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一行禅师:太阳我的心32所知以无尽的方式展现自己


   日期:2010/1/1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所知以无尽的方式展现自己

  "知(Knowing)"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态。只要有听、看、受、比较、记忆、想象、反映、忧虑、希望等等,就会有"知"在活动。唯识宗(Vijnanavadin)专门研究"识"。根据唯识宗,许多活动都归因于"知"(Knowing)。例如,在阿赖耶识或藏识中,"知"的活动就表现为"执持"、"储藏"和"现行"。按唯识宗的说法,所有的意识、知觉、思想和知识,都来源于这一基本藏识。末那识(Manyana)是"知"的一种形式,它基于第八识,它的功能就是坚执第八识以为自我。意识(Manovijnana)统领所有的意识、知觉、思想、创造、想象,还有尽可能完好地对真实进行分析。阿摩罗识(Amala)具有觉照的功能,如同纯静的阳光打在藏识上。

  任何现象,无论是心理的,生理还是物理的,都存在着活泼生机和运动。我们可以说,该运动、该生机是"知"(Knowing)的一般表现,也就是说,被公认为"知"的活动。我们不应当把"知"看作是来自外界随呼吸进入宇宙中的某种东西。它就是宇宙的生命本身。正如跳舞和跳舞者是一体不二的一样。

在苹果树下享受人生

  你知道,我讲这么多,并不是为了逗乐,玩文字游戏。这些都是工具,我们可以用它们来打破和扫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那种习惯性的、令人烦恼的思维方式和习气。这些都是凿子、橇棍和斧子,用来拆毁家具、劈片柴供炉火用。为了劈开一根圆木,你必须把楔子塞进裂缝中。然后连续地捶击它,直到它把木头一分为二。同样的道理,读这篇文字,可以借助你的兴趣和禅定功夫,把一个楔子打入你的心中。如果我说的,你还不明白,那可能是因为你还不习惯于用这种颠倒的方式来看世界。这或许是你第一次受到鼓励,用一种无分别的心灵来参究真实。要不,也可能是我的舞跳得太笨拙。这不要紧。我们可以尽力寻找另外的方式。假如我们不能由一个特定的门进去的话,还有其它的门可以试试。在佛教里,据说有八万四千法门可以入道。我想我们必须更富有创造精神。我讲话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透视真实,而不是为了了解我在讲什么。我的话仅仅是一个指头,一种指向诱人舞蹈的暗示。你必须睁大眼睛,全身心地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才行。

  我希望你不要把我的话变成文字概念,储存在你的心中。我不想给你什么东西。我只是想给你跳舞,像一只蜜蜂。假如你想看清某物的话,你必须意识到你要自己去看。它就在你心中,而不在我的舞蹈中。咱们走吧,靠近一个熟睡的孩子坐下来。看着孩子。要不,就走进花园,坐在苹果树下。或者到厨房里亲自煮一杯茶。无论做什么,必须全心全意、聚精会神。不要让自己迷失在无明中。压根儿不要去想与孩子、苹果树和茶融为一体。根本没有必要。面带微笑去欣赏孩子、欣赏苹果树、品味茶香吧。

心物不二

  那天下午,刮着大风,我回到精舍,关上所有的门窗。清晨,打开窗户,我可以看到寒冷而苍翠的树林。太阳正冉冉升起,鸟儿正婉转地歌唱。小坦特已经上学去了。我必须停止写作,休息一会儿,看看山坡上枝柯交错的树林。我意识到它们和我自己的存在。没有必要为了专注而经常关闭自己的意识之门。初习禅者,为了比较容易专注于呼吸或另外某个对象,或许认为闭目塞聪比较好,但是,习定在敞开视听之门时也是可能的。 法尘(意识的对象)并不存在于身体之外。即使我们不看、不听、不嗅、不尝,我们仍可注意到体内有觉受。当你牙痛,或小腿痉挛时,你会感到痛苦。当你身上所有的组织处于健康状态的时候,你会有一种轻松和舒适的感觉。佛教认为,受有三种:乐受,苦受,舍受(不苦不乐)。实际上,我们处于觉照时,所谓的舍受也是十分愉快的。

  内在的受如同一条奔涌不止的河流,无论你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都是如此,因此,要关掉我们所有的意识之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干扰它们,但是心和意识仍在不停地活动,我们的意识、概念和思想仍然从记忆中不断升起。有些人认为,禅定就是为了摒绝一切想法和感觉,回到一种纯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心只专注于自身,成为真心。这是一种可爱的想法,但它基本上是错误的。因为心不可能同想法和感觉世界割裂开来,它怎么可能退居到自身内部呢?当我观察眼前的树林的时候,我的心并没有离开我而进入到树林中去,它也没有敞开门让树林进来。我的心专注于树林,但是树林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客体。我的心和树林是一体不二的。树仅仅是我的心灵的一种神奇示现

森林
成千上万的树木,我的身体
树叶如波起伏
耳朵倾听着溪水的流响
目光注视着心灵的天空
微笑在树叶上绽放

  森林在了三摩地,他们不知道有外在的世界需要挡避,也不知道有内在的世界需要契入。世界自舒自展,即便你闭上双眼。世界非内非外。无论从哪个对象的角度来沉思,数呼吸,守鼻端,参公案,或者其它什么,小至微尘,大如须弥,世界总是生机勃勃的,完整的。无论什么对象,它都是从终极真实中脱落下来的碎片,实际上,它包含着真实的全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一行 禅师       不二)(五明学佛网:一行 禅师       不二)  

 唐思鹏居士:维摩诘所说经新注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净界法师:染净不二 真妄和合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二章 入不二法 

 杨曾文教授:人间净土思想与不二法门 

 宋智明居士:《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开示禅佛不二法门第 

 冯学成居士:云门说宝镜 之四 独彰佛心之不二法门 

 董群教授:不二法门:祖师禅的超越性 

 悟光法师:禅的讲话 第八章 理性与实行之归 修证不二论 

 悟光法师:禅的讲话 第七章 理性与道德之归一 悲智不二论 

 悟光法师:禅的讲话 第六章 社会与个人之归一 自他不二论 

 悟光法师:禅的讲话 第五章 天国与人世之归一 净秽不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