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善知识的标准是什么?


   日期:2009/12/25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要学佛首先不能没有师父。别说学佛,就连我们从武汉到四川,也得要知道坐什么车,到哪里去买票,开车的时间,这些都要向明白人打听清楚。我们学佛呢,没有从这里到四川这么简单,而是要从六道轮回的苦海达到涅槃圣果的彼岸。从根本利益上来讲,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生生世世彻底了脱生死的问题,这条通往圣果的道路在这个世间极少有人能够得到的,除释迦牟尼佛和极少数大成就者外,没有人达到过目的地。因此,在这样的路途上更需要引导者。

下面先讲一讲什么样的师父是合格的师父,或者说善知识的条件是什么。到汉地来的藏传佛教的活佛不少。但有些人居心不良、心术不正,把本来没有那么多烦恼的、善良、天真的居士弄得一塌糊涂。你首先必须有观察师父的标准或条件,如果不能如法观察师父的话,就不能确认是善知识还是恶知识。尽管依止善知识的功德极大,但依止恶知识好比是接近毒蛇一样会丧失你的三善道的命。因此你要确认善知识,观察善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你们别认为这个活佛是黄教的,在黄教当中信这个,在红教、白教不信这个,就不要观察了等等,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这里讲的法不是黄教的法,是释迦牟尼佛的法,也是弥勒佛的法,是包括藏传佛教的六大教派,也包括汉地净土宗、天台宗等在内的都要听的佛法。为什么呢?这不是藏传佛教,而是佛法。我们分别佛法的真正标准是什么呢?就是释迦牟尼佛留下的遗产,也就是经、律、论三藏一切经典。如果不把这个做为凭证的话,那么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得到任何一个其他的凭证。

因此,在这里要讲一讲《菩提道次第广论》所写的,弥勒佛开示的亲近善知识(师父)的方法和善知识的条件。然后,再加上华智仁波切《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当中所讲的善知识的标准。这两个标准跟大家讲一下之后,让大家对如何亲近善知识的问题有所了解。首先,我们要亲近什么样的善知识。弥勒佛在《大乘庄严经》中非常明确地讲了,总共有十个德相。这十个德相就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善知识的标准或条件。

即:‘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这就是善知识的十个条件。其中第一句话,‘知识调伏静近静’是什么意思呢?作为一个师父、善知识,他必须要具备三学的功德。一个是以戒学能够调伏自己的行为,一个是以定学而使自己非常清净,一个是以论学或慧学让自己的心非常精进。什么叫以戒学调伏自己的行为呢?比如说,一个医生连自己的病都治不好,怎么能治好别人的病呢?因此一个善知识要调伏一切弟子和众生,首先要能调伏好自己,才能具备调伏他人的能力。怎么调伏呢?消除一切缺点,能够摄受一个清净的戒律,这叫调伏。

第一个条件:调伏

在《别解脱戒经》中,释迦牟尼佛比喻说:‘心马常驰奔,恒励修难制。’野马是非常难调伏的。要调伏它,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口夹是调伏马的最好方法。同样,我们的心好比是一匹野马。用什么方法调伏它呢?就是用别解脱戒的口夹,用这个使心调伏。因此你要观察师父是不是戒律清净之人。戒律有三种:一个叫别解脱戒,一个叫菩萨戒,再一个叫密宗戒。别解脱戒为一切戒之根本。在《俱舍论》中讲,戒律如大地,是生长出一切功德苗的基地。没有大地的话,不可能生长出任何苗。没有田的话,不可能生长出粮食。同样,如果没有戒律,就不能生出任何一个功德。因此,要看这师父是否具备一切戒律:

(1)居士戒、沙弥戒或比丘戒等是不是非常清净。
(2)菩萨的十八根本戒和四十五戒是否非常清净。
(3)密宗十四根本戒等密宗的一切戒律是否非常清净。

如果自己胡作非为,连居士都不如,那就可以肯定地说,他根本不具备调伏他人的能力!

说到这里必须和大家说明,在佛教中也未必非是比丘,也有一些上师从来没受过比丘戒,从来没有当过和尚,以居士身份授灌顶的也不是没有的。因此,哪怕他是在家人也可以谅解他,但他是不是一个像样的在家人,要看他:一、是不是不杀生,二、是不是不偷盗,三、是不是不邪YIN,四、是不是不妄语,五、是不是不饮酒和不吸毒。连以上这些都做不好的话,那就可以确定他根本就不能调伏任何众生。

第二个条件:静

清净就是定学,内心非常清净。修禅定修得非常好,修定的经验非常丰富。修定时把自己内心中存在的贪图、嗔恨、愚昧无知等拿定来压住了。在修禅定的过程中,能知道如何对治掉举56和昏沉57,而且知道的窍诀也非常多,包括显宗的禅定和密宗的生起次第等修法。

第三个条件:近静

三个是近静。近静是什么呢?就是慧学,尤其是性空正见,诸法自性虚空。龙树菩萨说一切诸法‘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58在这个一切诸法自性空方面,至少在比量59上能有所体悟叫近静。

第四个条件:德增

‘德增’是指善知识要比弟子的功德大,比弟子的佛学水准高。如果你不亲近一个‘德增’的善知识,学修佛法就不会有长进。龙树菩萨在《亲友集》中这么说:‘诸人依劣当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胜者获尊胜,故应亲近胜自者。所有具最胜,戒近静慧尊,若亲近是师,较尊胜尤胜。’第一句话‘诸人依劣当退失’,是说如果你依止一个比自己功德更低的人,那你就会退步。‘依平等者平然住’。如果你亲近与自己佛学水准差不多的人,就会停滞不前。‘依尊胜者获尊胜’。如果你依止一个比自己修行功德更高的善知识,就会得到更大的进步。我们拜师父,一定要拜一个比自己智慧更高、修证功德更大、三藏经典学问理论水准更高、完全有能力把你引导到具有无上正等正觉、至高无上的智慧、慈悲,即最殊胜的善知识,才能使自己真正有长进。

第五个条件:具勤

于利他之行,能精进勇猛地行持。

第六个条件:教富饶

什么叫‘教富饶’?教法非常丰富。一个师父不能只会说单独某一个法或知道某一个传承,而必须通达一切教法,通达释迦牟尼佛所传的经、律、论等一切教法,以及显宗和密宗的一切教法。因此,一定亲近一个‘教富饶’者。这样他才能够使你的佛法修持得以健康地进行。比如一个医生的职责是维护人们的健康。假如他只懂得治一些头疼感冒等小病,那就没有必要要这个医生。我们需要的应该是医术比较高明的医生。不管什么病,他一摸脉就能判断出是什么病,用什么药能治好。有了这样的医生,我们就能够健康地成长。同样,我们学佛的医生就是师父。这个师父要会调伏好我们内心的贪图、嗔恨、愚昧无知、自私、傲慢等一切病症。第一,他会判断,第二,用各种配药的方式能够把我们的一切病症治好。不但治好,而且要用最佳、最快的办法治好。

第七个条件:善达实性

‘善达实性具巧说’。‘善达实性’跟刚才所说的近静差不多。不过有一点,刚才所讲的近静包容了所有的五明智慧:声明、因明、内明、工巧明、医明。不过在这里就不包括了。这里是指通达万物诸法虚空的本性,也就是说通达实性。实性是缘起性空,诸法的本性。因为一旦发现了诸法的实相和本性,不管是只用比量60所证,还是现量61所证,都算是证悟。因此,师父要有很高的比量的水准,至少能够以比量的方式通达诸法的本性,或者实相。

第八个条件:具巧说

什么叫具巧说?其实师父尽管是非常好的师父,具有刚才所说的三学智慧和德增,也具备非常丰富的教法,并通达实性。但若不能具备善巧说法的话,就不一定能让人听懂。比如说,今天我用藏语讲了一个小时或半天,做了半天的灌顶,拿著宝瓶然后念经,将宝瓶在一个一个头上放著。居士们糊里糊涂的,不知道对宝瓶该观想什么,这个宝瓶是什么意义,也不知道授这个灌顶的时候自己观想某一个佛或菩萨,更不知道每次授身口意等加持时的宝瓶灌顶、庄严灌顶、金刚杵灌顶、天衣灌顶、金刚上师灌顶、智慧灌顶、秘密灌顶或言辞灌顶等。每次灌顶该以何种方法去接受这个灌顶,他都不懂。他想:可能是灌顶了吧。灌顶之后也不知道怎么去修,念什么咒。这不是善知识不具备其他功德,而是不具备善巧说。因为不具备善巧说的话,你就听不懂他说什么。这是由于语言的障碍不具备善巧说法。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本身表达能力有限而不具备善巧说法。有些上师通达一切三藏经典,一上讲台,三句话也讲不出来,这是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差。对初学佛法的人来说,善巧说非常重要。

第九个条件:悲体

‘悲体离厌’。‘悲体’是什么呢?就是内心非常慈悲,把众生或自己的弟子当成儿女一样,内心根本没有一点隔阂,或执著心,传佛法完全是为了救度弟子或众生。不为钱财、名利,只为了救度一切众生,这才是真正具备慈悲心的悲体。要是没有这种慈悲心,讲的法究竟如法不如法,就有很大的疑问了。

第十个条件:离厌

‘离厌’是什么呢?就是脱离厌烦。例如一个弟子成天总是问问题,吃饭时问,做事时也问。如果师父心里感到非常烦,不想回答,这就是没有脱离厌烦。‘离厌’就要求师父不能有厌烦,弟子什么时候请教问题,师父就应该非常欢喜地回答。只要是真心学佛的弟子,师父就应该欢喜地回答任何一个问题,这就叫离厌。这十个标准就是师父所具备的条件。

以上所说十点,乃完美的大乘明师之特征。所以,我们不仅在求法前必须以此十点来审查欲依止的师长,若以后当为人师表者,亦应以这些准则勉励自己。

在末法年代,具足十项明德的师长不能说没有,但到底是难求了,以我们的这少许功德恐怕并不易遇上。所以,我们若能寻得次一等的好师长,亦可作依止了。什么是‘次一等的好师长’呢?首先他必须具有历代辗转传下的清净不断传承;即使他并未能完全做到心中只有众生而没有自己,起码要是关心众生比关心自己为多;即使他未能完全超越世俗心态,但起码要视修行比世俗琐事为重;即使他未能完全不顾现世福乐,但他起码要是一个把未来生之福乐看得更重要的人。如果能有这样的师长,暂时来说也已算足够了。

我们虽应热衷于学法,但观察师长绝不能草率贪快。现今的人,常常读到宣传的文字,便一窝蜂地跑去拜名师,这是不安全的做法。我们应当在未成立师徒关系之前,长期观察这位师长的德行等,在观察几年后,认定其为合格师长,方决定拜其为师。平时我们参加听法等活动,只要心中没有生起‘这位是我的师长!’的决定,师徒关系便未成立,可以继续慢慢观察,暂时只把说法者视为一位佛法上的长辈或朋友。如果你向他求法了,例如是你主动求了口传或灌顶,或参加了灌顶传法、口传仪式等,又或者你在心中默默生起了‘这位是我的师长!’的决定,师徒关系便告成立,观察过程亦告结束,从此便必须视师为佛了。

观察师长合格与否,必须在师徒关系成立以前进行,而非依止了以后才做的,但现在的人常常把这次序倒反了,此为佛教的不幸。没有人逼我们去拜师长,这完全出于自己的决定。如果自己疏于审查便草草拜师,错的是自己,并不能怪别人。

总之,一旦师徒关系成立了,便必须视师为佛,虽可另拜其他师长学佛法,但绝不可把其中任何一位不视为佛,乃至批评、毁谤等。师徒关系之成立,不一定经过拜师的仪式,一旦你在心中默默生起‘这位是我的师长!’的决定,即使对方并不知道,关系也便已确立,又或你向该师父求法或受其传法,师徒关系亦成立了。一旦成立了师徒关系,如果后来发现师长所说、所作与佛法的确背道而驰,亦只许默然另拜其他师父,心里仍必须视这位为诸师中的一位师长。其他无关系的人或许尚可批评此人的过失,但作为徒弟的你,绝对不宜参与批评。

如果是传密法的师父那要求就更高了。刚才说的十条,再加上二十个条件,共三十个。

(1)身清净:

就是戒律守得非常好。不论受的是居士戒、沙弥戒、菩萨戒、比丘戒,还是密宗的金刚戒,都守得非常好。尤其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

什么叫不杀生呢?不为了自己的利益杀任何一个众生,也不为自己托别人杀任何一个众生,不吃为自己杀众生之肉,也不随喜杀生。

第二不偷盗,不抢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偷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或不会用卑鄙手段骗取别人的东西。

第三不邪YIN,就是自己有家庭,决不做对不起任何一个家庭的事,不能有第三者。如自己没有家或没有妻子、丈夫,也不做破坏别人幸福家庭的第三者。还包括托别人做或别人做了随喜他们的所有行为都不行。这些叫身门清净。

(2)言门清净:

不说妄语、谗言、非常难听的恶言、无聊的语言。这四个同样也是不自做,不教他做,也不随喜。这些叫言门清净。

(3)心门清净:

内心不管别人修法如何好,内心不产生任何一个嫉妒心,别人拥有了多少财产,内心不产生任何贪图心,还有自己所不喜欢的人跟自己作对,不产生任何伤害他的心,内心相信因果,对三宝不产生任何怀疑。这些叫意门清净。因此作为一个密宗上师必须做到三门清净。

(4)大智:

密宗上师必须是大智慧者。因此他必须通达一切三藏62经典。必须通达显密的一切教法。必须通达一切大乘小乘的法门。没有这样的大智,不可能证到至高无上、具有无上正等正觉智慧的如来圣果。因此必须要具备大智慧。

(5)具忍:

什么叫具忍呢?在修行上非常有耐心,不怕吃苦,不怕时间长,要有绝对吃苦耐劳的忍心。同时也必须具备对金刚兄弟或对他人能够忍受一切委屈的忍辱心。没有这种忍辱心很容易产生相互嫉妒、相互排斥现象。所以要绝对有忍心。

(6)正知:

就是显宗所说的正住。所谓正住就是在教派与教派之间、上师与上师之间、宗派与宗派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没有任何一个偏见心。

(7)无谄:

对于他人没有任何卑鄙不择手段之心。

(8)无诳:

心不欺诳。

(9)通达密咒:

非常通达密宗的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的每一个咒子和每一种修法。

(10)通达密续:

通达密续与通达密咒有什么区别呢?密咒主要指修习的手段和方法。密续为释迦牟尼佛讲的经典。因为密宗的事部续、行部续、瑜伽部续、无上瑜伽部续都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每个咒子的修行方法都来自于密续当中,所以要通达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一切密宗的续(密宗的经典)和密宗的理论。

还有十个条件叫十真实,这是密宗上师必须具备的条件。

(1)坛城:

对坛城的绘画、观想非常通达,也可教授弟子,同时还包括做佛像、画佛像的工巧。否则他根本没有办法明确解释密宗的每一个金刚坛城的形态、生起次第中的观想方法。因此必须通达坛城。

(2)密咒:

在圆满次第当中最关键的是密咒。这个密咒是什么咒呢?不是我们经常念的这个咒、那个咒。这些咒是体内每个部位所需要观想的咒,比如顶轮咒、言轮咒、心轮咒、丹轮咒和密轮咒及身体每个部位咒的观想方法。

(3)手印:

手印在密宗里非常多,尤其是在事部、行部、瑜伽部中,手印占主要位置。特使是事部,手印是最关键的,因此上师要对手印非常通达。

(4)守护我及处等:

这个就是怎样保护我和我所在之处。用什么方法呢?比如自己用每个部位的金刚忿怒来保护自己的身体,或用金刚坛城或火轮保护自己和自己所住的地方,不让任何一个妖魔鬼怪接近。

(5)迎圣仪轨:

就是迎请一切智慧身的仪轨。我们修炼任何法的时候必须迎请很多圣尊。比如,迎请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等身、口、意一切智慧功德,因此,上师必须要通达任何迎圣仪轨。

(6)仪轨念诵:

口头的都不会念,更谈不上观想了。念诵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观想。口头念不出来更没有办法有次序地去观想。因此要通达念诵,非常通达修行的方法,每个次第修行方法。

(7)修习:

通达每个次第的修炼方法。

(8)内外火供:

外火供是用火炕如法地做火供(将供养一切佛菩萨的物品在火炕里面烧)叫外火供。内火供指观想自己吃的东西到了丹田后,化为一切供品供养体内的一切诸佛菩萨的方法,这叫内火供。

(9)收摄:

最后把一切观想部分收回。

(10)送神:

把一切迎请的智慧神、诸佛菩萨送回原地的仪轨。必须要通达这些才能当一个密宗的金刚上师,因此,密宗的金刚上师要比一般的师父多二十个条件。上面讲的三十个条件就是一个密宗善知识的标准。

在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讲,有些人说黄教是这样,那我们白教可以不必要这样,红教也不必要这样。还有人说红教不需要守任何一个戒律,只要是一心一意依止善知识,依止上师就行了;或说红教可以胡作非为,可以有不寻常的男女关系。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这样的说法和做法彻底破坏了佛教,彻底破坏了藏传佛教。因为这些败类来到汉地乱搞乱整,最后弄得汉地信佛居士心里非常不愉快,开始怀疑这个密宗是不是如来圣法。

因此要特意讲一下《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当中所讲的善知识的标准。这是红教最主要的一位活佛,叫华智仁波切所讲的大圆满引导。在这里一一介绍给大家。本来凡夫很容易被世间的友伴和其他一切因缘所改变。由于随时随地依止善知识和善友,比如说,亲近一个合格或标准的善知识,就如一个普通的木块,长时间放在檀香木里,再将它拿出来后,发现它同样会发出很好的檀香味。如果你经常和善知识在一起,经常听受善知识的教化,你就被薰染上善知识的功德妙香,一切威仪也将与善知识一样。这个例子就是这个道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100问       善知识)(五明学佛网:学佛100问       善知识)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真实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非善知识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谁是善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四、依师乃为学法,恒常修信念恩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三、了知知识德相,如理寻访明师 

 怎样亲近善知识 二、认识依师胜利,亲近善友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一、认清世间过患,远离恶友恶法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二、禅的正见研习与参学 如何参学善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关于善知识 

 仁清法师:怎样鉴别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