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妄语有十罪


   日期:2014/11/27 15: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智度论》云:如佛说,妄语有十罪。何等为十」。这一句经文,《智度论》上引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所以是经文。我们要记住,第一个,「口气臭」,喜欢绮语、妄言的,你走近一点你就闻到他口臭,确实有。我在没有学佛之前这个绮语不知道造多少,喜欢开玩笑,喜欢挖苦别人。年轻不知道,有意无意得罪很多人,以后造成很多障碍,学佛之后才明了。那个时候口有口气,自己不知道,是个老居士告诉我的,福州人,年岁至少大我二十岁,父亲辈的,他常常来听我讲经。我们在景美建了一个图书馆,那是我讲经第二十年,我讲经二十年才有一个小道场。这个老人跟我很熟,听我讲经也十几年了,我们这个图书馆建立的时候他来看我,告诉我,法师,你业障消了。我说什么业障?口味道没有了。他说以前有,我们都不好意思说,你讲经二十年的功德,这业障消了,没有了。自己不知道。年轻没学佛的时候在公家机关上班,职位虽然小,喜欢跟人开玩笑,喜欢挖苦人,强词夺理。所以我有一点辩才,没有理我会说出一套道理,他也对我无可奈何,干这种事情。当时是有快意,不知道这罪过很重,造成以后的障碍。别人什么?嫉恨你,嫉妒怨恨,有机会他就报复你,找麻烦,那真的要吃苦头,从哪里结的不知道,就是平常开玩笑。这也是一般读书人都有的毛病,好胜,争辩当中好胜。这是第一个我深深感受到。

  第二,「善神远之,非人得便」。那在今天这个社会就多了,善神是护法神,护法神走了,不护持你。像我们在《三昧水忏》里面看到的,悟达国师生生世世修得好,戒律清净,知见纯正,护法神守护。十世,这时间总有几百年,善神都不离开他。到第十世唐朝时候,十世修行累积的功德,他被皇帝封为国师,这地位高了。有一天皇上供养他一个沉香宝座,就是师子座,我们讲太师椅,很大的太师椅,沉香做的,你知道沉香现在是论什么?是论两、论钱来卖的,这一个宝座多重!沉水香雕的宝座。他接受很得意,心里动这个念头,出家人的地位第一,再没有高过他的。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就是傲慢的念头,念头才生起护法神远离,冤亲债主找上门,现在讲附体。

  这个冤亲债主是被他害死的,深仇大恨念念不忘,你看追他十世,等待机会。这下机会逮到了,附体附在他膝盖上,长了个人面疮,几乎要了他的命。毕竟是十世修行,他是真干,感动阿罗汉迦诺迦尊者,出面来给他调解、化解。把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十世之前在一起做官,意见不和,被他害死了,由於这个冤仇。这两个当然都是读书人,都是明理人,接受阿罗汉的调解,他离开,他的病就好了。《三昧水忏》就是这样传下来的,序文里头把这段历史故事讲得很清楚。「冤家宜解不宜结」,我们受人毁谤、受人欺负、受人陷害,都没有关系,不放在心上,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绝不跟人结冤仇,他跟我结冤仇,我不跟他结冤仇,他将来有没有果报?有果报。但是没有冤亲债主报复这个果报,没有,他有性罪。杀盗YIN妄本身就是罪,不但造作,起心动念都是过,起心动念叫过,付诸行动叫罪,叫罪过。叫非人得便,被冤亲债主附体,现在这个世间很多很多这个情形。

  第三,「虽有实语,人不信受」。纵然他讲的真话、真实话,没人相信他,他说的好话、说的真话,为什么人不信?先世造的口业重,这一生当中没有人相信。

      第四「智人谋议,常不参预」。世出世间重要问题都会找一些人在一起商量,徵求意见来解决问题。这些事情人家不邀请他参与,这是什么?这也属於口业,心口不善自然感召。

      第五,「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这第五种常常被人毁谤,毁谤这些人未必有事实,所谓造谣生事,现在这个社会特别多。甚至於我们在讲经里头,他怎么样?断章取义引用出来造谣生事,我遇过很多。早年赵朴老在世,我常常去看他,老乡长,同乡的长辈,对我们很爱护。有造谣生事的,在我讲经里头节录出来,把这个东西送给宗教局,来告我。朴老有智慧:你这个节录的不算数,你把他原来的录音带和这光盘,你拿来给我听,看他上下怎么讲的,不能单讲一句,我要他原来的东西。拿不出来,拿不出来就算了,就不处理它。

  这个事情我知道了,那我们讲经说法要不要格外小心?不需要。为什么?经是佛说的,我们是学习,把我们自己修学的心得给大家做报告、做分享而已。我不需要给自己加压力,我们要小心,哪些能讲,哪些不能讲,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这样学习经教违背了经教的意思,句句都老实讲实话,就好!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如语者,跟事实真相完全相同。我们需要避讳的,那就是最好不要说过失,这是普贤十愿第二愿教给我们的,「称赞如来」,我们学这个,别人有好处我们赞叹,别人有过失不提。不但言语当中不能提,念头都没有这才好!

  我初学佛的时候,李老师常常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的良心当作别人的垃圾桶。这个意思说,不要把别人不善的东西放在心上,那就变成别人的垃圾桶。我们这个心可以收集别人善行,善行、善言我们专收集这个,不善的一概不收,一概不予理会,养成自己纯净纯善这好!专门收集别人不善的,那是愚痴的人,没智慧,这种心行是把自己往下坠落,不是向上提升。这个基本的道理一定要懂,一定要守住,也就是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要把自己不断向上提升。

  第六,「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这也是妄语的业,包括四种。社会一般大众不尊重你,虽然你有很好的教诲,别人不相信,别人不会依照你的教诲去落实。人到没有信用的时候,这个现象就产生。

      第七,「常多忧愁」,忧虑多,也就是妄想多、杂念多,心不清净。心不清净身体就不健康,肯定有连带关系。

      第八,「种诽谤业因缘」,毁谤是果报,毁谤有因,因是什么?因就是口业。常造口业,喜欢造口业,你带来的也是种种毁谤,什么样的因感什么样的果报,这也是一定的道理。

  第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口业太重,地狱里面所说的拔舌地狱。造口业,让我们立刻就想到拔舌地狱,拔舌地狱是他必须要受的。他的口业,不善的影响,影响的面有多大,就是受害有多少人,影响的时间有多长,这里头有受不同的罪报。影响大的全都在无间地狱,拔舌地狱度过之后再到无间,可见这个事情非常可怕。

      第十,「若出为人,常被诽谤」,过去喜欢毁谤别人,这一生当中,这是从地狱出来还有余罪在,余罪带给你的果报,就是有很多人有意无意的毁谤你。「可见妄语之恶业,广生过咎」,广是广大,衍生许许多多的罪过,「死堕地狱,慎莫轻忽」。佛提醒我们!

  世出世间圣贤对於言语都非常重视,孔子教学,言语列在第二科。夫子当时教学功课简单,只有四门(四科),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第三个是政事。政事是什么?日常生活当中,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怎么样去应付,这都是属於政事。最后一条是文学,文学是什么?精神生活,今天讲的文学跟艺术,文艺,陶冶性情。只有四科,享受是放在最后,首先学做人,前面两条是做人,德行跟言语,政事是物质上的福报,文学是精神的福报。我们对这桩事情要谨慎、要小心,时时刻刻希望自己不犯这个过失。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四集)  2012/8/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64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妄语       因果)(五明学佛网:妄语       因果)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梦参法师: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 

 梦参法师:平等因果与成行因果 

 梦参法师:平心静气思因果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因果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