能力除,这不是大器,他不是法器。『随业直坠』三途,『百劫千生』受烧煮之苦,魔都成不了,魔是在天道,那怎么可能成佛?失了人身,就在三途,岂能够往生西方?所以最后大师劝勉我们:

  【请於静时。仔细思之。於对境努力防之。不然。诸佛无下手处。善友其奈尔何哉。】

  我们每天都要有静观的时候,这个静,动中也要静,我们的心要稳,观心为要。观自己的心有没有把佛号给忘了,佛号忘了很危险,魔就会来扰了。『对境』对著境界,现在的媒体、网路这些都是诱惑,色情内容很多,我们自己要防范。走在路上看到美色自己要收敛,收自己的心,不然的话念念下去造业,诸佛都救不了你,那善友、老师岂能奈你何?帮不了。

  所以蕅益大师在这篇「戒YIN文」里面是苦心劝导我们,一定要戒除邪YIN,邪YIN断了,YIN欲心断了,堕胎,自然就没这个问题了,所以这是根本上解决。包括现在我们国家提倡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其实从源头做起,就是大力的提倡戒邪YIN。大家都没有这么大的这些欲望了,那自然不会有堕胎问题,自然就叫计划生育了,而且是优生优育。为什么?夫妻欲事少,生的孩子他智慧高、素质高。现在科学家、医学家都已经有这个共识,一个民族注重礼教,这个民族的素质就高。像犹太人,他们从小礼教就很重视,所以他们的智慧就很高,智商高。他们又观察非洲的一些黑人的居民,他们在男女关系上就比较松、比较乱,智商都很低。不仅人如此,你看那些猎犬、警犬,专门可以嗅那个毒品的,它只要有一次交配,它的嗅觉能力就丧失一半以上。所以欲它确确实实障碍我们心性的能力,所以优生优育还要大力提倡戒邪YIN。今天时间到了,定弘就给大家汇报到这里。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如何降伏YIN欲  定弘法师主讲  (共一集)  2012/4/7  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  档名:57-082-000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邪YIN       因果)(五明学佛网:邪YIN       因果)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梦参法师: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 

 梦参法师:平等因果与成行因果 

 梦参法师:平心静气思因果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因果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