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修行要让人感到很踏实


   日期:2014/10/10 6: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最起码的,他的人生观要正确。祖师才说,学佛是大丈夫的事情。那要学佛前,先要把人给做好。像法华经讲的,“人相具足”。

修行人要让人感觉到很踏实,不是悬空的。修行不是表演神通,不是谈梦境,也不要看到光,就觉得是菩萨感应,也不要做了个梦,就觉得自己业障消了。或者一学佛,就谈着看破放下,要去闭关,要去极乐世界,工作不要就去了生死。这个都是不正确的心态。

修行是很踏实的,很生活的。大家看《地藏经》,最后观音菩萨出来赞叹地藏菩萨,说礼拜地藏菩萨的利益。大家仔细去看,里面就讲到几个问题:如何开智慧?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怎么办?去危险的地方要怎么办?人丢失了,或者往生了,不知道他去哪里,要怎么办?这些都是很生活的。但不要小看这些问题,古人讲的,身安道隆。修道先要能安住,才能用功。

再看《普门品》。《普门品》中,最后持地菩萨起来说话。为什么要选择持地菩萨,佛经讲的每个菩萨,都不是随便安立的。持地菩萨在因地修行时,他看到大地高低不平,就会把坑洼填平,让车马过去。看到老人小孩,他还会帮忙背。每天就修路,做善事。后来有一尊佛出世,告诉他,心平则地平。他就悟道成就了。这个在楞严经中有记载。

虚云老和尚在云南鸡足山,也碰到一个僧人,看到云南的路难走,就发心修路,一个人修了二十多年,每天就修路。山下的村民通通被他感化,有人要发心盖庙给他。他也不要,就修苦行。虚云老和尚也拜见了他。

也有的僧人,遇到战争,一辈子就帮人守尸体,战争死了人,尸体没人收,他就去收,然后埋葬。这个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一辈子就做这个事情。那虚云老和尚,看到祖庭衰落,一辈子就重兴祖庭。云居山,南华寺,云门寺,鸡足山,鼓山。一百多岁了,还把云居山兴旺起来。真的是做牛做马。

修行不是飘在空中,不是想着天花乱坠。而是很踏实的做一些事情。出家人做弘法利生为家务,在家人孝养父母,爱护妻和子。做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入道。只要心在道上,心在利益众生的道上。所以菩萨会示现各种相,各种行业的人。

能学佛不代表一定能解脱,只代表有善根。能去踏实做一些事情,利益别人事情,这个比较重要。古人说的,修桥补路,济困施粥,这些善事,都要踏实去做。这个是修道的基础。以利他的心做任何一行,都能入道。比如关公以忠义入道,二十四孝中,孝子以孝顺入道,古代节妇以贞洁入道。慈悲,喜舍,仁义,信用等这些都是入道的品质。

学佛不是为了去极乐世界,不是为了断烦恼,也不是谈一些很神经的,而是为了完美生命的品质。你看佛的相,那么圆满,是因为他生命品质已经圆满。人的相不够圆满,是品质不够,因为有贪嗔痴。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踏实)(五明学佛网:修行       踏实)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